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杭州市拱墅区文澜中学七年级科学(上)第1章错题集整理(A)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杭州市拱墅区文澜中学七年级科学(上)第1章错题集整理(A)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1-18 18:21:52

文档简介

2021年文澜中学七年级科学(上)第1章错题集整理(A)
〖练习一〗
1、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题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④
D、③④⑤
2、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

A、
③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①③
3.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正确步骤是【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②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
③计算小石块体积V=V2-V1。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了
B、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
C、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说明他的结果没有误差
D、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
5.
一个小石块体积约为10立方厘米,某同学想利用图中所示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则加入量筒中的水不能为【

A、15毫升?
?B、25毫升
C、35毫开??D、45毫升??
6.用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A、2.4厘米
B、2.41厘米
C、2.411厘米
D、24厘米
7.如图所示,先在空烧杯中放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体轻质木块,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水面与300mL的刻度线相平,则加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可能是【

A、268mL
B、64mL
C、300mL
D、236mL
8.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的体积【

A、大于15毫升
B、等于15毫升
C、小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9.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你认为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A.?多做实验????????????????????????????????????????????????B.?认真听老师讲课
C.?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D.?凭感觉对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并做出正确判断
10.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35毫升【

A、大
B、小
C、一样
D、都有可能
11.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纳米、米、厘米、毫米、微米
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2.下列实验室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D.?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1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
45cm???????????????????????????B.?12.4cm?????????????C.?12.35cm?????????????????D.?12.350cm
14.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A.?180秒=180秒×1/60=3分??????????????????????????????????
?B.?1.8米=1.8×1000
=1800毫米
C.?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15.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B.?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C.?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D.?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16.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
468
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是【

A.?1
米????????????B.?468
米??????????C.?东方明珠电视塔???????????????D.?测量用的尺子
17.小丽去超市买了一杯320毫升的珍珠奶茶,她想知道这珍珠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于是拿一个500毫升的烧杯,把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烧杯后,再把奶茶倒入三个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下图所示。则“珍珠”的体积为【

A.
60cm3   B.
180
cm3   C.
260
cm3  D.
240
cm3
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脚趾尖的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了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3号。他应该买下面列的哪个号的球鞋?【

A.22号半
B.23号
C.23号半
D.不能确定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学实验室的有害废液收集后集中处理
20.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加热液体
C、过滤除杂
D、倾倒液体
填空题
21.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如图所示的常见仪器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
(2)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___。
(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
22.请读出以下数据:
(1)如甲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cm。(2)乙图中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_mm。
23.如图是使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填“甲”或“乙”)。以下是小明五次测量该木块长度的记录:2.48厘米、2.49厘米、2.58厘米、2.47厘米、2.48厘米,其中错误的记录是 
 。
24.因矿石体积较大,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他测得矿石的体积为______厘米3;这种方法所测得的数据比石块体积的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5.下列仪器中,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烧杯???
b.滴管???
c.酒精灯
???d.试管????
e.药匙
?
26.如图是测小石块的体积的示意图,则该量筒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该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厘米
3,如果某同学测小石块的体积时把左、右两图的操作顺序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7.完成以下单位换算:
(1)1200米=__________千米;
(2)25厘米2=__________分米2=__________米2;
(3)2.1米3=__________厘米3。
28.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______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定性观察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
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
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29.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问题
(1)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玻璃仪器是否洗净的标志是
??????(填字母)。
A、?用自来水洗涤三次??????????????????????????????????????????????B、?用蒸馏水洗涤三次
C、?洗涤后的仪器已经透明,看不到污渍???????????????D、?仪器内壁均匀附着一层水膜
30.下列实验器材中编号④是____________(填名称),实验室加热约5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1.如右图是探究酒精灯灯焰结构及性质实验示意图:
(1)请写出图中所示灯焰各部分的名称:a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2)在火焰上罩一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的内壁上有水珠,这说明了酒精燃烧生成了______;
(3)酒精灯_________层火焰温度最高;
(4)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桌面上,罩一个烧杯或玻璃杯,过一会儿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燃烧需要与______________接触。
32.如图,给你一把刻度尺、两块三角板和一个小药瓶,可测出药瓶的容积(此药瓶子肩部以下为圆形,瓶壁厚度忽略不计,π取3.14,计算后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具体步骤如下:
(1)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药瓶的直径_________cm(如图甲),算出底面积是________cm2。
(2)如图乙所示,在药瓶内装水,水面略低于药瓶的肩部,用直尺量出此时水的高度为____________cm、药瓶中水所占的体积为____________cm3。
(3)如图丙所示,将药瓶盖拧紧,倒置过来,用尺量出水面到药瓶底的距离是________cm,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为____________cm3。
(4)则该药瓶的容积为______________mL。
〖练习二〗
1.一幢7层楼的普通住宅楼,每每层楼高为3米,小明从一楼爬到三楼,他爬高了(
)
A.3m.
B.6m.
C.9m.
D.12m.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用此工具测得一本练习册的厚度是0.6厘米,共计200页,则这本书中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
_毫米。
3、一同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得到结果是1.300m
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1米
B、1分米
C、1厘米
D、1毫米
4.
1.60×106?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高度
B.
一本书的长度
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
一座山的高度
5、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使用了10×的目镜,40×的物镜,这时从目镜里看到的细胞大概体长1.2mm,则其真实的长度为___________微米。
6.
为了测量大象的一只脚印的面积,在一张纸上画出脚印形状,剪下脚印,测得质量为40克。在同一张纸上剪下一块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测出质量为5克。测大象的一只脚印面积为________厘米2.
7、将下列操作与操作中试管位置正确的用直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
?
______—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⑤。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B.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C.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D.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9、在试管中加热2-3mL某种液体有如下一些操作:①点燃酒精灯,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③将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10、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器的是?(
)????????????????????????????????
A、烧杯???????
??????B、锥形瓶??????????
C、量筒????????
D、试管
11.某同学用量筒量取40毫升水,读数时俯视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则他量取的水的体积将
(大于、小于、等于)40mL。
12.量筒中有40毫升水,读数时仰视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则读数
(大于、小于、等于)40mL。
13、市场上销售的“飘柔”洗发露有两种包装,瓶装:容量为400mL,单价24元/瓶;袋装:容量为5mL,单价0.5元/袋。其中“mL”为
的单位,从价值上讲,通过计算得知,
(A袋装
B瓶装)的更为经济。
14、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
8mL???
B.
大于8mL???
C.
小于8mL???
D.
无法判断
15、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平视测量,初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A.大于15
mL?????????????
B.小于15mL
C.等于15
mL?????????????
D.无法确定
16、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精彩第2节〗
1.听从老师的指示,未经老师的允许不能____进入实验室。
2.察看实验室灭火器、防护用品、急救箱等应急情况____的位置,并牢记在心。
3.不能用____接触实验室电源,不能将金属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4.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____,不要____,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5.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室剩余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6.如果发生烫伤、烧伤、化学试剂灼伤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____处理。实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____。
7.实验完毕后,将实验区域 清理干净,并清洗双手 。
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____盖灭。
2.若被烧伤或烫伤,用____;若被化学物质灼伤,用____。
3.如果意外伤害较严重,则应在老师指导下及时去医务室或者医院。
1.下列做法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是( 
 )
A.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用湿抹布盖灭
B.为避免中毒,不得品尝化学药品
C.为避免触电事故,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
D.实验结束后,将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
2.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皮肤被热水烫伤
立即用大量的冷水冲洗
B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C
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
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D
水银温度计不慎打碎
立即用硫黄吸收汞
3.“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学实验室的有害废液收集后集中处理
4.科学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对实验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B.化学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C.被酒精灯火焰烧伤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
D.加热固体时试管外壁有水可直接加热
5.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B.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
C.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
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
F.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G.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6.请把下列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7.对下列实验操作:①加热试管时,试管口对着人;②把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③用漏斗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④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滴管竖直,尖嘴伸入试管口,以免液滴滴出试管;⑤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垫有等大滤纸的托盘天平上称量;⑥在氢气发生装置的导管口直接点燃氢气。你的评价是(  )
A.只有②④⑤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正确
D.只有②⑤正确
8.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按要求进行填空:
(1)实验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选用的仪器是____,在过滤操作中用于引流的玻璃仪器是____;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有____(填两种);
(3)用量筒取用液体药品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4)测量时需要使用多种仪器,如①刻度尺、②量筒、③温度计、④弹簧测力计、⑤电流表,使用前需要调零的仪器有____,使用时超出量程会损坏的仪器有____。(均填序号)
9.为了探究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1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厘米处加热;2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3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分别是60秒、35秒、27秒。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至少答出两点)
①____;
②____;
(2)在加热时,因操作不当,常常引起试管炸裂,请和其他同学交流总结可能的原因。
___。
10.解答题:
(1)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会发生什么情况?
 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会腐蚀橡胶头 。
(2)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会发生什么情况?
 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药品会腐蚀标签 。
〖精彩第3节〗
1.____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做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______工具__。
3.人们直接用感官的观察叫____,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____。
1.著名的科学家奥斯特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了电流能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他的最初发现来源于(  )
A.实验
B.调查
C.观察
D.阅读
2.科学并不神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玻璃棒
B.温度计
C.放大镜
D.显微镜
3.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观察结果绘制如图,
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第3题图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4.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空
C.用放大镜观察蜗牛
D.用耳朵听声音
5.下列观察属于定量观察的是(  )
A.科学课本长度为25.80
cm
B.100
m赛跑中,张华比李兴跑得快
C.烧杯是圆柱形的
D.夏天比冬天热
6.下列选项中需要用到测量工具的是(  )
A.观察一个西瓜是否成熟
B.观察一瓶白酒的体积与质量
C.观察一辆汽车的形状
D.观察一箱优质苹果的颜色
7.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用____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用____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在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____和____。
8、下列观察:
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
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
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__。(均填序号)
9.下列关于指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左、右手食指的指纹是完全相同的
B.放大镜离手指距离不同,指纹图像的大小也不同
C.放大镜离手指越近,指纹图像越大
D.用放大镜看到的指纹方向与实际相反
10.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11.2018·湖州
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条件。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观察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
B.食用油的密度约0.9千克/米3
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米3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
12、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
①小红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
②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科学书本的宽度;
③在生物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
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其中属于定量观察的是____,属于定性观察的是____。(均填序号)
13.观察如图所示中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哪个大?____。再动动脑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____。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的直觉有时是不可靠的,要借助工具等的帮助来进行正确的判断 。
第13题图
14.小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爱动脑筋的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的粗细有关。于是他用几根长度一样、粗细不同的塑料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如下:
液体
肥皂液
管子直径/毫米
50
20
10
5
3
泡泡产生的情况
不产生

