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答案
1.(3分)D
解析:A项,“根本区别”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文中说的是“最明显的特征”,不是“根本区别”,选项曲解文意。B项,“都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错误,材料二说的是“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由此可知,“大品”的散文取代了“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不代表“都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C项,“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错误,材料三说的是“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文中说的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
2.(3分)B
解析:B项,“如果散文没有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便不会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无中生有,“如果……便不会”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二段和第三段只是说“
‘文’的撤离中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第四段说“2
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由此可知,“散文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与散文“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3.(3分)A
解析:A项,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写的是“关于生命、文化的大命题”,是大品散文。
4.(4分)①以文学现象对比开篇,提出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默默蓄力,奋起前进。(1分)②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1分)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两方面并列阐述当代散文发展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分析原因。(1分)③论证方法上,善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如:列举大量作家作品,“大品”与“小品”的对比。(1分)
5.(6分)①白话文运动将散文创作形式由文言转为白话,大大拓展了散文创作空间。②散文逐渐撤离文坛中心地位,由“载道”转为“言志”,更加自由活跃、洒脱自然。③“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影响当代散文家的创作,“五四”新文化散文传统,在台湾当代散文中得以承续和发展。(每点2分)
6.(3分)
C
解析:
黄家山“挖渠铺埋管网、建设提灌时”肯定也注重了生态环境保护,但文中并未在这里提“不砍树、不炸山”。
7.(3分)
B
解析:
“直抒胸臆”错,文章主要通过情景与画面的再现表达对扶贫脱贫工作的肯定。
8.(4分)写小丁这段内容与上一段写整个帮扶队的内容形成点面结合的格局,(1分)这样既概括交代了帮扶队的整体工作,(1分)又具体展示了帮扶队成员的个人风采,(1分)丰富了文章内容,使行文富于变化。(1分)
9.(6分)①春天的黄家山充满勃勃生机。②帮扶队进行生产、生活方面的帮扶,使黄家山发生了巨大变化。③黄家山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生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3分)
A
解析:根据语法等技巧断句:“陛下无故召臣”中“无故”作“召臣”的状语,这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句子,“臣”后断开,排除BD;“罢去”,意思是召见结束后让季布离开,完整的句子;“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定语后置句,“必有以毁臣者”作“人”的定语,完整而独立的句子,根据以上分析可排除C。
11.(3分)
D
解析:D项,足下,能用于同辈相称。
12.(3分)
D
解析:D项,文末一句来看,季布之所以能够声名“更加”远扬,是因为曹丘生的宣扬。
13.(8分)(1)忌恨壮士从而帮助了敌国,这就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的缘故啊。(“资”,帮助;“所以”,……的原因;“鞭”,名词动用,鞭打。各1分,大意1分)
(2)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交往。”(“谏”,劝,劝谏;“长者”,德高望重的人;“通”,交往,结交。各1分,大意1分)
14.(3分)原因有:(1)季布是讲意气、侠义的“贤者”。(2)朱家等人帮助他。(3)季布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4)帝王爱护人才、以大局为重。(每点1分,答出任意3点满分)
15.(3分)B
解析:B项,“第二句与苏轼词一样,都表达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说法错误。诗中“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诗一样都是借江水的连绵不绝来表示情感的连绵不绝,但汪诗是以悠悠而逝的江水象征南宋王朝的一去不复返,以壮阔之景衬托心中难耐的孤凄无助和惆怅、悲凉的心境,和苏轼表达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不一样。
16.(6分)①
“望”字统领全诗的景物描写;(1分)“望”烟云茫茫、江水悠悠、夕阳渐沉、寒鸦归巢来渲染冷清悲凉的氛围,(1分)抒发自己眷恋祖国的深情和亡国失家的悲伤无奈。(2分)③与末句呼应,(1分)“目断”更增泪眼望穿、愁肠寸断之感。(1分)
17.(6分)(每空1分,错1个字该空不得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3)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18.(3分)
C
解析:第一组,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就地取材:就在自己所处的地方选取中意的人或物。根据语境,“没有器械,缺少工具”,选取的应是物,故选择“就地取材”;第二组,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轮番上阵:轮流上阵,做某件事情。语境指的是刘传贺选取不同的器材进行锻炼,故选择“轮番上阵”;第三组: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纠正:改正缺点、错误。语境说的是刘传贺拍摄视频时,让教练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改正,故应选择“纠正”;第四组: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尽力而为:用一切力量去做。语境中,刘传贺为了实现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故应选择“全力以赴”。
19.(4分)①一种是约束自我,积极进取;②我们都希望让自己变得更好。(每句2分,符合要求,意思对即可)
20.(6分)①原文是结构对称的整句,(1分)读起来更有韵律感和节奏感;(1分)②原文对“每一份”反复强调,(1分)突出说明了努力和付出不会白费,能够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更有说服力(或:号召力);(1分)③原文使用互文修辞手法,(1分)前后内容交错呼应,互相补充,表达更具文采。(1分)
21.
