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文澜中学七年级科学(上)第1章错题集整理(B)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文澜中学七年级科学(上)第1章错题集整理(B)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1-18 18:23:35

文档简介

第一章拓展训练(B)
〖△精彩练习:第1节〗
1.科学要研究各种________,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_________和_________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________开始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_________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_________方式;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_________的影响。
3.仔细________、认真________、积极_________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1.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
A.多做实验
B.凭感觉对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并做出正确判断
C.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D.以上都不正确
2.认识科学规律,掌握科学原理要通过(  )
①观察 ②实验 ③分析 ④归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
A.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B.搜集资料,考察验证
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4.下列活动属于实验的是(  )
A.丁丁在西湖观看音乐喷泉
B.小强在小区宣传环境保护
C.小阳在清理河道
D.小明在用尺测量科学课本的厚度
5.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阅读
6.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嫦娥”飞天
C.流星划破夜空    D.大雁南飞
7.下列不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小琪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B.苹果落在牛顿头上,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瓦特好奇于水沸腾,改良蒸汽机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8.下列自然现象和发现发明创造不相关的是(  )
A.火山爆发——人造卫星
B.水沸腾顶起壶盖——蒸汽机
C.吊灯的摆动——摆钟
D.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
9.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千岛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杭州植物园内哪种花卉最美丽
C.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冬季开花
D.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10.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改良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时,四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针对以上讨论,你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正确的是(  )
A.牛顿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运动而发现的
B.牛顿通过观察到苹果落地的现象进行探究而发现的
C.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运动而发现的
D.伽利略通过探究物体下落而发现的
12.问题是探究之源,课堂上我们一般会根据情景及生活经验,提出明确而科学的问题。在探究“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提出的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养鸡场孵化箱里的蛋是种蛋,为什么种蛋能孵化出小鸡
B.鸟蛋颜色、大小不一,但结构都一样,我想知道鸟蛋是怎样孵出小鸟的
C.假如树林中没有鸟,谁来捉害虫
D.刚孵出的小鸡毛茸茸的,到处乱跑,可刚孵出的小燕子全身无毛,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13.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实验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向阳处
20

充足

向阳处
20

不充足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14.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A.风是怎样形成的
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C.为什么会打雷
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F.水为什么会结冰
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15.有下列现象:A.夏天雨后出现美丽的彩虹;B.火山爆发;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D.含羞草开花;E.伊拉克战争;F.“神舟十一号”上天;G.种子发芽;H.大雁南飞;
I.昆虫蜕皮,青蛙冬眠。
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16.夏天,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1)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冰块逐渐熔化,玻璃杯外壁出现水珠,冰块浮在水面等 。
(2)由此请你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冰熔化需具备什么条件(或玻璃杯外壁为什么会出现水珠或冰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等,合理即可) ?
  
17.如图所示,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    乙    丙
第17题图
(1)你的猜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楠同学所在的课外科学活动小组进行了一次“探究教室内的温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1)在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影响教室内温度的因素。请你根据自己的体会,至少写出三种影响教室内温度的因素。
影响教室内温度的因素

教室内人数的多少
1
教室内电灯、电风扇的多少
2
窗户的数量和开闭情况
3
季节、风速大小、风向等(合理即可)
(2)在你所写的因素中,请选一种,试猜想它与教室内温度的关系。
它与教室内温度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猜想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它与教室内温度的关系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如狗伸舌头、大雁南飞等,如图所示。这些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的,你能说说吗?
第19题图
(1)狗伸舌头: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
〖△精彩练习:第2节〗
器材的名称和用途
器材
用途
①试管
用作____的反应容器。加热后不能立即____,防止炸裂。
②烧杯
用作配制溶液和____的反应容器。加热时放在____。
③酒精灯
用于____。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____另一只酒精灯,用____盖灭,不能用嘴吹,酒精量不超过灯壶容积的____,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④胶头
滴管
用于____和____少量液体。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需将滴管____。胶头滴管用完后应立即清洗干净,不能不洗干净就吸取其他试剂。
⑤玻璃棒
用于____、过滤引流、转移液体或固体。使用时用力不能过猛。
  
