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20正面战场的抗战课件(77张ppt)+教案+评测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20正面战场的抗战课件(77张ppt)+教案+评测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8 22:25:33

文档简介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
(2)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环环相扣,引发思考;
(2)以“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为主线,把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融为一体;
(3)利用相关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程序设计】
快速竞答,听歌曲,思考歌曲创作背景(历史事件、现象)。
1、1931年《抗敌歌》:九一八事变。
2、1935年《救国军歌》:共产党和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正在一浪高过一浪,共产党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937年《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七七事变。
教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平津陷落,8月上海陷落,12月南京陷落,日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全国被“亡国论”的悲观空气所笼罩。面对日本步步紧逼,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同仇敌忾。(地图演示)
本节课主题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等一系列战役。本节课我们主要围绕这四场战役展开。
(二)新课整合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会场
主题:全民族抗战视野下正面战场的抗战。
议程一:聚焦中日国策
议程二:研讨抗战史实
议程三:感悟中华荣光
(三)新课学习
【议程一:聚焦中日国策】
议题1:国际视野下的日本国策
1、文字:“皇国之国策首先在于确立日本对东亚保护、指导者的地位…倾注全力使苏联屈服,进而驱逐英国在东亚的势力,捕捉良机,以实力夺取英国在东亚的根据地…准备必将到来的对美大决战。”
——1936年6月,日本参谋本部制定的《国防国策大纲》
思考问题:依据材料,概括日本对外侵略的步骤。
侵占东亚(中国)——征服苏联——夺取英国东亚殖民地——决战美国
问题1:日本描绘的全球霸主蓝图前提保障是什么?(迅速灭亡中国)
问题2:他为什么如此自信?(表格:《抗战时中日经济、军事力量对比》)
结论:抗战时中国经济军事实力弱,日本经济军事实力强。
议题2、国情视野下的中国策略
文字:分兵西进,逼我首都。

…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本必死之决心,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
—1937年《
国民政府迁驻重庆宣言》节选
(张弓,
牟之先:《国民政府重庆陪都史》