较难
较易
容易
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
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第15题图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人的指甲是不断生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造成的。”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16题图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如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会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阶段性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科学老师在做“乒乓球实验”时,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然后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  )
A.变瘪
B.鼓起
C.不变
D.无法确定
2.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展开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3.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植物生长
B.经济危机
C.海底地震
D.火山爆发
4.下列化学药品保存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药品只需分类储存,不需做出特别规定
B.易燃、易爆等药品必须单独存放
C.易挥发、腐蚀类药品应分别密封保存
D.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5.在学校“运用科学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第5题图
A.1.65米
B.1.76米
C.1.85米
D.1.95米
下列实验操作:
①用滴管取少量液体时,先将滴管口伸入试剂瓶的液体中,再轻压滴管的胶头,放松胶头后滴管内就吸入了一部分液体;
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
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
7.早在16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波雷里正式提出了“鱼用改变鳔中气体多少来控制自身在水中自由沉浮”的论断。这一论断一直被普遍认可。2008年下半年,上海的5名中学生在向明中学黄曾新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推翻了鱼鳔功能的传统说法。研究中他们收集了大量事实依据。下列各种事实依据对传统观点支持的是(  )
A.实验观察发现:几乎没有一条鱼在向下游时先用嘴向外吐气
B.生活经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鱼在水中吐出的泡泡冒出水面
C.解剖取出的鱼鳔没有出气孔,用手压不会瘪,也没有气管通入鱼口中
D.鲨鱼没有鳔,但它也能自由沉浮
8.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9.下列关于指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左、右手食指的指纹是完全相同的
B.放大镜离手指距离不同,指纹图像的大小也不同
C.放大镜离手指越近,指纹图像越大
D.用放大镜看到的指纹方向与实际相反
10.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第10题图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第12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5分)
第11题图
11.写出如图所示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均填“远离”或“靠近”)
(1)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让放大镜适当____观察的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将放大镜尽量____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用放大镜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____物体,可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12.先写出下列各仪器的名称,然后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对应字母填在横线上:
第12题图
A.____ B.____C.____ D.____E.____ F.____G.____ H.____I.____
①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填字母,下同)。
②用于取用固体粉末的仪器是____。
③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____。
④用于加热其他装置的仪器是____。
13.请指出这些实验操作行为的错误之处。
 A      B 
    C
第13题图
____,B.____,C.____。
14.科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法叫“水浴法”(如图所示)。针对这种加热方式,请回答:
(1)烧杯不能直接用火焰加热,需要____。
(2)试管是依靠____(填“酒精灯”或“烧杯中的水”)来加热的。
15.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____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____,扩大观察的____和进行数据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第19题5分,其余每空2分,共25分)
16.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写出下列操作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后的试管直接放在实验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加热的试管外壁有水:_______________。
(4)把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________________。
17.以下是小洁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2分,满分10分,实验完毕后小洁得了8分。请回答:
第17题图
(1)请找出她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
(2)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接导管和玻璃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
①自顶端起约1厘米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
②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的白色固体;
③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碗状存在;
④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
cm;
⑤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
⑥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
⑦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
⑧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
⑨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
⑩如受空气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1)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除此之外,燃烧时你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有(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图中找出同学们的哪些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请试写出两条。
第19题图
〖精彩第4节①〗
1.测量:指将一个____和一个____进行比较的过程。
2.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____,单位符号是____。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千米(km)=1
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
000毫米(mm)=106微米(μm)=109纳米(n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放正确:即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___________被测物体。
(2)看正确:即读数时视线_____________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
(3)读正确:即读出____________值和_____________值。
(4)记正确:即记录时必须注明____。
4.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____。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____。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____,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4)组合法:____测量物体直径。
1.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5.6
m=5.6×100=560
cm
B.5.6
m=5.6
m×100
cm=560
cm
C.5.6
m=5.6×100
cm=560
cm
D.5.6
m=5.6
m×100=560
cm
3.下图是用一把厚的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的各图中,正确测量圆柱体直径的方法是(  )
5.小吴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厘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
D.0.1毫米
6.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mm,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
7.填写合适的单位。
一般的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1.2____;
科学课本的长度是258.0____;
小陈在体育课上跳远的成绩是4.56____;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____;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____。
8.如图所示,测得圆筒外径是____cm。
第8题图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cm;乙:____cm;丙:____cm。
第9题图
10.如图所示,现用A、B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第10题图
(1)用____尺测量时准确度高。
(2)用____尺测量时,尺子放得不正确。
(3)根据图中所示,用B尺测得的长度是_____。
11.单位换算。
70
m=
_____
cm 1.5米=_____毫米
5
mm=____dm=____m
20米=____分米=____厘米
12.要给教室的窗框配一块玻璃。下面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0厘米的学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1厘米,长度是1米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米的钢卷尺
D.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
13.钢尺受热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
A.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
B.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
C.测量值将与真实值一样大
D.测量值与真实值谁大谁小无法判断
14.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
0
m,7.59
m,759
mm,759
dm,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是(  )
A.dm、mm、cm、m
B.cm、dm、mm、m
C.mm、cm、dm、m
D.mm、dm、cm、m
第15题图
1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
16.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改正后的步骤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填字母)。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__(填字母,多选)。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17.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中每张纸的厚度。
①将从封面开始的10面纸叠紧; 
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
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d=。
该同学以上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18.现有一个圆柱形封闭油桶,仅有一个卷尺(其量程满足测量要求)、一支粉笔、一个重锤线,要求不能通过计算,也不能打开油桶,直接测量封闭油桶的上、下边缘上两点间的最大直线距离。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说明具体方法。
第18题图
   第18题答图
〖精彩第4节②〗
1.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____。
2.体积测量的方法:
(1)使用量筒时:①看清____和____刻度值;②量筒必须放在__水平桌面上__;③读数时视线与____相平。
(2)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根据相应公式计算出体积。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用排水法:
①取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水;
②将物体____液体中,读出总体积V物+水;
③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
3.体积的单位:主单位:____。
常用单位:分米3(dm3);厘米3
(cm3);升(L);毫升(mL)
单位换算:1米3=1
000分米3(升)=106厘米3
(毫升)
1.下列容器中刻度不均匀的是(  )
A.三角板
B.量杯
C.米尺
D.量筒
2.下列仪器有“0”刻度线的是(  )
A.体温计
B.量筒
C.刻度尺
D.量杯
3.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先选一量程合适的量筒,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刻度线正对自己
B.当量筒放置在较低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只测一次,要求较准确地测出80立方厘米的酒精,请你在下列4种规格的量筒中,选出适当的量筒(  )
A.总容量50
mL,最小刻度5
mL
B.总容量50
mL,最小刻度2
mL
C.总容量100
mL,最小刻度5
mL
D.总容量250
mL,最小刻度10
mL
第5题图
5.如图所示,三个口径不同的量筒,它们的最小刻度值都是1毫升,用哪个量筒测量时其读数的偏差较小(  )
A.甲
B.乙
C.丙
D.甲、乙、丙都一样
6.单位换算。
300
L=____mL
500
mL=____L
15
dm3=____m3=____cm3
0.5
m3=____L
7.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约有595____;饮水机上一桶纯净水的体积约为18____;一个成年人的体积为50____。
8.如下图所示,仰视读数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0
mL;俯视读数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0
mL;实际值为____mL。
第8题图
9.如图所示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一种方法。由图可知,该量筒的量程为____mL,该物体的体积为____mL。
第9题图
10.如图所示,学习了体积的测量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量一合金块的体积,其实验步骤如下:
第10题图
测出水的体积,记作V1,为____毫升。
(2)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记作V2,为____立方厘米。
(3)计算得合金块体积为V2-V1,即合金块的体积为____立方厘米。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非常细心,在实验后交流了实验心得,他们都提出来:量筒中加入的水要适量;量筒一定要静止放在_______________;在量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保持相平;记录数据时记得写上数值和____。
11.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12.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甲:
500
mL,
10
mL;乙:
100
mL,
1
mL;丙:
50
mL,
1
mL。现要测量体积约为40
cm3的石块的体积,选择上述哪一种量杯进行测量比较合适(  )
A.甲
B.乙
C.丙
D.三种都可以
分析:丙加水浸没石块时可能超过量程。
13.一支量筒中有50
mL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一半浸入水中时,量筒的读数是56
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
cm3
B.0.6
dm3
C.12
dm3
D.12
cm3
14.某同学欲从盛有液体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量筒放平后,仰视液面读数为76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56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等于20
L
D.无法确定
15.如果待测物体的体积较大,无法放进量筒或量杯,在这种情况下,你怎样用量筒或量杯量出该物体的体积?请说说设计测量方案。
16.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第16题图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该石块的体积是_____。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填字母,多选)。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____。
17.如图所示,估测一高度为L,底部直径为D的啤酒瓶的容积。先将瓶子正立,倒入一些水,用刻度尺量出水面的高度为L1,然后再用塞子堵住瓶口,将瓶子倒立,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是L2,即可得出瓶子的容积大约为____。
第17题图
  
