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0分钟高效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0分钟高效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9 15:1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1.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赵构 D.朱元璋
2.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监察委员会的相关内容写入宪法,确立监察委员会在国家机构中的法律地位。宋朝时负责监察知州的机构是( )
A.枢密院 B.转运使 C.御史台 D.通判
3.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为削弱相权采取的办法是( )
A.实行三年一换 B.设置转运使 C.设置通判 D.分化事权
4.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选项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
A.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B.统一了黄河流域
C.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D.与辽国互通使节
5.宋太祖曾对大臣说:“五代藩镇割据,战乱频发,人民遭受了太多苦难。我决定选派文臣100多人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即使他们都贪污腐化,也不如武将一个人的危害大啊。”宋太祖的这一措施( )
①有利于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②切实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有效杜绝了武将兵变的发生
④导致民族间战争频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朝代 秦国 西汉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颁布“推恩令” 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 废丞相、设内阁 设军机处
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统一
C.加强监察制度 D.推进民族融合
7.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指出“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据题干“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故选B项。
2.答案:D
解析:宋朝时在地方各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并负责监察知州!故选:D。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宋太祖为了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A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宋太祖认为武将容易对国家造成威胁,所以重用文臣,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不会导致民族间战争频发,故④项错误。①②③三项均是宋太祖重文轻武政策造成的影响。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
(1)赵匡胤。960年。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②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