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查
地
理
试
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河岸边坡的治理通常以钢筋混凝土修筑为主,具有非常结实牢固的优点,河道往往裁弯取直进行渠化;而用铅丝网石笼代替钢筋混凝土边坡是一种新式的河岸边坡治理的方式,依着河道的天然走势进行边坡的强化。下图为我国东南方某地铅丝笼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河道裁弯取直并进行渠化治理有助于
A.提高水体净化能力B.减少河道泥沙淤积
C.扩大河流湿地面积D.增加河流生物多样性
2.相比钢筋混凝土,采用铅丝网石笼改造边坡后,该河段
A.蒸发量增加B.径流量变化增加
C.降水量增加D.下渗量增加
3.
图示河道铅丝网石笼边坡采用梯级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营造亲河的滨水环境
B.使流速变化趋于简单
C.减少工程石料的投入
D.增加河道泥沙的淤积
右图为安徽省6月某日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4~5题。
4.此时
A.黄山阴雨
B.合肥晴朗
C.淮北吹东南风
D.长江沿岸风力强劲
5.若图中南部天气系统逐渐强盛并向北移动,则未来一个月内,下列叙述最可信的是
A.华北地区高温干旱
B.东北地区河流水位下降
C.东南沿海常会有台风登陆
D.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
下图为某湖泊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该区域
250
万年以来的沉积物等厚度线。读图完成6~7题。
6.该湖湖盆形成主要成因是
A.
风化侵蚀B.搬运沉积
C.构造抬升D.断裂下陷
7.在外力作用下,该湖盆区的湖泊最容易形成陆地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随着产业升级发展,外资研发中心相继进入我国。下图为2000--2016年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市空间布局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2000-2016年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市空间布局演化的特点是
①空间差异扩大②从城市核心区向郊区迁移
③大分散,小集中
④从城市核心区向远郊扩散
A.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
9.2016年,影响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①地价②劳动力③集聚④市场规模
A.①②B.
①③C.②③D.③④
德国库卡是为自动化生产行业提供工业机器人及备件的世界知名供应商。2017年1月,美的集团正式完成了对库卡机器人股份的收购。目前库卡在中国有上海松江一期(2013年投建)、二期厂房(2018年1月投建)以及广东顺德机器人产业基地(2018年3月投建)三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工厂。据此回答
10~11
题。
10.工业机器人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叙述合理的是
①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②人工成本不断上升③可以降低工厂设备投入成本
④可以降低工人工作环境标准⑤汽车、家电等制造业工艺要求上升
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⑤D.②③⑤
11.美的集团没有将机器人产业完全集中在上海,而是将库卡机器人产业基地选址顺德,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
A.科技水平和内部交易成本
B.内部交易成本和用地成本
C.科技水平和环境质量
D.环境质量和用地成本
读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完成
12
题。
12.M区附近海域可能形成的现象及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云雾——沿岸山脉的抬升作用,使空气湿度增加
B.海冰——该地区沿岸洋流为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C.
降水——该地区沿岸洋流为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渔场——冷水上泛导致底层营养物质到达表层,饵料丰富
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候鸟迁徙进行观测记录∶
某日北京时间7时
20分太阳从东方湖面升起,数小时后,飞鸟的影子落在正北时,太阳高度为
53°,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19时
20分。下图为该学习小组拍摄的日出候鸟迁徙照片。据此完成
13~15
题。
13.