问题:面对日军的进逼,国民政府决定如何应对?(抗战到底,打持久消耗战。)
教师:以空间换时间,坚守阵地,拖住敌人,消耗敌人。
总结:聚焦中日国策,我们明白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国民党以持久战抗战到底的策略。
【议程二:研讨抗战史实】
议题1:振奋人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国际环境:1938年的欧洲,德国法西斯疯狂备战,但仅限于局部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全面爆发,中国可谓是孤军奋战。在如此恶劣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经历了怎样的战争洗礼呢?请大家看到议程表的合作任务一栏。
任务说明:
1、认真研读两个任务提供的材料,选择一个合作任务,回答思考问题。
3、前后四位成员为一组,推选一名发言人,分享本组思考成果。
4、有疑惑问题,随时举手向主持人询问。
合作任务1:台儿庄战役
引导分析任务1:①日本策略(学生):以南京、济南为据点,沿津浦路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同时,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②中方策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计划是调孙连仲第2集团军与汤恩伯第20军团在台儿庄设伏,围歼冒进的日军。形成内外夹击。此战略巧妙运用阵地坚守战和运动伏击战,非常高明,为了保证此战略顺利开展,中国军队在滕县保阻击敌人、消耗敌人,以使20军团能及时赶到预定位置。
③材料三就是选自死守滕县的电报,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战况吗?(从哪里看出激烈,惨烈?)
④日军倚仗优势火力冲进台儿庄内,池峰城带领中国军队与敌军展开激烈巷战,组织多次敢死队进攻。
教师:至今台儿庄战役纪念馆仍保留几座当年建的筑,这面弹孔墙是当年巷战的见证。它的主人是山东台儿庄村民李敬善。
⑤他回忆说“当时一听说要跟日本人打仗,全村老百姓都集中起来了,大伙儿把家中的麻袋尽数捐给抗日部队做麻包、修工事;很多人甚至把自家门板都拆下来,捐给部队加固工事。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只要能动的,全部都去帮忙装土、扛麻袋,干得热火朝天。”
思考:作为山东儿女,你有何感想?(爱国,奉献,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山东的传统)
⑥文字:“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思考: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
⑦表格总结(略)
【过渡】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并没有扭转战局,1938年5月徐州失陷。
1938年6月,日本开始进攻武汉。
合作任务2:武汉会战
1、
材料一
(通过武汉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件的大半……只要占领汉口、广州,就能统治中国。”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印,第86页。
思考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明日军对武汉的战略意图是什么?(迅速灭亡中国)
2、战况如何?
材料二
武汉三镇,日本人的飞机仍然在昼夜不停地空袭。街头巷尾,沙包路砦(zhai,同“寨”)、林立的岗哨和横卧街边无人认领的死尸,都使这座城市透出令人恐怖的战争气息。”——张洪涛,《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第一卷)第504页
问题:战况如何?(无人认领的死尸,恐怖气息)
情感引领:这哪里还是人间,这分明是地狱啊,这就是战争带来的惨烈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的原因。
3、特点:(1)表格:《正面战场防御阶段四大会战中日双方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对比》(投入兵力多,规模大)
(2)补充:典型战役:万家岭战役。
4、影响:(武汉会战)它使日本几乎是倾其全国的军事主力以摧毁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彻底破产,使日本迫使中国屈服的企图化为泡影。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第三版》第225页
影响: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5、表格总结(略)
6、结局
虽然武汉会战取得胜利,但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日军从不同方向攻击前进,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损失,但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中国军队撤出武汉。这是抵抗之后的战略撤退,并不是战败而逃。
<相持阶段>虽然失去了武汉,但毙伤敌4万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日军的战略进攻被迫停止。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第三版》第225页
教师:武汉会战后期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
图表:日军兵力变化?(越来越少)
【过渡】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停止进攻了吗?
1939年:海南战役、南昌战役、随枣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进攻南宁、昆仑关战役……