甲      乙
〖△教与学第4节(1)〗
1.某种常用的5号电池的型号可表示为“14500”,前两位数表示直径,后三位数表示高度,该电池的高度为(
)
A.
14毫米  
B.
145毫米
C.
500毫米  
D.
50.0毫米
2.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的纳米是指(
)
A.
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4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
2.12厘米 
B.
2.127厘米
C.
2.13厘米 
D.
2.21厘米
4.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们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在配破损的玻璃时,下列尺子中最适合的是(
)
A.
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B.
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
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D.
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5.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第5题)
A.
5.3厘米  
B.
5.25厘米
C.
3.25厘米  
D.
3.3厘米
6.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时,要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即可求得一个1元硬币的厚度
7.填写合适的单位。
(1)一根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1.2____。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____。
(3)1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____。
(4)日光灯管直径约为40____。
(5)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____。
8.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刻度尺,其最小刻度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厘米。
(第8题)
(第9题)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书的总厚度为____________厘米,书最后一页的页码是500,则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_____毫米。
(第10题)
11.变化相同的温度,不同金属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且铜的变化比钢大。有一把在0
℃准确的钢直尺,用它在20
℃环境中测得铜棒甲的长度为l1=1米,在-20
℃环境中测得铜棒乙的长度为l2=1米,设0
℃时甲、乙两棒的长度分别为l′1、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l′1<1米,l′2<1米  
B.
l′1>1米,l′2<1米
C.
l′1<1米,l′2>1米  
D.
l′1>1米,l2′>1米
12.某人用一把米尺测得一根玻璃管的长度为0.735米,将这把米尺与标准尺校正后发现,该尺的实际长为1.005米。若此人的测量方法完全正确,则玻璃管的实际长度为____米。
13.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c.用铜丝的长度L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上述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是____;错误的是____,改正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后的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周长?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第14题解)
〖△教与学第4节(2)〗
1.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因为细线的原因,测量结果比实际值(
)
A.
大  
B.

