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氧气 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2 氧气 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18 11: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秋季氧气的性质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可以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的是(  )
A.河水清澈 B.黄河水浑浊 C.有鱼虾 D.河边空气好
2.(2020?沈河区一模)如图是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实验乙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生成物相同,但是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不同
C.从四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
D.四个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
3.(2019秋?福田区校级期末)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I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B.Fe在I、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
C.I、Ⅱ两类反应均属于氧化反应 D.C2H5OH 在空气中燃烧会污染环境
4.(2019秋?金平区期末)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常做燃料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5.(2019秋?揭阳期末)下列错误操作与产生的后果不相符的是(  )



A.标签受损 B.集气瓶底破裂 C.读数偏低 D.收集不到气体
6.(2020?河北模拟)下列关于空气及其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氧气
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航标灯、闪光灯等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7.(2020?金乡县三模)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8.(2019秋?合肥期末)如图所示,等体积的A、B两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  )
A.B瓶中有水流入
B.A瓶中有水流入
C.A、B瓶中均有水流入
D.A、B瓶均无水流入
9.(2020?常州二模)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
A.铁丝 B.木炭 C.蜡烛 D.红磷
10.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灯泡中充入氧气可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B.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C.通常情况下,氧气呈无色无味的气态
D.氧气性质比较活波,能氧化许多物质
11.(2020?南海区一模)化学实验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一段时间后 发生爆炸
12.(2020?东莞市)以下是某同学记录实验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3.(2019?潮南区模拟)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水的电解 B.动植物的呼吸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蜡烛燃烧
14.辩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正方的观点是:“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直至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C.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耗去空气中大量的氧气
D.随地球人口的增多,呼吸、燃料燃烧等耗氧也越来越多
15.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16.(2019?重庆)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动物的呼吸 B.盐酸除铁锈 C.铁制品锈蚀 D.天然气燃烧
17.镁带能在CO2气体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
A.Mg B.CO2 C.MgO D.C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8.“氧气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1)“氧气同学”不能从甲处通过,请在答题卡中用“连续线”画出氧气应行走的路线,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A.木炭 B.水 C.氮气
(2)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请写出生成固体的两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
19.(2019秋?陆丰市校级期中)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
A.白酒 B.氧气 C.红磷 D.自来水 E.二氧化硫 F.冰水共存物 G.洁净的空气
(1)上述物质中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
②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
③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2)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20.(2019秋?南山区校级月考)小文分别用下列物质做了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A.木炭、B.硫磺、C.铝箔、D.红磷、E.蜡烛。请填空:
(1)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3)能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21.从木炭、硫粉、红磷、铁丝、石蜡五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名称填空:
①在空气中不燃烧的是   ;
②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一种刺激性的大气污染物的是   ;
③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壁上有水雾生成的是   ;
④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22.我们已经学习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打磨干净,这个变化属于   变化.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   .
(4)火柴的目的是为了   .
(5)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   (写两条即可).
