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多媒体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多媒体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01 18:05:04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课
鸦片战争
时间: 1842 年。
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 2100 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 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结果:
《南京条约》
经过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英军强占 香港岛 。
1842 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背景
19 世纪上半期的国际国内形势。英国向中国输入 鸦片 。
林则徐 虎门 销烟: 1839 年 6 月 3 日
抗争:
魏源 编制《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
国 近代史 的开端。
你耕田 我织布
年度 1765—1769年
每年平均数 1795—1799年 1830—1833年
英国输华值 1192915 5373015 7335023
中国输英总值 2190619 5719972 9950286
占中国输出总值(%) 52.4 72.1 74.0
中国贸易情况:出超(+) (+)
997704 (+)
346957 (+)
2615263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
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
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块历史浮雕
虎门销烟纪念广场
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牟取暴利
鸦片的危害
损害身心健康
财政困难、白银外流
吏治腐败
林则徐虎门销烟
时间:
1839年6月3日——6月25日
意义:
表明了… …振奋了… …维护了… … 。
军队战斗力低下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材料二:“这是把我们的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北京
珠江口
大沽
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8月)
中英《南京条约》
项目 内 容 影 响
割地
赔款
通商
关税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英货进出口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领土完整
政府财政吃紧
中国经济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破坏关税主权
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割让香港岛,破坏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协定关税,破坏关税主权
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是指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受到列强控制和压迫,丧失部分主权。半封建是指在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
结果:
1842年8月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项目 内 容 影 响
割地
赔款
通商
关税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英货进出口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清政府财政更加吃紧
中国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中国经济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破坏关税自主权
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
五口通商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做了思想准备。
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长技
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意悠长.
一八四零战争起, 《南京条约》遇虎狼.
赔款通商又割地,自此列强侵华忙.
小 结
下面的一段文字中有五处错误,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1839年,清政府派林则徐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把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烧毁,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1840年6月,英国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了鸦片战争,其实直接原因是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泉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两,还割让了香港地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备课时间:8月31日 教案序号:1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通过课文及相关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的学习,了解林则徐虎门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②通过学习《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知识迁移能力。③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思想及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①林则徐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他的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不义战争;战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的进步性;③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经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复习对上学期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并由此导入本课:
哪一位同学能将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按顺序排列下来?
(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对于清朝,我们许多同学都通过电视比较熟悉,有哪位同学能将清朝皇帝的世系表排列出来?
(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而且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它不但经历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变,而且还遭受了外国殖民者的侵略。因此,学习清朝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历史中得到借鉴和经验。
【讲授新课】
一、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英国的发展:通过向学生简单介绍英国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英国对外扩张的必然。由于英国最先适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建立了与近代化因素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并进行了产业革命,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使得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头号工业强国。由于机器大生产效率很高,因此大量的工业产品需要倾销,而本国原料也难以满足机器大生产的需求。因此,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英国发展迫切需要的条件。
②中英贸易: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讲到的“中英贸易”,以及双方在贸易中所居的地位。从而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做好铺垫。早在乾隆时期英国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希望可以打开中国巨大的市场。在最早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棉花和毛织品,中国则输出茶丝瓷器等。中国的商品在英国很受欢迎,供不应求;而英国的产品却在中国滞销。为了扭转贸易上的逆差,英国商人开始非法向中国输入可以牟取暴利的鸦片。
问:你知道英国产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吗?
(中国的闭关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决定的。)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自由发言的形式来了解: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得危害。
问:你知道鸦片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危害?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鸦片俗称大烟,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由罂粟果内乳汁制成,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早在七八世纪,阿拉伯商人已经将它带入中国,但只为药用,不知吸食。后葡萄牙人曾向中国贩卖过鸦片,但数量有限。
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损害身心健康(吸食者达200多万人、十数省,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20年间流失1亿元以上,为流通总额的1/5),造成政府统治危机。
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让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他们上书给道光皇帝希望可以禁烟,但并未引起朝廷重视。后林则徐又上书道光帝,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问:为什么道光皇帝采纳了林则徐的禁烟请求?
(有利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林则徐虎门销烟:
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19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被史学界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问: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措施有力:收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烟。主张合理;不禁止中外正常贸易。可以看出林则徐禁烟坚定,而且有远见,不盲目排外。
②虎门销烟:
引导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通过讲述激活课堂气氛,并进而指导学生对“虎门销烟”做出正确的评价。
时间:1939年6月3—26日;地点:虎门海滩;鸦片量:110多万公斤;过程:15丈方池、盐卤、石灰、涵洞;
反映:中国百姓——扬眉吐气,外国商人——钦佩。
问:虎门销烟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导入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他们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二、经过和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①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对于原因可以说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根本原因——保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
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在同清政府的交往中,英国人发现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腐败、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②经过:指导学生通过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简单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能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通过看图让学生找出: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0年8月,英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英舰队北上天津大沽口,英军提出割地、赔款、通商要求,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问:英军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什么?
(建立侵略据点、满足侵略要求、扩大侵略)
第二阶段:1841年1—6月,英军攻占香港岛并订立《广州和约》;
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从广东海面北上南京,迫使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求和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
讨论:你能说出鸦片战争的性质吗?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落败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等。)
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造成的影响,并了解英国人侵略中国的实质。
条款 主要内容 影 响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的领土完整糟破坏;成为日后侵略中国的基地 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中国人民负担大增;清政府财政吃紧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指出: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今天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②1银元=0.72两白银,(2100万银元=1512万两白银)
思考:《南京条约》中中国的哪些主权遭到破坏?
(领土、关税)
中国社会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
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求和以及屈辱和约的签定,中国人心目中的“天朝上国”的迷梦被打破。面对严峻的现实,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因此,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御外侮的新思潮。
2、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指导学生了解魏源,他是新思潮最杰出的代表。
通过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对《海国图志》的内容和作用有一个深层认识。问:《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什么的书?你能说出并解释其新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吗?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够“制夷”吗?
【小结】
鸦片战争的烽烟使中国蒙受了羞辱,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
问:你能说出有哪些危害吗?
(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
问:你能说一说有哪些积极变化吗?
(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练习】
一、每课一得:
“你知道什么是主权吗?”结合本课内容,通过学生阅读了解:何谓“主权”?
二、材料阅读:
阅读材料后,结合本课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材料问题。
三、自我测评:答一答: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结合课堂中列的表格“《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