C.
不影响测量结果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用量筒量出120毫升的酒精,应使用的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分别为(
)
A.
500毫升,20毫升  
B.
100毫升,2毫升
C.
250毫升,5毫升  
D.
400毫升,10毫升
3.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第4题)
4.甲、乙两个量筒的最小刻度分别为1厘米3和2厘米3,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厘米3和13.9厘米3,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量筒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3
B.
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的体积不同
C.
两量筒的最小刻度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
量筒乙的最小刻度较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5.在下列空格处写上相应的数据或单位。
(1)一罐饮料的容积约为350____。
(2)热水瓶的容积是2____。
(3)一个标准集装箱的体积约为32.7____。
(4)学校里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____。
6.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____同学读数方法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___毫升。
(第6题)
7.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35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大于15毫升 
B.
小于15毫升
C.
等于15毫升
D.
都有可能
8.某同学用量筒、足够的水、一定质量的铁球和细线,测量某一蜡块的体积,具体步骤如下:
(第8题)
a.
向量筒内倒入适量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
用细线拴住铁球,将铁球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使之完全浸没,记下铁球和水的总体积V2。
c.
取出铁球,用细线将铁球和蜡块拴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
d.
计算出蜡块的体积。
(1)上述步骤中多余的是____(填字母)。
(2)蜡块的体积V=_______=____厘米3。
9.如果待测物体的体积较大,无法放进量筒,在这种情况下,你该怎样用量筒量出该物体的体积?请写出你的测量方案,并分析是否存在测量偏差。
〖△教与学分组实验〗
1.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
A.
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
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不会溢出
C.
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
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量程
2.测量盐水体积时,坐在座位上的小雨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鸣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的读数分别为40毫升和42毫升,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
A.
39毫升 B.
40毫升 C.
41毫升 D.
42毫升
3.用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4.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
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
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厘米,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宽度约为50厘米的课桌的宽度
D.
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5.小明用钢尺对一木块进行了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7.82厘米、17.83厘米、17.81厘米、17.8厘米。
(1)小明进行四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这把钢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____厘米。
(3)小明分析数据发现,数据____________厘米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该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_厘米,合____________米。
(5)若在高温下再用该钢尺测量此木块的长度,则测量值比实际值____。
6.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小明用毫米刻度尺(如图甲所示)测量一本书每张纸的厚度(不计封面,共200页),由此可知每张纸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___毫米。
(2)小刚在测金属丝直径时,采用了如图乙所示的方法。他将细金属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6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____毫米,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毫米。
(3)小明和小刚的实验都用到了特殊测量方法,你认为它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第6题)
7.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
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
(第7题)
A.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
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
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8.如图,小华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水和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_,则小石块体积为____________;若在图甲测量时,小华俯视读数,则测得的小石块体积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而小柯测量小石块体积步骤相反,他先做图乙实验,再做图甲实验,也算出了小石块的体积。你会采用谁的方案,为什么?
(第8题)
上海轻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凯进路259号本周做过的作业如下,
方法:删除做对题,留下做错题;先不打印,把这次发老师看。(不必手抄错题)
△试卷第1章1~4节:
1.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题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④
D、③④⑤
B
2.
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

A、
③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①③
A
3.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正确步骤是
(
)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②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③计算小石块体积V=V2-V1。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C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了
B、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
C、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说明他的结果没有误差
D、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
D
5.
一个小石块体积约为10立方厘米,某同学想利用图中所示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则加入量筒中的水不能为(

A、15毫升?
?B、25毫升
C、35毫开??D、45毫升??
D
6.用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A、2.4厘米
B、2.41厘米
C、2.411厘米
D、24厘米
B
7.如图所示,先在空烧杯中放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体轻质木块,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水面与300mL的刻度线相平,则加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可能是(

A、268mL
B、64mL
C、300mL
D、236mL
A
分析:木块漂浮,有一部分体积浸入,有一部分体积露出。
8.原来在量筒中盛有5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俯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的体积


A、大于15毫升
B、等于15毫升
C、小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
答:A
分析:要取出15ml,即倒后剩余体积为35ml,小明俯视读数35ml时,说明倒后剩余体积小于35ml,则倒出体积大于35ml.
9.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你认为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
)
A.?多做实验????????????????????????????????????????????????B.?认真听老师讲课
C.?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D.?凭感觉对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并做出正确判断
C
10.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35毫升


A、大
B、小
C、一样
D、都有可能
B
11.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
A.纳米、米、厘米、毫米、微米
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C
12.下列实验室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D.?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C
1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
45cm???????????????????????????B.?12.4cm?????????????C.?12.35cm?????????????????D.?12.350cm
C
14.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

A.?180秒=180秒×1/60=3分??????????????????????????????????
?B.?1.8米=1.8×1000
=1800毫米
C.?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D
15.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
(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B.?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C.?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D.?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C
16.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
468
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是
(
)
A.?1
米????????????B.?468
米??????????C.?东方明珠电视塔???????????????D.?测量用的尺子
A
17.小丽去超市买了一杯320毫升的珍珠奶茶,她想知道这珍珠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于是拿一个500毫升的烧杯,把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烧杯后,再把奶茶倒入三个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下图所示。则“珍珠”的体积为


A.
60cm3   B.
180
cm3   C.
260
cm3  D.
240
cm3
A
18.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脚趾尖的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了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3号。他应该买下面列的哪个号的球鞋?


