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隋炀帝被杀后,__618__年,__李渊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长安__,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__626__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贞观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治国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三省六部制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__刑罚__;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进士科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__各级官吏__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__劳役负担__,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治世表现:政治比较__清明__,__经济__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贞观之治__”。
知识点二 女皇帝武则天
4.治国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__科举制__,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__负担__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作用:社会经济得以__持续发展__,人口__持续增长__,边疆得到__巩固__和__开拓__。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 “开元盛世”
6.治国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__发展经济__,改革税制;__注重文教__,编修经籍。
7.作用:政治稳定,__经济繁荣__,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开元盛世__”。
知识点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太宗在位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遗风” D.“康乾盛世”
2.电视连续剧《隋唐英雄传》以南北朝后期到唐太宗李世民即位这一时期为历史背景,演绎了隋末唐初出现的著名英雄人物。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不能看到的情景是( )
A.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隋朝
B.李世民618年即位,改年号为“贞观”
C.隋炀帝统治残暴,被叛军杀死
D.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3.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轻徭薄赋
C.废除丞相 D.闭关锁国
4.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 )
A.提倡节俭 B.爱民如子
C.善于纳谏 D.勤于政事
5.唐太宗曾言:君如舟,民如水,水既能使船浮起来,也能使船沉下去。基于这个道理,他( )
A.虚心纳谏,选贤用能
B.重视发展生产
C.完善隋朝的科举制
D.减轻百姓劳役负担
知识点二 女皇帝武则天
6.虽然留下了一块让后人评说的无字碑,但人们仍然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人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7.虽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8.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知识点三 “开元盛世”
9.史料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2019·株洲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地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材料二:唐朝户数增长表。
贞观末年 武周末年 开元末年
300万户 615万户 841万户
(2)表格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
(3)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呈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
(4)从表中的户数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1.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关于中国唐朝政治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重文轻武的文官制度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减少决策失误 B.当一代明君
C.维护统治 D.笼络人才,安定社会秩序
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政府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不可过分压榨农民,要廉洁奉公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旧唐书》称:武则天 “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D.创立殿试制度
5.“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B.减少百姓的劳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C.吸取隋亡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唐太宗身经隋末农民起义,目睹了隋亡过程,受到极大震撼
6.小明同学在课外读史活动中阅读到下面一段小故事: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个小故事反映了武则天的为政理念是( )
A.爱惜民力,减轻人民负担
B.重视教育,发展科举制度
C.重用武力,巩固开拓边疆
D.不拘一格,选拔真才实学
7.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乐章,那么“开元盛世”就是乐章里的最强音。它的出现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几代人”指( )
A.唐高祖 唐太宗 唐玄宗
B.唐太宗 唐高宗 唐中宗
C.唐高宗 武则天 唐玄宗
D.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8.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绩的相似之处有( )
①重用人才 ②完善科举制度
③虚心纳谏 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下列选项中不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的是( )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C.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D.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10.郭沫若先生曾用“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来评价右图的人物,他会对其有如此评价的原因是(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B.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C.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朝政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1.唐太宗在位时期被史学家誉为“贞观之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下列举措不是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的是( )
A.吸取隋亡教训
B.重用魏征、姚崇等贤臣
C.重视农业生产
D.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12.唐太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源自对下列某一历史事件的深思,该历史事件指的是( )
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 D.隋朝暴政而亡
13.中国封建社会多次出现治世或盛世局面。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光武中兴” ②“文景之治”
③“贞观之治” ④“开元盛世”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14.唐太宗在长安居住的宫殿很潮湿,很容易让他的气喘病复发,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这说明唐太宗( )
A.不听取意见 B.戒奢从俭
C.国力贫弱 D.不愿意居住暖阁
15.《蒙曼说唐:武则天》揭秘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身之谜。它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下列对武则天的统治政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多谋善断,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B.创立殿试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C.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D.巩固和开拓边疆,为“贞观之治”局面奠定基础
16.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近唐朝的帝王,一起感悟唐朝历史,领略唐朝皇帝的风采。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1)请指出唐朝出现的两次盛世局面及当时在位的 皇帝。
(2)通过比较,说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理国 家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
(3)你最佩服其中的哪一位?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材料均摘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隋炀帝被杀后,__618__年,__李渊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长安__,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__626__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贞观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治国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三省六部制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__刑罚__;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进士科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__各级官吏__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__劳役负担__,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治世表现:政治比较__清明__,__经济__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贞观之治__”。
