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 密 ★ 启 用 前 6. 东 吴 时 ,南 方 出 现 亩 产 5石 稻 的 高 产 记 录 ,而 南 朝 时 则 亩 产 高 达 10石 左 右 ,豫 章 (今 江 西 北 部 )甚 至 创 造
了 “一 亩 二 十 斛 ”(1斛 即 1石 )的 最 高 纪 录 。这 种 现 象 出 现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镇 雄 县 第 四 中 学 2020 年 秋 季 学 期 高 一 年 级 期 末 考 试 A. 先 进 生 产 技 术 传 入
历 史 B. 政 府 推 行 重 农 政 策
C. 南 方 自 然 条 件 优 越
本 试 卷 分 第 Ⅰ 卷 (选 择 题 )和 第 Ⅱ 卷 (非 选 择 题 )两 部 分 ,第 Ⅰ 卷 第 1页 至 第 6页 ,第 Ⅱ 卷 第 6页 至 第 8
页 。考 试 结 束 后 ,请 将 本 试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交 回 。满 分 100分 ,考 试 用 时 90分 钟 。 D. 大 批 水 利 工 程 兴 建
7. 在 府 州 一 级 ,宋 代 设 置 了 通 判 ,又 叫 监 州 ,主 要 职 责 是 监 督 知 府 、知 州 。这 反 映 出 宋 代
第 Ⅰ 卷 (选 择 题 ,共 60分 ) A. 中 央 集 权 进 一 步 加 强
注 意 事 项 :
1? 答 题 前 ,考 生 务 必 用 黑 色 碳 素 笔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在 答 题 卡 上 填 写 清 楚 。 B. 皇 权 独 尊 局 面 出 现
2?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用 2B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如 需 改 动 ,用 橡 皮 擦 干 净 后 ,再 C. 开 创 了 地 方 监 察 先 河
选 涂 其 他 答 案 标 号 。在 试 题 卷 上 作 答 无 效 。 D. 选 官 制 度 发 生 变 革
选 择 题 (本 大 题 共 30小 题 ,每 小 题 2分 ,共 60分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 8. 《元 史 ·地 理 志 》中 称 :“盖 岭 北 、辽 阳 与 甘 肃 、四 川 、云 南 、湖 广 之 边 ,唐 所 谓 羁 縻 之 州 ,……今 皆 赋 役
1. 战 国 时 期 提 倡 “仁 政 ”的 儒 家 代 表 人 物 是 之 ,比 于 内 地 。”这 主 要 得 益 于
A. 孔 子 B. 荀 子 A. 行 省 制 度 的 建 立
C. 孟 子 D. 老 子 B. 理 藩 院 的 设 置
2. 西 周 实 行 分 封 制 与 宗 法 制 ,最 终 形 成 的 金 字 塔 型 的 等 级 结 构 是 C. 民 族 交 流 的 加 强
A. 天 子 —诸 侯 —卿 大 夫 —士 D. 驿 站 制 度 的 出 现
B. 天 子 —卿 大 夫 —诸 侯 —士 9. 明 太 祖 废 除 丞 相 制 度 的 主 要 目 的 是
C. 天 子 —卿 大 夫 —士 —诸 侯 A.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D. 天 子 —诸 侯 —士 —卿 大 夫 B. 强 化 君 主 专 制
3. 东 汉 末 年 到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北 方 人 口 大 量 向 南 迁 移 ,由 此 带 来 的 最 重 要 的 积 极 影 响 是 C. 提 高 行 政 效 率
A. 加 剧 了 南 方 的 混 乱 局 面 D. 实 现 权 力 制 衡
B. 使 北 方 人 口 急 剧 减 少 10.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纸 币 是 中 国 北 宋 前 期 四 川 地 区 出 现 的 “交 子 ”,它 产 生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C. 促 进 了 江 南 地 区 的 开 发 A. 造 纸 术 和 印 刷 术 的 普 遍 使 用
D. 使 北 方 趋 于 平 静 B.
4. 市 场 上 流 通 的 货 币 携 带 不 便
唐 朝 是 中 国 文 学 发 展 的 又 一 个 高 峰 ,诗 歌 创 作 进 入 黄 金 时 代 。被 称 为 “诗 圣 ”的 诗 人 是 C.
A. 李 白 B. 宋 代 商 业 的 繁 荣
杜 甫 D.
