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20 11:3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64260012509500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1.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2.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某些动物可能能够听到
B.人的发声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一定能听到别人发出的声音
C.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3.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B.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C.实验可以研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
4.下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相同 B.甲、乙、丙三者只有响度相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都相同
5.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6.如图所示,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人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
D.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7.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2017年6月10日圆满落幕,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对话交流、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音调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8.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9.山西民歌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伴随着历史的足迹代代传唱。某歌手在台上演唱晋北河曲民歌《走西口》,关于歌手的歌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手停止演唱时麦克风还会传出她的歌声
B.歌手使用麦克风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台下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
D.优美的歌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10.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是因为爸爸的音调不同
B.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12.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②声呐捕鱼;③超声波碎石;④B超探病;⑤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⑦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A.①⑤⑥⑦ B.①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②④⑥⑦
13.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平直公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m
②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③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④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4.小智在体会声现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产生的响度不同
B.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又发声,是利用骨传导
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发声扬声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蝙蝠利用次声波确定目标位置
D.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传递信息
16.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______m;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利用超声波可以________。
17.我们班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这是指他们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相近,但是她有时也在自习课上唱歌,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属于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音”)。
18.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9.如图所示,是城市街道设立的防治噪声标志牌:
(1)图甲的标志牌是 ,其控制噪声的方式是 ;
(2)图乙的标志牌是 ,其控制噪声的作用是 ;
(3)标志牌“69dB”显示的是噪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色”),此时街道环境 (选填极静”、“安静舒适“令人厌烦”);
(4)除设立标志牌措施外,城市街道防治噪声的措施还有 和 。
20.某中学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
(1)两种物质传播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时,人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远处的同学最多能听到______次敲击声,它们依次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2)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如果铁管中没有水,能够听到两次敲击声的同学的位置离敲击点的距离最少是多少?(为了简化计算取空气中的声速为300m/s,铁中的声速为5000m/s)
21.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又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置内,逐渐抽出玻璃置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
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玻璃置内空气越少,传出
的声音越 (选填“大”或“小”);如果玻璃置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
得出结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拔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拔与重拔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显改变刻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重拔时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
22.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20
0.3




40
0.5

尼龙丝
30
0.5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23.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 ______.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______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4)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00,则此时声速约为多少m/s.
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答案
1.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答案:C
2.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某些动物可能能够听到
B.人的发声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一定能听到别人发出的声音
C.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答案:A
3.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B.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C.实验可以研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
答案:B
4.下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相同 B.甲、乙、丙三者只有响度相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都相同
答案:D
5.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答案:C
6.如图所示,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人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
D.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答案:D
7.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2017年6月10日圆满落幕,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对话交流、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音调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答案:B
8.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答案:B
9.山西民歌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伴随着历史的足迹代代传唱。某歌手在台上演唱晋北河曲民歌《走西口》,关于歌手的歌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手停止演唱时麦克风还会传出她的歌声
B.歌手使用麦克风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台下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
D.优美的歌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答案:C
10.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答案:B
1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是因为爸爸的音调不同
B.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答案:B
12.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②声呐捕鱼;③超声波碎石;④B超探病;⑤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⑦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A.①⑤⑥⑦ B.①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②④⑥⑦
答案:D
13.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平直公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m
②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③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④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14.小智在体会声现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产生的响度不同
B.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又发声,是利用骨传导
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答案:A
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发声扬声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蝙蝠利用次声波确定目标位置
D.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传递信息
答案:C
16.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______m;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利用超声波可以________。
答案:音调 1530 传递信息
17.我们班文艺委员的歌声很像某位歌星,这是指他们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相近,但是她有时也在自习课上唱歌,此时她“美妙”的歌声属于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音”)。
答案:音色 噪音
18.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空气 声源
19.如图所示,是城市街道设立的防治噪声标志牌:
(1)图甲的标志牌是 ,其控制噪声的方式是 ;
(2)图乙的标志牌是 ,其控制噪声的作用是 ;
(3)标志牌“69dB”显示的是噪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色”),此时街道环境 (选填极静”、“安静舒适“令人厌烦”);
(4)除设立标志牌措施外,城市街道防治噪声的措施还有 和 。
答案:(1)禁止鸣喇叭 声源处控制噪声(2)噪声强度监测仪 监测噪声的强度(3)响度 令人厌烦 (4)街道种植树木花草 临街房屋加装双层玻璃
20.某中学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
(1)两种物质传播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时,人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远处的同学最多能听到______次敲击声,它们依次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2)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如果铁管中没有水,能够听到两次敲击声的同学的位置离敲击点的距离最少是多少?(为了简化计算取空气中的声速为300m/s,铁中的声速为5000m/s)
答案:(1)3 铁管 水 空气 (3)31.9m
21.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又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置内,逐渐抽出玻璃置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
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玻璃置内空气越少,传出
的声音越 (选填“大”或“小”);如果玻璃置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
得出结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拔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拔与重拔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显改变刻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重拔时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
答案:(1)振动(2)空气(3)变小 小 不能(4)响度 音调
22.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20
0.3




40
0.5

尼龙丝
30
0.5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答案:(1)3、5(2)4、5(3)20 0.5
23.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 ______.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______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4)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00,则此时声速约为多少m/s.
答案:(1)0 (2)不变 (3)B (4)33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