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洪泉乡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寒假预习测试
第8课 时间的脚印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撺掇 震撼 帷幕 人情世故
B.静穆 孕育 雾霭 海枯石烂
C.眼眶 殒石 驰骋 戛然而止
D.辐射 演绎 旷野 震耳欲聋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3.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B.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D.在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吹拂、冲刷着它。
B.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
C.读懂这些记录,不仅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而且还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D.即使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5.下列对句子的说明方法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打比方,形象生动地写出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
B.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准确地说明岩石形成的时间之久)
C.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例子,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更大)
D.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作比较,说明读懂岩石上的记录困难之大,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
6.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
②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
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④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⑤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A.①②③④⑤
B.⑤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⑤③
D.④①②⑤③
7.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①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
②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③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1)选文第①段中加粗的词“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2)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侯,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緊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1)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2)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3)第④段中加粗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殒→陨。
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书写正误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D项“一丙”应改为“一柄”。
故答案为:D
3.答案:A
解析:A项中省略号多余,使用有误,应删去。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语序不当,“水流”和“冲刷”搭配,“风”和“吹拂”搭配,正确的顺序应为“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C.语序不当,应为“读懂这些记录,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D.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错误,将“即使”改为“如果”。
5.答案:D
解析:“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说法有误。
6.答案:D
解析:本题为句子排序题。通读几句话可知语段主要讲述“砾岩”保存了历史的痕迹。根据逻辑推断,第④句应为首句,第①句由“砾岩中……”可推知是紧承第④句来说,第②句紧承第①句解释这种现象说明的内容,第⑤③句通过设问,点明了其中蕴含的道理。故答案选D。
7.答案:(1)不能。删去“大约”就表示确切的时间,与事实不符。“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举例子。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解析:(1)“大约”属于表示估计、猜测的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大概”“可能”“也许”等。回答原因时可以比较删掉这个词语后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2)根据“例如”这一关键词可判断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举例子的作用答题格式:文章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事例)……的特点。
8.答案:(1)岩石保存了地壳活动的情况,见证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2)举例子,具体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3)不能去掉。因为“很可能”表示一种推测的可能性,说明石头有光滑的擦痕,只是可能有冰河经过,并不是一定。若去掉,则变成了肯定,这样就与现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抓住选段文字中的几处概括性的语句,如第③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概括了岩石保存了地壳的活动,第⑥段“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概括了岩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历史。简要分析,然后综合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从本段文字中“例如”“还有一些”很容易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不难分析,这些具体的例子都在说明第⑥段的观点。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能去掉;然后分析原因,结合语境分析加粗词在句中表示推测了一种可能性;接着分析去掉后的句子与原句意思的变化;最后说明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