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土地改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大生产运动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新中国成立后,占农村人口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50%以上的耕地,而占全国农村人口57%以上的贫农、雇农,却只占有14%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叙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原因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3.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21世纪的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020年2月发布。7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
A.摧毁了封建的土地制度 B.激发了农民参加合作杜的热情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
6.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土地公有制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7.下列选项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建立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土地很少……收350千克谷”“1950年后……有田地15亩多……全 年有米吃”“1953年……收谷1600千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 所述与土地改革有关。1950年,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 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故选C。
2.答案:A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后的土地改革,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因此在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D符合题意,而A、B是建国后的土地状况,C的说法与封建土地制度没有本质的分别,故选D。
4.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C项符合题意;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A项不合题意;《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解放时期的土地革命,B项不合题意;1986年我国颁布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又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5.答案:A
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运动。本题正确答案为A。土地改革针对的土地归属等问题,与经济体制关系不大,故项D错误。B、C 1956年发生。时间错误。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相关知识,从题目中的时间“1952年”“农业的发展”可判断为土地改革后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的成就,答案为C;1952年没有建立起土地公有制,A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三大改造的完成,B错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与题目中的农业不相关,排除。
7.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
(1)国内: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2)事件:抗美援朝战争;积极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事件:土地改革;两方面: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4)共同作用:巩固新政权,为经济恢复与建设铺平道路。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