知识点二 女皇帝武则天
4.治国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__科举制__,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__负担__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作用:社会经济得以__持续发展__,人口__持续增长__,边疆得到__巩固__和__开拓__。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 “开元盛世”
6.治国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__发展经济__,改革税制;__注重文教__,编修经籍。
7.作用:政治稳定,__经济繁荣__,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开元盛世__”。
知识点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太宗在位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A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遗风” D.“康乾盛世”
2.电视连续剧《隋唐英雄传》以南北朝后期到唐太宗李世民即位这一时期为历史背景,演绎了隋末唐初出现的著名英雄人物。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不能看到的情景是( B )
A.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隋朝
B.李世民618年即位,改年号为“贞观”
C.隋炀帝统治残暴,被叛军杀死
D.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3.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B )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轻徭薄赋
C.废除丞相 D.闭关锁国
4.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 C )
A.提倡节俭 B.爱民如子
C.善于纳谏 D.勤于政事
5.唐太宗曾言:君如舟,民如水,水既能使船浮起来,也能使船沉下去。基于这个道理,他( D )
A.虚心纳谏,选贤用能
B.重视发展生产
C.完善隋朝的科举制
D.减轻百姓劳役负担
知识点二 女皇帝武则天
6.虽然留下了一块让后人评说的无字碑,但人们仍然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人是( C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7.虽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D )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8.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B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知识点三 “开元盛世”
9.史料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 D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2019·株洲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地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原因: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后果:社会危机严重。认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水稻、粟。
材料二:唐朝户数增长表。
贞观末年 武周末年 开元末年
300万户 615万户 841万户
(2)表格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呈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
人口数直线上升。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到唐玄宗时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4)从表中的户数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社会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人口数量增长。反之,人口数量增长慢或减少。
1.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关于中国唐朝政治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重文轻武的文官制度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C )
A.减少决策失误 B.当一代明君
C.维护统治 D.笼络人才,安定社会秩序
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政府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A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不可过分压榨农民,要廉洁奉公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旧唐书》称:武则天 “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C )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D.创立殿试制度
5.“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C )
A.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B.减少百姓的劳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C.吸取隋亡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唐太宗身经隋末农民起义,目睹了隋亡过程,受到极大震撼
6.小明同学在课外读史活动中阅读到下面一段小故事: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个小故事反映了武则天的为政理念是( D )
A.爱惜民力,减轻人民负担
B.重视教育,发展科举制度
C.重用武力,巩固开拓边疆
D.不拘一格,选拔真才实学
7.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乐章,那么“开元盛世”就是乐章里的最强音。它的出现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几代人”指( D )
A.唐高祖 唐太宗 唐玄宗
B.唐太宗 唐高宗 唐中宗
C.唐高宗 武则天 唐玄宗
D.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8.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绩的相似之处有( C )
①重用人才 ②完善科举制度
③虚心纳谏 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下列选项中不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的是( B )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C.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D.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10.郭沫若先生曾用“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来评价右图的人物,他会对其有如此评价的原因是( D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B.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C.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朝政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1.唐太宗在位时期被史学家誉为“贞观之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下列举措不是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的是( B )
A.吸取隋亡教训
B.重用魏征、姚崇等贤臣
C.重视农业生产
D.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12.唐太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源自对下列某一历史事件的深思,该历史事件指的是( D )
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 D.隋朝暴政而亡
13.中国封建社会多次出现治世或盛世局面。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光武中兴” ②“文景之治”
③“贞观之治” ④“开元盛世”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14.唐太宗在长安居住的宫殿很潮湿,很容易让他的气喘病复发,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这说明唐太宗( B )
A.不听取意见 B.戒奢从俭
C.国力贫弱 D.不愿意居住暖阁
15.《蒙曼说唐:武则天》揭秘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身之谜。它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下列对武则天的统治政策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多谋善断,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B.创立殿试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C.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D.巩固和开拓边疆,为“贞观之治”局面奠定基础
16.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近唐朝的帝王,一起感悟唐朝历史,领略唐朝皇帝的风采。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1)请指出唐朝出现的两次盛世局面及当时在位的 皇帝。
“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
(2)通过比较,说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理国 家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
重视农业生产,选拔重用人才。
(3)你最佩服其中的哪一位?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评价唐太宗:唐太宗在统治期间采用的是开明的治国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重视生产;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贞观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安定。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评价武则天:武则天继承唐初以来的制度和措施,大力推行科举制,任用贤能之士。武周政治为唐朝中期繁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评价唐玄宗:唐玄宗在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这些改革使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史称“开元盛世”。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材料均摘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
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