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19 12:38:33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世界人口最稠密和人口最多的地区是(  )
A.大洋洲
B.亚洲东部和南部
C.非洲南部
D.北美洲南部
2.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密集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非洲
C.世界上的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D.亚洲人口最多,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大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回答3~4题。
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4.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
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C.集中于沿海地区
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
人类诞生以来,经过漫长的繁衍与迁徙,如今分布在地球上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陆上。各地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存在很大差异,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为不均。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各纬度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A.40°N~60°N
B.20°N~60°N
C.0°~20°N
D.0°~20°S
6.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数量多,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温带地区温度和降水适宜
B.南半球温带地区地势起伏大
C.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陆地面积大
D.北半球温带地区开发早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
A.亚洲、欧洲、非洲
B.亚洲、非洲、欧洲
C.非洲、欧洲、亚洲
D.非洲、亚洲、欧洲
8.大洋洲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远低于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大洋洲(  )
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 ②平均海拔低 ③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④地广人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截至2019年5月3日,全球230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亿人,其中70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图,回答9~10题。
9.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10.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11~12题。
1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1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如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据此回答13~14题。
13.下列关于B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发达
B.自然条件优越
C.城镇化水平高
D.工业发展最早
14.D处没有形成人类大陆,但却形成了一个人口孤岛,其原因是(  )
A.位于太平洋中部
B.降水丰富,农业发达
C.位于亚欧大陆中部
D.位于日本群岛上
15.阅读图文资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伊朗人口分布图(左图)和地形与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右图)。
材料二 下表为“伊朗各省人口密度与地理环境相关度”。
因素
相关度
因素
相关度
海拔高度
0.075
61
第二产业
0.313
294
年平均气温
0.206
16
第三产业产值
0.932
989
年平均降水
-0.072
49
经济参与率
0.110
722
可利用总水量
0.046
333
交通总长度
-0.226
76
国民生产总值
0.802
422
失业率
0.100
666
第一产业产值
0.240
478
识字率
0.377
501
(1)概括伊朗人口分布的特征。
(2)与伊朗各省人口密度相关的最主要地理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而可以分析出,伊朗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位于国土________。
(3)甲地区人口稀疏,试分析原因。
1.解析: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东部,B正确。故选B。
答案:B
2.解析:世界人口密集地区主要有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A错误;非洲气候较干旱,人口密度低,B错误;热带地区气候湿热,平原地区人口相对较少,C错误;亚洲人口最多,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D正确。故选D。
答案:D
3.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看出,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属于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其中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南美洲,B正确。故选B。
答案:B
4.解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向性,C正确。故选C。
答案:C
5.解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即20°N~60°N之间,B正确。故选B。
答案:B
6.解析:北半球温带地区与南半球温带地区相比,在气候条件、地势、开发时间上差异不大,但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陆地面积大,故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数量较多,C正确。故选C。
答案:C
7.解析:非洲热带地区面积大,低地不适宜居住;欧洲海拔最低且纬度较高,适宜在低地居住。故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非洲、亚洲、欧洲,D正确。故选D。
答案:D
8.解析:大洋洲虽然热带面积较广,但平均海拔较低,且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②③正确。故选B。
答案:B
9.解析:材料中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读图可知,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最大值,B正确。故选B。
答案:B
10.解析:根据世界海陆分布可知,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人口稀少,C正确。故选C。
答案:C
11.解析:亚马孙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东临大西洋,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B正确。故选B。
答案:B