1.实验中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集气瓶
2.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
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外
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
C.手持试管时竖直拿稳
D.取完药品后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3.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正确的是(  )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有(  )
第4题图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学会选择仪器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之一。小明为了观察水的沸腾情况,准备对200
mL的水进行加热。有下列仪器:(1)试管;(2)烧杯;(3)试管夹;(4)酒精灯;(5)蒸发皿;(6)石棉网;(7)铁架台(带铁圈);(8)坩埚钳。其中需要使用的有(  )
A.(1)(3)(4)
B.(2)(4)(7)
C.(2)(4)(6)(7)
D.(4)(5)(8)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省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节省火柴,用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
D.用嘴吹灭酒精灯
7.使用试管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加热固体时可擦干试管外壁后直接加热
B.加热试管前将试管的外部擦干
C.加热液体时不可固定加热试管底部
D.在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8.如图所示,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第8题图
9.在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___,取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用作少量试剂反应容器的是____,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均填序号)
①烧杯 ②胶头滴管 ③玻璃棒 ④酒精灯
⑤药匙 ⑥试管
10.有镊子、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燃烧匙、坩埚钳等仪器,请你为下列实验各选一种仪器:用作配制溶液的容器是_________;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___;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时用_________;将硫粉置于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使用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__________。
  
11.实验结束后,图中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12.下列试剂: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均填序号)
13.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毫升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厘米处加热。
(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
(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秒
90
30
45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_______。
  
