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讲义 第一讲:二力平衡(学生+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讲义 第一讲:二力平衡(学生+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18 17:32:31

文档简介

授课讲义
学员姓名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物理
日期
时段
授课教师
课题
第一讲:二力平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授课目标
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判断条件
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判断条件
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
4、掌握各种力与运动的关系
授课内容:
什么叫平衡状态?
请用你漂亮的字写上对平衡状态的定义:


知识点一:
对力的平衡的理解
1、平衡状态:在两个或几个力作用下,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衡力:处于______________的物体所受的力相平衡。
3、二力平衡:物体在________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______________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它们大小_______,方向_______,并作用在同一________上时,它们才能使该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各力的合力一定为_______。
5、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用__________法测物体的重心。
【答案】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状态
3、两
4、同一物体;相等;相反;直线;零
5、悬挂
知识点二: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一对相互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大小
方向



受力物体
作用时间
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共同点:相等;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一个力变化,另一个力不一定变化;
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可以不同;
两个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例题分析:
题型一:二力平衡的判断和计算
【例1】
重力是6N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时,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多大?方向如何?
【答案】支持力6N
,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⑴明确研究对象:木块
⑵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重力
支持力
⑶明确物体运动状态
:静止
⑷分析物体受力的关系:
二力平衡
⑸结论:支持力6N
,方向竖直向上。
【例2】
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牛?(g=10N/Kg)
【答案】20N
【解析】T=G=mg-=2kg×10N/kg=20N
变式训练1
重4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不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推力为18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为
N。
【答案】10;18;
变式训练2
下列哪组中的两个力相互平衡(

【答案】C
变式训练3
起重机将一重物吊起,第一次以2m/s的速度匀速向上提起,起重机的钢绳对重物的拉力为F1;第二次以4m/s的速度匀速提起,起重机的纲绳对重物的拉力为F2,则F1____F2。
【答案】=
变式训练4
一本物理书放在课桌上,静止时,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答案】C
题型二:二力平衡
情景表述与实验题
【例3】(★★★)如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中木块两端的小盘里加上_______的砝码时,木块便保持静止,这说明二力平衡条件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必须_______、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若两盘里的砝码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发现木块_______,这是由于木块所受的两个拉力F1、F2
_______。?此试验装置的缺点是什么?
【答案】相同
不能平衡
不在同一直线上
有摩擦力
【例4】
某同学用图4所示的装置研究匀速提起重物时,重物所受拉力的特点。他每次都用电动机匀速提起同一重为2牛的小球,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现象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观察图4(a)或(b)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4(a)和(b)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匀速提起重物时,重物所受的拉力与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以不同速度匀速提起同一重物,所用的拉力大小(和方向)是相同的。
【例5】
某同学用如图3(a)、(b)、(c)所示实验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之间的关系,他用测力计拉着小木块在长木板上沿水平方向从A匀速移动到B如图3(a)所示,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为1牛。将长木板竖直放置如图3(b)所示,用测力计吊着小木块沿竖直方向从A匀速移到B,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用测力计吊着小木块静止在位置B如图3(c)所示,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也为5牛。已知木块的重力为5牛,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牛。
(1)分析图3中(a)和(b)可得:当物体受力
时,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分析图3中(a)、(b)、(c)可得:

【答案】(1)平衡;(2)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课堂练笔:
(1.
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水平,选题时难易程度上要有区分;
2.
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
1.以下所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放在不太光滑的滑梯上的木块匀速直线下滑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2.关于二力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悬挂在绳上静止的小球,绳对小球拉力和小球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用沿水平方向的力推桌子,桌子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和桌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物体运动状态与平衡力的关系
(1)平地上人推车,车子不动,是因为(

A.
人对车子的推力等于阻力
B.
人对车子的推力小于阻力
C.
人对车子的推力大于阻力
D.
车子不受力
(2)起重机吊着1000N的物体匀速上升时的拉力为F1,匀速降落时的拉力为F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F1,>1000N,F2
<1000N
B.
F1,>1000N,F2
=1000N
C.
F1,=1000N,F2
=1000N
D.
F1,<1000N,F2
<1000N
4.判断:
(1)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
)
(2)物体运动时,一定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
)
(3)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
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
)
(4)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
(5)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
)
(6)
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由于受到重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停地变化的。


(7)人们可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
)
(8)三要素相同的力一定不是平衡力。
(
)
5.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某小组同学利用定滑轮、钩码、细线、正方形轻质薄板、铁架台做了如下图实验,图A为正方形轻质薄板在两个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向左加速运动;在图B和C中,正方形轻质薄板静止;用手将正方形轻质薄板放置在图D中所示位置,松手后,正方形轻质薄板顺时针旋转。
(1)由图中A与B(或A与C)所示情况可知: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同一直线上力的作用,要保持静止状态,
这两个力必须

