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训练提升课件(图片版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训练提升课件(图片版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8 23:01:21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v
10清平乐
(易错)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V”。
清平乐(eye)无行路(hang×ng)
踪迹(
zhong
zang)百啭(
Zhuan
zhuan)
到基础巩固
2(易混)“因风飞过蔷薇”中“因”的意思是(A
A.凭借
B.因为
C.由于
D.假借
唤取归来同住
,表达了词人惜春的感情。
手法,表现了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用词
字点明了这是词人的设想,词人想把春天唤回,表达了
3品析词句,完成练习。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1)“春归何处”一句是全词的中心句,表达了词人
(2)上阕的前两句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因
中的词语填空);后两句词中的“若”字点明了这是词人的
他对春天的
之情。
(3)下列诗词句中运用了与上阕一样的修辞手法的是(C)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谁道人生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天街小雨
B.谁道人生无再少?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4)下阕中,词人想抓住春的踪迹,只能去问黄酈
洁果却
中充满了词人寻春不得的
无奈
是“因风飞过蔷薇”,词句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了词人惜春的感情,上阕惜春在不知
B.这首词写得新颖、曲折,风格清奇,曲调柔美,词味隽永
C.黄庭坚在诗词创作中常喜欢堆砌典故,发表议论,这首词亦是
D.这首词告诉我们:春天是短暂的,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
不知不觉中过去,下阕惜春之无可返回。
词亦是如此。
圣易流逝
到阅读理解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5阅读诗词,完成练习。(遵义市期末)
蝶恋花·春景
注释〕①褪:脱去。②柳绵:即柳絮。③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
④无情:这里代指墙内的佳人。
(1)这首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主要描摹了杏花凋谢、柳絮
(2)上阕中“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词寄托了词人追寻美好事
(3)下阕集中反映词人因不被理解而惆怅的句子是:笑渐不
花凋谢、柳絮渐少的暮春之景。
词人追寻美好事物的豁达心境。
是: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共10张PPT)
2送元二使安西
滑城(
Wei
wei)
朝雨(
chdo
zhao)
温轻尘(hy)
客舍(
she
she)
1(易错)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渭城(
we
wel)
朝雨(
chao
zhao)
浥轻尘(hy)
客舍(
she
she)
到基础巩固
(常考)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送元二使安西(③)
(2)渭城朝雨浥轻尘(①
①支使
②使用
③出使
④致使
①湿润,沾湿②粘黏
③淹没
④除去
①尽量
②喝完
③结束
④尽力
(3)劝君更尽一杯酒(②)
3品析诗句,完成练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这两句诗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天气状况分别是清晨
渭城和小雨。诗句中的
客金和
柳这两种意象与离别相关。这两句诗中的景物呈现
出清新明朗的
特点,奠定了本诗轻快、悠扬而并不悲伤
悲伤的感情基调。
杨柳这两种意象与离别相关。这两句诗中的景物呈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这两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西出
阳关无故人”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诗句
中的“更”字表明劝了多次酒,表现了诗人
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之情。
3)阳关遗址在甘肃敦煌市西南,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
再写出一句含“阳关”的诗句:示例:一曲阳关,断肠声
之处,是一个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请
声尽,独自凭兰桡
到阅读理解
4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阴市小升初)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2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④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⑤,萧萧班马鸣
注释】①郭:外城。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围墙。②白水:明净的水。
③为别:作别。
④孤蓬: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
⑤自兹去:从此
1)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类别),表达了诗人
对友人依依惜别
的感情。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示例:青翠的山西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液光粼粼
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C.“此地一为别”中的“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运用比喻
A.“青山”“白水”从色彩角度写景;“横”写静态的山,绕”写动态的
水,动静结合。
B.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浮云”象征诗
人行踪不定,“落日”则隐喻诗
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共9张PPT)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易错)下列各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眼波横”中“横”是多音字,这里读“heng”。
B.用部首查字法查“聚”字,应查部首“取”。
D.“送鲍浩然之浙东”中“之”的意思是“往,去”。
C.“盈(yin)盈处”中加点字的注音是正确的
到基础巩固
2(常考)写出下列加点字词在诗词中的意思。
(1)眼波横: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2)盈盈处:仪态美好的样子。
3)欲问
想,想要。
(4)才始送春归
方才
3品析词句,完成练习。
1)这四句是词的上阕,重点描写的景物是
水和山
(2)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比作
美人流动的眼,将山比作美人蹙起
(3)“眉眼盈盈处”有两层意思,
是指友人此行的目的地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的眉毛,形象生动。
二是指
无论朋友走到哪
里,自己的目光都会一直追随而去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4)“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写了“两送”,