14.酒精灯灯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部分。为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结果如下表:(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第14题图
火焰
焰心
内焰
外焰
探头位置(cm)
0.5
1.5
2.5
3.0
3.5
4.0
4.5
火焰温度(℃)
537
670
667
750
775
801
806
平均温度(℃)
603.5
708.5
794
(1)根据上表数据,灯焰三部分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数据,加热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____________位置较适宜。
(3)灯焰焰心温度较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教与学:第1节〗
1.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首要工作是(
)
A.
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
搜集资料,考察验证
C.
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
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2.奥斯特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
调查
B.
实验
C.
观察
D.
思考
3.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
植物生长 
B.
经济危机
C.
海底地震 
D.
火山爆发
4.下列现象和发明创造不相关的是(
)
A.
火山爆发——人造卫星
B.
水沸腾顶起壶盖——蒸汽机
C.
吊灯的摆动——摆钟
D.
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
5.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量(如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水泥路上
水槽边的石头下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干草地中
潮虫数量/只
0
24
18
2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6.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科学对人类是有用的,它能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B.
科学对人类只有有利之处,没有任何不利之处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我们要学好科学,为人类社会服务
7.下列对科学发现的看法,不合理的是(
)
A.
小小的疑问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B.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C.
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D.
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8.问题是探究之源,课堂上我们一般会根据情景及生活经验,提出明确而科学的问题。在探究“鸟的生殖和发育”时,下列提出的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养鸡场孵化箱里的蛋是种蛋,为什么种蛋能孵化出小鸡?
B.鸟蛋颜色、大小不一,但结构都一样,那么鸟蛋是怎样孵出小鸟的呢?
C.假如树林中没有鸟,谁来捉害虫?
D.刚孵出的小鸡毛茸茸的,会到处乱跑,可刚孵出的小燕子却全身无毛,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9.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请你仿照例子针对下列现象提出一个恰当的问题。
(1)例:鱼缸中的金鱼在水里上下游动。
问题:金鱼为什么能在水里上浮和下沉?
①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爷爷的头发变白了。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问题:钢铁在什么环境下容易生锈?
①种子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芽。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冰吸收热量会融化。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用手握住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猜测一下,如果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操作一下,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第10题)
(1)你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两张纸条相互靠近。
(3)你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人说:“掌握了科学技术,我们就能任意改造自然。”你认为这句话对吗?请说明理由。
〖△教与学:第2节〗
1.下列化学仪器中,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
烧杯 B.
试管 C.
蒸发皿 D.
燃烧匙
2.下列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
3.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正确的是(
)
4.科学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对实验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B.
化学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C.
被酒精灯火焰烧伤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
D.
加热固体时试管外壁有水可直接加热
5.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来直接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坩埚  C.
蒸发皿  D.
烧杯
6.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熄灭酒精灯应用_____________。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需要用到试管夹,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____套上、取下。
7.在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___,取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用作少量试剂反应容器的是___,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
①烧杯 ②胶头滴管 ③玻璃棒 ④酒精灯 ⑤药匙 ⑥试管
8.请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第8题)
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9.请把下列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10.要从试剂瓶里取出少量食盐放入试管中,正确的方法是(
)
A.
用镊子夹取送入试管
B.
直接向试管中倾倒
C.
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
D.
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送入试管
11.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毫升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厘米处加热。
(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
(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秒
90
30
45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一会儿后发现试管炸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教与学:第3节〗
1.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①人的感觉器官存在局限性;②借助工具可以扩大观察范围;③借助观察仪器,人的感觉器官与大脑功能得到扩展。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在观察鸡蛋沉浮的实验中,没有用到的器材是(
)
A.
烧杯 
B.
玻璃棒
C.
药匙 
D.
酒精灯
3.小明用放大镜看指纹时,看到的指纹的像太小,为使看到的指纹的像大—些,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一些
B.
换为显微镜  
C.
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一些  
D.
换为望远镜
4.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可扩大观察范围
B.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会更清晰
D.
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5.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一般步骤是(
)
①明确目的、对象、范围 ②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③制订合理的方案 ④做好记录,积累资料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③④
D.
③④①②
6.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
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工具才能进行
C.
观察要求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7.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借助这两种仪器是为了(
)
A.
完成观察任务  
B.
获得观察结果
C.
延长观察时间  
D.
扩大观察范围
8.说明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还是间接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9.乒乓球的直径加大后,国际乒乓联又改变了制作乒乓球的材料,目的是提高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小柯认为乒乓球材料的改变是为了减弱乒乓球的弹性。他用材料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乒乓球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用不同的力将乒乓球掷向地面,比较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B.
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抛向地面,比较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
把乒乓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比较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
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10.小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爱动脑筋的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的粗细有关。于是他用几根长度一样、粗细不同的塑料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如下:
液体
肥皂液
管子直径/毫米
50
20
10
5
3
泡泡产生的情况
不产生

较难
较易
容易
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观察鸡蛋沉浮的实验中,有人怀疑是由于玻璃棒的搅拌导致鸡蛋浮起来,鸡蛋浮上来后便再也沉不下去了。你觉得这种怀疑有道理吗?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他的怀疑?
〖△课堂练习:单位换算〗
50km=
m=
cm
0.6m=
dm=
cm=
mm
50mm=
cm=
m
0.8cm=
dm=
m=
mm
10mm=
cm=
m
0.02km=
m=
cm=
dm
0.3km=
m=
cm
20m=
dm=
cm=
mm
200m2=
dm2=
cm2
0.5m2=
dm2=
cm2
50dm2=
cm2=
m2
2cm2=
dm2=
m2
300
cm2=
dm2=
m2
0.025dm2=
cm2=
m2
60m3=
dm3=
cm3
0.5m3=
dm3=
cm3
20dm3=
cm3=
m3
2cm3=
dm3=
m3
40L=
mL=
cm3
5dm3=
mL=
L=
m3
30t=
kg=
g
2.6kg=
g=
mg
200kg=
g=
t
0.04kg=
g=
mg
500g=
kg=
t
70kg=
g=
mg
5m/s=
km/h
20
m/s=
km/h
72
km/h=
m/s
0.4m/s=
km/h
36
m/s=
km/h
5.4
km/h=
m/s
一个月(30天)=
h
2.5h=
min=
s
180s=
min=
h
20
min=
s=
h
6km=
m=
cm
0.36
km/h=
m/s
上海轻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凯进路259号方法:删除做对题,留下做错题;先不打印,请发老师看。(不必手抄错题)
△精彩练习:第1节
1.科学要研究各种__自然现象__,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__原因__和__规律__。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__解释__和__预测__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__疑问__开始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__生活__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__思维__方式;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__负面__的影响。
3.仔细__观察__、认真__思考__、积极__实验__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1.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C )
A.多做实验
B.凭感觉对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并做出正确判断
C.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D.以上都不正确
2.认识科学规律,掌握科学原理要通过( D )
①观察 ②实验 ③分析 ④归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A )
A.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B.搜集资料,考察验证
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4.下列活动属于实验的是( D )
A.丁丁在西湖观看音乐喷泉
B.小强在小区宣传环境保护
C.小阳在清理河道
D.小明在用尺测量科学课本的厚度
5.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C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阅读
6.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B )
 