(2)由图中C与D所示情况可知: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保持静止状态,这两个力必须

6.某同学感觉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情况与物体所受合力方向有一定的关系,该同学想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他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小车,小车两端通过细绳悬挂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别在两边小桶中放质量相等细沙,小车运动情况如图(a)所示。当小车在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该同学往左桶中加一些细沙,小车运动情况如图(b)所示。当小车在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该同学往右桶中加一些细沙,小车运动情况如图(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由图(a)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b)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c)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如图4所示。他首先设法测得(a)图中静止的木块在该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牛,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以图4(b)、(c)、(d)三种方式运动。观察弹簧秤测力计的示数(图中已标示)和木块上方竖直悬挂小球的不同现象,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1)由图4(a)、(b)、c)、(d)中现象及相关条件中可知:

(2)由图4(a)、(b)、(c)、(d)中木块上方竖直悬挂小球的不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

8.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用钩码(重1牛)、测力计、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进行实验。实验中,先将钩码挂在已调好的测力计下,且处于静止状态,如图7(a)所示。接着,在钩码的下端固定纸带,并使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分别三次拉动钩码竖直向上运动,每次拉动过程中,观察到一段内测力计示数是不变的,纸带上的点记录了这段时间内钩码的运动情况,三次实验如图7(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测力计示数和对应的纸带,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由图7(a)与(b)与(c)可得:

②由图7(a)与(d)或(b)与(d)或(c)与(d)可得:

9.如图
17(a)
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
17(b)
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17(c)

(d)
所示。
由图17(a)、(b)或图17(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
(
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
)。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
的性质。
答案:1、B
2、C
3、AC
4、
√×√××√√√
5、等大
共线
6、(1)物体受到合力为零,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2)物体受到合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加速运动;
(3)物体受到合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减速运动
7、(1)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不能保持平衡状态(静止);
(2)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保持平衡状态(静止);
(3)物体处于平衡(静止)时受到的力可以有两个以上。
(1)物体受力平衡时,无论物体运动快慢,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2)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9、
(1)向右做减速运动,向左做加速运动
(2)保持原有运动状态。
知识梳理:
1、简述二力平衡的条件。
2、如何区分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
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一些简单力学题时的注意点。
纠错总结:
请大家把做错的题都记录一下
题号:
题号:
题号:
题号:
题号:
原因:
原因:
原因:
原因:
原因:
纠错总结:
序号
必背项目
必背知识
必背内容
巧记方法
1
基本概念
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运动状态不变
2
基本概念
平衡力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叫平衡力
平衡物体受的力
3
基本概念
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平衡
4
基本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个直线上
一物二力同直线,大小相等方向反
物理学趣闻:牛顿的故事1
牛顿出生在英国林肯郡得一个农村,出生前父亲就离世了。后来母亲改嫁,牛顿从小是跟着外祖母长大的。小时候的牛顿因为缺少父母的爱,导致性格比较孤僻要强。牛顿从小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做机械模型。后来到离自己家乡最近的城市上中学,这是对牛顿非常重要的人生时期。牛顿的中学时期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药剂师家里有很多书籍,因而牛顿有幸读到了很多的课外知识。牛顿开始也没想好好读书,所以他的成绩也很差。后来因为受同学的欺负以及自己读课外书的启发,开始发奋读书,成绩好了起来。牛顿的母亲无心让牛顿继续读书,导致牛顿曾中断学业。在校长的说服下,牛顿才有幸继续读书。
牛顿后来进入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在这里度过了他四年的大学生活。牛顿在大学里比他的同学们大两岁,而且这是牛顿第一次到这么大的城市,所以牛顿在大一时显得特别孤僻,不和任何人往来。牛顿的大学生活其实很平淡,也没学到什么特别的知识,一些数学知识都是比较晚从接触到的。而且牛顿是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大学的,他还需要做很多学校的工作。在大学时期,牛顿学会了如何赚钱,而且确实赚了不少钱来改善自己的处境。
那一年,伦敦发生了特大鼠疫,牛顿为了躲避鼠疫回到了自己家的庄园。牛顿在家一待就是两年,这两年牛顿思考了很多东西。这两年的时光奠定了牛顿后来几乎所有的成就,例如微积分、万有引力定律和光学。人生重要的时期也就那两年,然后未来所有的东西都在那一刻埋下了发芽的种子。这两年,牛顿看了很多书,想了很多问题,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后来牛顿用了二十年去发展、完善自己的理论,最终写就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再怎么赞誉都不为过。首先,牛顿通过这本书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以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科学体系,彻底推翻了旧的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开创了人类新的世界观,并且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其次,牛顿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先提出假设、再理论推理、最后实验验证——这套研究科学的方法延用至今,依旧是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思想方法。
牛顿死后举行了国葬,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牛顿的墓碑上用灰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刻了牛顿的浮雕像,周围是一群使用数学仪器的小天使。斜靠着的右肘下是四本书,《神学》、《年代学》、《光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让人类欢呼,曾经有这样伟大的一位人类在世界上存在过。授课讲义
学员姓名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物理
日期
时段
授课教师
课题
第一讲:二力平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授课目标
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判断条件
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判断条件
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
4、掌握各种力与运动的关系
授课内容:
什么叫平衡状态?
请用你漂亮的字写上对平衡状态的定义:


知识点一:
对力的平衡的理解
1、平衡状态:在两个或几个力作用下,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衡力:处于______________的物体所受的力相平衡。
3、二力平衡:物体在________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______________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它们大小_______,方向_______,并作用在同一________上时,它们才能使该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各力的合力一定为_______。
5、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用__________法测物体的重心。
知识点二: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一对相互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大小
方向



受力物体
作用时间
力的作用效果
例题分析:
题型一:二力平衡的判断和计算
【例1】
重力是6N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时,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多大?方向如何?
【例2】
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牛?(g=10N/Kg)
变式训练1
重4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不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推力为18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为
N。
变式训练2
下列哪组中的两个力相互平衡(

变式训练3
起重机将一重物吊起,第一次以2m/s的速度匀速向上提起,起重机的钢绳对重物的拉力为F1;第二次以4m/s的速度匀速提起,起重机的纲绳对重物的拉力为F2,则F1____F2。
变式训练4
一本物理书放在课桌上,静止时,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题型二:二力平衡
情景表述与实验题
【例3】(★★★)如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中木块两端的小盘里加上_______的砝码时,木块便保持静止,这说明二力平衡条件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必须_______、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若两盘里的砝码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发现木块_______,这是由于木块所受的两个拉力F1、F2
_______。?此试验装置的缺点是什么?
【例4】
某同学用图4所示的装置研究匀速提起重物时,重物所受拉力的特点。他每次都用电动机匀速提起同一重为2牛的小球,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球所受的拉力大小。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现象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观察图4(a)或(b)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4(a)和(b)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
某同学用如图3(a)、(b)、(c)所示实验研究物体运动与受力之间的关系,他用测力计拉着小木块在长木板上沿水平方向从A匀速移动到B如图3(a)所示,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为1牛。将长木板竖直放置如图3(b)所示,用测力计吊着小木块沿竖直方向从A匀速移到B,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用测力计吊着小木块静止在位置B如图3(c)所示,记下测力计的示数也为5牛。已知木块的重力为5牛,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牛。
(1)分析图3中(a)和(b)可得:当物体受力
时,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分析图3中(a)、(b)、(c)可得:

课堂练笔:
1.以下所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放在不太光滑的滑梯上的木块匀速直线下滑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2.关于二力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悬挂在绳上静止的小球,绳对小球拉力和小球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用沿水平方向的力推桌子,桌子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和桌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物体运动状态与平衡力的关系
(1)平地上人推车,车子不动,是因为(

A.
人对车子的推力等于阻力
B.
人对车子的推力小于阻力
C.
人对车子的推力大于阻力
D.
车子不受力
(2)起重机吊着1000N的物体匀速上升时的拉力为F1,匀速降落时的拉力为F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F1,>1000N,F2
<1000N
B.
F1,>1000N,F2
=1000N
C.
F1,=1000N,F2
=1000N
D.
F1,<1000N,F2
<1000N
4.判断:
(1)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
)
(2)物体运动时,一定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
)
(3)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
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
)
(4)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
(5)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
)
(6)
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由于受到重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停地变化的。


(7)人们可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
)
(8)三要素相同的力一定不是平衡力。
(
)
5.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某小组同学利用定滑轮、钩码、细线、正方形轻质薄板、铁架台做了如下图实验,图A为正方形轻质薄板在两个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向左加速运动;在图B和C中,正方形轻质薄板静止;用手将正方形轻质薄板放置在图D中所示位置,松手后,正方形轻质薄板顺时针旋转。
(1)由图中A与B(或A与C)所示情况可知: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同一直线上力的作用,要保持静止状态,
这两个力必须