是送春归去
二是送归去
(5)“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既饱含了词人
的祝福之意
也寄寓着对友人
溢于言表的惜春之情,
来写,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友人是鲍浩然,友人要去的地方是浙东。
4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词牌名是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词,
“卜算子”。词题告诉了我们词人送别的
这首词构思别致,将送春和送别交织起
阅读诗词,完成练习。(淮安市期中)
(1)“词”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
长短句
如梦令”是词牌名。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到阅读理解
(2)解释下面的字词
常:常常,经常。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兴尽:游兴得到滿足
(3)词中连用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
急于从迷途中我寻出路的焦灼
心情
(4)试着赏析画横线的词句。
示例,这两句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文写词人“兴尽”归家
却因深深的醉意而
误入”荷塘
深处,别样天地,更令人流连。
行文自狄流畅,显出了词人的念情心态
谢谢观看(共10张PPT)
5江上渔者
到基础巩固
(易错)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出没风波里”的“没”不同的是(C
A.神出鬼没
B.全军覆没
C.自讨没趣
D.没齿难忘
2(常考)下列加点的字与“但爱鲈鱼美”中“但”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B
A.但愿你的梦想能够成真
B.我以为你会去,但是你没有
C.不要有顾虑,你但说无妨。
D.但凡你多用点功,考试就不会不及格。
3“江上渔者”中的“渔者”指的是(A)。
A.捕鱼的人
B.范仲淹
C.吃鱼的人
D.看鱼的人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A.江上/往来人
B.但/爱鲈鱼美
C.君看一叶/舟
D.出没风/波里
5品析诗句,完成练习。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第一句诗中“往来”的意思是:来来往往,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热闹非凡的景
象,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是
人们为了争先得到鲜美的鲈鱼
(2)仿照诗句,写一写蜜蜂在花丛中辛勤采蜜的场景:丛中蜂飞忙,但爱百花香。(示例)
象,出现这种景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读了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
渔者冒着生命危险在江上打鱼
的情景。
(4)“风波”在诗中指风浪,现在常用其比喻纠纷和乱子
请用其比喻义造句:示例:历
经一个多月时间,这场风波终于平息了。
切,以及对“但爱鲈鱼美”的江上人的规劝之意
6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江上渔者》的作者是范仲淹,他在《岳阳
楼记》中留下的传诵千古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
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东。《江上渔者》这首诗
通过江上和舟中两种环境、往来和
出没两种不同的动态,以及吃鱼人和捕
鱼人两种不同的生活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
对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风浪中的渔民的同情与关
到阅读理解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宁波市小升初专题训练)
渔家[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好作寒江钓雪图”中“好”的读音为“hao”,
意思是
(2)这首诗的前两句营造了凄冷的环境,从
“呵”“提”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渔家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渔家深切的同情和对画
家不问民间疾若,“好作寒江钓雪图”的行为
不满
意思是:
喜欢
谢谢观看(共11张PPT)





泊船瓜洲
到基础巩固
(易错)给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V”。
(1)泊(bpo)船瓜洲
(2)京口瓜洲一水间(j0njin)
(3)数(
shu
sh)重(
chong
zhong)山
(4)明月何时照我还(
hai
huan)
2(易混)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泊:①停留。②船靠岸,停船。③停放(车辆)。④4恬静
泊船瓜洲(②
淡泊明志(④
代客泊车(③)
漂泊他乡(①
3“京口瓜洲一水间”中“一水”指的是(D)
A.洞庭湖
B.玄武湖
C.黄河
D.长江
4品析诗句,完成练习。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瓜洲
(1)这两句诗中有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即“间”和“隔
水间(京口
(2)从“一水间”和“只隔”中可以体会到诗人
思念故乡
的感情。
(3)诗人的家乡是钟山,他现在所在的地方是瓜洲。根据诗句
内容在右图的括号中分别标出京口、瓜洲和钟山的位置
(钟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从“又”字可以体会到诗人
期盼早日回到故乡
的情感
5)如果将“绿”字改为“到”“入”或“满”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绿”是春天具有代表性的色彩,生动地写出了春风吹过草木,送来一片生机的动态
变化,甚至令人愍到春风都带有人的情感,极富表现力。
6)“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的意思是:那日复一日的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返回家乡呢?这
句诗饱含着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请再写一句类似的诗句:
示例:露从今夜
白,月是故乡明。
到阅读理解
5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湘潭市小升初冲刺测试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瑜什干十下
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从题目中的“偶”字可以看出,诗人回到家乡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半消磨
(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B.这两句诗从叙述人事变化转到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C.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
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
还有诗人的乡情。(共11张PPT)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到基础巩固
(常考)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恭敬地送上。
(2)天街小雨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
(4)绝胜烟柳满皇都远远胜过。
(3)最是一年春好处时
