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放大镜 教学设计
本节课内容选自冀教版《信息技术》小学五年级的内容《神奇的放大镜》,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生前面已学习过Flash最基本动画原理,能制作出简单动画,并对帧、图层有了初步了解,所以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遮罩动画的工作原理,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2、掌握放大镜效果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主实践,去完成放大镜效果的动画,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运用Flash动画软件创造作品的乐趣;
2、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3、体验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学习flash的兴趣。
教学重点:Flash中的遮罩层。
教学难点:Flash中的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分别采用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去帮助学生学习、消化和掌握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让学生亲自体验Flash游戏——“小孔探物”的玩法,这里我运用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图片,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游戏中的动画效果。明确本节课目标。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导出本课教学内容,然后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欣赏放大镜效果,制作神奇的放大镜。
2、讲授新课掌握“放大镜”效果的制作方法。
具体操作分为三步:
第一步比较简单,主要是运用了以前的知识,同学们在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究去完成。
第二步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通过课件初识遮罩动画的基本原理,其次让同学们分组探讨Flash中的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然后我演示了整个示范操作过程,最后再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这些操作过程的不同现象都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再加上老师适当的语言说明,学生是可以非常轻松地掌握“制作放大镜效果”的方法。
第三步的设置是为了使这个动画更加真实,增加趣味性和生活性。这一步是前两步的拓展,有余力的同学可试着去完成,本节课其他同学完成前两步即可,这一步体现了分层教学。
3、评价、交流、提高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感受成功、分享喜悦。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行,最后教师可以做总结概括。通过五个实例的展示,使学生对遮罩动画产生浓厚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遮罩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利用遮罩效果不仅仅是制作放大镜一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Flash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