C. 白 居 易 D. 北 宋 政 府 的 大 力 推 广
陶 渊 明
5. 11.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我 国 历 史 发 展 的 主 流 特 征 是 戚 继 光 和 郑 成 功 的 共 同 之 处 是
A. A.
繁 荣 开 放 的 社 会 风 貌 抗 击 了 当 时 世 界 上 头 号 殖 民 帝 国
B. 政 权 分 裂 与 文 化 停 滞 B. 维 护 了 国 家 主 权 和 民 族 利 益
C. 中 外 交 流 与 经 济 发 展 C. 巩 固 了 明 朝 的 统 治 秩 序
D. 民 族 交 融 与 区 域 开 发 D. 使 台 湾 回 到 了 祖 国 怀 抱
历 史 ZX4·第 1页 (共 8页 ) 历 史 ZX4·第 2页 (共 8页 )
书书书
12. 洪 武 二 十 三 年 ,明 太 祖 命 令 沿 海 卫 所 装 备 海 船 :“诏 滨 海 卫 所 每 百 户 置 船 二 艘 ,巡 逻 海 上 盗 贼 。”此 命 令 17. 2019年 9月 17日 ,“回 归 之 路 ———新 中 国 成 立 70 周 年 流 失 文 物 回 归 成 果 展 ”在 中 国 国 家 博 物 馆 开 幕 ,在
旨 在 展 品 中 有 “圆 明 园 青 铜 虎 蓥 ”“圆 明 园 马 首 ”等 珍 贵 的 回 归 文 物 。劫 掠 圆 明 园 珍 贵 物 品 的 侵 略 者 是
A. 增 强 海 战 力 量 抗 倭 A. 八 国 联 军 B. 俄 国 军 队
B. 保 护 中 外 贸 易 往 来 C. 英 法 联 军 D. 日 本 军 队
C. 遏 制 民 间 海 上 走 私 18. 林 则 徐 指 出 :“烟 不 禁 绝 ,国 日 贫 ,民 日 弱 ,十 余 年 后 ,岂 惟 无 可 筹 之 饷 ,抑 且 无 可 用 之 兵 。”这 句 话 的 用
D. 抵 制 欧 洲 殖 民 入 侵 意 是
13. 由 下 表 可 知 ,清 政 府 边 疆 治 理 的 特 点 是 A. 说 明 鸦 片 危 害 主 张 禁 烟
地 区 管 理 方 式 B. 抨 击 军 备 匮 乏 要 求 扩 军
新 疆 设 立 伊 犁 将 军 ,总 领 军 政 C. 指 出 钱 粮 匮 乏 建 议 收 税
西 藏 设 驻 藏 大 臣 与 当 地 达 赖 、班 禅 共 管 D. 阐 释 西 方 先 进 从 而 学 习
蒙 古 设 盟 、旗 两 级 单 位 ,命 蒙 古 王 公 为 盟 长 、旗 长 19. 2018年 中 国 国 家 文 物 局 宣 布 :“经 过 为 期 两 个 多 月 的 水 下 考 古 调 查 ,以 确 凿 证 据 证 实 大 连 庄 河 海 域 一 艘 沉
A. 注 重 因 地 制 宜 船 是 124年 前 沉 没 的 经 远 舰 。”图 1是 打 捞 出 水 的 部 分 残 件 ,它 为 研 究 经 远 舰 提 供 了
B. 提 倡 民 族 自 治
C. 强 化 军 事 管 理
D. 重 海 疆 轻 边 疆
14. 徐 光 启 的 《农 政 全 书 》附 有 与 意 大 利 传 教 士 合 译 的 《泰 西 水 法 》,另 外 他 还 与 另 一 位 传 教 士 共 同 翻 译 了 古
希 腊 数 学 著 作 《几 何 原 本 》。这 主 要 反 映 了 明 代 中 后 期 我 国 在 科 学 技 术 上
图 1
A. 对 西 方 自 然 科 学 技 术 的 吸 收 A. 文 献 史 料 B. 实 物 史 料
B. 在 前 人 基 础 上 注 重 创 新 C. 口 述 史 料 D. 档 案 文 书
C. 重 视 对 传 统 先 进 技 术 的 总 结 20. 书 中 提 出 了 新 的 社 会 经 济 政 策 ,试 图 回 答 农 民 革 命 应 当 向 何 处 去 的 问 题 。这 本 书 是
D. 在 世 界 上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A. 《海 国 图 志 》
15. 中 英 《南 京 条 约 》附 件 中 规 定 :“英 国 的 侨 民 、商 人 同 中 国 人 发 生 冲 突 ,犯 了 法 或 成 为 被 告 ,只 能 由 英 国 B. 《天 朝 田 亩 制 度 》
驻 中 国 的 管 事 官 领 事 去 裁 判 ,中 国 政 府 不 得 过 问 。”这 说 明 中 国 丧 失 了 C.