2(易混)诗人在诗中抓住早春特有的景致——(B),
表现了早春清新恬淡的美感。
A.天街小雨
B.雨中草色
C.春日烟柳
D.春日皇都
3(易错)“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绝胜”一词体现了诗人
C)的感情。
A.对春天柳树的喜爱和赞美
B.对皇城的敬仰和向往
D.对张十八员外的祝福
C.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4品析诗句,完成练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第一句诗运用比喻手法,将小兩比作酥油
生动地表现了春雨滋润知腻的特点
似有似无。
(2)第二句诗是从视觉角度来描写春色的。试着
分析“近却无”的表达效果:示例:“近却
表现了诗人独到的观察体验,将初春小草娇嫩知
小、零零星星的特点真切地表现出来。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展示的画面:示例
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
去,朦
朦胧胧,伤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本诗语言优美,刻画细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诗人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一年之计在于春”,
抓紧时光做事的主题。
C.“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既写出了小草沾雨后朦胧的景象,也表
现了春草刚发芽时稀疏矮小的
D.本诗第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与《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
出了春雨的润物之功。
到阅读理解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盐城市期中)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用自己的话描述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示例:四月的江南,山城是绿的,原野是绿的。
那一片片放水的鹅田是白茫茫的。举目
望去,彖
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面全都笼罩在如烟似雾的蒙蒙
蒙细雨中,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
呼喚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树上、空中传来。
(2)后两句诗主要写农家的繁忙,其中“才”和“又”
这两个字具体表现了繁忙的程度,而“蚕
桑”和“插田”
分别照应了首句的“彖遍山原
99

66
白满川(共10张PPT)
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1)(易混)下列加点的字与“载渴载饥”中“载”
的读音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B)
A.千载难逢
B.载歌载舞
C.载入史册
D.怨声载道
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到基础巩固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中加点字的意思是(C)
A.表示动作的方向
B.过去的,以往的
C.指当初去从军
D.表示向往
(3)(易错)下列各项中,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
项是(B)。
A.莫/知我哀
B.莫知/我哀
C.莫知我/哀
D.莫/知我/哀
2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道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我发现填人的部分都是叠词(词语的特点),
在诗歌中烘托出了凄美清冷的气氛。
冬天(季节),是从“兩雪”这个词看出
(2)从诗中可知,主人公出征时是春天(季节),是

杨柳
”这个词看出来的;归来
(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本诗选自《诗经·大雅》,《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前四句诗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写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期待与盼望。
C.第五、六句诗描写了战场上将士们的艰苦境况,是“我心伤悲”的原因。
D.这首诗表现了离乡出征的将土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到阅读理解
3阅读诗词,完成练习。(北京市小升初)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体裁是言律诗
句,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生观。
(1)文天祥是宋朝的爱国诗人,《过零丁洋》的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
示例:我从中感受到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
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
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漂浮不定,运用比喻,
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
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
谢谢观看(共11张PPT)
7游园不值
到基础巩固
(易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B)。
A.应怜(yng)
B.屐齿(
C.苍苔(tai
D.柴扉(fei)
2(常考)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游园不值(意义或价值)
B.应怜(大概,表示猜测)
C.屐齿(指木鞋)
D.小扣(形容轻轻地)
3品析诗句,完成练习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这两句诗之间是因果关系,第
句是因,第句是果。诗人猜想正是因为园主人爱
階景物,不想让“我”的木屐踏坏了青苔
所以
不愿开门迎接“我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下列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因为没有受到主人的接待,所以诗人想象出一片繁华的景象来自我安慰
B.从这两句诗中能体会到诗人觉得虽然柴扉久不开,但是能领略到美景也不虚此行。
C.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是:“春色”是关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D.这两句诗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说明了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是封锁不住的,它必能冲
破束缚,蓬勃发展的道理
B.从这两句诗中能体会到诗人觉得虽然柴扉久不开,但是能领略到
(3)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这两句诗相同的是(B)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到阅读理解
4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岳阳市小升初全真模拟)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呜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正面描写飞来峰上的塔高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侧面表现飞来峰高的
