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4590010693400《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密切交往的概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活动,培养获取、处理历史信息、合作交流、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核心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党和政府对台方针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通过对两岸交往概况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从而树立起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正确理解。
教学安排1课时
突破策略:搜集多种文字、图片、影音资料,通过多媒体,创设有效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理性认识和心灵体验;通过史料教学来搭建阶梯,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层层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多媒体配乐播放“台湾老兵的漫漫归家路”师问:视频看过,哪位同学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心情?师总结:视频中的这些老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台湾老兵,因为这个名字,在他们的心灵之上镌刻了一种共同的痛——思乡。他们一生都走在回家的漫漫长路上,然而他们的回家之路却被一湾浅浅的海峡所阻挡。正是这湾浅浅的海峡,造成了多少人心中无法弥补的伤痛。伤感之后,不禁深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海峡两岸的关系又经过了哪些变化?下面让我们共同进入本课的学习,去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
观看视频畅所欲言
通过老兵的悲欢离合的图片和伤感的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为新课的开始渲染了情感基调和情感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学习
一、离愁思台 湾问题的由来和本质
一、离愁思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本质1、【追根溯源】多媒体:出示一张台湾老兵的老张片,讲述照片的主人公——台湾老兵 唐宏千
“儿时的唐宏千第一次听到台湾这个词是从爸爸讲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中,也就从那时起,他记住了台湾,也知道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史实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多媒体:出示《同根源》教师总结:台湾历史上的两次分离两次回归
2、多媒体:出示“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前总理温家宝”,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原因使得现如今台湾和祖国的分离,从而铸就了这一世的离愁?
师小结:解放战争后,蒋介石携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并把台湾作为“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这仅仅是今天台湾分离的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下面请看材料。
3、多媒体:出示两则材料。
师问:材料一中的“远东航线不可分割的部分”“不沉的航空母舰”指的是?结合材料二,思考台湾和祖国大陆今天的分离,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师小结:在美国强大的支持下,台湾与祖国大陆独立隔绝,造成了今天最大的国殇。由此看来,台湾问题,本质上是历史遗留问题。引导学生对台湾本质的学习。4、教师引领回顾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产生的原因5、多媒体:出示问题——同为历史遗留问题,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师过渡:面对美国的干涉,面对台湾的分离,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召唤。
学生结合小诗《同根源》,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畅所欲言
解读史料思考回答
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作答
通过一张台湾老兵的老照片张片,一方面很好了衔接了导入,另一方面又创设学习情境,使同学们感同身受,全身心进入到学习任务中,寓情寓教;《同根源》小诗,有助于学生快速在头脑中搜索之前学的知识,使学生更快地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通过提供史料,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台湾问题的由来。通过对港澳问题产生的探究,加深了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从而总结出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在本质上的区别。本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对历史客观现象的分析、评价和认识的能力。
通过呈现图片,观察图片,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对台采取的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对于图片细节的解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了有理的铺垫。
二、召唤析 新 中国成立以 来的对 台政策
二、召唤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台政策1、【图片中看历史】多媒体:出示两幅图片
师问:分析--上述图片反映了国家怎样的对台政策?当时处于什么时期?2、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思考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台政策师设问:问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展开“由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的原因的分析。
3、【史料中探历史】多媒体:出示两则史料①1979年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②邓小平会见缅甸总统时讲话师问:分析-上述史料反映了我国最终确立了怎样的对台政策?是由谁提出来的?4、多媒体:出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确立的过程,教师分析5、多媒体:出示表格
教师在此基础上拓展补充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下,新时期国家领导人相继出台的对台政策(江泽民——八项主张 胡锦涛——四点意见 《反分裂国家法》习近平—四个坚持)。师过渡:在中共的召唤下,这条漫漫的回家之路会变得顺利吗?台湾关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下面让我们再次跟随着台湾老兵,进入第三篇章-交往篇。
学生识图畅所欲言深入观察图片,获取图片细节,得出结论——武力解放台湾
解读史料畅所欲言
学生总结课本标注
和平统一的对台政策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通过“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背景的分析,通过后面两则史料的呈现,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了“和平统一”政策的由来,也自然巧妙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本环节起到了知识小结的作用。表格法有助于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台政策的认识和掌握,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的基本脉络,形成时空观念,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三、交往探两岸关系历史新篇章
三、交往探两岸关系历史新篇章
1、多媒体:播放《谢谢了,我的家》高秉涵片段师问:当时台湾当局实行什么政策使得“回家有罪”?
2、多媒体:出示材料活着依做游子,死后拒做鬼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台湾老兵师问:台湾老兵在什么时候能重新回到了家乡?主要得益于哪个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意义?师小结:随着“三不政策”的调整,两岸人员的交流和交往进入大发展阶段。此时,两岸的民事纠纷、走私和偷渡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增添了许多苦难和麻烦,亟待解决。而就在政府不便正式出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情况下,两个民间组织应运而生。
3、【历史百科】海基会海协会
4、九二共识师问:两会就什么达成共识?阐述“一个中国原则的地位”多媒体出示习近平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评价
5、多媒体出示:汪辜会谈照片,教师引导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6、多媒体:出示1998年上海“汪辜会晤”照片,教师并进行相关阐述师小结:汪辜会谈成为绝响,但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引入“两岸密切交往”的学习7、多媒体:出示密切交往的图片和史实(政治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民间交往)8、教师板书手绘“回家之路”,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从而认识到统一是“回家之路”的终点,也是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师过渡:然而现实中,总有反对的声音,总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
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相关内容,进行回答。
学生有感情朗读材料,阅读课本,进行回答
学生朗读学生
阅读课本进行回答
通过视频和两则材料,实现了之前的政治层面和现实生活的巧妙对接,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形象地了解了“三不政策”及“三不政策”的调整。同时高秉涵的视频、事迹再次地渲染了课堂情感氛围,引发了学生的感情共鸣,并于无声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使学生了解了“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基本史实及重要性,通过图片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形象、生动、直观地感受到了海峡两岸密切的交往,同时板书“漫漫回家路”的回顾,一方面对本篇章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四、展望盼“统一之梦”早日 到实现
四、展望盼“统一之梦”早日实现1、多媒体:出示漫画材料
师问: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统一”路上的哪些障碍?
2、师问:那这些障碍能阻挡住台湾的“归家之路”吗?为什么?我国现在有哪些有利因素促使统一的实现?
3、多媒体:出示图片,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4、下面,让我们伴随着台湾的陈老先生,伴随着快闪的镜头,共同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共同感受那奔涌的爱国之心,共同去唤起那永不泯灭的家国情怀...
5、多媒体:视频播放 成都快闪《我和我的祖国》
6、教师总结:从视频中,我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每个人是那么由衷地发自本能地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但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以及家国情怀是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
结束语: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这个梦需要我们两岸同胞的携手同心,我们要始终期盼,始终坚信,统一之梦定能实现。
学生:
观察图片,对图片进行解说,并回答图片上代表的障碍指的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学生观看视频
交流合作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培养了学生探究、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也更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进而深化本课的情感目标。
通过《我和我的祖国》的播放,对同学的心灵给予了极大的震撼,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通过一句话的阐述,情感再次升华,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也将“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