 A.雨后彩虹   
  B.“嫦娥”飞天
C.流星划破夜空    D.大雁南飞
7.下列不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A )
A.小琪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B.苹果落在牛顿头上,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瓦特好奇于水沸腾,改良蒸汽机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8.下列自然现象和发现发明创造不相关的是( A )
A.火山爆发——人造卫星
B.水沸腾顶起壶盖——蒸汽机
C.吊灯的摆动——摆钟
D.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
 C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
9.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B )
A.千岛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杭州植物园内哪种花卉最美丽
C.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冬季开花
D.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10.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改良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时,四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针对以上讨论,你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D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正确的是( B )
A.牛顿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运动而发现的
B.牛顿通过观察到苹果落地的现象进行探究而发现的
C.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天体运动而发现的
D.伽利略通过探究物体下落而发现的
12.问题是探究之源,课堂上我们一般会根据情景及生活经验,提出明确而科学的问题。在探究“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提出的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C )
A.养鸡场孵化箱里的蛋是种蛋,为什么种蛋能孵化出小鸡
B.鸟蛋颜色、大小不一,但结构都一样,我想知道鸟蛋是怎样孵出小鸟的
C.假如树林中没有鸟,谁来捉害虫
D.刚孵出的小鸡毛茸茸的,到处乱跑,可刚孵出的小燕子全身无毛,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13.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实验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D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向阳处
20

充足

向阳处
20

不充足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14.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有__A、C、E、F、H__
(填字母)。
A.风是怎样形成的
B.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C.为什么会打雷
D.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E.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F.水为什么会结冰
G.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15.有下列现象:A.夏天雨后出现美丽的彩虹;B.火山爆发;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D.含羞草开花;E.伊拉克战争;F.“神舟十一号”上天;G.种子发芽;H.大雁南飞;
I.昆虫蜕皮,青蛙冬眠。
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__A、B、C、D、G、H、I__(填字母)。
16.夏天,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1)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冰块逐渐熔化,玻璃杯外壁出现水珠,冰块浮在水面等 。
(2)由此请你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冰熔化需具备什么条件(或玻璃杯外壁为什么会出现水珠或冰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等,合理即可) ?
  D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7.如图所示,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    乙    丙
第17题图
(1)你的猜测是 硬纸板会掉下来,水会流出来 。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 硬纸板没有掉下来,水没有流出来 。
(3)你的问题是: 杯子倒过来后,为什么硬纸板没有掉下来,水没有流出来呢 ?
18.小楠同学所在的课外科学活动小组进行了一次“探究教室内的温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1)在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影响教室内温度的因素。请你根据自己的体会,至少写出三种影响教室内温度的因素。
影响教室内温度的因素

