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课
目
第3课
寄情山水
年
级
八年级上册
执
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并评述中国画的意境美,掌握树木的水墨表现技法。过程方法:通过欣赏感知和活动体验,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树木的程式语言,作品形态、情意兼顾。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教法学法
情境代入法
小组探究法
直观演示法
分层实践法
欣赏导入
1.用游走的视角欣赏《富春山居图》绘画部分全貌,结合古乐和诗词,整体感悟传统文化之美,观察黄公望的布局、笔墨特点,体会画面意境。2.就画面感兴趣的问题向老师提问。3.收集问题,教师讲述《富春山居图》背后的创作故事。
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
带有视觉冲击的长卷欣赏,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渗透励志德育内容
解决难点
1.这幅画到底好在哪里呢?即如何鉴赏山水画。2.教师用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从宏观到微观,分析画面的视角、布局、树木排列、笔墨质感树木情意、作者心境、画面整体意境等。
多媒体课件
讲抽象概念具象化,以知识点引导学生鉴赏。
小组探究
1.每组发放一组写意树画稿,对比观察树木的走势、出枝、点叶有何规律,对绘画步骤做出预判。2.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梳理和补充。
小组讨论任务卡
发挥合作探究精神,归纳概括绘画技法要领。
示范讲解
1.示范树木技法和步骤。2。归纳树木技法口诀。
微课视频
用通俗易懂的口诀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技法。
练习纠错
1.学生尝试画树木。2.教师点评,有选择性纠错改画。
实物投影
纠正不正确的笔墨习惯。
分层实践
1.
基础和悟性较好的同学,独立创作以树木为主的山水小品画,并大胆为自己的作品附上诗句,表达意境2.
相对薄弱的同学则可以在老师准备的长卷上添画树木元素,共同完成一幅山水长卷作品。
实物展示
提升综合素养。
评价拓展
1.生生互评课堂作业。2.教师点评长卷作业。3.铺垫下节课教学重点——山石画法。
教师画好山石背景的长卷
总结分层实践成果,展示作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兴趣、
收拾整理
整理工具,原样交接。
养成良好美术学习习惯。
寄情山水测评练习
一、欣赏元代黄公望纸本山水长卷《富春山居图》,观察、思考:
1.画家的视角是静止的还是游动的?2.树木的根顶是否等齐?树干是否垂直等距排列?3.树木的枝干是光滑平顺还是粗糙曲折?4.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对这幅画的意境。二、分析清代朱耷的《山水册页》中两棵树的形态关系。三、小组探究解决问题:1.两种画法树干的走势和出枝有何不同?2.两组树叶的画法有何不同?3.画树木的步骤是怎样的?四、根据示范微课和技法口诀,练习树木的画法。五、分层实践活动:1.完成一幅以树木为主的山水小品。2.在长卷中添画树木元素,合作完成长卷。(共16张PPT)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
寄情山水
身
首
两
段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国
宝
级
文
物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可有疑问
?
?
?
《富春山居图》,纸本长卷,高33厘米,宽688厘米。
黄公望45岁才当上个小书吏,却被上司连累坐了牢。50岁出狱后才开始画画,穿着芒鞋,背着干粮,用脚步丈量山川河流,与花草树木对话。80岁时才开始画《富春山居图》,那时他与师弟郑樗(无用师)居住在富春江沿岸,这幅画经过4年的打磨才终于完成,并送与无用师。之后的几百年,此画在民间浮浮沉沉,在清代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差点被焚画殉葬,身首异处。前半段称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称为《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不只是一张画,还是一个哲学,一种生命态度,不管朝代的兴亡,世事的无常,只是做一个简单的自己,追逐一个简单的梦想。
分析评述
●
画家的视角是静止的还是游动的?
●
树木的根顶是否等齐?树干是否垂直等距排列?
分析评述
●
树木的枝干是光滑平顺还是粗糙曲折?
分析评述
●
哪个词更符合你对《富春山居图》的印象?
横岭侧峰
丘壑延绵
劲松沉雄
远树含烟
既见山川雄伟之气势,又显平淡简远之意态。
分析评述
山水册页(清)朱耷
●
说说两棵树在形态上有何关系?
分析评述
学画树木
树木和山石是山水画的基本内容。
(小组探究)
小组探究
小组讨论:
1.两种画法树干的走势和出枝有何不同?
2.两组树叶的画法有何不同?
3.画树木的步骤是怎样的?
学画树木
学画树木
口
诀
学习山水先画树,
枝干走势显精神。
鹿角蟹爪两大类,
多以中锋来勾勒。
点叶夹叶巧变化,
有疏有密莫齐头。
实践创作
1.完成一幅以树木为主的山水小品。
2.在长卷中添画树木元素,合作完成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