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9 19:3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三
一、选择题
1.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2.尽管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以哥伦布是当地人为自豪,但哥伦布究竟是哪国人,一直众说纷纭,17~19世纪,至少有20个不同的地点被列为哥伦布的故乡。这主要是基于哥伦布(  )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最早到达“好望角”
C.率先实现环球航行
D.最早到达亚洲印度
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
A.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4.15世纪前后欧洲的航海家们以空前的热情和勇气开辟了一条又一条通往欧洲以外世界的新航线,下列属于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影响是(  )
A.葡萄牙以侵占据点和商站为主,在非洲和亚洲殖民扩张
B.西班牙以掠夺金银为主,在中南美洲实行殖民扩张
C.在实践上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5.西班牙将每年10月12日定为国庆日,是为了纪念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的探险活动。主导这次探险活动的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6.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人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开辟了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其中到达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航海家是(  )
A.卡伯特父子 B.塔斯曼
C.德雷克 D.巴伦支
7.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凤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B.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
D.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
8.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这反映出(  )
A.菲律宾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角
B.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
C.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和掠夺
D.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商业联系
9.从1500年到1600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了2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4.5倍。这一现象(  )
A.推动西班牙走上殖民扩张之路
B.巩固了西欧专制统治的基础
C.使世界贸易中心重回地中海区
D.促进了西欧生产关系的变革
10.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 900公斤,白银30 700公斤,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 500公斤和24.6万公斤。这种现象(  )
A.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11.15至16世纪,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主要由于(  )
①海上航路的扩展 ②世界人口迁移 ③世界物种交流 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海地曾经被称为“安的列斯群岛珍珠”。岛上有48万名奴隶在甘蔗园里劳动,把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力和美洲土壤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世界上多数的糖,财富却流入法国。到1804年海地独立时,找不到取代糖的产品,本国经济几乎停滞。这反映出(  )
A.西方的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亚非拉国家区域经济发展
C.欧洲殖民扩张给拉美地区经济产生巨大破坏作用
D.亚非拉地区缺少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与引进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随即开始了一场生物大交换,马和牛被带到了新大陆。1510年,西班牙开始从非洲劫掠黑奴,贩卖到美洲。美洲的土豆和烟草也被带到欧洲。上帝散掷的两块大陆,于焉重逢,而两处原本大异其趣的世界,也在那一天开始变得类似。欧洲人身上所携带的病菌也一同移居,可怜的印第安人忍受了数百年的疟疾和瘟疫。与此同时,欧洲人也在承受着梅毒的考验。
——摘编自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试着给“哥伦布大交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并评价“哥伦布大交换”。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22.9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35.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0 24.9 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
单元检测三
1.答案:B
解析:由于胡椒在欧洲获利丰厚,所以传统的欧亚之间的商路受到控制,出现了商业危机,成为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欧洲的胡椒价格高,并没有体现出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故A项错误;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被阻断即指商业危机,所以C项包含在B项中,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在当时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之所以各个国家(地区)都说哥伦布是本国(地区)人,主要是由于哥伦布在近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故A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贸易引发的商业竞争,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的内容;D项错误,材料中所说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贸易,而不是奥斯曼帝国。
4.答案:A
解析: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开辟出到印度最短的航线,而葡萄牙王室肯定会成为最大的最直接的受益者,葡萄牙立足新航路开辟开展早期殖民扩张,故A正确;西班牙开辟了到美洲的航线,与达·伽马开辟出到印度的航线无直接联系,排除B;在西班牙支持下麦哲伦船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与达·伽马开辟出到印度的航线无直接联系,排除C;D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非达·伽马开辟新航线的直接影响,排除。
5.答案:C
解析: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到达了美洲,故C项正确;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到达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进行了环球航行,故A、B、D三项排除。
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故选B。
7.答案:A
解析:原产美洲的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出现在17世纪欧洲的书籍中,反映出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A项正确;欧洲出现美洲作物不能说明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B项错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欧洲出现美洲作物,不能说明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马尼拉大帆船”加强了亚洲和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商业联系,故选D;“马尼拉大帆船”并不由菲律宾主导,A项说法错误,排除;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排除B;西方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
9.答案:D
解析:西欧物价上涨说明出现了价格革命,导致西欧封建势力衰落,从而促进了西欧生产关系的变革,故选D;价格革命不是推动西班牙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因素,排除A,价格革命削弱了西欧专制统治的基础,排除B;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已经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C。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西班牙、葡萄牙大量的从美洲掠夺黄金、白银运回欧洲,导致欧洲贵金属价格猛跌,物价上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C正确;通过材料不能说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也不能说明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和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A、B、D错误。
11.答案:D
解析:海上航路的扩展、世界人口迁移、世界物种交流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都有利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12.答案:C
解析:据材料“财富却流入法国。到1804年海地独立时,找不到取代糖的产品,本国经济几乎停滞”并结合所学可知,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积累,却给拉美地区经济造成巨大破坏,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殖民扩张给拉美地区造成的消极影响,故A、B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扩张带来的灾难,与技术创新和引进无关,故D项错误。
13.答案:定义:历史上的“哥伦布大交换”是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
评价:促进了物种的相互交流,改变了世界的生态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促进了人口的交流,但也改变了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印第安人锐减);使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结合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影响解释其定义,然后结合新航路开辟的意义进行评价。即新航路开辟时期,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促进了美洲与欧洲等地之间的动植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和人口的相互传播和交流,打破了彼此孤立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14.答案:(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
共同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联系: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强国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
(2)简析:推动了西欧国家进行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新旧大陆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解析:(1)趋势:根据材料一中的数字变化,找出世界各大洲即欧、非、美各自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对应其趋势为升、降、先降后升,准确表达即可。共同因素:根据材料一中“1650年”,结合所学指出新航路开辟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影响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联系: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如1650年、1750年,结合所学,分析各大洲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主要为17到18世纪,在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影响下,由美洲涉及非洲、进而引起美洲、欧洲的连锁反应。(2)简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依据材料中的信息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材料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促进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可分析出加强了新旧大陆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