教室内人数的多少
1
教室内电灯、电风扇的多少
2
窗户的数量和开闭情况
3
季节、风速大小、风向等(合理即可)
(2)在你所写的因素中,请选一种,试猜想它与教室内温度的关系。
(例)因素:教室内人数的多少。
它与教室内温度的关系可能是:教室内人数越多,教室内的温度越高。
你猜想的因素是__教室内的电灯开着的数量的多少__。
它与教室内温度的关系可能是 教室内的电灯开着的数量越多,教室内温度越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19.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如狗伸舌头、大雁南飞等,如图所示。这些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的,你能说说吗?
第19题图
(1)狗伸舌头:__狗伸出舌头是为了散热__。
(2)大雁南飞: 是动物的迁徙行为,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或预示着冬天将要来临 。
△精彩练习:第2节
器材的名称和用途
器材
用途
①试管
用作__少量试剂__的反应容器。加热后不能立即__清洗或骤冷__,防止炸裂。
②烧杯
用作配制溶液和__较大量试剂__的反应容器。加热时放在__石棉网上__。
③酒精灯
用于__加热__。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__引燃__另一只酒精灯,用__灯帽__盖灭,不能用嘴吹,酒精量不超过灯壶容积的____,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④胶头
滴管
用于__吸取__和__滴加__少量液体。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需将滴管__竖直、悬空于试管的正上方__。胶头滴管用完后应立即清洗干净,不能不洗干净就吸取其他试剂。
⑤玻璃棒
用于__搅拌__、过滤引流、转移液体或固体。使用时用力不能过猛。
  B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
1.实验中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B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集气瓶
2.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D )
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外
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
C.手持试管时竖直拿稳
D.取完药品后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3.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正确的是( C )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有( D )
第4题图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学会选择仪器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之一。小明为了观察水的沸腾情况,准备对200
mL的水进行加热。有下列仪器:(1)试管;(2)烧杯;(3)试管夹;(4)酒精灯;(5)蒸发皿;(6)石棉网;(7)铁架台(带铁圈);(8)坩埚钳。其中需要使用的有( C )
A.(1)(3)(4)
B.(2)(4)(7)
C.(2)(4)(6)(7)
D.(4)(5)(8)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 )
A.为了节省药品,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节省火柴,用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
D.用嘴吹灭酒精灯
7.使用试管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 )
A.加热固体时可擦干试管外壁后直接加热
B.加热试管前将试管的外部擦干
C.加热液体时不可固定加热试管底部
D.在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8.如图所示,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第8题图
9.在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_④__,取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⑤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②__,用作少量试剂反应容器的是__⑥__,常用来搅拌的是__③__。(均填序号)
①烧杯 ②胶头滴管 ③玻璃棒 ④酒精灯
⑤药匙 ⑥试管
10.有镊子、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燃烧匙、坩埚钳等仪器,请你为下列实验各选一种仪器:用作配制溶液的容器是__烧杯__;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胶头滴管__;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时用__坩埚钳__;将硫粉置于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使用__燃烧匙__;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__镊子__。
  C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
11.实验结束后,图中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 )
12.下列试剂: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_①__,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②③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④__。(均填序号)
13.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毫升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厘米处加热。
(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
(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秒
90
30
45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酒精灯外焰处温度最高__,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__。
  D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4.酒精灯灯焰分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部分。为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结果如下表:(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第14题图
火焰
焰心
内焰
外焰
探头位置(cm)
0.5
1.5
2.5
3.0
3.5
4.0
4.5
火焰温度(℃)
537
670
667
750
775
801
806
平均温度(℃)
603.5
708.5
794
(1)根据上表数据,灯焰三部分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__焰心__<__内焰__<__外焰__。
(2)根据上表数据,加热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该放置在__距灯芯3.5~4.5_cm__位置较适宜。
(3)灯焰焰心温度较低,其原因是__焰心酒精燃烧不充分__。
△教与学:第1节
1.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首要工作是(A)
A.
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
搜集资料,考察验证
C.
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
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2.奥斯特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C)
A.
调查
B.
实验
C.
观察
D.
思考
3.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B)
A.
植物生长 
B.
经济危机
C.
海底地震 
D.
火山爆发
4.下列现象和发明创造不相关的是(A)
A.
火山爆发——人造卫星
B.
水沸腾顶起壶盖——蒸汽机
C.
吊灯的摆动——摆钟
D.
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
5.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量(如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B)
地点
水泥路上
水槽边的石头下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干草地中
潮虫数量/只
0
24
18
2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6.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科学对人类是有用的,它能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B.
科学对人类只有有利之处,没有任何不利之处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我们要学好科学,为人类社会服务
7.下列对科学发现的看法,不合理的是(D)
A.
小小的疑问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B.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C.
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D.
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8.问题是探究之源,课堂上我们一般会根据情景及生活经验,提出明确而科学的问题。在探究“鸟的生殖和发育”时,下列提出的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C)
A.
养鸡场孵化箱里的蛋是种蛋,为什么种蛋能孵化出小鸡?
B.
鸟蛋颜色、大小不一,但结构都一样,那么鸟蛋是怎样孵出小鸟的呢?
C.
假如树林中没有鸟,谁来捉害虫?
D.
刚孵出的小鸡毛茸茸的,会到处乱跑,可刚孵出的小燕子却全身无毛,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9.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请你仿照例子针对下列现象提出一个恰当的问题。
(1)例:鱼缸中的金鱼在水里上下游动。
问题:金鱼为什么能在水里上浮和下沉?
