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 周长 沪教版 (5)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 周长 沪教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8 15:3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教师
年级

学生人数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三年级第二学期《周长》
课时安排
1
第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并会求多边形的周长。
3.经历探索和交流,发现数学的本质,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媒体:白板课件
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设情激趣,初识周长
1.春回大地、万物苏醒(出示绿色树的图片)。看叶儿又绿了,小蚂蚁也出来活动了(出示两只小蚂蚁爬行课件)。
提问:两只小蚂蚁的哪只是沿着桑叶的边爬一周的呢?它是怎么爬的?
小结:所以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桑叶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2.出示描枫叶一周的过程,什么是枫叶的周长?
生描荷叶和白玉兰叶的一周,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周长。
二、实践探究,感知周长
1.感知物体的周长
指一指:花圃图、沙坑图的周长。(说一说什么是花圃的周长?什么是沙坑的周长?)
2.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
(1)如果我们把这张花圃图看作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有周长吗?长方形的周长是怎样的?
(2)再来看看这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周长是怎么样的?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再出示正方形、五边形,请学生完成想象和比划的学习活动。
(3)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能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师生小结: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4)辨一辨
1:红线描出的,是不是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2:将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红线描出的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为什么?(并让学生上台画一画)
三、动手测量,计算周长
1.通过用尺测量平面图形的各边的长度,计算周长
(1)要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呢?必须要知道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三条边的长度?(借助尺测量各边长度)
小结:三条线段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2)学生自己尝试测量四边形各边的长度,并计算它的周长
小结:四条线段之和就是四边形的周长。
(3)算一算六边形的周长
通过刚才的测量、计算,我们求出了图形的周长,遇到图形边长相等时我们既可以用加法来算也可以用乘法来算,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要求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的边长之和。
2.通过方格纸,测量组合图形的周长
通过方格纸读出组合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的长度,并计算花园图、菜园图的周长
小结:借助方格纸,我们把组成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相加,就能求出图形的周长。
四、拓展应用,体会周长
1.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大象和小鼹鼠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请你比较一下谁跑得距离长?
提问1:草地A和草地B面积哪个大?
提问2:大象沿着草地A边缘跑一圈,小鼹鼠沿着草地B边缘跑一圈,谁跑的距离长?
2.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视频演示测量)
五、评价总结,认识周长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以小蚂爬树叶的情境出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出一周的意义。
学生描树叶的一周,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一周的意义,初步感知周长。学生学习说一说什么是周长,理解周长。
通过辨析,加深巩固平面图形的一周的长度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含义。
体验平面图形的周长遇到图形边长相等时既可以用加法来算也可以用乘法来算,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要求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的边长之和。
学生的混淆点,区别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是不同的,而组合图形的周长只要将它的每条边之和。
学生观看视频,用线围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板书设计:


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桑叶的周长
枫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枫叶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