课时素养检测练习
人 口 容 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截至 2017 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达 13 亿 9 008 万人。而我国清朝的人口只有 4.3 亿。据此完成1、2题。
1.新中国与清朝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同,下列因素与该现象呈负相关的是 (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2.下列决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 )
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B.放宽生育政策,增加人口数量
C.追求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
D.建设高耗能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该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3、4题。
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
人口/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东北地区 105 100 23 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3.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4.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是据《上海市2012年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调研报告》绘制的上海市各项指标人口容量的估算值(万人)统计柱状图,读图回答5、6题。
5.对上海市综合常住人口影响最显著的指标是 ( )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
C.经济发展水平
D.垃圾处理能力
6.下列提升人口容量的措施中,有利于提高上海市今后人口容量的合理措施有 ( )
①减少人均建筑面积,提高人口密度
②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③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
④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将居民迁往郊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7.读《人口与资源》漫画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注:人口承载状况是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1)此漫画说明了什么地理问题?
(2)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份是________,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
课时素养检测练习
人 口 容 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截至 2017 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达 13 亿 9 008 万人。而我国清朝的人口只有 4.3 亿。据此完成1、2题。
1.新中国与清朝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同,下列因素与该现象呈负相关的是 (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2.下列决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 )
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B.放宽生育政策,增加人口数量
C.追求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
D.建设高耗能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1选C,2选A。第1题,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第2题,中国人口多,地域广,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使资源量相对增多,使用时间延长,扩大应用价值养活更多人口。
该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3、4题。
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
人口/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东北地区 105 100 23 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3.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4.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3选B,4选B。第3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青海、西藏这几个地区的生物总量分别是105 100万吨、88 600万吨、10 000万吨,它们的承载力分别是23 000万人,22 000万人,1 000万人,因此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第4题,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地区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人口容量。因此③④正确。
下图是据《上海市2012年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调研报告》绘制的上海市各项指标人口容量的估算值(万人)统计柱状图,读图回答5、6题。
5.对上海市综合常住人口影响最显著的指标是 ( )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
C.经济发展水平
D.垃圾处理能力
6.下列提升人口容量的措施中,有利于提高上海市今后人口容量的合理措施有 ( )
①减少人均建筑面积,提高人口密度
②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③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
④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将居民迁往郊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5选B,6选B。第5题,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且资源是最短板;上海人口容量影响资源因素中,淡水资源是最少的,也就是影响最显著的指标。第6题,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等;资源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越大;所以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可提高当地的人口容量。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7.读《人口与资源》漫画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注:人口承载状况是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1)此漫画说明了什么地理问题?
(2)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份是________,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的确定性,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类获取的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供养的人口也是有限的。第(2)题,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资源条件、科技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以及消费水平关系非常密切。第(3)题,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多、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答案:(1)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2)广东 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热条件好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等,环境人口容量大。
(3)努力发展科技,提高经济水平,转变以自然条件主导人口承载能力的现状,以经济投入调控人口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