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劝学》
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注音或写汉字
木直中(
)绳
生(
)非异也
参省(
)
跬(
)
须yú(
)
跂(
)而望矣
锲(
)而舍之
gǎo(
)暴
骐jì(
)
二áo(
)
金石可lòu(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木直中(
)绳
⑵輮(
)以为轮
⑶虽(
)有(
)槁暴
⑷不复挺(
)者
zhòng
xǐng
qì
qìe
槁
臾
骥
镂
xìng
螯
kuǐ
符合
使……弯曲
即使
又
直
⑸輮使之然(
)也
⑹金就(
)砺则利
⑺日参省(
)乎己
⑻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⑼吾尝(
)终日而思矣
⑽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⑾声非加疾(
)也
⑿而闻者彰(
)
⒀假(
)舆马者
⒁而致(
)千里
⒂而绝(
)江河
⒃君子生(
)非异也
这样
靠近
反省
“智”,智慧
曾经
片刻
强
清楚
借助
到达
横渡
“性”资质禀赋
3、根据课文填空
⑴青,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
⑵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⑷故木受绳则直,
。
⑸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⑹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⑻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
⑹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
⑺
,善假于物也。
⑻蚓无爪牙之利,
,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輮使之然也
金就砺则利
故不积跬步
骐骥一跃
锲而不舍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取之于蓝
而寒于水
輮以为轮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假舆马者
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4、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⑴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⑵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⑶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绳(zhòng)
参省(cān)
锲(qì)
跬步(guǐ)
B.輮(róu)
槁(gǎo)暴(pù)
螯(áo)
骐骥(jì)
C.虽又槁暴(yǒu)
砺(lì)
驽马(nǔ)
蚯蚓(yǐn)
D.生非异(shēng)
须臾(yú)
镂刻(lóu)
闻者彰(zhāng)
B
sān
qìe
kuǐ
yòu
xìng
lòu
6.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B.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C.声非加疾也(快)
D.非能水也,则绝江河(渡)
3.下列各项全都有通假字的是(
)
①虽有槁暴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金石可镂
④金就砺则利
⑤君子生非异也
⑥徐公来,孰视之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A.①②③⑤⑦
B.②⑤⑥⑦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⑥
C
C
强
又
智
性
熟
三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①青,取之于蓝
②而青于蓝
B.而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者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知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为汝多知乎?
从
比
表递进
表并列
…的原因
…的人
通“智”
通“智”
D
8.下列各项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輮以为轮
B.上食埃土
C.既来之,则安之
D.然而不王者
5.下列各项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輮使之然也
②有志矣,不能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
④以须炉火之然也
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D
A
9.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是(
)
①而绝江河
③用心一也
②老子犹堪绝大漠
④一死生为虚诞
A.①②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同
C.①②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7.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石子铿然有声者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A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⑷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⑸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
⑹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⑼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集细流,就没有形成江海的办法。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放弃。
拿刀刻东西,中途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11.《劝学》的中心论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学不可以已。然后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方面论述论点。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第12--16题。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闻者彰(显现)
B.而致千里(达到)
C.善假于物也(借助)
D.故不积跬步(半步)
13.下列各项中“而”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蟹六跪而二螯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A
清楚
表转折
表并列
表修饰
表因果
表转折
14.对本段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5.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这四个比喻说明学习贵在_________(两个字);骐骥、驽马、朽木、金石这四个比喻说明学习贵在_________(两个字);蚓、蟹对照说明学习要_______(两个字)
D
积累;
坚持;
专心
16.下列各项翻译正确的是(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蚯蚓没有爪牙却很敏捷,没有筋骨却很强健。
B.蚯蚓没有爪牙却很锋利,没有筋骨却很强健。
C.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D.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没有筋骨的强健。
C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第17-23题。
谋
攻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
能而
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说:大凡指导战争的法则,(使)敌国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一些;(使)敌人全军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军就差一些;(使)敌人全旅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差一些;(使)敌人一卒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卒就差一些;(使)敌人一个伍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伍就差一些。因此百战百胜,并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的,(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再次是击败(敌方的)武装力量,下策才是攻城。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制造了望敌军的高车和(攻城用的)四轮战车,准备(攻城用的)器械,数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用的土山,又要数月才能完工。将官忍不住自己的愤怒而命令士兵像蚂蚁那样去爬敌人的城墙,士兵(被)杀伤三分之一而城还攻不下来,这是攻城的灾害呀。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使敌人降服而不用硬打,夺取敌人的城堡而不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必长期作战。一定(要)以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因而军队不受损失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这就是谋划进攻的法则
所以用兵的法则,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他们,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同敌人兵力相等,就要能设法战胜他们,(比敌人兵力)少就要能摆脱他们,(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同敌人作战。
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死守硬拼,就会成为强大敌军的俘虏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辅佐得周到国家就一定强盛,辅佐的不周到国家就一定衰弱。所以国君妨害军队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以让它前进却硬要让它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让它后退却硬要让它后退,这叫做束缚了军队(的手脚);不懂得军队内部事务而干预军事行政,就会使将士迷惑;不懂得指挥军队的权谋而干预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怀疑。全军既迷惑又怀疑,诸侯乘隙进攻的灾难就临头了。这就叫扰乱军心,而导致(敌人的)胜利。
所以,能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的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会胜利。这五条,是预见胜利的方法。所以说:了解敌人(并且)了解自己,百次作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负各半;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每次战斗都必然失败。
17.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停顿)
B.是谓縻军(溃败)
C.以虞待不虞(预料)
D.不知三军之权(权利)而同三军之任
18.下列各项加点词古今义不同的是(
)
A.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
B.杀士三分之一
C.下政攻城
D.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C
A
损失
束缚,拘束
权宜机变
1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全军为上,破军攻之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外边衡而斗诸侯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20.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是(
)
例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范增数目项王。
C.君为我呼入,臣得兄事之。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
D
B
2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意思判断正确的是(
)
①则诸侯之难至矣
②君知其难也
③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④故上兵伐谋
A.①②同,③④不同
B.①②同,③④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
22.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A.必定要完全夺得天下,所以士兵不休息就可以获取全胜。
B.必定要完全夺得天下,所以军队不受损失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
C.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来夺取天下,所以军队(可以)不受损失而胜利完全可能取得。
D.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来夺取天下,所以士兵不休息就可以获取全胜。
C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