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11-12页的例1-例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例2,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分彩色手工纸的场景图,从而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学情分析:
本学段的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表内除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在此基础上,主动探索除法口算的方法,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口算的方法,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的要求,仍需努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手指操练习。
2、定点凝视训练。
3、横向快速移动训练。
4、纵向快速移动训练。
5、科学坐姿训练。
【设计意图】运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上课专注度和注意力。
二、复习引入
1、闪视练习,引出课题。
(1)8÷4 24÷6
(2)300里面有( )个百。
2400里面有( )个十。
3600里面有( )个百。
师:刚才同学们对表内除法和数的组成都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2、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每周五的下午是我们三小的3+x自选课程的学习,温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美术手工课,大家通过主题图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
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 )沓手工纸,10沓有( )个十张;
(2)2沓纸有( )张,有( )个十张;
(3)80张纸有( )沓;
(4)2盒纸有( )张,( )个百张;
(5)400张能装( )盒,有( )个百张。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探究新知
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
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
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学生思考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 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这样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 60张纸就是6沓,6沓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3: 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 (板书横式:6÷3=2 60÷3=20)
预设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预设5:60-20-20-20=0共减3次,所以60÷3=20。
预设6:20+20+20=60 所以60÷3=20。
【设计意图】教材在这里的编写意图,是以直观为支撑,形数结合。教师要尽量地多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自主探索中运用新知转化成旧知即表内除法的思想方法,化难为易,理解算理。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3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口算除法往往喜欢这样说: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这是一种描述的语音,是一种机械记忆的方法,这样的描述有时容易产生误解。如有学生说出,教师千万不可回避,应耐心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道理: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算法)。其实这种规律的总结是预设3(算理)的翻版。口算教学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如60÷3表示把60看作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转化为表内除法。只有这样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后续学习,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总结出来的方法才能真正地为以后的学习服务。
(4)总结归纳、巩固方法。
口算各题,并根据前两组的规律,猜一猜后面的算式。
5÷5= 4÷2 9÷3 8÷4
50÷5= 40÷2 _____ _____
根据前两组的规律,让学生猜一猜后面每一组算式,口算后说出算理。
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有信心再解决一些问题吗?
600÷3= (课件出示)
2.探究一位数除整百和整千数的商。
(1)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汇报后集体订正)
预设1: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就是200。
预设2:6个百除以3是2个百,就是200。(让多名学生再说一说,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
(2)那么6000÷3呢?
【设计意图】在60÷3和600÷3的基础上,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类推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3、引导小结:口算整十数、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把整千数看成几个千,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较为简便。
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
(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3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120÷3)? ?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先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纸或小棒边操作边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可以把120张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 ?? ?120÷3=40(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预设2:可以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 ?? ?120÷3=4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的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再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总结归纳、巩固方法。
口算各题,并根据前两组的规律,猜一猜后面的算式。
15÷5 24÷6 18÷3 56÷7
150÷5 240÷6 _____ _____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时,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个十的数除以一位数,把它转化为表内除法。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第一节课口算除法的基础,通过复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学生会很自然地迁移类推出一位数出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观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交流和复述中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四、智慧夺星
1、第一关:口算之星。
2、第二关:领读之星。
3、第三关:抢答之星。
被除数
400
270
720
63
84
99
除 数
2
3
9
3
2
3
商
4、第四关:纠错之星。
80÷4=20 80÷8=1
900÷3=30 2000÷5=4000
270÷3=90 480÷6=60
5、第五关:应用之星。
一共90人,先排成人数相同的9列,再围成人数相同的3个圆圈。
(1)每列多少人?(2)每个圆圈多少人?
6、第六关:智慧之星。
【设计意图】练习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索规律,发现简便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出结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验算和反思的习惯。
五、归纳总结
1、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和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这些口算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可以为后面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加强这局部口算练习,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
2、送给同学们一首诗自勉。
六、板书设计
60÷3=20
口算除法 600÷3=200
6000÷3=2000
120÷3=40
七、教学反思:
2017年3月19日,我有幸承担了国培送教中的一节现场课《口算除法》,这节课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内容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更是后面“除法估算”和“笔算除法”教学的基础,因此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现将授课后的一些所思所获总结如下:
一、科学学数学。
面对庞大的班额,面对双班的教学,孩子多,任务重,作业成堆,那么如何让课堂达到高效?我认为要科学的学习数学。课的开始的手指操、定点凝视训练、坐姿训练、闪视练习等,都是我校参加“提升学生学习力”课题的新成果。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引入手指操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运算能力。眼脑肌能训练、科学坐姿训练,能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使其保持精神抖擞。闪视练习,可以加强视觉捕捉功能,训练灵巧的眼力,还可以保护视力,使学生注意力倍增。
扎实学数学。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是重点也是难点。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应用“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因而例1我给出直观图展示分的过程和结果,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直观支撑。例2突出利用数的组成“可以把120看成12个十”转化为表内除法解决的方法,为后面教学笔算除法时,被除数最高位不够商1的计算作准备。在学生解答每个例题时,我都让他们轻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或者在同桌间说出思考过程,请能够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路的学生在班上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三、快乐学数学。
1、评分激励。
课堂评分表的使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年龄小,愛表现,自己争取,自己加分,完全不同于在一张小纸上记录的效果,在众目睽睽下走上讲台,给自己加分,也许会浪费一点我们的时间,但带给孩子的快乐,让学生爱上数学的兴趣,远远超过了这一点点时间。同时评分表还有两个好处,一是学生长时间固定姿势的学习,会很累,加分环节,可以让久坐的学生下座位轻松一下,解除疲惫,活动筋骨,更有利于下面的学习。二是评分表可以美化教室,卡通的图案,有序的排列,鲜艳的色彩,装饰的效果,无形中帮班主任把教室装扮的更有特色。
挑战练习。
这节课的知识我已经上过,那么如何把上过的课当做没有上过的课来上,我想到了闯关夺星练习,更改了习题类型,加入了找错题和抢答、难题考验环节,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加上得分分数的变化,富于挑战,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孩子表现出来的思维火花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感觉学生永远是难以预设的,孩子的能力不可估量。
不足之处:
1、课堂上我的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2、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3、孩子的世界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想法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我想我更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