1939-1944年日军四次进攻长沙,我们进入
议题2、扬名海外——第三次长沙会战
1、国际视野:1931-1938年中国一直孤军奋战,但是到了1939年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中国的抗战开始与世界接轨,尤其是1940年日本加入轴心国,中国抗战真正成为世界抗战的一部分。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第三次长沙会战就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开始的。
(世界地图)此时的中国不再是孤军奋战,这次会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也引来国际社会的关注。
2、视频:第三次长沙会战采用什么战术?产生了什么影响?
引导:“天炉战法”其实就是坚守阵地,诱敌深入。
3、表格归纳。(略)
表格:以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例,我们来看阵亡人数,也就是战死人数中日对比。几比几?(中日伤亡人数4.6:1)
提升思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数据,中日比例4.6:1。5个中国人甚至更多才能杀死一个敌人?所以,杀死一个鬼子真的不像抗战神剧中那般简单!在军力、国力差距甚远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取得胜利?只能用血用肉用生命去抵抗,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怎能不让我们震撼和敬仰!
2、看几则材料思考其共同原因。
中国军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中国人民抗战到底、英勇无畏
这三场战役不是一个团体的胜利,不是一个阶级的胜利,是军民团结抗战的胜利,是全民族中华儿女的胜利。
西方说我们是一头睡狮,现在我们在昏睡吗?我们已经觉醒,民族的觉醒。但是抗日战争并没有那么容易取得胜利,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迎来了大溃败,下面进入
议题3:一溃千里——豫湘桂战役
1、国际视野:1942年
美英苏中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屡遭失败。在国际形势一片大好中,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2、思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取得胜利的时候,为什么中国出现大溃败?
材料:国民党政府正处于危机中。最近的失败暴露了他军事上的无用……在以建设性的办法应付这些危机方面采取消极的无作为态度,在实现民主团结方面顽固不愿意放弃追求自我利益……
(阶级局限性,片面抗战路线,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思考: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1)文字:(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战斗3.
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
9万余人,自己付出322万余人的重大伤亡。——刘庭华《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
(结论: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2)文图配乐:爱国将领
(3)总结: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爱国将领发扬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振奋民族精神。但是,后期国民政府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溃败。
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时全民族抗战的一部分,起到了巨大作用。
【议程三:感悟中华荣光】
教师:《山东画报老照片》《父亲是一本书》。
学生写“读后感言”。
情感升华(学生分享感言)。
【“荣光”活动说明】
第一阶段:个人活动。为主,通过文献查找、书籍阅读、人物探访(如探访老
战士或其后代)等方式,对一位“老兵”的事迹进行了解和研究。
第二阶段:整理撰文。整理所研究对象的相关材料,写一篇《“老兵”的故事》,叙述其事迹,说说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第三阶段:集体分享。将同学们所写的文章出一期墙报或汇编成册,进行交流。
【结语】
教师:本节课以“研讨会”的形式就是为了激发大家学习历史的兴趣,更是为了引发情感共鸣。真心希望同学们长大之后能真正组织一场研讨会,或者用其他形式来铭记历史,传递正能量。未来,是你们的舞台,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肩上的社会责任。与君共勉。
【图书推荐】
《山东画报老照片》、《惨胜》。
PAGE
9《正面战场的抗战》评测练习
主题:全民族抗战视野下正面战场的抗战
【研讨会议程】
议程一:聚焦中日国策
议程二:研讨抗战史实
议程三:感悟中华荣光。
【议程二议题1合作任务】
合作任务1:台儿庄战役
提示:结合课本96页文图内容。
材料一
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江苏战略要地徐州。
——李庆连:《中国共产党徐州地方史
·第1卷》
材料二
《台儿庄战略形势图》
思考1: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课本第96页第一段,说明日军对台儿庄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
材料三
“敌军大部突攻,飞机大炮猛轰不绝。王师长(王铭章)……官兵浴血抗击,伤亡无数……我军誓死巷战,全军完全壮烈殉城。”
