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27张ppt)+教案+练习+课文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3.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27张ppt)+教案+练习+课文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9 15:20:43

文档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方案
设计思想
“咏史怀古”向来是迁客骚人、仁人志士借以抒怀的范式。或托古讽今,或叹逝伤今,或以感怀身世抒写幽思,或以凭吊先贤激励后进,或以关注现实达成劝诫,或兼有其类不能自已……但无论哪一种“咏怀”,都是一种“凭栏易生追昔梦,回首难掩抚今情”的形之于外,都有着对人生、历史或现实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追索,这些体验和思考仍有后学者玩味和内化的价值。
“用典”几乎是怀古之作的不二法门。作品中的“典”承载了丰富的感性和理性意义,“用典”,不仅能凸显而且能有效地推进和发散作者的体验和思考。分析作品“用典”,对深入领会怀古之作的表现手法和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借助涵泳词意,内化作者用世报国情怀,强化学习者责任意识。
2.依托作品中“用典”与“表情达意”间的关系,窥《京口北固亭怀古》豪放词风一斑。
教学方法
  预习中成诵,讨论中探究,感悟中生成。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这一诗的国度里,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块璀璨夺目、竞放异彩的瑰宝。同学们知道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派,豪放派的开创者为北宋的苏轼,那么到了南宋是谁再举豪放之旗呢?对,是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投影幻灯片二三张) 学生自读,知人论世,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年轻时曾参加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担任掌书记(掌握军中文书)。宋高宗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女真入侵,辛弃疾等突骑渡江与宋廷联络,次年率义军归宋,授江阴签判之职。以后历任湖北、江西等省安抚使。他写的诗词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南北两朝,实无其匹”,被誉为“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66岁。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闲废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这年春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表面看來,朝廷队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但辛弃疾仍想以自己的风烛残年为国立功,故到任后,他积极为军事进攻作准备,同时又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辛弃疾登上此楼,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感慨着历史的兴亡,忧虑着复杂的形势,百感交集,写下了此词。
三、题解
北固亭
:《读史方舆纪要》
“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营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大同十年,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辛弃疾这首北固亭怀古词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一疑问走进本诗。
四、分析诗歌内容
1.听录音,品味其情感。
2.分析上片
(1)从全词看,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什么?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用典。首句用孙权典故,作用是刺南宋苟安,叹英雄无觅。
首句从时间着笔,纵观千古,把读者带入悠长的意境之中。词人面对腐败的南宋朝廷发出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感叹。次句说英雄业绩及流风余韵也都随着自然地风风雨雨而消失,更增添诗人的感叹。
第二句用刘裕典,作用是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由此可以得出上片表达作者:怀念孙权刘裕,深叹英雄无觅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
3.分析下片
用典作用: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
(补充内容:宋文帝刘义隆不能继承父亲刘裕的功业,好大喜功,以致北伐惨败国勢一蹶不振。《宋书
王玄谟传》:“玄谟每陈北侵之策,上(宋文帝)谓殷景仁曰:‘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元嘉27年,王玄谟北伐失败,后魏的军队乘胜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內外戒严。宋文帝登烽火楼北望,对北伐表示了忏悔。《宋书
索虏传》:元嘉八年上(宋文帝)以滑台陷没,乃作诗曰:“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狼居,山名,今内蒙古境内。《史记
霍去病传》:元狩四(119
)年,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筑土为坛一祭山神,记念胜利)而还。
此两句可以看出词人总结了历史上轻敌误国的教训,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一败涂地的事实,告诫韩侂胄不可草率用兵,反映了词人正确的战略思想。
四十三年两句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补充烽火扬州路,佛狸祠等内容。)(幻灯片放映)补充《鹧鸪天》一诗,更加深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最后两句,用廉颇典故,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五、分析词作特色
手法: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
风格:豪放悲壮
六、拓展研究
读下面两首诗并分析词的内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本词特点:
1.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且都围绕“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风光无际,近处只写滚滚流水,抒情则集中慨叹“千古兴亡”
,议论则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宏大雄壮。
2.层次分明。
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意境。
3.融古语入词,杜甫的诗句和曹操的话被巧妙安排词中,
毫无斧凿痕迹。活用典故成语,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歌分析提示:上阕写元宵节灯火辉煌的热闹景象;下阕写经过反复寻找,终于在“灯火阑珊处”发现了意中人的惊喜感情。而这位意中人是厌恶繁华、自甘寂寞的美人。这正是词人虽政治失意,却不与那些庸人同流合污的品格的反映。故梁启超评之为“别有怀抱”。此词乃辛弃疾婉约词之代表作。
七、作业布置
背诵这首词,并自己搜集有关辛弃疾的诗并分析。
八、本课小结
读诗——温暖你苍凉的心情
品诗——抚慰你疲惫的心灵
吟诗——抒写你美丽的人生
让我们一同走进诗的境界,去品味诗的美吧!《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测试
1.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进而表达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D.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
B.
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
C.
写出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
D.
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关于典故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5、对词中表现“怀古”的诗句所作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按传统的理解,句意是:“无处寻找孙仲谋那样的人物了”;若依据创新观点,则可理解成:像我这样的英雄,却找不到孙仲谋这样敢于抗击强敌的国君。
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昔日的“舞榭歌台”早已荡然无存,而“斜阳草树”辉映下的刘裕故居,却吸引了诗人的注意力。于是生发了类比联想:自己同刘裕一样均来自北方,刘裕竟成了南朝宋武帝,自己又何尝不能建立霸业?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汉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坛祭祀山神庆祝胜利而返。南朝宋文帝草率出兵北伐,幻想像汉朝那样,却落得北望敌兵而仓皇失措的结局;诗人用此典故,意在劝谏汲取张浚仓猝北伐兵败之教训。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既是“词眼”,又是全词的高潮。至此,诗人忠义之心和盘托出!尽管忧愤难抑,但66岁的诗人那种为国杀虏的浩然正气却腾涌而出,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
1.D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C
?