23.写出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的主要作用。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量筒中的水:   。
(2)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   。
24.①氧气 ②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 ③氮气④稀有气体 ⑤红磷⑥镁条 ⑦硫粉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2)淡黄色粉末的是   
(3)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   (4)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是   
(5)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是   
(6)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的是   
25.如图是某班化学兴趣小组四位同学正在进行的实验。
(1)根据肖峰同学的实验现象可知该实验集气瓶内盛有的气体可能是   。
(2)李晓雨同学实验的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   较吸入气体多。
(3)张月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发出色的火焰,生成有气味的气体,该实验有一点不足之处,应该在集气瓶中留一点水,目的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4)刘俊同学实验过程中所能观察的现象是   。
26.猜化学谜语,可以增加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增强记忆。现有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请打一物质的名称   ;谜语中反映该物质的物理性质是   ;该物质的用途有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7.(2019秋?天河区校级期中)探究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点燃酒精灯,可观察到弯管2处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过一会可观察到弯管2处的主要现象是   ,推测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28.在做“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疑问“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实验过程】:取5段长短粗细完全相同的细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5%、60%、55%的氧气中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
O2% 90% 70% 65%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比70%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65%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结论】:细铁丝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   ,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   。(填“剧烈”或“不剧烈”);
【拓展】:上述关于细铁丝燃烧所需氧气最低浓度的结论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   。
29.(2017秋?中山市期中)我们知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否一定需要纯氧呢?为了弄清这 个问题,某化学探究小组进行了探究,步骤如下:
①取 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号 1、2、3、4、5,并分别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容积20%、30%、40%、50%的水(余下为氮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分别用排水法向述5个瓶子中通入氧气,小心地把 个瓶子的水排完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放好。
③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5个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编号 1 2 3 4 5
现象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请你参与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原因是   。
(2)分别收集到氧气后,编号为“3”的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3)从观察到的现象可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分数介于   之间。
(4)收集氧气前,各集气瓶中除了装不同比例的水外,各瓶余下的空间   (填“能”或“不能”)把氮气换成空气。
四.计算题(共1小题)
30.试计算一间40m3空间的教室里含有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ρ氧气=1.429kg/m3,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五.推断题(共2小题)
31.氧气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整理(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名称:X   ,Y   ,Z   。
(2)描述反应④的实验现象   。
(3)由图可知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   的气体。
32.某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的性质,以氧气为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先收集了两瓶氧气(注意:瓶口向上)后正放在桌上,盖好玻璃片,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A集气瓶中,在B瓶中放入一只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瓶   ;B瓶   ;
(2)探究得出氧气的部分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3)请举出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利和弊的各一项:
A:利(用途):   ;
B:弊(危害):   .
六.解答题(共8小题)
33.(2019秋?番禺区月考)某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做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为   。
(3)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亚硫酸钠。请写出以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NaOH)溶液反应,且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发生。下列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B.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5)该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是   。
34.(2019秋?云龙区月考)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完成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答四点即可)。
(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
(3)上述三个化学反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   。
35.(2018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
A、空气;B、二氧化硫;C、红磷;D、五氧化二磷;E、水;F、氧气;G、氮气。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
(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
(3)在氧气中反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4)属于混合物的是   ;
36.(2016秋?潮阳区校级月考)氧气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气体,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具有   ,能将人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   供生命活动所需;
(2)小明按如图所示探究氧气的性质.
①如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小明按下图进行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
   .
②请写出步骤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   .
37.(2016秋?海安县校级月考)回答下列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有关问题。
(1)图A所示,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导致集气瓶底破裂的原因   。
(2)指出图B中的错误操作是   。
(3)图C实际称取NaCl的质量是   g。
(4)图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量得水的体积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8.(2007?上海)化学反应的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某实验小组各取等质量的木炭和等质量的硫分别在容积相同的机器瓶中燃烧。记录如下: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燃烧反应的化学文字表达式(或化学反应式)
A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①木炭红热 产生的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②   

B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 ③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产生的气体都有刺激性气味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 ④   

通过A、B两组对比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规律是:   。
39.用序号填写下列空表
某些物质在燃烧或加热时产生的现象:
a、蓝紫色火焰;b、火星四射;c、耀眼的强白光;d、发出白光;e、浓厚的白烟;f、绿变黑;g、淡蓝色火焰
某些物质燃烧或加热后生成物在常温下的状态:
①无色气体;②黑色粉末;③白色固体;④黑色块状固体;⑤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⑥无色液体
燃烧或加热时条件 加热碱式碳酸铜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或加热时的现象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40.(2019秋?珠海校级月考)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   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2020年秋季氧气的性质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17秋?阳东县月考)下列可以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的是(  )
A.河水清澈 B.黄河水浑浊 C.有鱼虾 D.河边空气好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C
【分析】鱼虾的生存需要有氧气,能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
【解答】解:河水清澈、黄河水浑浊主要说明了自然界水的特征;河边空气好。说明了河边的空气中含有杂质很少,不能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鱼虾的生存需要有氧气,能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在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水中的生物也离不开氧气.