①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问题:雨后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②爷爷的头发变白了。
问题:爷爷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
(2)例: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问题:钢铁在什么环境下容易生锈?
①种子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芽。
问题:种子在什么环境中容易发芽?
②冰吸收热量会融化。
问题: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
【解析】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各种自然现象,提出可探究、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10.如图所示,用手握住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猜测一下,如果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操作一下,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第10题)
(1)你的猜测:两张纸条相互分离。
(2)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两张纸条相互靠近。
(3)你的疑问:为什么两张纸条会相互靠近呢(合理均可)?
【解析】 本题涉及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可以动手做一下。
11.有人说:“掌握了科学技术,我们就能任意改造自然。”你认为这句话对吗?请说明理由。
【解】 不正确。人类能运用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促进社会进步,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和人类带来负面影响,如果这种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措施不得法,不仅会破坏自然,而且会反过来危害人类自身。因此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可以持续地发展,而不能随意地改造。
△教与学:第2节
1.下列化学仪器中,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A)
A.
烧杯 B.
试管 C.
蒸发皿 D.
燃烧匙
2.下列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A)
3.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正确的是(A)
4.科学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对实验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C)
A.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B.
化学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C.
被酒精灯火焰烧伤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
D.
加热固体时试管外壁有水可直接加热
5.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来直接加热的是(D)
A.
试管  B.
坩埚  C.
蒸发皿  D.
烧杯
6.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外焰__;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需要用到试管夹,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__底部__套上、取下。
7.在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_④__,取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⑤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②__,用作少量试剂反应容器的是__⑥__,常用来搅拌的是__③__。
①烧杯 ②胶头滴管 ③玻璃棒 ④酒精灯 ⑤药匙 ⑥试管
8.请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第8题)
A.电压表;B.显微镜;C.酒精灯;D.胶头滴管;E.__天平__。
9.请把下列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10.要从试剂瓶里取出少量食盐放入试管中,正确的方法是(D)
A.
用镊子夹取送入试管
B.
直接向试管中倾倒
C.
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
D.
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送入试管
【解析】 食盐是粉末状固体,无法使用镊子,需用药匙,若药匙无法伸入试管,则用纸槽。
11.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毫升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厘米处加热。
(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
(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秒
90
30
45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酒精灯外焰处温度最高,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解析】 根据表格里的数据可以看出,外焰加热时水沸腾所用时间最短,故外焰温度最高,所以要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12.小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一会儿后发现试管炸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①没有预热;②碰到焰心了;③试管外壁有水没擦干。
【解析】 给试管加热时,以上原因都会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教与学:第3节
1.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①人的感觉器官存在局限性;②借助工具可以扩大观察范围;③借助观察仪器,人的感觉器官与大脑功能得到扩展。其中正确的是(D)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在观察鸡蛋沉浮的实验中,没有用到的器材是(D)
A.
烧杯 
B.
玻璃棒
C.
药匙 
D.
酒精灯
3.小明用放大镜看指纹时,看到的指纹的像太小,为使看到的指纹的像大—些,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A.
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一些
B.
换为显微镜  
C.
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一些  
D.
换为望远镜
4.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用显微镜观察可扩大观察范围
B.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会更清晰
D.
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5.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一般步骤是(B)
①明确目的、对象、范围 ②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③制订合理的方案 ④做好记录,积累资料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③④
D.
③④①②
6.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
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工具才能进行
C.
观察要求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7.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借助这两种仪器是为了(D)
A.
完成观察任务  
B.
获得观察结果
C.
延长观察时间  
D.
扩大观察范围
8.说明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还是间接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解】 ②③④分别用手、眼、耳等感觉器官直接观察事物,属于直接观察;①⑤⑥⑦⑧分别运用体温计、天文望远镜、红外线测温仪、刻度尺、显微镜等仪器测量或观察事物,属于间接观察。
9.乒乓球的直径加大后,国际乒乓联又改变了制作乒乓球的材料,目的是提高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小柯认为乒乓球材料的改变是为了减弱乒乓球的弹性。他用材料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乒乓球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D)
A.
用不同的力将乒乓球掷向地面,比较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B.
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抛向地面,比较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
把乒乓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比较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
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解析】 科学中对于存在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并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要想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10.小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爱动脑筋的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的粗细有关。于是他用几根长度一样、粗细不同的塑料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如下:
液体
肥皂液
管子直径/毫米
50
20
10
5
3
泡泡产生的情况
不产生

