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1084580012001500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学科
历史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第七单元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共2课。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随着帝制结束、中华民国建立,中国历史进入民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给社会造成不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启发知识界对国家现状更加不满,正当此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遇惨败,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一五四运动一下子爆发出来,从北京的学生运动到.上海的工人运动,很快.具有了全国规模。五四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干部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中国的前途指明了革命的方向。随着共产国际的推动,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有力地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蒋介石在1927年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国民政府加强了独裁统治,镇压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从国共合作失败中反思历史教训,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由于中共“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教学重难点:讲解这一单元,注意讲解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和它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讲解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意义;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教师讲解本课重点知识的框架。
建立重点知识框架
对本单元要点有全局观。
讲解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政治
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通过“宁汉合流”确立专制统治,另一方面通过继续北伐和东北易帜,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中国共产党则逐渐探索出了66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不得不进行长征。
经济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再加上中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展开,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官僚资本则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膨胀,聚敛起巨额财富。
文化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20年代末,“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时代趋势
一是国民党逐渐从革命转向专制独裁,但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二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
1.提高学生对史料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
二、单元整合
整合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年)
1.五四运动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
(2)成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3)影响: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
(1)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意义: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了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4.北伐战争
(1)进程: 1926年, 广州国民政府发动以消灭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发展到高潮。
(2)失败: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整合二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1927~ 1936年)
1.国民革命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创建了人民军队,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1927年 ,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 1927年,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4.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应该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5.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引下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逐步壮大
6.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和决策都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并且处理得很圆满。
(3)这次会议后,红军长征的局面、党中央的领导出现了很大的改观。
(4)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课后练习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D )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中国青年报》指出,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五四”,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这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D )
A.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
B.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文化运动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胜利
D.是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员( D )
A.对文学革命的理解不同
B.对中国传统礼教的认识不同
C.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
D.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
根据材料分析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①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③鼓舞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编辑完成的时间:202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