12.解析:巴西既有欧洲移民文化,又有当地土著文化,其东部虽仍处热带,但由于海拔较高,地势平坦,气候凉爽,适宜人类生产生活,故开发时间较早,人口稠密,①③正确。故选D。
答案:D
13.解析:B为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中心之一,人类在此居住的历史悠久,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B正确。故选B。
答案:B
14.解析:D地的周边地区因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气候干燥,环境承载力低,故人口稀少;但D地利用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的水资源发展了灌溉农业,形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孤岛”。故选C。
答案:C
15.解析:第(1)题,读伊朗人口分布图可看出,伊朗人口分布不均,西北部人口稠密,东南部人口稀疏,首都附近人口最稠密。第(2)题,读伊朗各省人口密度与地理相关度表格可看出,与伊朗各省人口密度相关的最主要地理因素是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产值,从而可分析出,伊朗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位于人口稠密的西北部地区。第(3)题,甲地区地处内陆高原,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故甲地区人口稀少。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西北稠密,东南(或东部)稀疏;首都附近人口最稠密。
(2)第三产业产值 国民生产总值 西北部
(3)地处内陆高原,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三节 人口容量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不同指标下适度人口和最大人口的测算结果。据此完成1~2题。
   指标
人口   
基于人均
建设用地
基于人均
居住用地
基于可供
水资源
基于生态
环境
适度人口(万)
63.80
83.20
72.36
70.18
最大人口(万)
106.20
113.40
210.35
106.33
1.该城市人口合理容量为(  )
A.63.80万
B.83.20万
C.72.36万
D.70.18万
2.影响该城市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
A.人均建设用地
B.人均居住用地
C.可供水资源
D.生态环境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用水形势十分严峻。下表为我国北方某缺水城市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表。据此完成3~4题。
年份
2015
2020年
甲城市
人口状况
实际人口
承载人口
实际人口
承载人口
122.6
103.6
154.6
92.4
甲城市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本地资源) 单位:万人
3.人口专家指出2020年甲城市的承载人口数量为92.4万,这个人口数量指的是本地水资源(  )
A.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B.能供养的外来人口数量
C.能供养的合理人口数量
D.能供养的户籍人口数量
4.与2015年相比,2020年甲城市本地水资源承载人口发生变化,最可能是因为本地(  )
A.人口增加
B.城市化水平提高
C.水资源减少
D.科技发展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17年6月26日,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7)》在京发布。读北京市有关人口数据表(表中人口数量单位:万人),回答7~9题。
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
规划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10年人口
自然增长率
0.31%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
300
2000~2010年常住
人口增加量
604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
3
000
2016年常住人口数
2
172.9
7.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2
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2
172.9万人
C.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3
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
000万人
8.目前下列影响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相当于“短板效应”中短板的是(  )
A.水力资源
B.交通状况
C.地形地势
D.水资源
9.提高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③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 ④向其他省(区、市)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面临着人口问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下列有关西北部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部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部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部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人口合理容量将永远很小
11.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促进西部地区较快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资源环境承载力快速变大
B.西部大开发,人口迁移频率加大,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的
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逐渐降低
D.西部大开发,使得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
图示地区荒漠化严重,人口和城镇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读图,完成12~13题。
12.影响图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13.为提升该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
A.植树造林,提高绿化面积
B.跨流域调水,缓解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C.推行节水农业,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D.加强勘探,提升采油量
14.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宁夏部分县级行政中心的环境承载力图(单位:万人)。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宁夏启动规模宏大的生态移民工程,35万中南部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的山区群众将从“不适宜居住地区”逐步搬迁至移民新村,展开新的生活篇章。
(1)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中心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资源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夏环境承载力分布的总体特征为由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方向递增,其形成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面积上我国东南沿海人口容量大,宁夏地区人口容量小,造成二者差异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生态移民,可使宁夏中南部地区的人口密度________,环境压力________,自然环境条件得以________,使人口承载力________。