较难
较易
容易
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泡泡。
(2)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的猜想:泡泡的产生与肥皂液的浓度有关。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取几根管径、长度相同的塑料管,分别取浓度不同的肥皂液进行实验,观察泡泡产生的情况。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方法,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语言表达要注意逻辑性和严谨性。
11.在观察鸡蛋沉浮的实验中,有人怀疑是由于玻璃棒的搅拌导致鸡蛋浮起来,鸡蛋浮上来后便再也沉不下去了。你觉得这种怀疑有道理吗?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他的怀疑?
【解】 没有道理。可以先加入食盐,搅拌以后再加入鸡蛋;或者在没有放入食盐前就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看鸡蛋能否浮上来。
△课堂练习:单位换算
1.
50km=
m=
cm
0.6m=
dm=
cm=
mm
50mm=
cm=
m
0.8cm=
dm=
m=
mm
10mm=
cm=
m
0.02km=
m=
cm=
dm
0.3km=
m=
cm
20m=
dm=
cm=
mm
2.
200m2=
dm2=
cm2
0.5m2=
dm2=
cm2
50dm2=
cm2=
m2
2cm2=
dm2=
m2
300
cm2=
dm2=
m2
0.025dm2=
cm2=
m2
3.
60m3=
dm3=
cm3
0.5m3=
dm3=
cm3
20dm3=
cm3=
m3
2cm3=
dm3=
m3
40L=
mL=
cm3
5dm3=
mL=
L=
m3
4.
30t=
kg=
g
2.6kg=
g=
mg
200kg=
g=
t
0.04kg=
g=
mg
500g=
kg=
t
70kg=
g=
mg
5.
5m/s=
km/h
20
m/s=
km/h
72
km/h=
m/s
0.4m/s=
km/h
36
m/s=
km/h
5.4
km/h=
m/s
6.一个月(30天)=
h
2.5h=
min=
s
180s=
min=
h
20
min=
s=
h
6km=
m=
cm
0.36
km/h=
m/s
0.05m=
dm=
cm=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