参考答案: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人是美丽的。(2分)“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3分)丁真契合了人们的故土情结,有对美丽“家乡”的回归和想象,对宁静慢节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分)
评分标准:有论点,能把《乡土中国》相关内容作为论据使用,例如会灵活运用“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等内容,要有分析,字数不合要求0分。
22.(60分)
参考立意:坚持不放弃,勇敢面对坎坷挫折,良好的心态,鼓励教育,健康比荣誉更重要等。
一类文:恰当结合材料内容,符合人物身份,感情真挚,说理深刻,内容丰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生动,符合书信的文体特征,字迹工整。
二类文:结合材料内容,符合人物身份,感情比较真挚,说理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充实,思路比较清晰,有逻辑性,语言通顺,符合书信的文体特征,字迹清楚。
三类文:与材料内容有关,围绕所选人物展开内容,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基本符合书信的文体特征,字迹基本清楚。
四类文:与材料内容无关,抛开所选材料,内容不当,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不符合书信的文体特征,字迹潦草难辨。
其他要求:
1.不符合书信格式扣2分;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2.600字以上不足800字的文章,每少50字扣1分,扣完4分为止。
3.不足600字,评分不超过30分;不足400字,评分不超过20分。
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国人。好逞意气,以侠义自任。项籍让他领兵。等到项羽被灭,汉高祖以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如果谁敢在家里藏匿季布,惩罚牵连三族。季布藏匿在濮阳周氏家里。周氏说:“汉朝悬赏捉拿将军您十分紧急,我冒昧地向您献上计策。”季布答应了他。于是周氏给季布剃掉头发,戴上铁颈圈,穿上粗麻布衣服,到鲁地朱家那里卖了他。朱家心里知道这人是季布,去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朱家趁便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以至于皇上捉拿他这样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弄得皇上受窘,(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捉到他。”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人?”滕公说:“他是贤能的人。”朱家说:“做臣子的各替自己的主子效劳,(季布为项羽用命)是他的职责而已。况且像季布这样贤能的人而汉朝追捕他又这么紧急,这样,(他可能)不向北投奔匈奴,就向南投奔南越。忌恨壮士从而帮助了敌国,这就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的缘故啊。您为什么不找个合适的机会对皇上进言呢?”汝阴侯滕公就答应说:“好吧。”
果然按朱家的意思进言。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季布接受召见,谢了罪,皇上授给他郎中的官职。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
chán)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吕后非常愤怒,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愈,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赞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离开,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楚地有个人叫曹丘,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用金钱巴结权贵。与窦长君交好。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生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生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生的到来。曹丘生到了,立即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凭什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况且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我周游天下到处宣扬您的大名,您反而不重视我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季布的名声之所以更加闻名,就是因为曹丘的宣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