1.解析:根据木桶定律可知,短板是决定性因素,表中显示适度人口和最大人口的短板均是人均建设用地,而基于人均建设用地下的适度人口为63.80万,所以该城市人口合理容量为63.80万,A正确。故选A。
答案:A
2.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影响该城市环境承载力的短板为人均建设用地,即是表明影响该城市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人均建设用地,A正确。故选A。
答案:A
3.解析:读图可知,图表中该城市为我国北方缺水城市,而实际人口数量为154.6万,承载人口为92.4万人,远远小于实际人口数量,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水资源数量,属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即当地水资源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A正确。故选A。
答案:A
4.解析:读图表可知,与2015年比,2020年本地水资源承载人口减少,主要是由于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减少,C正确。故选C。
答案:C
5.解析:图中横坐标中的“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P和P′为其中两个值,即为两种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①③正确,B正确。故选B。
答案:B
6.解析:图中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互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所以,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
答案:D
7.解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最大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为维持较好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容量。读表可知,北京市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3
000万人,人口合理容量为2
300万人,C正确。故选C。
答案:C
8.解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了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故影响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因素是水资源,D正确。故选D。
答案:D
9.解析:提高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如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①③正确;提高生活消费水平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②错误;向其他省(区、市)移民不切合实际,④错误。故选D。
答案:D
10.解析: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经济、交通、科技等多种因素有关,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小,其原因不仅与自然条件有关,也与区域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C正确。故选C。
答案:C
11.解析:西部大开发使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西部地区会得到较快发展,而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增大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但不会使资源环境承载力快速变大,A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
12.解析:根据图示经纬网和海陆分布特征,可判断图示区域为波斯湾沿岸地区。该地石油资源丰富,当地依托丰富的石油资源,发展资源型经济,资源是影响图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B正确;科技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对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较弱,A、C、D错误。故选B。
答案:B
13.解析: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当地的“短板”。根据所学知识,中东波斯湾沿岸,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缺乏,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推行节水农业,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可以提高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C正确;当地缺水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降水少,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B错误;加强勘探,提升采油量,植树造林,提高绿化面积,对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不大,A、D错误。故选C。
答案:C
14.解析:第(1)题,读宁夏部分县级行政中心的环境承载力图可看出,靠近黄河的县级行政中心,水资源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较大,距离黄河较远的县级行政中心,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较小,故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中心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资源因素是水资源。第(2)题,读图可看出,宁夏环境承载力分布的总体特征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增,原因是黄河流经宁夏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第(3)题,单位面积上我国东南沿海人口容量大,宁夏地区人口容量小,造成二者差异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为科技水平。第(4)题,通过生态移民,可使宁夏中南部地区的人口密度降低,环境压力变小,自然环境条件得以改善,使人口承载力增大。
答案:(1)水资源
(2)东南 西北 黄河流经宁夏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
(3)科技水平 
(4)降低 变小 改善 增大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城市今年春节期间总人口逐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引起春节期间该城市人口发生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洪涝灾害
B.疾病传播
C.旅行度假
D.民工返乡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①张阳高中毕业后从异地来到该城市一所重点大学就读
②高中生王栋利用暑假时间前往该城市探望亲人
③李明跟随公司考察团从南方某市到该城市参加为期六个月的观摩学习
④小赵将父母从四川老家接到该城市养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下图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3~5题。