A. 《资 政 新 篇 》
领 土 主 权 B. 贸 易 主 权 D.
C. 《四 洲 志 》
关 税 主 权 D. 司 法 主 权
16. 21.
影 响 下 表 中 数 据 变 化 的 条 约 是 “万 里 出 征 ,抬 棺 死 战 ,驱 外 虏 于 西 域 ,为 民 族 第 一 功 臣 ”是 对 近 代 一 位 民 族 英 堆 的 评 价 。这 位 民 族 英
鸦 片 战 争 后 的 英 国 输 华 商 品 总 值 (单 位 :万 英 镑 ) 雄 是
A.
年 份 1840 1842 1845 林 则 徐
B.
输 华 商 品 总 值 52?4 96?9 239 左 宗 棠
C.
A. 冯 子 材
《南 京 条 约 》 B. 《天 津 条 约 》 D.
C. 邓 世 昌
《马 关 条 约 》 D. 《辛 丑 条 约 》
历 史 ZX4·第 3页 (共 8页 ) 历 史 ZX4·第 4页 (共 8页 )
22. 戊 戌 变 法 和 辛 亥 革 命 是 中 国 近 代 化 过 程 中 的 两 次 伟 大 实 践 。二 者 的 共 同 主 张 是 28. 李 鸿 章 说 : “中 国 积 弱 ,由 于 患 贫 。必 须 先 求 富 ,而 后 才 能 自 强 。”下 列 体 现 李 鸿 章 “求 富 ”思 想 的 企
A. 在 中 国 建 立 资 本 主 义 民 主 制 度 业 是
B. 推 翻 君 主 制 度 A. 江 南 机 器 制 造 总 局 B. 上 海 轮 船 招 商 局
C. C. D.
通 过 学 习 西 方 先 进 技 术 来 挽 救 民 族 危 机 天 津 机 器 局 福 州 船 政 局
D. 29.
用 西 方 的 民 主 与 科 学 来 救 中 国 两 次 鸦 片 战 争 失 败 后 ,士 大 夫 阶 级 开 始 意 识 到 “天 朝 上 国 ”的 落 后 ,发 起 了
23. A. B.
《辛 丑 条 约 》的 签 订 标 志 着 帝 国 主 义 国 家 对 华 侵 略 进 入 了 一 个 新 阶 段 。这 里 的 “新 阶 段 ”是 指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洋 务 运 动
C. D.
A. 义 和 团 运 动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中 国 完 全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30.
B.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中 国 民 族 工 业 得 到 迅 速 发 展 ,其 中 发 展 最 快 的 是
列 强 加 强 了 对 清 政 府 的 扶 植 与 控 制 A.