A.22号半
B.23号
C.23号半
D.不能确定
C
19.“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学实验室的有害废液收集后集中处理
D
20.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加热液体
C、过滤除杂
D、倾倒液体
A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60分)
21.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如图所示的常见仪器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
(2)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___。
(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
答:(1)I
(2)A
(3)D
22.请读出以下数据:
(1)如甲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cm。(2)乙图中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_mm。
答:(1)7.50
(2)11.5
(11.4~11.6
均可)
23.如图是使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填“甲”或“乙”)。以下是小明五次测量该木块长度的记录:2.48厘米、2.49厘米、2.58厘米、2.47厘米、2.48厘米,其中错误的记录是 
 。
答:甲
2.58cm
24.因矿石体积较大,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他测得矿石的体积为______厘米3;这种方法所测得的数据比石块体积的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答:70
偏大
25.下列仪器中,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烧杯???
b.滴管???
c.酒精灯
???d.试管????
e.药匙
答:e
b
d??
26.如图是测小石块的体积的示意图,则该量筒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该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厘米
3,如果某同学测小石块的体积时把左、右两图的操作顺序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10ml
20
偏大
27.完成以下单位换算:
(1)1200米=__________千米;
(2)25厘米2=__________分米2=__________米2;
(3)2.1米3=__________厘米3。
答:(1)1.2
(2)0.25
0.0025
(3)2100000
28.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______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定性观察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答:23
14
13
24
29.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问题
(1)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玻璃仪器是否洗净的标志是
??????(填字母)。
A、?用自来水洗涤三次??????????????????????????????????????????????B、?用蒸馏水洗涤三次
C、?洗涤后的仪器已经透明,看不到污渍???????????????D、?仪器内壁均匀附着一层水膜
答:(1)用灯帽盖灭
(2)防止试管破裂
(3)D
30.下列实验器材中编号④是____________(填名称),实验室加热约5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石棉网
235
31.如右图是探究酒精灯灯焰结构及性质实验示意图:
(1)请写出图中所示灯焰各部分的名称:a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2)在火焰上罩一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的内壁上有水珠,这说明了酒精燃烧生成了______;
(3)酒精灯_________层火焰温度最高;
(4)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桌面上,罩一个烧杯或玻璃杯,过一会儿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燃烧需要与______________接触。
答:(1)外焰
焰心
(2)水
(3)外焰
(4)空气或氧气
32.如图,给你一把刻度尺、两块三角板和一个小药瓶,可测出药瓶的容积(此药瓶子肩部以下为圆形,瓶壁厚度忽略不计,π取3.14,计算后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具体步骤如下:
(1)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药瓶的直径_________cm(如图甲),算出底面积是________cm2。
(2)如图乙所示,在药瓶内装水,水面略低于药瓶的肩部,用直尺量出此时水的高度为____________cm、药瓶中水所占的体积为____________cm3。
(3)如图丙所示,将药瓶盖拧紧,倒置过来,用尺量出水面到药瓶底的距离是________cm,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为____________cm3。
(4)则该药瓶的容积为______________mL。
答:(1)2.30;4.2
分析:半径=直径/2,再利用S=π(D/2)2
,计算保留小数一位;
(2)3.00;12.6
(3)1.90;8.0
分析:瓶倒立,瓶底在最上面。
(4)20.6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课堂练习:
1.一幢7层楼的普通住宅楼,每每层楼高为3米,小明从一楼爬到三楼,他爬高了(
)
A.3m.
B.6m.
C.9m.
D.12m.
B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用此工具测得一本练习册的厚度是0.6厘米,共计200页,则这本书中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
_毫米。
答:刻度尺 

0.06
3、一同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得到结果是1.300m
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
A、1米
B、1分米
C、1厘米
D、1毫米
C
4.
1.60×106?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高度
B.
一本书的长度
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
一座山的高度
A
5、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使用了10×的目镜,40×的物镜,这时从目镜里看到的细胞大概体长1.2mm,则其真实的长度为___________微米。
3
6.
为了测量大象的一只脚印的面积,在一张纸上画出脚印形状,剪下脚印,测得质量为40克。在同一张纸上剪下一块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测出质量为5克。测大象的一只脚印面积为________厘米2.
答:800
7、将下列操作与操作中试管位置正确的用直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
?
______—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⑤。
E
A
B
D
C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B.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C.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D.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A
9、在试管中加热2-3mL某种液体有如下一些操作:①点燃酒精灯,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③将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B
10、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器的是?????????????????????????????????
A、烧杯???????
??????B、锥形瓶??????????
C、量筒????????
D、试管
C
11.某同学用量筒量取40毫升水,读数时俯视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则他量取的水的体积将
(大于、小于、等于)40mL。
答:小于
分析:他俯视40ml处,真实值小于40ml.
12.量筒中有40毫升水,读数时仰视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则读数
(大于、小于、等于)40mL。
答:小于
分析:这40ml是真实值,仰视时,测量值偏小。
13.、市场上销售的“飘柔”洗发露有两种包装,瓶装:容量为400mL,单价24元/瓶;袋装:容量为5mL,单价0.5元/袋。其中“mL”为
的单位,从价值上讲,通过计算得知,
(A袋装
B瓶装)的更为经济。
答:体积
瓶装
分析:400ml/5ml=80袋,80×0.5元=40元>24元,因此瓶装经济。
14、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
8mL???
B.
大于8mL???
C.
小于8mL???
D.
无法判断
答:B
分析:画图说明:8ml
是测量值,真实值大于8ml
15、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平视测量,初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A.大于15
mL?????????????
B.小于15mL
C.等于15
mL?????????????
D.无法确定
A
16、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C
△精彩第2节(2)
1.听从老师的指示,未经老师的允许不能__擅自__进入实验室。
2.察看实验室灭火器、防护用品、急救箱等应急情况__处理器材__的位置,并牢记在心。
3.不能用__湿手__接触实验室电源,不能将金属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4.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__接触药品__,不要__品尝药品__,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5.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室剩余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6.如果发生烫伤、烧伤、化学试剂灼伤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__正确的方法__处理。实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__眼睛__。
7.实验完毕后,将实验区域 清理干净,并清洗双手 。
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__湿抹布__盖灭。
2.若被烧伤或烫伤,用__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__;若被化学物质灼伤,用__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__。
3.如果意外伤害较严重,则应在老师指导下及时去医务室或者医院。
1.下列做法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是( D )
A.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用湿抹布盖灭
B.为避免中毒,不得品尝化学药品
C.为避免触电事故,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
D.实验结束后,将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
2.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皮肤被热水烫伤
立即用大量的冷水冲洗
B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C
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
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D
水银温度计不慎打碎
立即用硫黄吸收汞
3.“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D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学实验室的有害废液收集后集中处理
4.科学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对实验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C )
A.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B.化学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C.被酒精灯火焰烧伤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
D.加热固体时试管外壁有水可直接加热
5.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__A、B、D、E、G__(填字母)。
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B.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
C.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
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
F.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G.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6.请把下列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7.对下列实验操作:①加热试管时,试管口对着人;②把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③用漏斗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④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滴管竖直,尖嘴伸入试管口,以免液滴滴出试管;⑤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垫有等大滤纸的托盘天平上称量;⑥在氢气发生装置的导管口直接点燃氢气。你的评价是( C )
A.只有②④⑤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正确
D.只有②⑤正确
8.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按要求进行填空:
(1)实验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选用的仪器是__胶头滴管__,在过滤操作中用于引流的玻璃仪器是__玻璃棒__;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有__蒸发皿、试管(其他合理仪器均可)__(填两种);
(3)用量筒取用液体药品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__凹液面最低处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4)测量时需要使用多种仪器,如①刻度尺、②量筒、③温度计、④弹簧测力计、⑤电流表,使用前需要调零的仪器有__④⑤__,使用时超出量程会损坏的仪器有__③④⑤__。(均填序号)
9.为了探究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1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厘米处加热;2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3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分别是60秒、35秒、27秒。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至少答出两点)
①__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__;
②__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处__;
③ 试管要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角 ;
④__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方向__;
⑤__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任答两点即可)__。
(2)在加热时,因操作不当,常常引起试管炸裂,请和其他同学交流总结可能的原因。
_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没有预热;刚加热后的试管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试管底部接触灯芯(合理即可)__。
10.解答题:
(1)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会发生什么情况?
 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会腐蚀橡胶头 。
(2)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会发生什么情况?
 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药品会腐蚀标签 。
△精彩第3节
1.__观察__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做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__仪器__和__工具__。
3.人们直接用感官的观察叫__直接观察__,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__间接观察__。
1.著名的科学家奥斯特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了电流能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他的最初发现来源于( C )
A.实验
B.调查
C.观察
D.阅读
2.科学并不神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B )
A.玻璃棒
B.温度计
C.放大镜
D.显微镜
3.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观察结果绘制如图,
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C )
第3题图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4.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D )
A.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空
C.用放大镜观察蜗牛
D.用耳朵听声音
5.下列观察属于定量观察的是( A )
A.科学课本长度为25.80
cm
B.100
m赛跑中,张华比李兴跑得快
C.烧杯是圆柱形的
D.夏天比冬天热
6.下列选项中需要用到测量工具的是( B )
A.观察一个西瓜是否成熟
B.观察一瓶白酒的体积与质量
C.观察一辆汽车的形状
D.观察一箱优质苹果的颜色
7.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用__电子显微镜__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用__天文望远镜__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在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__现象__和__所测数据__。
8.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②③④__;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①⑤⑥⑦⑧__。(均填序号)
9.下列关于指纹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左、右手食指的指纹是完全相同的
B.放大镜离手指距离不同,指纹图像的大小也不同
C.放大镜离手指越近,指纹图像越大
D.用放大镜看到的指纹方向与实际相反
10.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D )
A.能用眼仔细观察
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D.能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11.2018·湖州
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条件。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观察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C )
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
B.食用油的密度约0.9千克/米3
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米3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
12.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小红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科学书本的宽度;③在生物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其中属于定量观察的是__①②④__,属于定性观察的是__③⑤__。(均填序号)
13.观察如图所示中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哪个大?__乙环的内圈大__。再动动脑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证明你的判断?__使用刻度尺测量等__。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的直觉有时是不可靠的,要借助工具等的帮助来进行正确的判断 。
第13题图
14.小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爱动脑筋的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的粗细有关。于是他用几根长度一样、粗细不同的塑料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如下:
液体
肥皂液
管子直径/毫米
50
20
10
5
3
泡泡产生的情况
不产生

