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分析数据变化是探究历史原因的有效途径之一。下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3—1957年中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比重及平均增长速度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重(%) 1957年农轻重比重(%)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一五”计划的完成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阻断长江南北交通的“天堑”变为通途的第一座桥梁建立在 ( )
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重庆
3.到1957年底,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其中,从东北传出的喜报是( )
A.穿越世界屋脊的公路通车了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诞生了 D.宝成铁路让蜀道难成为历史
4.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 )
A.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出自《共同纲领》 B.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D.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6.宪法是法之统帅,是一国法律的“母法”和根本大法。下列哪项属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五”计划大事记
1952年 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主要是征求苏联对中国“一五”计划草案的意见及确定苏联援助项目。
1953年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一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 天津公私合营华威钟表厂(现天津手表厂)试制出我国第一块国产手表。
1956年 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安徽淮南电厂胜利投产。
1956年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956年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956年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 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据材料,指出“一五”计划是从何时起初显成效的。
(2)据材料,概括“一五”计划的成就对中国的影响。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政府要改变当时中国在哪一领域的落后局面?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53—1957年,重工业比重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一五”计划的实施有关。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等。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故选D。
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我国将阻隔长江南北交通的“天堑”变为“通途”,故答案选A。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纲领性文件,此时还没有人民代表大会,所以A项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宪法》中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愿,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适合我国的国情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奠定基础,所以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上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D项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故选D。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A项正确。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故B项错误。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C项错误。D项,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8.答案:
(1)1953年。
(2)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防实力。
(3)经济。
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再由表格中“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可知,“一五”计划初见成效始于1953年。第(2)问,依据表格中关键信息“试制出我国第一块国产手表”“淮南电厂胜利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等概括“一五”计划的成就对中国的影响即可。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