2.(2020?沈河区一模)如图是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实验乙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生成物相同,但是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不同
C.从四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
D.四个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C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实验乙中观察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生成物相同,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也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乙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丙丁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铁和硫在空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19秋?福田区校级期末)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I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B.Fe在I、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
C.I、Ⅱ两类反应均属于氧化反应
D.C2H5OH 在空气中燃烧会污染环境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C
【分析】A、根据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解答;
B、根据铁燃烧的产物和铁锈的成分分析解答;
C、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解答;
D、根据C2H5OH 产物分析解答。
【解答】解:A、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故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生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故错误;
C、Ⅰ、Ⅱ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故正确。
D,C2H5OH 充分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形成污染,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解答时应该从反应的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2019秋?金平区期末)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常做燃料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D
【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生成物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常做助燃剂,不具有可燃性,不可做燃料,故A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C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生成物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5.(2019秋?揭阳期末)下列错误操作与产生的后果不相符的是(  )
A.标签受损
B.集气瓶底破裂
C.读数偏低
D.收集不到气体
【专题】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答案】C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燃烧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制取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标签没有向着手心,会造成标签受损,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没有防水或细沙,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读数偏大,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发生装置中,气体易从长颈漏斗逸出,导气管无法排出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2020?河北模拟)下列关于空气及其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氧气
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航标灯、闪光灯等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B
【分析】A、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稀有气体可以制成航标灯、闪光灯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不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的组成成分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20?金乡县三模)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专题】142:元素与化合物;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据此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含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8.(2019秋?合肥期末)如图所示,等体积的A、B两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  )
A.B瓶中有水流入 B.A瓶中有水流入
C.A、B瓶中均有水流入 D.A、B瓶均无水流入
【专题】132:化学反应模拟图型;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C
【分析】根据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现象、结论和红磷、硫在燃烧后的生成物的状态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能使A瓶内压强减小;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体积占据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B瓶内的压强几乎无变化,但两瓶是连通的,最终压强相等,都比原先压强小,所以打开弹簧夹时A和B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红磷和硫燃烧生成物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生成物的性质才能对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9.(2020?常州二模)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
A.铁丝 B.木炭 C.蜡烛 D.红磷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D
【分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A错误;
B、木炭在密闭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了新的杂质,故B错误;
C、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引入了新的气体杂质,故C错误;
D、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不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及知道反应的生成物,根据生成物的状态做出正确的判断。
10.(2017秋?乌鲁木齐期末)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灯泡中充入氧气可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B.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C.通常情况下,氧气呈无色无味的气态
D.氧气性质比较活波,能氧化许多物质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A
【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活泼分析;
B、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C、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分析.
【解答】解:A、氧气的性质活泼,所以灯泡中充入氧气会缩短灯泡的使用寿命,故A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是正确的;
C、通常情况下,氧气呈无色无味的气态,是正确的;
D、氧气性质比较活波,能氧化许多物质,如铁的氧化,故正确。
故选:A。
【点评】了解氧气的常见特点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1.(2020?南海区一模)化学实验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一段时间后 发生爆炸
【专题】532: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答案】B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一段时间后不发生爆炸,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2.(2020?东莞市)以下是某同学记录实验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专题】142:元素与化合物;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532: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答案】D
【分析】A、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3.(2019?潮南区模拟)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水的电解 B.动植物的呼吸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蜡烛燃烧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C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二氧化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氧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光合作用进行.
14.(2005?云南)辩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正方的观点是:“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直至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C.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耗去空气中大量的氧气
D.随地球人口的增多,呼吸、燃料燃烧等耗氧也越来越多
【专题】151: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答案】C
【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如果需要氧气的参加,就会逐渐消耗氧气,例如:汽车用燃料(汽油、柴油)的燃烧、人的呼吸作用以及生活燃料的燃烧等过程,都会消耗氧气,所以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减少.