较难
较易
容易
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泡泡 。
(2)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的猜想:__泡泡的产生可能与肥皂液的浓度有关__。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取几根管径、长度相同的塑料管,分别取浓度不同的肥皂液进行实验,观察泡泡产生的情况 。
15.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
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第15题图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__蚂蚁可能喜欢甜食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__是否含有糖__。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__蚂蚁喜欢甜食__。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__蚂蚁数量太少__。
16.人的指甲是不断生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造成的。”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16题图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如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以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持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则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会__增大__
(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__指甲的生长速度跟哪些因素有关?(或指甲的生长速度跟人的身体状况有无关系?合理即可)__
△精彩阶段性测试(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科学老师在做“乒乓球实验”时,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然后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 B )
A.变瘪
B.鼓起
C.不变
D.无法确定
2.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展开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B )
3.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B )
A.植物生长
B.经济危机
C.海底地震
D.火山爆发
4.下列化学药品保存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 )
A.药品只需分类储存,不需做出特别规定
B.易燃、易爆等药品必须单独存放
C.易挥发、腐蚀类药品应分别密封保存
D.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5.在学校“运用科学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B )
第5题图
A.1.65米
B.1.76米
C.1.85米
D.1.95米
6.下列实验操作:①用滴管取少量液体时,先将滴管口伸入试剂瓶的液体中,再轻压滴管的胶头,放松胶头后滴管内就吸入了一部分液体;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D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
7.早在16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波雷里正式提出了“鱼用改变鳔中气体多少来控制自身在水中自由沉浮”的论断。这一论断一直被普遍认可。2008年下半年,上海的5名中学生在向明中学黄曾新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推翻了鱼鳔功能的传统说法。研究中他们收集了大量事实依据。下列各种事实依据对传统观点支持的是( B )
A.实验观察发现:几乎没有一条鱼在向下游时先用嘴向外吐气
B.生活经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鱼在水中吐出的泡泡冒出水面
C.解剖取出的鱼鳔没有出气孔,用手压不会瘪,也没有气管通入鱼口中
D.鲨鱼没有鳔,但它也能自由沉浮
8.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9.下列关于指纹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左、右手食指的指纹是完全相同的
B.放大镜离手指距离不同,指纹图像的大小也不同
C.放大镜离手指越近,指纹图像越大
D.用放大镜看到的指纹方向与实际相反
10.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C )
第10题图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第12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5分)
第11题图
11.写出如图所示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均填“远离”或“靠近”)
(1)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让放大镜适当__远离__观察的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将放大镜尽量__靠近__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用放大镜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__远离__物体,可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12.先写出下列各仪器的名称,然后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对应字母填在横线上:
第12题图
A.__坩埚钳__ B.__胶头滴管__
C.__集气瓶__ D.__烧杯__
E.__水槽__ F.__酒精灯__
G.__药匙__ H.__量筒__
I.__试管__
①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H__(填字母,下同)。
②用于取用固体粉末的仪器是__G__。
③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__I__。
④用于加热其他装置的仪器是__F__。
13.请指出这些实验操作行为的错误之处。
 A      B 
    C
第13题图
A.__用手持试管加热__,B.__滴管伸入试管内__,C.__用嘴吹灭酒精灯__。
第14题图
14.科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法叫“水浴法”(如图所示)。针对这种加热方式,请回答:
(1)烧杯不能直接用火焰加热,需要__在烧杯下垫一块石棉网__。
(2)试管是依靠__烧杯中的水__(填“酒精灯”或“烧杯中的水”)来加热的。
15.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__人体感觉器官__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__仪器和工具__,扩大观察的__范围__和进行数据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第19题5分,其余每空2分,共25分)
16.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写出下列操作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腐蚀标签,使标签脱落 。
(2)加热后的试管直接放在实验桌上:__试管破裂__。
(3)被加热的试管外壁有水:__试管破裂__。
(4)把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__烧杯破裂__。
17.以下是小洁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2分,满分10分,实验完毕后小洁得了8分。请回答:
第17题图
(1)请找出她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__试剂瓶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__。
(2)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标志: 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
(3)连接导管和玻璃管的方法:__将玻璃导管沾水后慢慢旋转插入__。
18.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
①自顶端起约1厘米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
②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的白色固体;
③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碗状存在;
④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
cm;
⑤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
⑥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
⑦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
⑧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
⑨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
⑩如受空气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1)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②④⑤⑧__(填序号)。
(2)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①③⑥⑦⑨⑩__(填序号)。
(3)除此之外,燃烧时你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有(写两条): 火焰下部为蓝色;没有点燃之前灯芯为白色,点燃后灯芯变黑色等 。
19.从图中找出同学们的哪些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请试写出两条。
第19题图
解:不应在实验室打闹;不能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不能用手拿试管加热。
△精彩第4节(1)
1.测量:指将一个__待测的量__和一个__公认的标准__进行比较的过程。
2.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__米__,单位符号是__m__。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千米(km)=1
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
000毫米(mm)=106微米(μm)=109纳米(n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放正确:即刻度尺的__零刻度线__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__紧挨__被测物体。
(2)看正确:即读数时视线__正对__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
(3)读正确:即读出__准确__值和__估计__值。
(4)记正确:即记录时必须注明__单位__。
4.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__周长__。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__圈数__。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__完全重合__,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4)组合法:__用直尺和三角尺__测量物体直径。
1.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C )
A.5.6
m=5.6×100=560
cm
B.5.6
m=5.6
m×100
cm=560
cm
C.5.6
m=5.6×100
cm=560
cm
D.5.6
m=5.6
m×100=560
cm
3.下图是用一把厚的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B )
A     B     C     D
4.如图所示的各图中,正确测量圆柱体直径的方法是( D )
5.小吴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厘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D )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
D.0.1毫米
第6题图
6.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1__mm,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2.80_cm__。
7.填写合适的单位。
一般的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1.2__m__;
科学课本的长度是258.0__mm__;
小陈在体育课上跳远的成绩是4.56__m__;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__dm__;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__mm__。
8.如图所示,测得圆筒外径是__1.70__cm。
第8题图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1.23(答1.21~1.24之间均可)__cm;乙:__1.40__cm;丙:__1.70__cm。
第9题图
10.如图所示,现用A、B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第10题图
(1)用__B__尺测量时准确度高。
(2)用__A__尺测量时,尺子放得不正确。
(3)根据图中所示,用B尺测得的长度是__4.80_cm__。
11.单位换算。
70
m=
__7_000__
cm 1.5米=__1_500__毫米
5
mm=__0.05__dm=__0.005__m
20米=__200__分米=__2_000__厘米
12.要给教室的窗框配一块玻璃。下面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C )
A.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0厘米的学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1厘米,长度是1米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1毫米,长度是2米的钢卷尺
D.最小刻度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
13.钢尺受热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A )
A.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
B.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
C.测量值将与真实值一样大
D.测量值与真实值谁大谁小无法判断
14.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
0
m,7.59
m,759
mm,759
dm,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是( D )
A.dm、mm、cm、m
B.cm、dm、mm、m
C.mm、cm、dm、m