——1938年3月18日,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等报告死守滕县情形致蒋介石电
思考2:你能用一个词形容滕县保卫战的战况吗?
材料四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李宗仁
思考3:依据材料四,说说台儿庄战役有何影响?
———————————————————————————————
合作任务2:武汉会战
提示:结合课本97页文图内容。
材料一
(通过武汉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件的大半……只要占领汉口、广州,就能统治中国。”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
思考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明日军对武汉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
材料二(武汉会战)“武汉三镇,日本人的飞机仍然在昼夜不停地空袭。街头巷尾,沙包路砦(zhai,同“寨”)、林立的岗哨和横卧街边无人认领的死尸,都使这座城市透出令人恐怖的战争气息。”
——张洪涛,《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第一卷)第504页
思考2:武汉会战战况如何?
——————————————————————————————
材料三
《正面战场防御阶段四大会战中日双方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对比》
思考3:依据材料三,简要概括武汉会战有什么特点?
———————————————————————————————
材料四
(武汉会战)它使日本几乎是倾其全国的军事主力以摧毁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彻底破产,使日本迫使中国屈服的企图化为泡影。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第三版》第225页
思考4:依据材料四,说说武汉会战有何影响?
———————————————————————————————
【议程三:感悟中华荣光】
《父亲是一本书》
作者:高玉琳
选自:《山东画报老照片》第三十二辑第113页
父亲原名高国臣,13岁参军,16岁跟随云南(滇)60军远征抗日,徒步行军十几个省,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
父亲说,在台儿庄的日子里,他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在穿越日军封锁线时,脚下都是腐烂的尸体和成堆的大头苍蝇,臭气熏天,场面悲惨。但为了完成任务已顾不得这些。抗战期间,父亲九死一生。
父亲曾几次谈起这段经历,但我们对这段被尘封的历史,十分无知,引不起共鸣。父亲只能将自己的辛酸悲苦埋藏于心底。
父亲对我们的管教一向严厉,经常对我们忆苦思甜。如果发现谁饭后还留有饭粒,他就会不厌其烦地唠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父亲75岁才离开工作,还常常无奈地发出感慨:“人生最苦是闲人。”他在古稀之年,撰写了十多万字的回忆录,还分类编辑收藏了记事本报刊资料。
时至今日,我还常在梦中看见父亲的音容笑貌,听见父亲浓浓的乡音。父亲是一本书,蕴意深长,读懂不易。
思考:读完之后,你有何感言?
<读后感言>
———————————————————————————————
———————————————————————————————
【“荣光”活动说明】
第一阶段:个人活动。通过文献查找、书籍阅读、人物探访(如探访老战士或其后代)等方式,对一位“老兵”的事迹进行了解和研究。
第二阶段:整理撰文。整理所研究对象的相关材料,写一篇《抗战老兵的故事》,叙述其事迹,说说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第三阶段:集体分享。将同学们所写的文章出一期墙报或汇编成册,进行交流。
4(共77张PPT)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
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持久抵抗将仇报!
家可破,国须保!
身可杀,志不挠!
一心一力团结牢!
努力杀敌誓不饶!
《抗敌歌》(1931年)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九一八事变
枪口对外,
齐步前进!
不伤老百姓,
不打自己人!
我们是铁的队伍,
我们是铁的心,
维护中华民族,
永做自由人!
《救国军歌》(1935年)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大刀进行曲》(1937年)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七七事变
北平
上海
南京
沈阳
九一八事变
不到4个月东北三省
全部沦陷
七七事变
22天后,北平沦陷
23天后,天津沦陷
4个月后
上海陷落
158天后
南京陷落
300000同胞惨遭屠戮
1931.9.18
1937.7.7
1937.11
1937.12.12
北平
上海
沈阳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国共合作宣言》
相互配合
同仇敌忾
国民党领导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战场。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会场
主题:全民族抗战视野下正面战场的抗战
议程一:聚焦中日国策
议程二:研讨抗战史实
议程三:感悟中华荣光
议程一:聚焦中日国策
议题1:国际视野下的日本国策
议题2:国情视野下的中国战略
“皇国之国策首先在于确立日本对东亚保护、指导者的地位…倾注全力使苏联屈服,进而驱逐英国在东亚的势力,捕捉良机,以实力夺取英国在东亚的根据地…准备必将到来的对美大决战。”
——1936年6月,日本参谋本部制定的《国防国策大纲》
依据材料,概括日本对外侵略的步骤。
侵占东亚(中国)
征服苏联
夺取英国东亚殖民地
决战美国
抗战时中日经济、军事力量对比
 