【解答】解:A、汽车越来越多,使用的燃料汽油、柴油也就越多,燃烧消耗的氧气也就增多。论据正确;
B、远古时代的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而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数据的减少,可见氧气在逐渐消耗。论据合理;
C、太阳能、风能、核能的利用不会消耗氧气,不能说明氧气不断减少的观点,论据不合理;
D、人口增多,呼吸作用和生活所用的燃料的燃烧消耗的氧气也增多。论据合理。
故选:C。
【点评】题目中要学生为“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找出理论依据,但实际中,氧气是不会耗尽的,因为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的消耗与产生在大气循环中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15.(2015秋?广元校级期中)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不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专题】537:科学探究.
【答案】C
【分析】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做实验,则会导致氧气的浓度不同;
B、浓度不同,没法比较;
C、在氧气的浓度中,可以根据燃烧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D、题目中要求的是探究铁丝的粗细程度对燃烧的影响.
【解答】解:探究粗细的影响,所以要在粗细上对比,其他要素保持一致。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做实验,这样就使反应的条件不同,而难以比较,故A错误
B、氧气的浓度不同,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故B错误
C、氧气的浓度相同,根据两种铁丝的燃烧的剧烈情况来得出结论,故C正确
D、浓度不同的氧气中,比较同种铁丝的燃烧,与探究的实验目的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实验探究题,解答该类题目时要注意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来比较不同状态的物质的反应,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16.(2019?重庆)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动物的呼吸 B.盐酸除铁锈 C.铁制品锈蚀 D.天然气燃烧
【专题】514: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答案】B
【分析】根据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动物的呼吸,是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盐酸除铁锈,是铁锈的主要成分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C、铁制品锈蚀,是铁与空气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燃烧,是天然气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的分类和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014?奉贤区三模)镁带能在CO2气体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
A.Mg B.CO2 C.MgO D.C
【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答案】B
【分析】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氧的物质是还原剂进行解答.
【解答】解:在2Mg+CO22MgO+C反应中,二氧化碳失去氧变成碳是氧化剂,镁得到氧变成氧化镁是还原剂。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8.(2019秋?三水区校级月考)“氧气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反应条件省略)。
(1)“氧气同学”不能从甲处通过,请在答题卡中用“连续线”画出氧气应行走的路线,你认为甲处放的物质可能是 A (填字母)。
A.木炭 B.水 C.氮气
(2)氧气在进迷宫过程中,碰到了三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请写出生成固体的两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P+O2P2O5 、 Cu+O2CuO 。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题意,“氧气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首先根据反应要求、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氧气同学”不能从甲处通过,说明甲处放的物质可以与氧气反应,木炭、水、氮气中只有木炭与氧气反应,所以甲处放的物质可能是木炭。
(2)磷、铜分别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铜,生成物都是固体,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分别为:P+O2P2O5、Cu+O2CuO。
故答案为:(1)A;(2)P+O2P2O5、Cu+O2Cu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创设情境考查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019秋?陆丰市校级期中)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
A.白酒 B.氧气 C.红磷 D.自来水 E.二氧化硫 F.冰水共存物 G.洁净的空气
(1)上述物质中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E ;
②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B ;
③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C 。
(2)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BCEF ;属于混合物的是 ADG 。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
(1)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②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氧气;
③在空气中反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红磷;
(2)上述物质中氧气、红磷、二氧化硫、冰水共存物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属于纯净物;
白酒、自来水、洁净的空气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
(1)①E;②B;③C;
(2)BCEF;ADG;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即可分析解答本题。
20.(2019秋?南山区校级月考)小文分别用下列物质做了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A.木炭、B.硫磺、C.铝箔、D.红磷、E.蜡烛。请填空:
(1)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S+O2SO2 ;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Fe+O2Fe3O4 ;
(3)能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Al+O2Al2O3 。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符号表达式。
【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S+O2SO2;
(2)铁和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
(3)铝在氧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铝,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Al+O2Al2O3。
故答案为:
(1)S+O2SO2;
(2)Fe+O2Fe3O4;
(4)Al+O2Al2O3。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1.(2018秋?廉江市校级期末)从木炭、硫粉、红磷、铁丝、石蜡五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名称填空:
①在空气中不燃烧的是 铁丝 ;
②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一种刺激性的大气污染物的是 硫粉 ;
③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壁上有水雾生成的是 石蜡 ;
④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红磷 。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并生成一种刺激性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石蜡燃烧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壁上有水雾生成;木炭和石蜡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发出白光的是木炭和石蜡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燃烧;
②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并生成一种刺激性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
③石蜡燃烧生成水,所以石蜡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壁上有水雾生成;
④红磷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白烟。
故答案为:铁丝; 硫粉; 石蜡; 红磷;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和反应产物,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2.(2018秋?荣昌区校级月考)我们已经学习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打磨干净,这个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增大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铁丝燃烧 .