3.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
C.③<④
D.③>④
5.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人口造成的影响是(  )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下表示意我国中部地区农民工多次务工流动目的地各类城乡地域类型及务工持续时间所占比重(%)。据此完成6~7题。
务工
时序
城乡地域类型占比/%
务工持续时间占比/%
城区
县城
乡镇中心地
乡村
临时
短期
中期
长期
第一次
57.46
22.76
14.18
5.60
35.82
29.85
20.15
14.18
第二次
55.60
24.25
13.43
6.72
47.01
25.37
11.94
14.93
第三次
58.21
20.90
17.91
2.99
44.78
26.12
17.91
11.19
第四次
55.97
23.13
18.66
2.24
40.30
23.13
19.40
17.16
6.农民工多次流动(  )
A.以城区为目的地的比重最大
B.临时务工人口数量稳定
C.以乡村为目的地的比重增大
D.长期务工人口数量减少
7.农民工多次流动的变化说明(  )
A.农民工迁移首选地为乡镇
B.远距离务工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C.乡镇中心地的吸引力增强
D.家庭因素决定农民工流动变化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据此完成8~9题。
8.“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  )
A.环境状况的差异
B.就业机会的差异
C.经济水平的差异
D.迁移政策的差异
9.“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①增加劳动力 ②大力开发资源 ③提升住房价格 
④劳动服务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9年10月2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内容是基本取消全省除三沙市外的落户限制,鼓励居民向城镇社区集体户落户迁移,落户政策全线松绑。据此完成10~11题。
10.海南省落户政策全线松绑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迁出人口数量
B.扩大城区建筑面积
C.吸引人才、发展产业
D.减轻农村就业压力
11.海南省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剧人才流失
B.加重基础设施压力
C.就业压力减轻
D.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12.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箭头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比较多的地区有(多选)________
①京津唐地区
②四川盆地
③珠三角地区
④长三角地区
(2)图示阶段,我国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总体上主要流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人口迁移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1.解析: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造成人口数量迅速减少,D项正确。故选D。
答案:D
2.解析:高中毕业去上重点大学,居住地发生改变,①属于人口迁移;利用暑假时间前去探望亲人,时间较短,居住地没有发生改变,②不属于人口迁移;参加为期六个月的观摩学习,离开常住居住地时间较长,③属于人口迁移;小赵将父母从四川老家接到该城市养老,属于人口流动,④不属于人口迁移。故选C。
答案:C
3.解析: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提高经济收入,①正确;美国东北部是传统工业区,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④正确。故选A。
答案:A
4.解析: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说明美国迁入人口数量大于迁出人口数量,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故①>②,B正确。故选B。
答案:B
5.解析:美国南部地区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气候条件好,适宜老年人过冬,所以迁往南部的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会使这些地区的老龄化加快,C正确,A错误;国内人口迁到东北部地区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迁移人群为青壮年人口,有利于东北部地区引进人才,使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减轻,B、D错误。故选C。
答案:C
6.解析:根据农民工四次务工时序迁入城区、县城、乡镇中心地和乡村所占的比重,结合务工持续时间的占比,可知农民工迁入地以城区为主,A正确,C错误;临时务工人口数量变化大且不稳定,长期务工人口数量有所增加,B、D错误。故选A。
答案:A
7.解析: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乡镇中心地转移,引发农民工返乡,在当地乡镇中心地就业,乡镇中心地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增强,C正确;农民工迁移首选地为城区,A错误;城区务工比重有升有降,故远距离务工人口数量波动变化,B错误;经济因素决定农民工流动变化,D错误。故选C。
答案:C
8.解析:结合材料分析“舒适型移民”是指人们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其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无关,B错误;与经济发展水平、迁移政策的关联性小,C、D错误。故选A。
答案:A
9.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的价格,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业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迁入地增加劳动力错误,大力开发资源也不正确,①②错误。故选B。
答案:B
10.解析:海南省取消落户限制是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发展产业,C正确;落户政策实行后,城市迁入的人口数量将增加,A错误;扩大城区建筑面积,是城市化发展的趋势,B错误;落户政策的实施主要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增加城市的人口数量,减轻农村就业压力不是其目的,D错误。故选C。
答案:C
11.解析:海南省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后,可吸引大量人才流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A、D错误;进入海南的人口增多,就业压力增加,加重基础设施的压力,B正确,C错误。故选B。
答案:B
12.解析:第(1)题,从图中箭头可看出,人口迁入比较多的地区有京津唐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①③④正确;四川盆地为人口迁出地区,②错误。第(2)题,图示阶段,我国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有北京、上海、广东。第(3)题,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总体上主要流向是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从中西部到东部)。第(4)题,图中人口迁移类型是一国境内的人口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答案:(1)①③④
(2)北京、上海、广东
(3)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从中西部到东部)
(4)国内人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