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其中当时穆斯林联盟的领导人是( )
A.甘地 B.尼赫鲁
C.真纳 D.蒙巴顿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下列相关重大事件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有( )
①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②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 ③阿尔及利亚独立 ④英军撤离苏伊士运河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哪一国家扶植的傀儡政权(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4.2010年,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都大大好于美欧发达国家。2012年,亚洲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三分之一。美国在亚洲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西欧,亚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表明( )
A.亚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明显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D.公平贸易促进亚洲经济发展
5.2015年,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了成立20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1995年发达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是73%左右,发展中国家仅占27%,而到2015年,这个比例变成发达国家占51%,发展中国家占49%。这表明( )
A.发达国家经济利益受到较大损失
B.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成比例增加
C.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到重大冲击
D.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
6.“亚洲四小龙”主要指________、韩国、中国的台湾和香港。( )
A.中国 B.日本
C.泰国 D.新加坡
7.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家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拉丁美洲是最大的借款者,其债务总额占世界债务总额的55%。发展中国家有5个大的公债发行国,其中包括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这3个拉美国家。这说明( )
A.拉美沦为美国等国的殖民地
B.拉美内部的货币一体化进程加速
C.拉美国家经济运行风险较大
D.拉美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8.据统计,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人均收入差距,1850年为51;1900年为6?1;1960年为10?1;1970年为14?1。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贫国与富国的差距是有限的。这反映了( )
A.落后国家无法赶超先进国家
B.工业化改变了世界面貌
C.东西方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大
D.各国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9.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问题召开会议。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后经不断斗争,巴拿马最终于1999年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区主权的原因有( )
A.美国身陷越战国力严重衰退
B.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
C.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全力支持
D.巴拿马运河地位作用的下降
10.冷战时期,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这是世界格局最有意义的变化之一。在这一时期最先冲击殖民体系的地区是( )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大洋洲
11.下列有关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变化
B.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先后在亚洲、非洲、北美洲瓦解、崩溃
C.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对人类历史进步没有任何影响
12.推动下表所列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成立时间 名称
1962年 中美洲共同市场
1967年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74年 西非经济共同体
1975年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83年 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A.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逐步瓦解
B.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一体化开始影响发展中国家
D.南北合作推动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
13.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定为宗旨和原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则将运动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西方国家的殖民体系已彻底瓦解
B.经济区域集团化已成为主要趋势
C.经济发展是政治独立的先决条件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
14.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多种多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部分国家过分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
B.拉丁美洲近一半的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C.非洲一些国家对国际市场、资本有较强依赖性
D.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对发展中国家发展依然有影响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韩国通过实施六个五年计划和分阶段对外经济贸易战略,一直保持了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势头……韩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了出口导向的特征,大进大出,1986年以前进口超过出口,且经常项目有逆差。1987~1989年出口……增长迅速,贸易收支和经济收支转为顺差。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当人们还沉浸于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韩国经济奇迹时,韩国的经济、贸易形势却发生逆转……韩国已不再被列入亚洲“四小龙”行列,取而代之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文莱。
——以上材料均摘自《国际贸易研究》1994年第4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中韩国经济出现逆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6.霸权主义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所示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答案:C
解析:穆斯林联盟在真纳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印度独立,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阿尔及利亚独立是在1962年,故排除③。①②④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故选C项。
4.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说明世界经济重心出现明显的转移趋势,B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C不正确;D中“公平贸易”的说法不准确。
5.答案:D
解析:材料“1995年发达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是73%左右,发展中国家仅占27%,而到2015年,这个比例变成发达国家占51%,发展中国家占49%”说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逐渐加深,D正确;经济受损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B是体现材料部分信息,排除;C中“重大冲击”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答案:D
解析:新加坡、韩国、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故选D。
7.答案:C
解析:债务高,说明经济运行风险大,故选C项;A项与 史实不符;材料没有反映拉美国家的货币一体化,故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拉美国家的收入情况,故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材料说的是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落后国家无法赶超先进国家不是材料要强调的主旨,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工业化社会使贫国与富国差距拉大,这反映了工业化改变了世界面貌,故B项正确;C、D两项与材料矛盾。
9.答案:B
解析:题干提及的是关于巴拿马运河区主权归属的联合国投票情况,越南战争结束是在20世纪70年代,而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是在1999年,故A项错误;题干中“联合国安理会……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体现了第三世界支持巴拿马,从而促使巴拿马最终收回运河区主权,故B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联合国全力支持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区主权,故C项错误;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40年代,亚洲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故选A。
1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殖民体系先后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瓦解,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变化,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故A、B、D三项错误,选C。
12.答案:B
解析:表格显示的都是亚非拉地区成立的经济组织,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全球化下国际经济秩序不利局面而设置,故B正确;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秩序,它一直存在,故A错误;材料看不出“开始”这一特征,故C错误;南北合作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等领域的广泛合作,材料没有体现,故D错误。
13.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不结盟运动将运动的重心由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作为主要任务,再结合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可知在全球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不结盟运动不是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已经纷纷独立,故C项说法错误。
14.答案:D
解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多种多样。亚洲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能力较差;拉丁美洲过分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发展;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还有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故A、B、C错,D对。
15.答案:(1)原因:以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来确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外向型经济。
(2)原因: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中小企业发展缓慢;贪污腐败问题严重。
解析:(1)从材料“韩国通过实施六个五年计划和分阶段对外经济贸易战略,一直保持了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势头”可以看出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制订经济发展目标,加强国家的计划指导;从材料“韩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了出口导向的特征”可以看出韩国还注意发展外向型经济。(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国经济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出现逆转,主要原因在于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中小企业发展缓慢,贪污腐败问题严重。
16.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奥战败,英、法等也受到重创;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的革命;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也趁机崛起;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原因:殖民国家实力遭到极大削弱;殖民地人民深受自由和民族自决等思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觉醒;殖民地力量得到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3)现象:二战后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影响: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联合国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不结盟运动兴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战永远改变了欧洲”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以知道,一战貌似使“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但实际上在一战中欧洲的传统强国都受到大幅度的削弱,从而使得欧洲对世界的控制大大减弱;另一方面十月革命、殖民地半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威胁“欧洲的全球霸权”;还有美国、日本崛起,对欧洲对世界的控制都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所以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的说法与现实是不符的。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可知是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和所学知识可从二战使殖民国家实力遭到削弱、殖民地人民实力增强和思想觉醒、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现象”,根据材料“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即可得出现象。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不结盟运动兴起、反对殖民主义、冲击两极格局等方面分析影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