中国
日本
钢铁年总产量
4
万吨
380
万吨
飞机年产量

1580

大口径火炮年产量

744

坦克年产量

330

汽车年产量

9500

(设备能力为年30000辆)
年造舰能力
仅能生产少量
小型舰艇
5.3
万吨
议题2:国情视野下的中国策略
抗战到底,打持久消耗战。
面对日军的进逼,国民政府决定如何应对?
(日本)分兵西进,逼我首都。
…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本必死之决心,继续抗战。
——1937年《
国民政府迁驻重庆宣言》节选
(张弓,
牟之先:《国民政府重庆陪都史》

议程一:聚焦中日国策
议题1:国际视野下的日本国策
议题2:国情视野下的中国策略
迅速灭亡中国,实现全球称霸
抗战到底,打持久消耗战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会场
主题:全民族抗战视野下正面战场的抗战
议程一:聚焦中日国策
议程二:研讨抗战史实
议程三:感悟中华荣光
议程二:研讨抗战史实
议题1:振奋人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议题2:扬名海外——第三次长沙会战
议题3:一溃千里——豫湘桂战役
议题1:振奋人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议题1:振奋人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合作任务: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任务说明:
1、认真研读两个任务提供的材料,选择一个任务,回答思考问题。
2、前后四位成员为一组,推选一名发言人,分享本组思考成果。
3、有疑惑问题,随时举手向主持人询问。
《台儿庄战役》油画
材料一
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江苏战略要地徐州。
——李庆连:《中国共产党徐州地方史
·第1卷》
材料二
《台儿庄战略形势示意图》
说明日军对台儿庄的
战略意图是什么?
合作任务1:台儿庄战役
南北夹击徐州
中国军队
日本军队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李宗仁
调孙连仲第2集团军与汤恩伯第20军团在台儿庄设伏,围歼冒进的日军。
——《抗战中的蒋介石》
滕县
第2集团军
第20军团
《台儿庄战役》油画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电文原件复印件
《台儿庄战役》油画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电文原件复印件
(1)敌军大部突攻,飞机大炮猛轰不绝。
(2)王师长(王铭章)……官兵浴血抗击,伤亡无数…敌乘城倾坍,冲入城内,我军誓死巷战,全军完全壮烈殉城。
1938年3月18日,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等报告死守藤县情形致蒋介石电
滕县保卫战战况如何?
《台儿庄战役》油画
血战台儿庄
第2集团军31师师长
池峰城
血战十余日
第2集团军
第20军团
日第10师团
日第5师团
《台儿庄战役》油画
血战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油画
血战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弹孔墙
《台儿庄战役》油画
 “当时一听说要跟日本人打仗,全村老百姓都集中起来了,大伙儿把家中的麻袋尽数捐给抗日部队做麻包、修工事;很多人甚至把自家门板都拆下来,捐给部队加固工事。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只要能动的,全部都去帮忙装土、扛麻袋,干得热火朝天。”
——山东台儿庄村民李敬善(大众网记者采访)
作为山东儿女,你有何感想?
合作任务1: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油画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合作任务1: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油画
台儿庄战役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结果
影响
1938年3月
山东台儿庄
李宗仁
胜利,歼敌一万余人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合作任务1:台儿庄战役
材料一
(通过武汉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件的大半……只要占领汉口、广州,就能统治中国。”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
简要说明日军对武汉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合作任务2:武汉会战
迅速灭亡中国
武汉战役战况如何?
材料二
武汉三镇,日本人的飞机仍然在昼夜不停地空袭。街头巷尾,沙包路砦(zhai,同“寨”)、林立的岗哨和横卧街边无人认领的死尸,都使这座城市透出令人恐怖的战争气息。”
——张洪涛:《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第一卷)第504页
合作任务2:武汉会战
合作任务2:武汉会战特点
投入兵力多,作战规模大
安徽
湖南
江西
河南
湖北
战场范围广
合作任务2:武汉会战特点
典型战役:万家岭战役
指挥者:薛岳
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军
结果:击毙日军3000余人
合作任务2:武汉会战特点
(武汉会战)它使日本几乎是倾其全国的军事主力以摧毁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彻底破产,使日本迫使中国屈服的企图化为泡影。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第三版》第225页
武汉会战有何影响?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合作任务2: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
时间
地点
典型战役
结果
影响
1938年6月—10月
武汉
万家岭战役
胜利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合作任务2: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结果
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日军攻入武汉
撤出武汉
虽然失去了武汉,但毙伤敌4万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日军的战略进攻被迫停止。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第三版》第225页