D.mm、dm、cm、m
第15题图
1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__①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边缘;②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的宽平行;③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④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垂直__。
16.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A__。错误的步骤是__C__,改正后的步骤是 用线圈总长度L1除以圈数n,即得直径d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DBEC__(填字母)。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A、B、C__(填字母,多选)。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17.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中每张纸的厚度。
①将从封面开始的10面纸叠紧; 
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
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d=。
该同学以上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
(1)__认为封面和内页的厚度相同__。
(2) 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 。
(3)__将纸的面数当成张数__。
18.现有一个圆柱形封闭油桶,仅有一个卷尺(其量程满足测量要求)、一支粉笔、一个重锤线,要求不能通过计算,也不能打开油桶,直接测量封闭油桶的上、下边缘上两点间的最大直线距离。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说明具体方法。
第18题图
   第18题答图
解:(1)将桶直立于水平地面上,用粉笔沿桶底在水平地面上画一个圆;
(2)将桶移至与圆相切的位置,设切点为B′(如答图);
(3)利用重锤线找出切点正上方桶边缘上的点A;
(4)用卷尺找出过点B′的直径,确定直径的另一端点C的位置;
(5)用卷尺直接测量A、C之间的距离,即为桶的上、下边上两点间的最大距离。
△精彩第4节(2)
1.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__量筒或量杯__。
2.体积测量的方法:
(1)使用量筒时:①看清__量程__和__最小__刻度值;②量筒必须放在__水平桌面上__;③读数时视线与__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__相平。
(2)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根据相应公式计算出体积。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用排水法:①取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水;②将物体__全部浸入__液体中,读出总体积V物+水;③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__V物=V物+水-V水__。
3.体积的单位:主单位:__米3(m3)__。
常用单位:分米3(dm3);厘米3
(cm3);升(L);
毫升(mL)
单位换算:1米3=1
000分米3(升)=106厘米3
(毫升)
1.下列容器中刻度不均匀的是( B )
A.三角板
B.量杯
C.米尺
D.量筒
2.下列仪器有“0”刻度线的是( C )
A.体温计
B.量筒
C.刻度尺
D.量杯
3.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B )
A.先选一量程合适的量筒,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刻度线正对自己
B.当量筒放置在较低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只测一次,要求较准确地测出80立方厘米的酒精,请你在下列4种规格的量筒中,选出适当的量筒( C )
A.总容量50
mL,最小刻度5
mL
B.总容量50
mL,最小刻度2
mL
C.总容量100
mL,最小刻度5
mL
D.总容量250
mL,最小刻度10
mL
第5题图
5.如图所示,三个口径不同的量筒,它们的最小刻度值都是1毫升,用哪个量筒测量时其读数的偏差较小( C )
A.甲
B.乙
C.丙
D.甲、乙、丙都一样
6.单位换算。
300
L=__3×105__mL
500
mL=__0.5__L
15
dm3=__0.015__m3=__1.5×104__cm3
0.5
m3=__500__L
7.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约有595__mL__;饮水机上一桶纯净水的体积约为18__L__;一个成年人的体积为50__dm3__。
8.如下图所示,仰视读数__小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0
mL;俯视读数__大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0
mL;实际值为__60__mL。
第8题图
9.如图所示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一种方法。由图可知,该量筒的量程为__0~100__mL,该物体的体积为__10__mL。
第9题图
10.如图所示,学习了体积的测量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量一合金块的体积,其实验步骤如下:
第10题图
(1)测出水的体积,记作V1,为__100__毫升。(2)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记作V2,为__130__立方厘米。
(3)计算得合金块体积为V2-V1,即合金块的体积为__30__立方厘米。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非常细心,在实验后交流了实验心得,他们都提出来:量筒中加入的水要适量;量筒一定要静止放在__水平桌面上__;在量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__凹液面的最低处__保持相平;记录数据时记得写上数值和__单位__。
11.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D )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12.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甲:
500
mL,
10
mL;乙:
100
mL,
1
mL;丙:
50
mL,
1
mL。现要测量体积约为40
cm3的石块的体积,选择上述哪一种量杯进行测量比较合适( B )
A.甲
B.乙
C.丙
D.三种都可以
分析:丙加水浸没石块时可能超过量程。
13.一支量筒中有50
mL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一半浸入水中时,量筒的读数是56
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D )
A.6
cm3
B.0.6
dm3
C.12
dm3
D.12
cm3
14.某同学欲从盛有液体的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量筒放平后,仰视液面读数为76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56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 )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等于20
L
D.无法确定
分析:画图说明
15.如果待测物体的体积较大,无法放进量筒或量杯,在这种情况下,你怎样用量筒或量杯量出该物体的体积?请说说设计测量方案。
解:将待测物体浸没于较大的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用量筒或量杯测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16.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第16题图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__乙__(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该石块的体积是__20_cm3__。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A、B、C__(填字母,多选)。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__c__。
17.如图所示,估测一高度为L,底部直径为D的啤酒瓶的容积。先将瓶子正立,倒入一些水,用刻度尺量出水面的高度为L1,然后再用塞子堵住瓶口,将瓶子倒立,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是L2,即可得出瓶子的容积大约为____。
第17题图
  甲      乙
第17题答图
【解析】
利用酒瓶瓶身是圆柱形的特征进行测量。先如答图甲一样放置,量出液体部分的长度L1,则液体部分的体积为。然后再把酒瓶倒过来,则瓶底朝上,如答图乙所示,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长度L2,则空气部分的体积为。两者相加即为瓶子容积。
△教与学第4节(1)
1.某种常用的5号电池的型号可表示为“14500”,前两位数表示直径,后三位数表示高度,该电池的高度为(D)
A.
14毫米  
B.
145毫米
C.
500毫米  
D.
50.0毫米
2.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的纳米是指(A)
A.
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4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C)
A.
2.12厘米 
B.
2.127厘米
C.
2.13厘米 
D.
2.21厘米
4.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们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在配破损的玻璃时,下列尺子中最适合的是(C)
A.
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B.
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
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D.
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5.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C)
(第5题)
A.
5.3厘米  
B.
5.25厘米
C.
3.25厘米  
D.
3.3厘米
6.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时,要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D)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即可求得一个1元硬币的厚度
7.填写合适的单位。
(1)一根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1.2__米__。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__分米__。
(3)1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__毫米__。
(4)日光灯管直径约为40__毫米__。
(5)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__厘米__。
8.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甲__刻度尺,其最小刻度是1毫米,该物体的长度是__2.20__厘米。
(第8题)
(第9题)
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宽度,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①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边缘;②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③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④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垂直。
10.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书的总厚度为__1.00__厘米,书最后一页的页码是500,则一张纸的厚度为__0.04__毫米。
(第10题)
11.变化相同的温度,不同金属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且铜的变化比钢大。有一把在0
℃准确的钢直尺,用它在20
℃环境中测得铜棒甲的长度为l1=1米,在-20
℃环境中测得铜棒乙的长度为l2=1米,设0
℃时甲、乙两棒的长度分别为l′1、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
l′1<1米,l′2<1米  
B.
l′1>1米,l′2<1米
C.
l′1<1米,l′2>1米  
D.
l′1>1米,l2′>1米
导学号:55370000
【解析】 钢尺与铜棒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铜棒的热膨胀系数大,在20
℃环境中时,钢尺相对于铜棒的变化较小,测量值偏大,故铜棒甲原来的长度小于1米,同理可得,在-20
℃环境中时,钢尺相对于铜棒的变化较大,测量值偏小,故铜棒乙原来的长度大于1米。
12.某人用一把米尺测得一根玻璃管的长度为0.735米,将这把米尺与标准尺校正后发现,该尺的实际长为1.005米。若此人的测量方法完全正确,则玻璃管的实际长度为__0.739__米。
【解析】 由测量结果可知,该米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因为与标准尺相比,该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5米,即刻度尺的一小格相当于实际长度1.005厘米。原先读数为0.735米,相当于73.5个小格,故玻璃管的实际长度应该为73.5×1.005厘米=73.8675厘米。只需要保留一位估计值,所以记作0.739米。
13.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c.用铜丝的长度L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上述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是__a__;错误的是__c__,改正方法是应该用线圈的长度l除以圈数n得到铜丝的直径d。
(2)改正后的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dbec。
【解析】 正确的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细铜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度l除以圈数,即可得到细铜丝的直径d=。
14.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周长?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导学号:55370001
【解】 方法一:用绳子绕硬币一周,用刻度尺测出绳子长,即为硬币周长。
方法二:取两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再计算硬币的周长。
(第14题解)
方法三: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量出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即为硬币的周长。
△教与学第4节(2)
1.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因为细线的原因,测量结果比实际值(A)
A.
大  
B.