C. 纺 织 和 化 学 B. 煤 矿 和 面 粉
条 款 中 惩 罚 对 象 主 要 是 中 国 人 C. 纺 织 和 面 粉 D. 冶 铁 和 纺 织
D. 在 北 京 设 立 的 “使 馆 界 ”,实 际 成 为 “国 中 之 国 ”
24. 在 1915年 的 《新 青 年 》杂 志 上 提 出 的 著 名 口 号 是 第 Ⅱ 卷 (非 选 择 题 ,共 40分 )
A. 师 夷 长 技 以 制 夷 注 意 事 项 :
B. 物 竞 天 择 ,适 者 生 存 第 Ⅱ 卷 用 黑 色 碳 素 笔 在 答 题 卡 上 各 题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作 答 ,在 试 题 卷 上 作 答 无 效 。
C. 联 俄 、联 共 、扶 助 农 工
D. 民 主 和 科 学 31. (20分 )阅 读 材 料 ,回 答 问 题 。
25. 中 国 同 盟 会 以 三 民 主 义 为 革 命 纲 领 ,其 中 的 “民 权 主 义 ”指 的 是 材 料 一
A. 建 立 民 主 共 和 国
B. 反 对 满 洲 贵 族 压 迫
C. 恢 复 中 华
D. 平 均 地 权
26. 顺 应 北 方 民 族 交 往 、交 流 、交 融 的 历 史 趋 势 ,有 助 于 缓 和 民 族 矛 盾 的 改 革 是
A. 商 鞅 变 法
B. 图 2
王 莽 改 制
材 料 二 康 熙 二 十 三 年 平 定 台 湾 后 ,即 开 放 海 禁 ,翌 年 设 立 江 (上 海 )、浙 (宁 波 )、闽 (漳 州 )、粤 (广
C. 孝 文 帝 改 革
州 )四 海 关 。乾 隆 二 十 二 年 起 清 廷 实 行 “独 口 通 商 ”政 策 ,将 国 内 与 西 洋 各 国 的 贸 易 集 中 于 粤 海 关 一 口 。
D. 王 安 石 变 法 ———《中 国 经 济 通 史 ·清 代 经 济 卷 》
27. 明 朝 中 后 期 ,苏 州 出 现 “机 户 出 资 经 营 ,机 匠 计 工 受 值 ,原 属 相 需 ,各 无 异 议 ”的 现 象 。这 表 明 (1)材 料 一 的 图 2中 的 方 框 表 示 哪 个 中 原 政 权 ?指 出 这 个 时 期 民 族 关 系 发 展 的 主 要 趋 势 及 该 发 展 趋 势 所 产
A. 小 农 经 济 逐 渐 解 体 生 的 积 极 影 响 。(13分 )
B. 官 营 手 工 业 发 展 迅 速
C. 生 产 分 工 更 加 细 密
D. 新 型 经 营 方 式 已 出 现
历 史 ZX4·第 5页 (共 8页 ) 历 史 ZX4·第 6页 (共 8页 )
(2)材 料 二 反 映 了 清 朝 前 期 对 外 经 济 政 策 出 现 了 怎 样 的 变 化 ?这 对 中 国 历 史 发 展 有 何 影 响 ?(7分 ) (2)根 据 材 料 二 ,指 出 景 帝 剥 夺 了 诸 侯 的 哪 些 权 力 。这 一 问 题 是 怎 样 最 终 解 决 的 ?(12分 )
32. (20分 )秦 汉 时 期 是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形 成 发 展 的 重 要 时 期 ,对 中 国 历 史 产 生 了 深 远 影 响 。阅 读 材 料 ,回 答
问 题 。
材 料 一 昔 高 祖 初 定 天 下 ,昆 弟 少 ,诸 子 弱 ,大 封 同 姓 。
———《史 记 ·吴 王 濞 列 传 》
汉 兴 之 初 ,海 内 新 定 ,惩 戒 亡 秦 孤 立 之 败 ,于 是 剖 裂 疆 土 ,立 二 等 之 爵 。
———《汉 书 》卷 十 四
吴 王 以 铜 盐 故 ,百 姓 无 赋 。卒 践 更 ,辄 与 平 贾 。岁 时 存 问 茂 材 ,赏 赐 闾 里 。佗 郡 国 吏 欲 来 捕 亡 人 者 ,
讼 共 禁 弗 予 。如 此 者 四 十 馀 年 ,以 故 能 使 其 众 。
———《史 记 ·吴 王 濞 列 传 》
材 料 二 景 帝 中 五 年 ,令 诸 侯 王 不 得 复 治 国 ,天 子 为 置 吏 。……
———《汉 书 》卷 十 九
诸 侯 独 得 食 租 税 ,夺 之 权 。其 后 诸 侯 贫 者 或 乘 牛 车 也 。
———《史 记 ·五 宗 世 家 》
(1)根 据 材 料 一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指 出 西 汉 初 年 实 行 的 地 方 行 政 制 度 并 分 析 其 影 响 。(8分 )
历 史 ZX4·第 7页 (共 8页 ) 历 史 ZX4·第 8页 (共 8页 )
镇雄县第四中学 2020 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第 Ⅰ 卷 (选择题,共 60 分)
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答案 C A C B D A A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A D A C A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D A C D B B C
【解析】
1.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提出“仁政” ,故选
历史 ZX4参考答案·第 1页(共 6页)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并立,但各个政权为了壮大实力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发展经济,
同时各民族也在不断碰撞中交融发展,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的趋
势,故选 D项; A项是唐代的特征,排除 A项;文化停滞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B项;
战乱不止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排除 C项。
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北方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故选 A
项;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中有政府重农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项;南方自然条件
优越也是江南农业水平提高的因素,但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项;水利工程兴建有利于
农业发展,但不符合“主要”原因,排除 D项。
7.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宋朝通判的主要职责是代表中央监督地方上的知府、知州,这反映出
宋代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故选 A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皇权独
尊内容无关,排除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而不是在宋朝时期才开始出现,排除 C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而
不是选官制度,排除 D项。
8.中央之所以能够对岭北、辽阳等地“皆赋役之”说明中央强化了对这些地方的管理,据所
学可知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A项;理藩院是清代设立的机构,排除
B 项; “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可知是政府行为,而非民间行为,排除 C 项;驿站制度
