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下列人物中,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是( )
A.松赞干布 B.文成公主 C.鉴真 D.玄奘
2.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中日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少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其中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
A.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B.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C.世界领先,无私奉献 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7.识读地图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下图主要反映的是( )
A.唐朝玄奘西行取经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鉴真东渡弘扬佛法 D.日本的遣唐使来华
8.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和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
——中国史学家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
材料二: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周边邻国,尤其是日本。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到唐朝来交流学习。这种交流的使团被称作什么?结合材料一说一说中国的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位“僧人”是谁?他身上具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从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唐朝的什么样对外政策?眼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与包括日本在内世界各国应该怎样相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故C项符合题意;松赞干布是吐蕃著名领袖,故A项不符合题意;文成公主为唐和吐蕃的友好往来作出了贡献,故B项不符合题意;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A
3.答案:C
解析:“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反映了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诗中的晁卿是指来华学习中华文化的日本唐使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C正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朝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A排除;“故人西辞黄鶴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反映的是唐朝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B排除;“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反映的是安史之乱中唐军平叛,D排除。故选C。
4.答案:A
解析:①显示了唐朝主动吸收外来文化;②显示了唐朝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③显示了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发生在元朝,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原因是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外交通发达。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选D。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依据题干信息“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促进了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玄奘西游归国,带回大量的佛经典籍。故选D。
7.答案:A
8.答案:
(1)遣唐使;文学、艺术、宗教;
(2)玄奘;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等;
(3)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共战疫情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