3.
C
4.
B
5.A(共27张PPT)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一个21?岁的青年率领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第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他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
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
这个青年就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情境导入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学习目标
写此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他从42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这期间,1203年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韩不听辛弃疾之劝,后来把他调离了镇江。本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
写作背景
词读百遍,其义自见
?????????????????
一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二读:读懂词意
三读:读出感情
四读:
析情明技
读词总纲
听读课文,正音、明节奏。
朗读诗歌
练习朗读。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朗读诗歌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京口即镇江。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诗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解读诗歌
题解
北固亭
:《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营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大同十年,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
上阕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
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解读诗歌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样的功业,结果只落得仓皇南逃,时而还掉头北顾。
四十三年过去了,遥望中原,还记得战火一直烧到扬州。
过去的事哪堪回首,如今异族皇帝佛狸祠下,竟是一片乌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
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下阕
解读诗歌
感受感情基调
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品读课文
欢快、忧愁、寂寞、伤感、豪迈、痛恨
恬淡、闲适、悲愤、思念、
激昂、消沉
孙仲谋


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
刘义隆
拓跋焘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品读诗歌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用到了哪些典故?
所用典故
用孙权典故。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品读诗歌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刘裕典。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表达向往英雄业绩及抗金决心。
品读诗歌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指出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品读诗歌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品读诗歌
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

品读诗歌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0多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典故解读
廉颇在80岁左右时,赵王想起用他,但又不知他的身体状况能不能担当重任,就派使者去廉颇住处观其进食的情况,使者回朝后告诉了一个宦官,宦官与廉颇有仇,便对赵王说:“廉颇老了,他虽然吃了一斗米饭和十斤肉,但是上了三趟茅房”。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总结写法
表现手法
1.运用典故(用典)
2.对比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刘裕——刘义隆
扬州路——佛狸祠
廉颇——自己
借古喻今,
借古讽今
总结写法
孙权
仰慕英雄?
慨叹难觅
刘裕
报国抱负?
讽刺朝廷
刘义隆????????借古讽今?
批评告诫??????????????
豪迈激越
佛狸祠????????今昔对照?
隐忧愤懑??????????????
深沉悲壮
廉?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小结
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堆砌之感,为什么?
用事是用典的一种,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古讽今)。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与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
上片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下片一开始就是令人沮丧的历史图画,使人回溯历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综观全词,用事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诗人的思想感情清晰可及。
思考探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拓展延伸
将《永遇乐》和《水龙吟》进行对比阅读,填写表格。(可查阅资料)
《水龙吟》
《永遇乐》
登临地点
登临时间
登临背景
建康(南京)赏心亭
1174年秋,时年34岁
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南渡12年之久,其间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
京口(镇江)北固亭
1205年,时年66岁
镇江知府任上,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积极作北伐准备,可其正确意见不能被韩采纳,并被降官,北伐愿望又一次落空了。
拓展延伸
《水龙吟》
《永遇乐》
所用典故
主要内容
感情基调
①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
②求田问舍、怕见刘备的许汜;
③桓温的流年之痛。
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高亢昂扬,悲愤激切。
①三国时,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②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中原并建立政权;③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想以北伐建功立业但因草率而致兵败;④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封山大礼而还;⑤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刘义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⑥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虽老思用。
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并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以及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感慨深沉,慷慨悲愤。
拓展延伸
苏辛均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通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
不同点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