主要在交通沿线,而题干所列是行政区域而非交通沿线,排除 D项。
9.丞相掌握一定的权力,可以对皇权形成一定的约束,因而废除丞相,将权力收归皇帝,强
化君主专制,故选 B项;君相之争属于中央内部权力争夺,中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权力争
夺,两者无关,排除 A项;废除丞相后,国家主要事务都要经过皇权,降低了行政效率,
排除 C项;废丞相后,皇权独大,没有权力能制衡皇权,排除 D项。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业发展比较繁荣,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
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选 C 项;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使用是纸币产生的条件,而不是根本
原因,排除 A项; “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携带不便”是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
因,排除 B项;纸币的出现与“政府推广”没有关系,排除 D项。
11.戚继光南平倭寇,北御蒙古;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二者维护了国家主权和
民族利益,故选 B项;戚继光抗击的倭寇不是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排除 A项;郑成功收
复台湾时,明朝已经灭亡,排除 C项;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与戚继光不符,排除 D项。
历史 ZX4参考答案·第 2页(共 6页)
12.根据题干中“诏滨海卫所每百户置船二艘,巡逻海上盗贼”可知该现象体现了明朝的“海
禁”政策,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海禁”政策主要针对民间的海上走私,故选 C项;根
据题干内容可知,沿海卫所“每百户置船二艘” ,其目的在于“巡逻海上盗贼” ,而不在
于“抗倭” ,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海上盗贼”主要是指民间的海上走私,可
知题干中“命令”的目的不在于“保护中外贸易往来” ,排除 B 项; “海上盗贼”主要是
指“民间海上走私” ,而不是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排除 D项。
13.根据材料“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西藏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 “蒙
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等关键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在边疆少数民
族地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管理特点,故选 A 项;根据材料“新
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可知伊犁将军的设置并非民族自治,排除 B 项;根据材料
“西藏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可知清政府对西藏进行行政管理,并非军事
管理,排除 C 项;材料主旨为清朝时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并非
“重海疆轻边疆” ,排除 D项。
14.据材料可知,徐光启编撰著作的过程中与外国传教士进行了合作,吸收了西方近代科学
知识,故选 A项;材料强调对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的吸收,不涉及在前人基础上注重创新,
排除 B 项;材料的主旨是对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的吸收,而不是重视对传统先进技术的总
结,排除 C项;材料未体现对世界的影响,排除 D项。
15.据材料可知,领事裁判权使中国丧失了司法主权,故选 D 项;列强通过割地、强租等使
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排除 A项;材料强调领事裁判权,不涉及贸易主权,排除 B项;
协定关税等使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排除 C项。
16.根据题干表格中所列举的三个时间点 ——1840年、 1842年、 1845年,可知英国输华商品
总值增多的现象与《南京条约》的签订有关,因为在该条约中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故选 A 项; 《天津条约》签订于 1858 年,与表格时间不
一致,排除 B项; 《马关条约》签订于 1895年,与表格时间不一致,排除 C项; 《辛丑条
约》签订于 1901年,与题干表格时间不一致,排除 D项。
17.圆明园的文物流失主要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圆明园有关,故
选 C项;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珍贵物品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劫掠,排除 A项;
俄国没有派军队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 B 项;日本军队没有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
排除 D项。
历史 ZX4参考答案·第 3页(共 6页)
18.林则徐认为鸦片使国家贫困,民众孱弱,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削弱军队战斗力,故选 A
项;材料强调鸦片危害主张禁烟,而不是抨击军备匮乏要求扩军,排除 B 项;材料强调
鸦片影响政府财政收入,而不是说钱粮匮乏建议收税,排除 C 项;材料的主旨是鸦片危
害主张禁烟,没体现阐释西方先进从而学习的问题,排除 D项。
19.根据所学,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
具有形象直观性,包括遗迹、遗址、出土文物等,题中“打捞出水的部分残件”属于实
物史料,故选 B 项;文献史料是记载在某载体上用来研究或讨论历史的根据,不符合题
意,排除 A项;口述史料是通过人类口头相传的史料,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档案文
书属于文字记载与题中“打捞出水的部分残件”不符,排除 D项。
20.太平天国运动后期,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的社会经济主张,故选 C项; 《海国图志》提出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排除 A
项;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恢复小农经济,没有提出新的经济