C.
不影响测量结果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用量筒量出120毫升的酒精,应使用的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分别为(C)
A.
500毫升,20毫升  
B.
100毫升,2毫升
C.
250毫升,5毫升  
D.
400毫升,10毫升
3.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C)
(第4题)
4.甲、乙两个量筒的最小刻度分别为1厘米3和2厘米3,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厘米3和13.9厘米3,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
A.
甲量筒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3
B.
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的体积不同
C.
两量筒的最小刻度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
量筒乙的最小刻度较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5.在下列空格处写上相应的数据或单位。
(1)一罐饮料的容积约为350__毫升__。
(2)热水瓶的容积是2__升__。
(3)一个标准集装箱的体积约为32.7__米3__。
(4)学校里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__米3__。
6.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__乙__同学读数方法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__59__毫升。
(第6题)
7.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35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
A.
大于15毫升 
B.
小于15毫升
C.
等于15毫升
D.
都有可能
【解析】 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小,即原来的体积大于35毫升;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大,即剩下的液体实际小于20毫升,因此,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15毫升。
8.某同学用量筒、足够的水、一定质量的铁球和细线,测量某一蜡块的体积,具体步骤如下:
(第8题)
a.
向量筒内倒入适量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
用细线拴住铁球,将铁球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使之完全浸没,记下铁球和水的总体积V2。
c.
取出铁球,用细线将铁球和蜡块拴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
d.
计算出蜡块的体积。
(1)上述步骤中多余的是__a__(填字母)。
(2)蜡块的体积V=V3-V2=__15__厘米3。
【解析】 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因蜡块不能沉入水底,可使用沉坠法,用蜡块与铁球浸没后的总体积减去铁球浸没后的体积即为蜡块体积,没有必要测出水的体积,故步骤a多余。
9.如果待测物体的体积较大,无法放进量筒,在这种情况下,你该怎样用量筒量出该物体的体积?请写出你的测量方案,并分析是否存在测量偏差。
【解】 将待测物体放入较大的溢水杯中,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再将烧杯中溢出的水倒入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因烧杯壁会沾有水,使倒入量筒中的水比实际溢出的少,故测量值偏小。
△教与学分组实验
1.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D)
A.
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
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不会溢出
C.
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
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量程
2.测量盐水体积时,坐在座位上的小雨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鸣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的读数分别为40毫升和42毫升,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B)
A.
39毫升 B.
40毫升 C.
41毫升 D.
42毫升
3.用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C)
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4.下列说法中正确是(D)
A.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
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
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厘米,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宽度约为50厘米的课桌的宽度
D.
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5.小明用钢尺对一木块进行了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7.82厘米、17.83厘米、17.81厘米、17.8厘米。
(1)小明进行四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2)这把钢尺的最小刻度为__0.1__厘米。
(3)小明分析数据发现,数据__17.8__厘米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估计值。
(4)该木块的长度为__17.82__厘米,合__0.1782__米。
(5)若在高温下再用该钢尺测量此木块的长度,则测量值比实际值__小__。
6.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小明用毫米刻度尺(如图甲所示)测量一本书每张纸的厚度(不计封面,共200页),由此可知每张纸的厚度大约是__0.06__毫米。
(2)小刚在测金属丝直径时,采用了如图乙所示的方法。他将细金属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6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__12__毫米,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_0.75__毫米。
(3)小明和小刚的实验都用到了特殊测量方法,你认为它的好处是提高测量的精度。
(第6题)
7.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
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D)
(第7题)
A.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
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
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解析】 所谓的“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是说在用纸条卷圆柱体时,纸条是斜放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测量,只要在重叠部分扎孔,那么两孔间的距离一定等于周长。
8.如图,小华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水的体积为16毫升_,水和小石块的体积为31毫升,则小石块体积为15厘米3;若在图甲测量时,小华俯视读数,则测得的小石块体积将__偏小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而小柯测量小石块体积步骤相反,他先做图乙实验,再做图甲实验,也算出了小石块的体积。你会采用谁的方案,为什么?
(第8题)
【解】 会采用小华的方案,因为小柯的方案,在拿出石块后,石块上会沾上水,会使石块体积的测量值偏大,而小华的方案不存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