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老山界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老山界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9 09:3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洪泉乡中学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寒假预习测试
第6课 老山界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瑶民(yáo) 搀扶(chān) 峭壁(qiào) 惊惶(huáng)
B.煮粥(zhōu) 咀嚼(jiáo) 道歉(qiàn) 督促(dū)
C.歇脚(xiē) 盛饭(chéng) 闪烁(shuò) 矗立(chù)
D.悬崖(xuán) 攀谈(pān) 聚集(jù) 枯竹(kū)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_________的神情说。
②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__________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③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__________有许多竹林。
④累得走不动的时候,___________在地上躺一会儿。
A.慌张 害怕 果真 干脆
B.惊恐 恐怕 竟然 爽性
C.惊惶 生怕 果然 索性
D.恐惧 担忧 居然 痛快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十分希望)
B.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畅快地人睡)
C.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指繁重的捐税)
D..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细细地切分)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B.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C.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B.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同时也有很多细腻的描写,充满了浓郁的抒彩。
C.“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中的“和”是动词。
D.“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一句中的“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B.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C.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D.红军战士坚定的意志,是保证长征胜利与否的关键。
7.学习了《老山界》一文后,班级开展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202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班级为此举行纪念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材料一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2019年5月20日下午,习近平在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的讲话
材料二 1935年秋天,红军进入草地,指导员让炊事班长留下照顾三个得了肠胃炎的同志,一起走在后面。在仅有的粮食吃完之后,班长用一根缝衣针钓鱼,让三个同志吃上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自己却嚼草根,吃剩下的鱼骨头。眼看就要走出草地,班长却饿晕过去,牺牲在了长征路上。
材料三 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材料四 当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这竟成了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3)为弘扬长征精神,班级准备开展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晚会,由你担任主持人,根据所给的节日,在节目一和节目二之间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联词。
节目一:诗朗诵《把牢底坐穿》
节目二:歌曲《走进新时代》
串联词:______________
(4)主题活动中,有的同学提出,如今生活幸福了,长征精神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了,没有必要学习长征精神了。请你结合实际,对这位同学的看法予以纠正。
8.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1—3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⑧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选文第①⑦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咀嚼”的“嚼”应读作jué。
2.答案:C
解析:区分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运用。
3.答案:D
解析: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4.答案:D
解析:D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5.答案:C
解析:该句中的“和”是起连接作用的连词。
6.答案:D
解析:一面对两面,应删去“与否”。
7.答案:(1)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2)长征精神的内涵:①敢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④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⑤长征精神是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3)同学们用激昂的朗诵把革命者的豪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的确,革命需要这种豪情,也正是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下面请听歌曲《走进新时代》。
(4)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人们传承与发扬长征精神,克服困难,开拓创新的结果。如果我们放弃长征精神,就会放慢我们前进的速度,影响我们美好生活的质量,也会阻碍民族复兴的进程。因此,长征精神仍符合时代需要,我们仍有必要学习长征精神。
解析:(1)拟写宣传标语,能紧扣活动主题,简洁且有号召力和鼓动力即可。
(2)读懂材料内容,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即可。
(3)串联词要富有文采,同时还要能体现两个节目的内容,过渡自然。
(4)首先要明确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做到理由充分,表述清晰,语言通畅。
8.答案:(1)“奇观”既指眼前火光与星光相接,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的许多“之”字形壮观浪漫的景象,又指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以及长征这一伟大业绩。
(2)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从不同角度写出声音的变化,表现了深夜的静谧,突出了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胸怀和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3)这两段景物描写一方面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高和陡,写出了行军的困难;另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结合上文理解,“奇观”奇在景象的壮观:星光火光相接,一直连到天上。再结合文章主题,理解“奇观”的深层含义。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丁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此,“奇”在这一英雄的红军队伍。长征,本就是历史上的一大奇观,因此,“奇”在长征这一伟大业绩。
(2)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像春蚕……”“像野马……”“像山泉……”“像波涛……”显然是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的是“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结合上文“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可知,此画线句以耳朵里的声响表现了深夜的静谧。翻越老山界的过程是艰难的,夜宿山道,却有如此心境,可见红军战士的乐观,从而表现了他们乐观豁达的胸怀和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3)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有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等作用,具体分析时要结合句子的内容及文章的主题。“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这两处景物描写都写到“之”字形、与天空相接,表现了山路的曲折陡峭;“向下看,简直是绝壁”,更突出了环境的艰险,从而表现了行军的困难。在这样艰险的境况中,红军战土连夜翻越老山界,表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和超乎寻常的顽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