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7 23:3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选择题
1.汉武帝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所起到的作用有( )
①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②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③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④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
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
③秦二世任意屠杀文武大臣
④实行腰斩等死刑
⑤实行连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时间 B.领导人
C.口号 D.作用
4.下图是我国古代以竹为原料的造纸工艺流程示意图。请判断,这种应该不早于(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5.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
A.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
B.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
C.秦朝刑法特别残酷
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6.“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里的“它”与哪个朝代有关( )
A.夏 B.商 C.周 D.秦
7.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8.下图是某校七年级(1)班小雨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与图中②对应的朝代是( )
A.夏朝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9.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10.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的建议,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这位学者是( )
A.张骞
B.董仲舒
C.司马迁
D.张仲景
11.“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
A.白渠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12.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千秋万代世袭帝位,但秦朝最后却短命而亡。下列不属于秦朝灭亡原因的是( )
A.赋税沉重
B.刑法残酷
C.二世昏庸无道
D.统一文字与货币
13.“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
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对下列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按图片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佛、儒、道
B.儒、道、佛
C.佛、道、儒
D.道、佛、儒
14.汉武帝时,有大臣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汉武帝所采纳。他的主张应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1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法家的衰落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思想控制 D.注重儒家学说
1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诗歌颂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
A.统一文字
B.统一中国
C.修筑长城
D.设置郡县
17.咸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以“古遗址、帝王陵、明
清城”闻名于世。历史上曾定都于此的封建王朝是( )
A.夏 B.周 C.秦 D.汉
18.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假如你是西域某国负责接待张骞的大臣,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看张骞等人口渴难耐,派人呈上葡萄、石榴等水果
B.为张骞等人送来丝绸衣服以供换洗
C.饭后请张骞等人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
D.离别时将汗血宝马送给张骞
19.小王同学对“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B.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C.秦朝统治者向项羽投降
D.楚汉之争历时四年
20.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古代,也有一项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麻沸散。它问世于( )
A.春秋战国之际 B.秦朝 C.汉朝 D.明朝
21.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唐朝时期
22.“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 )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汉高祖统治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2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车同轨
24.司马迁写《史记》,下列事件不可能被写进去的是( )
A.长平之战 B.秦始皇建立秦朝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班超出使西域
25.如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币制改革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西周 D.三国
26.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望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气”。此建议( )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7.“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若你是其中一员.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一的利弊各抒己见
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①⑦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8.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制度是( )
A.建立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出击匈奴
29.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30.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
A.核桃
B.水稻
C.石榴
D.葡萄
31.东汉王朝走向衰败的表现不包括( )
A.地方官员任免不受中央控制
B.官僚地主疯狂兼并土地
C.官僚宗族世代把持中央政权
D.大地主拥有私人武装
32.“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口昌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
A.台湾府的设置 B.伊犁将军的设置
C.驻藏大臣的设置 D.西域都护的设置
33.历史剧《汉武大帝》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我们知道,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下列哪项不是其大一统的措施呢?( )
A.平定“七国之乱”
B.颁布“推恩令”
C.统一铸币权
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4.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
小华:送人千里,终须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灭,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张骞出使西域 B.平定七国之乱 C.卫青大破匈奴 D.陈胜吴广起义
35.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的时间和标志是( )
A.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B.汉武帝时,丝绸之路开通
C.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D.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36.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关于造纸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出现用麻做的纸
C.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D.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37.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战局面的是( )
A.大禹建立夏朝
B.夏启开始“家天下”
C.齐桓公春秋首霸
D.秦始皇实现统一
38.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起义的领袖是(  )
A.项羽、刘邦 B.陈胜、吴广
C.刘邦、嬴政 D.刘秀、张角
材料分析题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的设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材料三:?工人日报(2004-4-22)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举两例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5)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有哪些现实意义。
40.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同学们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汉初国策]
(1)汉初采取了什么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_____”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上图中人物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效果怎样?
[实现一统]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41.实验中学的一位历史老师上课时课设计了如下一段导语:在历史上,对于秦始皇这个人的评价,众说纷纭,难以统一。唐朝诗人李白写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赞颂他的雄才大略,也有明代思想家称他为“千古一帝”,但是,也有人曾写《过秦论》《阿房宫赋》谴责他劳民伤财,大兴土木的,更遑论孟子“苛政猛于虎”的论断和民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了。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引得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对其褒贬不一呢?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探究的活动。请你参与该老师设计的如下活动,完成相关要求。
(秦灭六国)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1)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哪年?秦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大业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加强统治)如图2所示
(2)该图体现的内容是秦始皇确立的什么政治制度?
(3)图中C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的实施对后世有何意义?
(巩固统一)
(4)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从文化、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各列举一例相关措施。
文化: ;经济: ;军事: 。
(秦的灭亡)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收货物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万里长城派了40万人,等等。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型徒。
(5)秦朝的这些做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09年哪一重大事件的发生使秦王朝“短命而亡”?概括说出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6)综合以上内容分析,你认为秦始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科学的观点写出你的看法。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的设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举两例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5)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有哪些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5.ACCDB
6-10.DDBAB
11-15.CDAAB
16-20.BCBCC
21-25.ABBDA
26-30.BBACB
31-35.ADAAC
36-38.DDB
39.(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3)材料二,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各国进行有效的管辖。
(4)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如:汉朝的丝绸经丝绸之路运往西域、中亚、西亚和欧洲;西域的良种马、核桃、胡萝卜等物品传入中原地区;佛教等外来文化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
(5)促进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40.(1)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
国。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41.(1)公元前221年;条件:战国以来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为统一创造了条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又善于重用人才。(意思相近即可)
(2)中央集权制度。
(3)C:皇帝;措施:实行郡县制;意义: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文化:统一文字;经济:统一度量衡;军事: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万里长城。
(5)秦末农民起义(或者陈胜吴广起义);秦的暴政。
(6)秦始皇是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42.(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3)材料二,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各国进行有效的管辖。
(4)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如:汉朝的丝绸经丝绸之路运往西域、中亚、西亚和欧洲;西域的良种马、核桃、胡萝卜等物品传入中原地区;佛教等外来文化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
(5)促进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