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1.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
A.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极世界的一员
C.欧盟外交的代表 D.两极世界的一极
2.读下图,其中的⑤是指( )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俄罗斯
3.多极化发展趋势中的哪一“极”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来评价最恰当( )
A.中国 B.日本
C.欧盟 D.俄罗斯
4.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5.下面是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图,从中可以分析得出( )
A.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B.发达国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世界经济呈现出均衡发展的局面
D.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确立
6.互联网渗透率是指使用互联网的人口与总人口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网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下表为1995年和2014年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
欧
洲 美
国 亚洲(中
国)除外 中
国 世界其
他地区 全球互联网
人口
1995年 22% 61% 12% 0% 5% 3 500万(0.6%)
2014年 19% 10% 28% 23% 21% 28亿(39%)
综上,关于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
A.欧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
B.亚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
C.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D.使用互联网的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
7.右侧漫画名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该漫画反映了( )
A.民族文化之间的差距日益消亡
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文化的冲突
C.文化多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障碍
D.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统一
8.近年来,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频频受挫,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大国之间出现了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所有这些表明( )
A.世界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B.强权政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C.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世界
D.反对霸权主义失去了现实基础
9.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直接源于( )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依存
B.东西文明相互交流融汇
C.各国生产和销售连成一体
D.交通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
10.2015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该组织创始成员国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下面漫画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A.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
B.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
C.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11.2008年初肯德基在早餐时段开始卖油条,一些汉堡店也开始迎合各地民众口味而兼卖适合当地口味的食物,这些汉堡店还提供新式文化空间,供当地青年学生聊天、读书、看报……这些现象表明( )
A.全球化促进多种文化的交流
B.人们日益追求生活质量
C.外来文化开始向地方化发展
D.世界各地民族文化趋同
12.互联网上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交互性,使身处世界任何地方的研究者都可以成为研究伙伴,在网上进行实时讨论、协同研究,甚至使用网上的主机和软件资源,来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这反映出互联网( )
A.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
B.导致信息不再有保密性
C.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合作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13.关于“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几种说法:
“单极世界说”:原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认为:“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亚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无极世界说”:日本人求田实则认为:“国际政治中一种堪称‘无极时代’的‘大空白时期’即将到来。”
“多极化世界说”:德国人恩斯特·奥托·岑皮尔认为:“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从东西方冲突的向心力释放出离心倾向,这种倾向导致了多头政治和多极化。”
据材料,请谈谈你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看法。(要求: 明确写出观点,论证合理,论据充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摘编自[美]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国家产生“政治上的考虑”的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过渡时期”出现的新国际格局及新力量。
(3)综合材料一、材料二,简析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答案:B
解析:注意图片中⑤所说的话语“都要听咱的”及“世纪之交”,说明“一超”是指美国,故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意味着该“极”虽然相比之前弱了,但仍然具有极强的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力量,非一般国家能比。这个“极”是指俄罗斯。
4.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可知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故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故A项错误;从题干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占有优势,是最大获利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故B项正确;从题干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图中可以看出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故C项错误;从题干的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图中可以看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建立,故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1995年使用互联网人口数单位以万来计算,而2014年以亿计算,欧美地区2014年使用互联网人口数实际远超过1995年,因而不能认为欧美地区发展慢,故A项错误;表格信息是关于各地区和国家使用互联网的人口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因而亚洲地区所占比并非亚洲地区的互联网渗透率,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从1995~2014年,全球各地区使用互联网的人口均大幅增长,说明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故C项正确;使用互联网的人口与经济发达程度不能完全画等号,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漫画中“和而不同”说明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未完全消亡,故排除A项;漫画并未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文化冲突,故排除B项;根据漫画“还是这样最美”可得出漫画认为文化多元和经济全球化并不冲突,故排除C项;漫画体现了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文化之林”“还是这样最美”即民族文化的发展,文化多样性,故选D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强权政治依然盛行,反对霸权主义仍然必要且现实,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一超多强”的局面没有改变,多极化仍在发展之中,故A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全球化进程中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信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人和货物可以借助多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信息的传递也变得非常容易,故D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由中国倡议设立”“创始成员国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上升,故选B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A项错误;根据材料“该组织创始成员国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分析得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非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故C项错误;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世界经济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肯德基和汉堡店的变化表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适应当地的状况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全球化客观上促使多种文化出现了交融的趋势,故A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互联网使得世界任何地方的研究者都可以成为研究伙伴,说明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合作,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们之间合作,与时空观念、信息保密性、人们的生活习惯无关,排除A、B、D三项。
13.答案:观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论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各种力量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但是多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也可以有其他符合题意的解答)
解析:本题的解答首先应当明确写出观点,在论证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充分。从材料信息来看,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有“单极世界说”“无极世界说”和“多极化世界说”。联系所学可知,“冷战”后的世界格局逐渐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因此对于本题的解答,可以首先确定这一论题,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史实进行论证。论证过程可以联系所学,从两极格局终结后的世界形势来看,欧洲、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各种力量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据此证明所持观点的成立。
14.答案:(1)背景:战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文化、传统相近,地域相邻等;吸取战争教训。(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2)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力量:欧盟建立;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谋求政治和军事大国等。
(3)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言之有理并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解析:第(1)问的“背景”要从战后西欧的实力、当时的世界格局及文化传统等方面考虑;“目的”从自身和外在因素回答。第(2)问,应明确在这个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新国际格局,再指出主要新力量。第(3)问,可从提高综合国力、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