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水中倒影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的第十二课的内容。本节课训练目标是在学生原有掌握flash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flash工具制作动画。通过对flash中遮罩的使用,展现山峦在水中的美丽倒影,展现更加真实的水波效果。在训练学生对电脑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技术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已经对flash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已经掌握了flash中动作补间动画,遮罩动画等的制作方法,且已经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有些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
【设计思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以信息社会的不断改革创新为基础,通过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创新意识。本节课教学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在课堂中尝试、质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适时的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通过研究讨论形成个性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感受到用flash制作动画的乐趣。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再提出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灵活使用遮罩实现水波动画的效果;
?学会调整图片大小和把图片进行水平翻转的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把图片导入到flash中编辑其大小。合理调整Alpha值。
学会使用flash中的遮罩功能制作水波倒影的效果。
(解决措施:观察,探究,学习课本出示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遮罩实现水波动画效果
(解决措施:观察展示,探究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下载好的风景图片
【教学策略】
激趣导入,结合学生经验和已经掌握的flash动画制作技术引领学生自学感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对于关键的知识点进行简短明确的说明,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制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课件山水视频)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远处青山层林浸染,近处绿水微波荡漾。远山近影相映成趣。
教师:同学们,你能用为这美丽的风景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flash来展示这美丽的风景。
教师:出示课题:水中倒影
二、引导学生自学探究:
1、观察感悟
(1)教师:哪个同学能够说一说这美丽的水中倒影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2)教师:课件展示水中倒影的特点:
A、水中的影像是把岸上的影像倒立过来了;
B、水中的影像比岸上的影像稍小一点,并且没有岸上的影像清晰;
C、风吹的时候 ,水中波光粼粼,影像也跟着晃动起来
教师:同学们,我们只要在flash中将这些效果表现出来,那么就能制作出形象生动的水中倒影了。
2、学习制作
(1)教师:首先我们思考如何表现第一个特点。请同学们看课本48页“我来做”内容,在里面能够找到你需要的答案。根据课本的提示来在flash中制作。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在巡视过程中,说明我们可以在此将第二个特点也表现出来。(将元件下移5个像素,在属性面板中将Alpha值调整为90%。)
(2)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展示第三个特点?
教师:使用遮罩动画可以帮我们制作波光粼粼的效果。具体做法我们可以参照49页“我来做”的内容完成。
(3)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保存
三、展示交流
学生把作品完成后,进行小组展示,然后从中推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flash制作方法,有什么感悟?
五、课外延伸。
课件展示:
思考:1、为什么我们要选择栅格作为遮罩层?可不可以换成别的遮罩物?
2、我们为什么要将倒影层的元件Alpha值设为90%,并且下移5个像素
【反思与感悟】
本节课的设计我跳出了固有思维,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然后学习制作的模式,尝试着用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理解其目的所在,自己去寻找制作方法。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制作。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引导员的作用,用问题来引领学生发现方法。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flash制作基础,所以我大胆的取消了演示的环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探索。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的去寻找制作方法而不是被动的模仿,接受,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同时,也发现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对于前面学习内容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和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以快带慢,或者教师巡视帮扶,从而达到全班学生学习的同步。针对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可以多布置一些拓展延伸任务,让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