(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 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把集气瓶炸裂 .
(4)火柴的目的是为了 给铁丝加热,使温度达到铁的着火点 .
(5)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铁丝上有铁锈 、 氧气的浓度太低 (写两条即可).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可以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1)取细铁丝的仪器名称是坩埚钳;铁丝表面一般有铁锈,用砂布擦去铁丝表面的铁锈.除去铁锈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铁丝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铁丝燃烧.
(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把集气瓶炸裂.
(4)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是为了给铁丝加热,使温度达到铁的着火点;
(5)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课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应有的现象,原因可能是:铁丝上有铁锈;氧气的浓度太低等;
故答案为:物理;增大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铁丝燃烧;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把集气瓶炸裂;给铁丝加热,使温度达到铁的着火点;铁丝上有铁锈;氧气的浓度太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性质,解答时要理解氧气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容易发生,越剧烈.
23.(2018秋?茂名校级月考)写出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的主要作用。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
(2)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集气瓶内的水是吸收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
(3)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
【解答】解:(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3)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
故答案为:(1)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 (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容器中加入水的主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解答。
24.(2018秋?南山区校级月考)①氧气 ②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 ③氮气④稀有气体 ⑤红磷⑥镁条 ⑦硫粉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② (2)淡黄色粉末的是 ⑦ 
(3)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 ③ (4)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是 ① 
(5)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是 ④ 
(6)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的是 ⑥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性质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1)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硫粉是淡黄色粉末;
(3)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4)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是氧气;
(5)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是稀有气体;
(6)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的镁。
故答为:(1)②;(2)⑦;(3)③;(4)①;(5)④;(6)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知识,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性质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25.(2017秋?中山市期中)如图是某班化学兴趣小组四位同学正在进行的实验。
(1)根据肖峰同学的实验现象可知该实验集气瓶内盛有的气体可能是 氧气 。
(2)李晓雨同学实验的现象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 水蒸气 较吸入气体多。
(3)张月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发出色的火焰,生成有气味的气体,该实验有一点不足之处,应该在集气瓶中留一点水,目的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S+O2SO2 。
(4)刘俊同学实验过程中所能观察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专题】521:空气与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2)根据水蒸气遇冷会冷凝成小水珠分析。
(3)根据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分析现象。
【解答】解:(1)肖峰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可知该实验集气瓶内盛有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2)李晓雨同学实验的现象是玻璃片上有水珠生成,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水蒸气较吸入气体多。
(3)张月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发出色的火焰,生成有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气,所以该实验有一点不足之处,应该在集气瓶中留一点水,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S+O2SO2。
(4)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刘俊同学实验过程中所能观察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为:(1)氧气;(2)水蒸气;(3)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S+O2SO2;(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课本中的介个基础的实验,难度不大,应加强实验的学习,提高实验的能力。
26.(2018?临沂模拟)猜化学谜语,可以增加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增强记忆。现有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请打一物质的名称 氧气 ;谜语中反映该物质的物理性质是 无色 ;该物质的用途有 供给呼吸 。
【专题】14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氧气能够供给动植物的呼吸,如果没有氧气则动植物都难以生存
【解答】解:
氧气在常温下是气体,无色、无味所以看不见,摸不着,越高处,空气越稀薄,所以越往高处氧气也越稀少,氧气供给动植物的呼吸,少了它都不能生存,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用途。
故答案为:氧气;无色;供给呼吸
【点评】要熟练的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然后才能对相关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7.(2019秋?天河区校级期中)探究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点燃酒精灯,可观察到弯管2处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过一会可观察到弯管2处的主要现象是 产生蓝紫色火焰 ,推测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
【专题】537:科学探究.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由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先点燃酒精灯,可观察到弯管2处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