诗句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2)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由这两句诗能想到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登飞来峰的感想
B.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飞来峰之高,后两句写登飞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飞来峰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
B.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已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C.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
到日出。
D.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隐含着诗人站得高,看得远,
不怕阻挠的意思(共10张PPT)
浣溪沙
(易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对应正确的一项是(B
A
wan
qin
jin
Jiang
B
huan
g
JIn
ang
C
wan
qi
jing
jiang
D
huan
qin
jing
iang
浣溪沙蕲水
短浸溪休将
到基础巩固
D.临风听暮蝉
2(易混)下列加点的字与“寺临兰溪”中
“临”的意思
相同的一项是(C)。
A.临行密密缝
B.万方多难此登临
C.弄石临溪坐
3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
A.山下/兰芽短/浸溪
B.山下/兰芽/短/浸溪
C.山下/兰芽/短浸/溪
D.山下/兰芽/短浸溪
4品析词句,完成练习。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1)这三句词是这首词的小序
点明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
蕲水清泉寺,其中的主要景物

景物最大的特点是
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漫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2)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兰芽
小溪
沙路
田雨
子规等景物,其中
兰芽点明了时间是春天
点明了时间是春天
(3)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词中呈现的三幅图
兰芽漫溪图
沙路无泥图、暮雨子规图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在我们的认知中,水一般是往东流,
同人由兰溪水往西流
联想到人生
既然溪水可以倒流,那么
人生也可以再次年轻
我们可以体会到词人旷达东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下列诗词中与此阕词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C)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到阅读理解
阅读诗词,完成练习。(临沧市期末)
龟虽寿(节选)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2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5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注释】①骥:骏马。②伏:趴,卧。③枥():马槽。
④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⑤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⑥养
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1)用横线画出文中表达诗人心志的诗句。
(2)全诗传递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诗人认为人的寿命不是完全取决于天,
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态度。
B.诗人自比年迈的千里马,虽对未来充满了希冀,
却也不免感叹人生易老。
C诗人尊重生死,但是他知道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共9张PPT)
3春夜喜雨
A.“当春乃发生”与“发生变化”中加点词的意思不一样。
B.“红湿处”指的是被雨水打湿的花丛,其中“红”代指花。
C.“径”和“锦”的读音都是后鼻音,“随”和“湿”的读音都是平舌
(易错)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D.诗中“好”的读音是“hao”,“当”的读音是“dang”,“重”的读音
是“
Zhong”。
到基础巩固
2品析诗句,完成练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四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
2)诗人之所以将春雨称为“好雨”,是因为
示例
春雨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到来,温柔地滋润
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春雨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到来,温柔地滋润
来得及时
润物无声的特点。
(3)将第三句诗中的“潜”换为“洒、落、飄”等词行不行?
不行。理由是:示例:“潜”字生动
形象地
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能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
喜爱之情
4)我们常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赞美老师
这一职业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比的手法,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诗句中实写的景物有:野径、云、江船、火
“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
(6)前两句诗中“黑”和“明”这两个字运用了欢
7)最后一句诗中的“重”字表现出了锦官城内的花朵在
春雨滋润后红艳欲滴、饱含生机
的情态,寄寓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3下列关于这首古诗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A.中间四句诗分别从触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雨的润物之功,表现了诗
人爱雨之情。
B.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
的喜雨之情。
这首诗着重刻画了春夜的静寂和美丽,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表露无遗
D.诗人表面是“因雨而喜”,实则是“为民而喜”,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到阅读理解
4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宁波市小升初训练)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雨后全无叶底花”中“全”的意思是完全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
了诗人
惜春
的情感。
(3)诗中的“疑”字很是让人称道,请说说它的妙处
不仅把蜜蜂、蝴媟追逐春色的情态写得法灵
示例:“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