(2)由图中C与D所示情况可知: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保持静止状态,这两个力必须

6.某同学感觉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情况与物体所受合力方向有一定的关系,该同学想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他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小车,小车两端通过细绳悬挂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别在两边小桶中放质量相等细沙,小车运动情况如图(a)所示。当小车在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该同学往左桶中加一些细沙,小车运动情况如图(b)所示。当小车在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该同学往右桶中加一些细沙,小车运动情况如图(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由图(a)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b)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c)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如图4所示。他首先设法测得(a)图中静止的木块在该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牛,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以图4(b)、(c)、(d)三种方式运动。观察弹簧秤测力计的示数(图中已标示)和木块上方竖直悬挂小球的不同现象,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1)由图4(a)、(b)、c)、(d)中现象及相关条件中可知:

(2)由图4(a)、(b)、(c)、(d)中木块上方竖直悬挂小球的不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

8.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用钩码(重1牛)、测力计、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进行实验。实验中,先将钩码挂在已调好的测力计下,且处于静止状态,如图7(a)所示。接着,在钩码的下端固定纸带,并使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分别三次拉动钩码竖直向上运动,每次拉动过程中,观察到一段内测力计示数是不变的,纸带上的点记录了这段时间内钩码的运动情况,三次实验如图7(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测力计示数和对应的纸带,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由图7(a)与(b)与(c)可得:

②由图7(a)与(d)或(b)与(d)或(c)与(d)可得:

9.如图
17(a)
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
17(b)
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17(c)

(d)
所示。
由图17(a)、(b)或图17(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
(
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
)。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
的性质。
知识梳理:
1、简述二力平衡的条件。
如何区分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
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一些简单力学题时的注意点。
纠错总结:
请大家把做错的题都记录一下
题号:
题号:
题号:
题号:
题号:
原因:
原因:
原因:
原因:
原因:
课后巩固:
序号
必背项目
必背知识
必背内容
巧记方法
1
基本概念
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运动状态不变
2
基本概念
平衡力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叫平衡力
平衡物体受的力
3
基本概念
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平衡
4
基本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个直线上
一物二力同直线,大小相等方向反
物理学趣闻:牛顿的故事1
牛顿出生在英国林肯郡得一个农村,出生前父亲就离世了。后来母亲改嫁,牛顿从小是跟着外祖母长大的。小时候的牛顿因为缺少父母的爱,导致性格比较孤僻要强。牛顿从小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做机械模型。后来到离自己家乡最近的城市上中学,这是对牛顿非常重要的人生时期。牛顿的中学时期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药剂师家里有很多书籍,因而牛顿有幸读到了很多的课外知识。牛顿开始也没想好好读书,所以他的成绩也很差。后来因为受同学的欺负以及自己读课外书的启发,开始发奋读书,成绩好了起来。牛顿的母亲无心让牛顿继续读书,导致牛顿曾中断学业。在校长的说服下,牛顿才有幸继续读书。
牛顿后来进入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在这里度过了他四年的大学生活。牛顿在大学里比他的同学们大两岁,而且这是牛顿第一次到这么大的城市,所以牛顿在大一时显得特别孤僻,不和任何人往来。牛顿的大学生活其实很平淡,也没学到什么特别的知识,一些数学知识都是比较晚从接触到的。而且牛顿是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大学的,他还需要做很多学校的工作。在大学时期,牛顿学会了如何赚钱,而且确实赚了不少钱来改善自己的处境。
那一年,伦敦发生了特大鼠疫,牛顿为了躲避鼠疫回到了自己家的庄园。牛顿在家一待就是两年,这两年牛顿思考了很多东西。这两年的时光奠定了牛顿后来几乎所有的成就,例如微积分、万有引力定律和光学。人生重要的时期也就那两年,然后未来所有的东西都在那一刻埋下了发芽的种子。这两年,牛顿看了很多书,想了很多问题,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后来牛顿用了二十年去发展、完善自己的理论,最终写就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再怎么赞誉都不为过。首先,牛顿通过这本书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以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科学体系,彻底推翻了旧的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开创了人类新的世界观,并且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其次,牛顿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先提出假设、再理论推理、最后实验验证——这套研究科学的方法延用至今,依旧是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思想方法。
牛顿死后举行了国葬,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牛顿的墓碑上用灰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刻了牛顿的浮雕像,周围是一群使用数学仪器的小天使。斜靠着的右肘下是四本书,《神学》、《年代学》、《光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让人类欢呼,曾经有这样伟大的一位人类在世界上存在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