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评估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评估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8 16:3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评估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主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说明我国(  )
A.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 B.进入了航天事业新时代
C.取得了载人技术新突破 D.迎来原子能技术新时期
2.有一首诗写道:“长征火箭破云端,力挽神州绽笑颜。轻吻蟾宫情已醉,科研项目梦犹欢。眼光凝聚十三亿,环宇逗留三十天,兄弟二人怀壮阔,东风一奏凯歌还。”诗中“环宇逗留三十天”主要得益于(  )
A.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B.空间技术的发展
C.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D.原子能技术的发展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①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④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面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时间 我国国防建设成就
1964年10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70年4月
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5.如下图是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次会议的召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  )
A.经济建设 B.文学艺术
C.国防科技 D.民族宗教
6.漫画《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B.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C.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 D.人民风俗习惯的变化
7.汽车、火车已成为当今中国城乡居民普遍使用的便捷交通工具。即使乘坐飞机,也不再是一种奢望。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C.航天科技的进步 D.现代教育的飞跃
8.在包头开往青岛的K712次列车上,每个餐桌都放上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标牌,提醒乘客按量取食。可见“光盘行动”在全国广泛兴起。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杰出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是(  )
A.袁隆平 B.孔繁森 C.焦裕禄 D.王进喜
9.嘉兴有一座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三楼展厅里全方位地展示着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这直观地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C.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10.“蓝(灰)色的海洋”的说法形容的是(  )
A.改革开放前的衣着 B.改革开放后的流行服饰
C.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D.富裕农村的住宅小区
11.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12.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成就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
1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场馆时,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  )
A.国防建设的成果 B.科学技术的成就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改善
14.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D.东方红一号
15.“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5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 D.原子弹
16.为庆祝神舟十号的发射成功,某校举行“新中国科技成就展”,选取了以下图片。其中我国最先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17.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目的是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得益于(  )
A.生物工程的创新 B.原子能技术的发展
C.信息时代的到来 D.航天技术的进步
18.2013年12月15日,月球车“玉兔号”顺利驶抵月球表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追溯历史,新中国在同一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C.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 D.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
19.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主题为“中国种子”,旨在向全世界宣传杂交水稻。下列最适合担任该馆形象大使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20.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
A.出行方式和联系方式 B.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C.思想观念和经济形式 D.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随着神舟五号飞船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平稳着陆,中华民
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一朝成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材料二:如右图所示。
(1)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3分)
(2)请你依次说出世界上能够独立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三个国家,并谈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飞行成功说明了什么?(3分)
(3)神舟五号的发射属于什么科技领域?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它们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我国为了抓住这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作出什么重大决策?(9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次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材料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女医药学家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与中药和中西药的结合研究,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祝贺其获奖。
材料三: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我国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她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在失败190次之后,团队成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1)材料一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哪一方面?结合当时的中外历史背景分析,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8分)
(2)屠呦呦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分)
(3)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祝贺其获奖说明了什么?(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莉莉家新买了汽车,80多岁的爷爷非常激动地说:“咱家能买车,没想到啊,我年轻的时候,家里连辆自行车都买不起。”莉莉感到难以置信,决定探究一下中国“路与车”的发展,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发展历程。下面是莉莉搜集的图片,但她有很多疑问,请你帮助解答一下。
(1)图一、图二出现于哪一时期?这一时期公路建设有何突出成就?(6分)
(2)图三、图四、图五、图六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成就?(3分)
(3)运用以上资料,从科技、经济、生活三方面,就“路与车”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3分)
24.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图一、图二中两位科学家的贡献分别是什么?(5分)
(2)两位科学家的贡献分别有何重大意义?(5分)
(3)两位科学家在国际上声誉很高,分别获得什么荣誉?(5分)
第六单元评估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主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说明我国( B )
A.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 B.进入了航天事业新时代
C.取得了载人技术新突破 D.迎来原子能技术新时期
2.有一首诗写道:“长征火箭破云端,力挽神州绽笑颜。轻吻蟾宫情已醉,科研项目梦犹欢。眼光凝聚十三亿,环宇逗留三十天,兄弟二人怀壮阔,东风一奏凯歌还。”诗中“环宇逗留三十天”主要得益于( B )
A.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B.空间技术的发展
C.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D.原子能技术的发展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B )
①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④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面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B )