武汉会战前后日军在重大战役中投入兵力对比图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30

南京保卫战

20


14


24


40


12






11






10













4


5













12









12






10


30

数据整理自:张宪文:《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武汉会战后,日本兵力出现什么变化?
相持阶段的到来是否代表日军
停止进攻了?
-1939年-
海南战役
南昌战役
随枣战役
第一次长沙作战
进攻南宁
昆仑关战役
相持阶段的到来是否代表日军
停止进攻了?
-1939年-
海南战役
南昌战役
随枣战役
进攻南宁
昆仑关战役
第一次长沙作战
长沙
第二次长沙作战
第三次长沙作战
1939-1944年
第四次长沙作战
议程二:研讨抗战史实
议题1:振奋人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议题2:扬名海外——第三次长沙会战
世界
中国
1931
九一八
事变
1937
七七
事变
1939
德国闪
击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
日本加入
轴心国
日本进一步侵华
1941
孤军奋战
世界同盟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日本偷袭
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38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议题2:扬名海外——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采用什么战术?产生了什么影响?
际此远东阴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英国《每日电讯报》
数周以来,贵国之长沙伟大之战绩,非仅为中国之胜利,抑且为所有同盟国共同之胜利,而为打击整个轴心国之胜利。
——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在《告中国人民书》
第三次长沙会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地点
特点
结果
影响
1941年12月
长沙
坚守阵地、诱敌深入
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议题2、扬名海外——第三次长沙会战
防御阶段
四大会战
伤亡人数(约数)
中国
日本
徐州会战
10万
2.6万
武汉会战
40余万
25.7万
第三次长沙会战
28000万(阵亡)
6000(阵亡)
三次战役伤亡人数
思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思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孙连仲对死守台儿庄最后阵地的池峰城师长命令道:“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八上课本96页“相关史事”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
思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的一个团一日之内与日军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八上98页“相关史事”
思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武汉会战期间)两个乞丐从身上摸出一把铜子,面带愧色说:“我们兄弟讨三天,只有这2毛9分,硬是没凑够3角,请你们收下吧。要饭已经低人一等了,要是再当亡国奴,怕是得钻到地下去了。”
——摘编自张洪涛《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第一卷)》第465页
思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山东台儿庄村民李敬善回忆说“当时一听说要跟日本人打仗,全村老百姓都集中起来了,大伙儿把家中的麻袋尽数捐给抗日部队做麻包、修工事;很多人甚至把自家门板都拆下来,捐给部队加固工事。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只要能动的,全部都去帮忙装土、扛麻袋,干得热火朝天。”
思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
日本军人也公认:他们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因此提出要“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
——董助才《中共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正面战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中国人民抗战到底、英勇无畏
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同仇敌忾
议程二:研讨战争史实
议题1:振奋人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议题2:扬名海外——第三次长沙会战
议题3:一溃千里——豫湘桂战役
世界
中国
1939
德国闪
击波兰
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
1940
日本加入
轴心国
日本进一步侵华
1941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日本偷袭
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
爆发
1943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屡遭失败。
1942
美英苏中等
《联合国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944
豫湘桂战役
思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取得胜利的时候,为什么中国
出现大溃败?
材料:国民党政府正处于危机中。最近的失败暴露了他军事上的无用…在实现民主团结方面顽固不愿意放弃追求自我利益…
——<美>谢伟思:《在我们与蒋介石的关系中需要有更大的现实主义》
阶级局限性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议程二:研讨战争史实
议题1:振奋人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议题2:扬名海外——第三次长沙会战
议题3:一溃千里——豫湘桂战役
思考: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思考2: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评价历史事件方法:史实+影响
评价历史事件原则: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历史地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战斗3.89万余次。
——刘庭华《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
正面战场坚持抗战
思考: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取得一定成果
思考: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日战争中)
国民党正面战场……毙伤日军85.9万余人。
——刘庭华《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
思考: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王铭章:在高喊“中华民族万岁”中气绝身亡
池峰成: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
李宗仁:
血战台儿庄
薛岳:
万家岭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
葛先才:誓与长沙共存亡
评价历史事件方法:史实+影响
评价历史事件原则: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历史地
评价历史事件方法:史实+影响
评价历史事件原则: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历史地
思考: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王铭章:在高喊“中华民族万岁”中气绝身亡
池峰成: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
李宗仁:
血战台儿庄
薛岳:
万家岭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
葛先才:誓与长沙共存亡
评价历史事件方法:史实+影响
评价历史事件原则: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历史地
思考: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爱国将领发扬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振奋民族精神。
但是,后期国民政府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溃败。
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一部分,起到了巨大作用。
议程二:研讨抗战史实
议题1:振奋人心——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议题2:扬名海外——第三次长沙会战
议题3:一溃千里——豫湘桂战役
思考: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会场
主题:全民族抗战视野下正面战场的抗战
议程一:聚焦中日国策
议程二:研讨抗战史实
议程三:感悟中华荣光
议程三:感悟中华荣光
《父亲是一本书》
1936年(15岁),是60军军龄最小、个子最矮的兵。
1937年(16岁),父亲随军驻守云南建水。
议程三:感悟中华荣光
议程三:感悟中华荣光
“荣光”活动
【“荣光”活动说明】
1、通过文献查找、书籍阅读、人物探访(如探访老战士或其后代)等方式,对一位“老兵”的事迹进行了解和研究。
2、写一篇《抗战老兵的故事》,叙述其事迹,说说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集体分享。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会场
主题:全民族抗战视野下正面战场的抗战
议程一:聚焦中日国策
议程二:研讨抗战史实
议程三:感悟中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