图中候鸟的飞行方向为
A.正南B.东南C.正北
D.西北
14.该照片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
洞庭湖B.青海湖
C.滇池
D.呼伦湖
15.拍摄当日
A.哈尔滨可能烈日炎炎B.攀枝花正午影长年内最长
C.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D.北京与开普敦的昼长相等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3
题,共
55分。
16.(2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11
月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很少受到海洋水汽的"滋润",草原、沙漠广布,但多外流河;沙漠中分布有保存完好的大片石化森林。科考队员遇到当地游牧民特维尔切人赶着牲畜游牧,并得知他们每年在大西洋沿岸与安第斯山草场之间定期迁徙放牧。下图是巴塔哥尼亚地区略图及石化森林形成的一般过程。
(1)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很少受到东西两侧大洋水汽"滋润"的原因。(4分)
(2)分析干旱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多外流河、且流程中流量损耗相对较少的自然原因。(6分)
(3)推测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的形成过程。(6
分)
(4)指出考察期间(11月)特维尔切人游牧迁徙的方向,分析迁徙目的地该季节适宜放牧的有利条件。(6分)
17.(17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武汉附近的长江河道中沙洲众多,成因不同,消长不停。受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影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出现"洲渚日增,江流日狭"的现象。
2018年
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发展。近年来,武汉光谷已形成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该城市从传统的"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
(1)简述材料中"洲渚日增,江流日狭"的原因。(6
分)
(2)分析武汉成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区位条件。(6
分)
(3)简要分析促使武汉从"钢城"向"芯城"转变的区位因素。(5分)
18.(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州某中学小明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终于来到久负盛名的蒋巷村。40
年前,这个村子是江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依托"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田园一基地"——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村民蔬菜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现在的村子已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186
户村民家家都有一幢花园别墅。走进蒋巷村,便看到村舍整齐,绿树成荫,还有骆驿不绝游客,在热闹的商店里购买着各种土特产。下图a是蒋巷村的位置图,图
b
是蒋巷村生态农业模式图。
(1)结合图文资料,简析该地生态农业的优点。(6
分)
(2)试分析无公害高端小包装大米成为本地农业主打产品的原因。(6分)
(3)试简析该地脱贫致富的经验,对其他贫困村有何借鉴意义。(4分)
河西区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查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
共
45分)
第Ⅱ
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
16.
(22
分)
(1)巴塔哥尼亚地处西风带,西部高大(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水汽进入;(2分)巴塔哥尼亚高原海拔较高,(西风)使大西洋水汽向西输送也难以进入。(2分)
(2)河流多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补给较多,河流流量较大;(2分)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2分)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较短,河流流程中蒸发、下渗损失较小。(2分)
(3)安第斯山脉还未隆起之前,巴塔哥尼亚地区受西风的影响,降水丰富,森林茂密;(2分)板块运动(碰撞挤压)使安第斯山脉隆起抬升,大量的火山喷发导致大片森林被火山灰埋没,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森林演变成化石;
(2分)外力(侵蚀、搬运)作用使埋藏在地下的石化森林出露地表。(2
分)
(4)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草场)。(2分)当地
11
月份以后进入夏季,安第斯山冰雪融水增多,牧草丰富;(2分)山地牧场海拔高,气候凉爽(蚊虫少,可减少蚊虫叮咬)。(2
分)
17.(17分)
(1)增多的原因∶南方人口增多(北方战乱、人口南迁);(2分)南方加大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分)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道。(2分)
(2)地处长江经济带,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铁路枢纽,地处长江黄金水道(或水陆交通便利);拥有众多知名高等院校,科研能力强;产业(工农业)基础好;政策支持等。(任意3点6分)
(3)武汉科技快速发展;劳动力素质提高;环保要求提高;航空发展空运能力的增强;原料和能源投入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变化(钢材等市场需求萎缩)等。(任5点5分)
18.
(16分)
(1)秸杆入池,沼液还田,生产绿色能源和绿色肥料,减少化肥使用(种养结合,实现牲畜的粪尿养鱼,塘泥肥田);(2分)使用新能源解决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的矛盾;(2分)种植业和养殖业互惠互利,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2
分)
(2)蒋悲村大米为绿色有机产品,品质优良单价高;
高端小袋包装米,附加值更高,经济效益更好;小包装可控制总价,迎合消费者需求;游客众多,小袋包装方便游客携带促进销售。(任意3点
6分)
(3)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条件;加强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任意2点4分)
(答案仅供参考,合理可酌情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