时间 我国国防建设成就
1964年10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70年4月
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5.如下图是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次会议的召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 B )
A.经济建设 B.文学艺术
C.国防科技 D.民族宗教
6.漫画《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A )
A.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B.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C.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 D.人民风俗习惯的变化
7.汽车、火车已成为当今中国城乡居民普遍使用的便捷交通工具。即使乘坐飞机,也不再是一种奢望。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B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C.航天科技的进步 D.现代教育的飞跃
8.在包头开往青岛的K712次列车上,每个餐桌都放上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标牌,提醒乘客按量取食。可见“光盘行动”在全国广泛兴起。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杰出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是( A )
A.袁隆平 B.孔繁森 C.焦裕禄 D.王进喜
9.嘉兴有一座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三楼展厅里全方位地展示着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这直观地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A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C.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10.“蓝(灰)色的海洋”的说法形容的是( A )
A.改革开放前的衣着 B.改革开放后的流行服饰
C.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D.富裕农村的住宅小区
11.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A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12.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成就是( D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
1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场馆时,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 B )
A.国防建设的成果 B.科学技术的成就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改善
14.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B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D.东方红一号
15.“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5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D )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 D.原子弹
16.为庆祝神舟十号的发射成功,某校举行“新中国科技成就展”,选取了以下图片。其中我国最先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B )
17.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目的是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得益于( D )
A.生物工程的创新 B.原子能技术的发展
C.信息时代的到来 D.航天技术的进步
18.2013年12月15日,月球车“玉兔号”顺利驶抵月球表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追溯历史,新中国在同一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D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C.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 D.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
19.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主题为“中国种子”,旨在向全世界宣传杂交水稻。下列最适合担任该馆形象大使的是( D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20.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B )
A.出行方式和联系方式 B.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C.思想观念和经济形式 D.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随着神舟五号飞船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平稳着陆,中华民
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一朝成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材料二:如右图所示。
(1)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3分)
杨利伟。
(2)请你依次说出世界上能够独立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三个国家,并谈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飞行成功说明了什么?(3分)
美国、俄罗斯、中国。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显著增强,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3)神舟五号的发射属于什么科技领域?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它们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我国为了抓住这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作出什么重大决策?(9分)
航天技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一箭三星发射成功;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等等。第三次科技革命。制订了“863计划”。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次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材料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女医药学家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与中药和中西药的结合研究,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祝贺其获奖。
材料三: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我国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她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在失败190次之后,团队成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1)材料一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哪一方面?结合当时的中外历史背景分析,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8分)
侧重点是粉碎美苏空间技术的垄断。发展空间技术的原因有中苏关系恶化,美苏垄断空间技术,新中国在空间技术上落后,备受歧视,但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科学家们经过不懈努力,在空间领域实现了突破。
(2)屠呦呦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分)
屠呦呦身上体现的品质有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3)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祝贺其获奖说明了什么?(6分)
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说明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党和国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莉莉家新买了汽车,80多岁的爷爷非常激动地说:“咱家能买车,没想到啊,我年轻的时候,家里连辆自行车都买不起。”莉莉感到难以置信,决定探究一下中国“路与车”的发展,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发展历程。下面是莉莉搜集的图片,但她有很多疑问,请你帮助解答一下。
(1)图一、图二出现于哪一时期?这一时期公路建设有何突出成就?(6分)
“一五”计划时期。公路建设:青藏(或新藏、川藏)公路建成。
(2)图三、图四、图五、图六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成就?(3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或改革开放时期。
(3)运用以上资料,从科技、经济、生活三方面,就“路与车”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3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路与车”的发展。“路与车”的发展使我们的交通、交往、交流更便捷。(言之有理即可)
24.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图一、图二中两位科学家的贡献分别是什么?(5分)
图一科学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图二科学家发现能够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两位科学家的贡献分别有何重大意义?(5分)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巨大贡献,为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3)两位科学家在国际上声誉很高,分别获得什么荣誉?(5分)
袁隆平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