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复习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9 15:3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散步》复习
复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
1. 掌握《秋天的怀念》《散步》重点字词和文章结构。
2. 正确理解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 掌握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
1. 通过课文内的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 正确赏析阅读题内的景物描写对于文章情节的作用。
知识解析
知识点一、字词闯关夺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瘫痪( ) 诀别( ) 侍弄( ) 烂漫( )
整宿( ) 絮叨( ) 翻覆( ) 分歧(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nèn shà dūn chāi
( )芽 ( )时 ( )下 ( )散
lín lín wàng qiāo
水波( )( ) 喜出( )外 ( )然无声
知识点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人物描写分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五个方面,下面就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分别阐释其内涵及作用:
1.肖像描写:交代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以及思想性格,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起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精神品质,有时推动情节发展。
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
5.神态描写:不同的脸部表情和姿态可以提现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三、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1.含义: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它一定是对一个物体或景色的细致描写。
2.方法:
①:运用修辞手法,它包括比喻、拟人、对比等,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②:加修饰语,即在所描写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质、颜色、状态的词,把景
物写活。
③:融入作者的感受,就是常说的情景交融,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
3.作用:
①暗示时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④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典例解析
考点一:字词闯关练习
【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沉寂(jì ) 絮叨(dāo) 诀别(jué) 憔悴(jiáo)
B.淡雅(yǎ) 高洁(jié) 烂漫(màn) 创伤(chuàng)
C.承受(chéng) 整宿(xiǔ) 仿膳(shàn) 焦躁(zào)
D.憎恨(zèng) 遗言(yí) 捶打(chuí) 豌豆(wān)
【变式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霎时(sà) 拆散(chāi) 嫩芽(nèng)
B.散步(sàn) 蹲下(dūn) 尽管(jìn) 熬过(áo)
C.毕竟(jìng) 铺垫(pù) 信服(fú) 桑树(sāng)
D.背着(bēi) 水泡(pào) 和气(hé) 委屈(wěi)
【例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发生了分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鳞鳞的鱼塘。
D.母亲带着儿子到公园玩耍,母亲身心得到了放松,儿子快乐得像一只小鸟,真是各得其所。
【变式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B.史铁生双腿瘫涣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C.试卷刚发下来,我一看得了满分,真是喜出往外。
D.方千雪絮,泼泼洒洒,在空中交织着唯美的乐章,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悄悄地来了。
考点二:人物描写
【例1】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变式1】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故乡》鲁迅)