产生蓝紫色火焰;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点评】本题难度难度,掌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2018秋?廉江市期末)在做“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疑问“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实验过程】:取5段长短粗细完全相同的细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5%、60%、55%的氧气中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
O2% 90% 70% 65%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比70%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65%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
【结论】:细铁丝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 60% ,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 剧烈 。(填“剧烈”或“不剧烈”);
【拓展】:上述关于细铁丝燃烧所需氧气最低浓度的结论是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 细铁丝可能在氧气浓度为56%~59%的范围内燃烧 。
【专题】537:科学探究.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结论】:根据表中的数据和燃烧的情况分析回答;
【拓展】: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来分析。
【解答】解:【结论】:由实验数据以及实验现象可知,细铁丝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60%,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剧烈;故填:60%;剧烈;
【拓展】在实验提供的数据中,没有氧气浓度在56%~59%的范围内燃烧的情况,所以上述关于细铁丝燃烧所需氧气最低浓度的结论不合理;故填:不合理;细铁丝可能在氧气浓度为56%~59%的范围内燃烧。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提示进行解答。
29.(2017秋?中山市期中)我们知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否一定需要纯氧呢?为了弄清这 个问题,某化学探究小组进行了探究,步骤如下:
①取 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号 1、2、3、4、5,并分别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容积20%、30%、40%、50%的水(余下为氮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分别用排水法向述5个瓶子中通入氧气,小心地把 个瓶子的水排完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放好。
③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5个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编号 1 2 3 4 5
现象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请你参与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原因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
(2)分别收集到氧气后,编号为“3”的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30% 。
(3)从观察到的现象可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分数介于 30%~40% 之间。
(4)收集氧气前,各集气瓶中除了装不同比例的水外,各瓶余下的空间 不能 (填“能”或“不能”)把氮气换成空气。
【专题】537:科学探究.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分析;
(2)根据数据来分析;
(3)分析图表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实验结论;
(4)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解:(1)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故填:氧气不易溶于水;
(2)3号瓶中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为30%;故答案为:30%;
(3)根据图表中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在3号瓶中很亮,4号瓶中复燃,说明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介于3号瓶和4号瓶之间,即30%~40%之间;故答案为:30%~40%;
(4)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氧气,若将各瓶内剩余的氮气换成空气时,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就发生了改变,所以不能把氮气换成空气;故填: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现象分析结论的能力,能较好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计算题(共1小题)
30.(2018秋?南雄市月考)试计算一间40m3空间的教室里含有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ρ氧气=1.429kg/m3,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专题】352:化学计算中的转化思想;521:空气与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以及m=ρv分析解答。
【解答】解: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m=ρv
40m3×21%=8.4m3
m=ρV=1.429kg/m3×8.4m3=12.0036kg
12.0036kg≈12004克
故答案为:12004克。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有关的计算要准确,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五.推断题(共2小题)
31.(2018秋?茂名校级月考)氧气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整理(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名称:X 二氧化硫 ,Y 石蜡 ,Z 四氧化三铁 。
(2)描述反应④的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放出热量 。
(3)由图可知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 活泼 的气体。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解答即可;
(2)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即可;
(3)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解:(1)氧气与硫生成二氧化硫,氧气与石蜡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与铁生成四氧化三铁;
(2)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白烟;
(3)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故答案为:(1)二氧化硫;石蜡;四氧化三铁 (2)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放出热量(3)活泼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生成物及氧气的化学性质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32.(2017秋?阳东县月考)某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的性质,以氧气为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先收集了两瓶氧气(注意:瓶口向上)后正放在桌上,盖好玻璃片,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A集气瓶中,在B瓶中放入一只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瓶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瓶 昆虫能正常存活 ;
(2)探究得出氧气的部分性质:物理性质 密度大于空气 ;化学性质 能支持燃烧、能帮助呼吸 ;
(3)请举出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利和弊的各一项:
A:利(用途): 供给呼吸 ;
B:弊(危害): 使金属生锈 .