政策,排除 B项; 《四洲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细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排
除 D项。
21. 1876年左宗棠率军打败侵略者阿古柏, 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符
合“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 ,故选 B项;林则徐主要是禁烟运动,排除 A项;
冯子材是中法战争中镇南关大捷中的民族英雄,排除 C 项;邓世昌是黄海海战中牺牲的
民族英雄,排除 D项。
2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建立美国式
的民主共和制,二者都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选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
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而戊戌变法主张保留君主,排除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而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
排除 C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排
除 D项。
23. 《辛丑条约》中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
中国的工具,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故选 B 项; A 属于国家
性质的变化,并非侵华方式的变化,排除 A 项; C 项是与之前不平等条约的相同点,排
除 C项; “使馆界”并不是列强侵华的新的方式,排除 D项。
历史 ZX4参考答案·第 4页(共 6页)
24.在 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民主与科学,故选 D项; A项是在《海
国图志》中提出来的, B 项是在严复的《天演论》中提出来的, C 项是在 1924 年国民党
一大中提出来的,均排除。
25.本题考查三民主义与十六字纲领的对应关系。民权主义对应的是创立民国,故选 A 项;
反对满洲贵族是民族主义,排除 B 项;恢复中华是民族主义,排除 C 项;平均地权是民
生主义,排除 D项。
26.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故选 C 项;商鞅
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与缓和民族矛盾无关,排除 A 项;王莽改制发生在新朝时
期,与缓和民族矛盾无关,排除 B 项;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与缓和民族矛盾
无关,排除 D项。
27.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属于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说明当时已
出现了新型经营方式,故选 D项;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时间不符,排除 A项;
题干描述的是民营手工业,排除 B 项;资本主义萌芽属于经济形态,与生产分工细密程
度无关,排除 C项。
28.根据所学,洋务运动在“求富”思想下兴办的企业是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就是其
中的代表,故选 B项;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属于军事工业,是“自强”的表现,排除 A项;
天津机器局属于军事工业,是“自强”的表现,排除 C项;福州船政局,属于军事工业,
是“自强”的表现,排除 D项。
2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针对此种情
况,清政府中一部分较为开明的士大夫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先进性,继而发
动了洋务运动,故选 B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排除 A项;义和
团运动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题干中的“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不一致,排除 C
项;维新变法运动也是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题干中的“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
不一致,排除 D项。
3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机会,此时发展
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故选 C 项;民族工业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化学工业属于重
工业,排除 A项;民族工业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煤炭工业属于重工业,排除 B项;民
族工业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冶金工业属于重工业,排除 D项。
历史 ZX4参考答案·第 5页(共 6页)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 ( 20分)
( 1) ( 13分)政权:唐朝。 ( 2分)
发展趋势:以和为主,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 2分)
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封建
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每点 3分, 9分)
( 2) ( 7分)变化:清朝政府从实行海禁政策到开放四处口岸,再到只允许开放广州“独
口通商” 。 ( 4分)
影响: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3分)
32. ( 20分)
( 1) ( 8分)制度:郡国并行制。 ( 2分)
影响:积极作用:适应了西汉初年政权基础不稳固的形势需要,有利于巩固政权; ( 2分)
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并调动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 2分)消极作用:随
着势力强大,王国成为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 ( 2分)
( 2) ( 12分)剥夺的权力:诸侯的行政权;诸侯任免官吏的权力;诸侯收税的经济特权。 ( 9分,
每点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最终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 3分)
历史 ZX4参考答案·第 6页(共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