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18 16:1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 三 年级、 化学 学科教案
课题:_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使用时间: _年 9 月 18 日
主备人: 审核: 化学备科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1、装置
[投影]实验室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图
[简述]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以及选择的依据。
[提问]如果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作怎样的改动?
2、收集方法
[简述]三种收集方法,适用范围和优点。
3、验满方法
4、放置方法
5、检验方法
6、操作步骤
[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药品
将试管固定
给试管加热
收集气体
移开导管
停止加热
[讨论]
1、为什么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为什么瓶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向下略微倾斜?
4、加热前应先预热?
5、为什么刚开始不能收集?
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
[讲解]验证氧气的性质
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氧气的性质
[布置作业]整理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板书 四、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入药品;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加热;
收:收集氧气;
移: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五、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六、收集氧气的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七、集气瓶验满的方法
八、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放一层水,防止生成物融化溅落而炸裂瓶底。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新物质,所以对于制取的基本步骤非常陌生,因此老师如何引导是这堂课的关键。这堂课我通过“反应原理---装置---实验步骤”的基本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首先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获取氧气”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和药品,并通过一些列问题的提出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实验中获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从而上升到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再根据反应原理及仪器药品,归纳得出实验方法、步骤。
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就要求学生获得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的方法,而不是过多的纠结于小问题和细枝末节。在这一方面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制取氧气中提取获取物质的思路,则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获取物质的思路”的一个相关图式,从而形成较强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