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3 数量关系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3 数量关系 北京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8 19:3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单 元
名 称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主 备
教 师
授 课
时 间
课 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5,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九第9题。
教学目标
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能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速度的含义及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
联系生活,直奔主题
上节课我们从生活中常见的“买东西”场景学习了什么?(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今天换个场景,看:
从这两个问题中你找到了什么新的“数量”?(学生可能会说出:时间、速度、路程)
追问:关于它们你知道什么?
板书课题,揭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创设情境,“悟”出概念
1. 认识时间、路程。
(根据上面孩子的描述,)板书:
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2.初步认识速度。
① 出示: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6分钟;小刚从家到学校用了8分钟。你觉得谁快?(学生自由回答)
看来只知道“时间”能比较快慢吗?还需要什么?(路程)
② 出示: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米,用了6分钟;小刚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米,用了8分钟。
请你想象他们家到学校可能有多少路程,先分别填在( )里,再比较快慢。
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如果想完一种,可以在想第2种、第3种。
③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
你能看明白他是怎么比的吗?
可能:路程相等,比“时间”短的快;
路程相等,比每分钟走的路程,谁多谁快;
路程不相等,比每分钟走的路程,谁多谁快;
④ 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比1分钟的路程就行了,那么这“一分钟行的路程”,我们称为速度。
小结:在行程问题中,只给我们一个量,不管用,给出两个量,我们又能算出来第三个量,这三个量再一起相互合作,就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深入理解速度。
① 刚才我们是怎么求速度的?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② 快速求出以下速度。
刘翔5秒约跑45米,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猎豹2分钟跑4800米,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蜗牛爬36米要4小时,平均每每小时爬几米?
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看来速度只用路程单位很难区分快慢,怎么办?
③ 学习速度单位的读写法。
指出: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中间用斜线隔开。如:刘翔的跑步速度是9米/秒,(板书:9米/秒)读作9米每秒。
你会把猎豹、蜗牛的速度简写一下吗?
④ 学到这里,速度和你之前的认识一样吗?
指出:(初中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用大白话说:
板书: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三、解决问题,构建模型
1. 独立完成例5。
归纳出:速度×时间=路程
引出:路程÷速度=时间
今天我们学习了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想想和我们学习的哪些知识相似?(引出:价格、行程等都与因数、因数、积的关系相连。)
四、应用巩固,拓展提升
1.完成练习九第9题。
2.壮壮骑自行车半小时走了7千米,请问他的骑车速度是( )。强强骑自行车三分之一小时走了4千米,他的骑车速度是( )。
五、课堂总结
二次修改

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
9米/秒 读作9米每秒
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教学反思
因为上周的单价、数量、总价孩子们都能说出来,但具体问什么是单价时,不少孩子对不上号,所以我觉得“速度”的理解是比较抽象的,就把重点放在速度的探讨中。
因为孩子们对于由乘到除的变化也能迅速答出,所以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我更想让孩子体会,这三个量是互相帮助的,没想到填空环节我高估了孩子,对路程的预估有难度,也没能及时调整让大家交流一下可行性,还是停留在课堂流程的进行中。
我想把孩子们都会乘除转变联系起来,这样是不是知识更系统,好像想的很美好,可是内容过多,生活经验不足,教学中有些让孩子糊涂了,让课堂更加沉闷。这一块我是不是把简单内容复杂化?
还是按照课本顺序来上比较踏实,先从生活实例中发现:“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再找出共同的语句指出“路程、时间、速度”专用术语,最后学生讨论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