考点三:景物描写综合练习
永远的蝴蝶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考试链接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A.lǘ néng gǔ pāo B.lǚ lóng gù pao C.lǜ nóng gū pào D.lǜ lóng gú pāo
2.对句中加点字或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忍受,艰苦支撑)
B.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形容水明净)
D.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意见不一致)
3.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2002年的暖冬
那是2002年冬天的早晨,风像刀子一样划过皮肤。
少年窝在被子里,母亲的声音从外屋传来:“快起来,等会集上卖豆子的人多了,豆子就卖不出好价钱了。”
母亲的声音透着焦急。临近年关,对于一贫如洗的家来说,豆子就是全家过年的希望。
12岁的他极不情愿地爬起来,嘴里嘟嚷着:“这么好的豆子,还怕卖不掉?”
少年推着一辆26自行车,后座上绑着80斤豆子,母亲挑着30斤豆子跟在后面。
通往小镇是一条结满冰碴的15里长路,路面很滑,母亲不时提醒:“小心点,别摔跤。”
两个小时后,母子俩终于到了集上。北头满是卖豆子和花生的村民,眼巴巴地等贩子们到来。少年看到母亲头上汗津津的,赶紧把车子推过去,把豆子从后座上取下来。
少年跑到其他村民那里看了看豆子,见那些豆子不大且有斑斑点点的杂色,于是更有信心了。自己的豆子颗粒饱满,色泽鲜艳,看上去晶莹剔透,不可能卖不掉。
不知谁喊了声:“贩子来了!”
叼着烟的豆贩子坐在副驾驶位上悠哉悠哉地贼笑着,一出现即被村民包围:“黄老板,您可算来了。”
黄老板把剩下的半截烟丢在地上,换上了一副哭丧脸:“乡亲们,今年五谷丰登,你们的东西我要不了那么多啊。”
这句话犹如一颗炸弹,立刻在人群中炸开了锅,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失望。少年仗着身材瘦小的优势挤到黄老板面前:“你去年跟大家保证过,有多少要多少,现在怎么可以不要了?”
“你是谁家的孩子?我看看你卖的什么?”心里意思,这毛头小子也恁轻狂、大胆了吧!
母亲讪讪地迎上来:“黄老板,小孩子不懂事,您大人大量别介意。”黄老板不答,拿起一颗豆子放在嘴里咬了咬,然后吐了出来:“你这豆子不好,我不要。”一句话让母亲的心掉进了冰窖。
“黄老板,这是上好的大豆呀!您不能因为孩子的一句话……”黄老板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转身就看别人的豆子去了。其他卖豆子的村民原本还想帮衬着说几句话,一看这阵势哪里还敢插嘴。只留下少年和母亲在那里发愣。
黄老板一路走过去,嘴里嘀咕着:“你的1块2一斤,你的1块1一斤,你的……”
村民叫喊起来:“去年都1块3了,现在怎么还便宜了?”
黄老板说:“没办法,今年豆子大丰收,供大于求。不想卖挑回去。”
话说到这份上,村民们也无奈,纷纷过称。大家还等着那点钱买年货呢。
母亲走上去:“黄老板,我那豆子真的不错,要不便宜点您就收了吧。”
黄老板头也不抬:“再便宜也不要。”
母亲尴尬地站在那里,少年几乎要哭出声来。
装完车,村民们拿着钱纷纷散去,黄老板也上了车。母亲仍在尽最后的努力:“黄老板,您当真忍心让我们水都没喝一口再把一百多斤豆子扛回去吗?”母亲的声音透着无奈与悲凉。
黄老板不接话,示意司机开车。这时,一直坐在驾驶室的司机开口了:“老黄,你就把人家的豆子收了吧。这么冷的天,人家孩子穿的是胶鞋,耳朵上都生冻疮了,你没看见吗?”
司机一直帮黄老板拉货,他不能不给面子:“这个嘛,装不下啊!”他说的也是实情,那个有顶盖的车厢已经装得满满的了。
司机看了车厢一眼,说:“放驾驶室总行了吧?这样,这趟运费你少给点,豆子的价格你别亏了人家。”
见此,黄老板勉为其难地同意了。过称、付钱,按最高价1块3,一共143块。
母亲向司机投去感激的目光。司机对母亲笑了笑:“大姐,给孩子买个帽子吧。你看这天多冷呀!”
那天,母亲给少年买了帽子、护耳,还有一双棉絮鞋。鞋子厚实着呢,穿在脚上,暖在心上。母亲还带他去了镇上唯一的包子店,买了四个热乎乎的包子。
那个记忆中最寒冷的冬天,因为陌生司机的一句话而变得温暖。那份温暖,足足温暖了少年一个冬天,甚至一生。
(1)文章结尾说“那个记忆中最寒冷的冬天”,与题目“2002年的暖冬”是否矛盾?请说说理由。



(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母亲讪讪地迎上来:“黄老板,小孩子不懂事,您大人大量别介意。”黄老板不答,拿起一颗豆子放在嘴里咬了咬,然后吐了出来:“你这豆子不好,我不要。”一句话让母亲的心掉进了冰窖。



课堂训练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A.tán bì zá shuà B.těn pǐ zhā shuǎi C.tiān pī zǎ shuài D.tān pí zá āi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又敖过了一个严冬。
B.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扑着,有的浓,有的淡。
C.后来发生了分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3.阅读下列文章并回答问题。
严冬海猎
陈秉汗
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爸爸的咳嗽声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角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兰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鱼篓、干柴困,快步向海滩走去。她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暗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湖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困,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的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留下海里。深夜是海水不同白天,像冰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贬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已经感受到一团热气,它们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鱼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把它们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鱼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鱼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娄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鱼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的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鱼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胆子一头是鱼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回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选自《2004年广东散文精选》)
1.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课后作业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B.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C.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D.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叼叼地说着……
2.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
(2)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
3.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