【专题】537:科学探究.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氧气的性质具有助燃性和供给呼吸的作用可推知实验现象;
(2)根据瓶口向上正放在桌上可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根据(1)中的实验现象推知氧气的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解答】解:(1)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故A瓶的现象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为氧气还具有供给呼吸的作用,昆虫在B瓶中短时间生活正常.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昆虫能正常存活;
(2)由瓶口向上正放在桌上可知氧气的物理性质为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由AB两瓶的现象可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故填:密度大于空气;能支持燃烧、能帮助呼吸;
(3)氧气具有助燃性,并能供给呼吸,氧气性质活泼,能使金属生锈,使食物腐烂;故填:供给呼吸;使金属生锈.
【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实验探究题,考查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实验探究题在中考题中经常出现,本题属于比较基础的一个探究题,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六.解答题(共8小题)
33.(2019秋?番禺区月考)某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做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1)仪器a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为 蓝紫色 。
(3)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亚硫酸钠。请写出以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硫+氢氧化钠→亚硫酸钠+水 。
(4)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NaOH)溶液反应,且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发生。下列鉴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正确的是 B (填序号)。
A.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B.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5)该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是 吸收了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回答。
(2)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回答。
(3)根据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对比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性质分析判断;
(5)该改进实验装置的特点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为蓝紫色。
(3)由题意可知,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亚硫酸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二氧化硫+氢氧化钠→亚硫酸钠+水。
(4)A.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不能区别,故A错误;
B.闻两种气体的气味,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是无味的,能鉴别,故B正确;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现象,都无现象,不能区别,故C错误。
(5)由图示可知,该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是吸收了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为:(1)集气瓶。(2)蓝紫色。(3)二氧化硫+氢氧化钠→亚硫酸钠+水。(4)B;(5)吸收了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及注意事项是及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34.(2019秋?云龙区月考)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完成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① 都是化合反应 ;② 都与氧气反应 ;③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④ 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 ;(答四点即可)。
(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液态 。
(3)上述三个化学反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 硫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气体,另外两个反应的生成物是固体 。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硫、磷、铝和氧气反应都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等;
(2)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种类或生成物的状态来分析。
【解答】解:(1)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都需点燃,放热,且都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生成物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都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2)硫在燃烧前,已经受热变化成了液态;故填:液态;
(3)反应物中的铝属于金属单质,硫和磷属于非金属单质;生成物中的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铝是固体,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
故答为:(1)①都是化合反应 ②都与氧气反应 ③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④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 ⑤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⑥都是气体与固体反应…;
(2)液态;
(3)硫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气体,另外两个反应的生成物是固体。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反应类型、反应现象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5.(2018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
A、空气;B、二氧化硫;C、红磷;D、五氧化二磷;E、水;F、氧气;G、氮气。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F ;
(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B ;
(3)在氧气中反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C ;
(4)属于混合物的是 A ;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燃烧的现象分析回答。
【解答】解:由所给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燃烧的现象可知:
(1)氧气有助燃性,是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2)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红磷在氧气中反应,产生大量白烟;
(4)空气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故答为:(1)F;(2)B;(3)C;(4)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知识,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燃烧的现象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36.(2016秋?潮阳区校级月考)氧气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气体,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具有 氧化性 ,能将人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 能量 供生命活动所需;
(2)小明按如图所示探究氧气的性质.
