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作品既有对盛世局面“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描述,也有对盛世转衰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的感慨,造成这种转折的重大事件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2.“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发展
C.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3.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
A.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科举制的创立 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4.唐朝灭亡的时间是( )
A.875年 B.884年 C.2020年 D.907年
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 )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平定了安史之乱
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6.“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唐玄宗后期统治的写照。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
A.地方军事势力过于强大 B.内地兵力空虚,有机可乘
C.安禄山受宠,野心膨胀 D.开元末年朝政日趋腐败
7.唐朝灭亡后,并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是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A.没有出现乱世英雄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与扩大 D.唐朝后期经济崩溃,无力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国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安史之乱之前,唐朝一直以和平繁盛的面貌示人安史之乱爆发后,整个社会如同遭遇了一场浩劫。《旧唐书》中有提及,整个黄河中下游,几乎没有人烟。战乱后的百姓流离失所,很多民众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安史之乱”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
(2)安史之乱之后,我国再次陷人分裂状态,历史上称为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有一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这一时期与材料中“安史之乱”有什么内在联系?你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政权分立形势?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因此B项说法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安史之乱”,虽然最后被平定,但是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地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最终发动了大规模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综上,科举制的创立发生于隋朝,与唐朝灭亡无关,故C项符合题意,正确。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受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潘镇割据的局面。
(2)五代十国。当时的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
(3)五代十国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