①如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引燃铁丝 .小明按下图进行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
 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等 .
②请写出步骤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在氧化反应中放出热量分析回答;
(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解答】解:(1)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具有氧化性,能将人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2)①如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小明按下图进行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等.
②由图示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故答为:(1)氧化性,能量;(2)引燃铁丝,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的知识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了解洋气的性质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注意事项即可分析解答.
37.(2016秋?海安县校级月考)回答下列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有关问题。
(1)图A所示,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导致集气瓶底破裂的原因 在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细沙 。
(2)指出图B中的错误操作是 瓶塞没有倒放 。
(3)图C实际称取NaCl的质量是 4.6 g。
(4)图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量得水的体积会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专题】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做铁丝在氧气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瓶底放少量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炸裂集气瓶;
(2)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防止液体外流以及污染标签和实验台;
(3)药品与砝码放反时,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药品的质量,据此,可计算放于右盘的氯化钠的质量;
(4)根据“俯大,仰小,平正好”的规律,进行读数及误差分析。
【解答】解:(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高温熔落物炸裂瓶底一般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细沙;
故答案是:在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细沙;
(2)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于试验台上,防止污染瓶塞,而污染药品;
故答案是:瓶塞没有倒放;
(3)砝码与氯化钠放反了位置,所以实际所称取的氯化钠质量=5g﹣0.4g=4.6g;
故答案为:4.6;
(4)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得水的体积偏大,
故答案是:偏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液体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的使用、及量筒读数时的注意事项。
38.(2007?上海)化学反应的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某实验小组各取等质量的木炭和等质量的硫分别在容积相同的机器瓶中燃烧。记录如下: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燃烧反应的化学文字表达式(或化学反应式)
A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①木炭红热 产生的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CO2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② 发出白光 

B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 ③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产生的气体都有刺激性气味  S+O2 SO2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 ④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通过A、B两组对比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规律是: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
【专题】122:实验性简答题;162:填写实验报告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可以从反应是否发光、放热等方面分析、判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燃烧反应的化学文字表达式(或化学反应式)
A


C+O2 CO2

②发出白光

B


S+O2 SO2

④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方面的内容.
39.用序号填写下列空表
某些物质在燃烧或加热时产生的现象:
a、蓝紫色火焰;b、火星四射;c、耀眼的强白光;d、发出白光;e、浓厚的白烟;f、绿变黑;g、淡蓝色火焰
某些物质燃烧或加热后生成物在常温下的状态:
①无色气体;②黑色粉末;③白色固体;④黑色块状固体;⑤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⑥无色液体
燃烧或加热时条件 加热碱式碳酸铜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或加热时的现象  f   g   e   d   c   b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①②⑥   ⑤   ③   ①   ③   ④ 
【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硫、磷、碳、镁、铁在氧气(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生成物的状态,颜色气味考虑本题.
【解答】解:根据碱式碳酸铜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则可知加热绿色碱式碳酸铜时可以观察到试管中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壁上出现水珠,同时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f;g;e;d;c;b;①②⑥;⑤;③;①;③;④.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常见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产生的现象,生成物的状态,颜色、气味.要熟练掌握并进行记忆.
40.(2019秋?珠海校级月考)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气态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沸点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有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 < 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专题】537:科学探究.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写出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
(3)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并用实例说明;
(4)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有火焰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题干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该物质可能是石蜡受热变成的石蜡蒸气;
(3)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①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②分析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③再分析钠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故推断其燃烧能产生火焰;
(4)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有火焰的实验事实,推测硫沸点<硫燃烧时的温度。
故答案为:
(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气态;
(3)沸点、有;
(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探究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设计信息知识多,此题创新性强,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