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学案第九单元 溶液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学案第九单元 溶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2-02 09:57:31

文档简介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案
班级:初三( )姓名: 学科:化学 课型:新授 编者:谢晓春 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能初步区分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这两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
【学习重点】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学习难点】学会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区分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这两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外界条件不变时,食盐溶液中食盐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吸收热量的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生石灰
4、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填一条性质)。
5、洗涤剂能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 ,汽油能洗涤油污是因为汽油 。
二、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学生实验:向50 mL 的小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进行如下实验(每次实验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将现象和结论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步骤 向水中先加半药匙氯化钠 再加2药匙氯化钠 再加入10mL蒸馏水
现象
结论
2、知识架构:
饱和溶液: 。
不饱和溶液: 。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学生实验:向50 mL 的小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4,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将现象和结论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5
步骤 向水中先加半药匙硝酸钾 再加2药匙硝酸钾 加热 再加2药匙硝酸钾 冷却
现象
结论
2、阅读书本第35页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
3、知识架构:
① ②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 ② ③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1、引导学生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注意点:
(1)只有指明“ ”和“ ”,“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2)饱和溶液只是对于 溶质而言的,对于 溶质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教师实验:常温下,将2克氯化钠加入10克水中,将0.1克熟石灰加入10克水中。
现象:2克氯化钠在10克水中 溶解,溶液较 但形成的是 溶液;
0.1克熟石灰在10克水中 溶解,溶液很 ,但是形成的是 溶液。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 必然的联系,不过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 下,饱和溶液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
四、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下列哪些方法能使20℃时的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蒸发水分 C降低温度 D加入水
2、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3.蒸发食盐水中的 或往溶液中加入 都能使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食盐水;往饱和食盐水中加入 可使其变成不饱和食盐水。
4.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该溶液仍然是 ;如果加入的是少量的水,搅拌后,则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该溶液是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有固体溶质与溶液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
C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溶质都不能溶解
D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质量随之增大
【学(教)后记】
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案
班级:初三( )姓名: 学科:化学 课型:新授 编者:谢晓春 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2、了解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3、学会绘制并初步使用溶解度曲线。
【学习重点】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学习难点】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1、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试分析下列四组溶液哪些是饱和溶液( )哪些是不饱和溶液( )
选项 A B C D
加入KNO3质量(g) 5 g 15 g 31.6 g 35 g
所得溶液质量(g) 105 g 115 g 131.6 g 131.6 g
2、欲将某温度下的KNO3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加入KNO3晶体 B.加水 C.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水分
3、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二、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三)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1、讨论: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1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
2、知识架构:
固体溶解度: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克溶剂中达到 状态时
所溶解的 。
(四)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时)
( ) ( ) ( ) ( )
+      +                    +
0.01g 1g 10g 溶解度
(五)溶解度曲线
1、教师简单介绍方法,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教材中图9-12,分组讨论书本37页的讨论题,进行成果交流。
2、知识架构:
溶解度曲线: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画出的表示物质溶解度随
温度变化的曲线。
意义:(1)通过溶解度曲线可判断某物质在一定 下的溶解度。
(2)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 或 溶解度的大小。
(3)溶解度曲线反映出物质的溶解度随 的变化规律。
①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_______ ;
② 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如_______ ;
③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_______ 。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1、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
条件:
四个要素 标准:
状态:
单位:
[例1]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18.0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18.0 g。
B、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C、20 ℃时,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NaCl的溶解度为36.0
D、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2、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内因:
影响因素
外因:
固体溶解度除了与 有关外,只与 有关,
而与 的质量无关。
四、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在20℃时,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A30g。若在20℃时在50g水中加入25gA,则此溶液是 溶液,再加入10gA充分溶解,所得的溶液是 溶液。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对溶解度的含义,判断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0C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
C.200C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盐
D.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
3、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 )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4、在20℃时,50g水最多溶解0.8g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 )
A.难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易溶物质
5、已知在60℃时,100gKNO3溶液加热蒸发后,得到50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60℃时KNO3的溶解度为50g
C.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00g D.无法计算它的溶解度
【学(教)后记】课题2溶解度(第3课时)教学案
班级:初三( )姓名: 学科:化学 课型:新授 编者:谢晓春 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
2、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降温结晶和升温结晶三种途径。
3、理解气体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学习重点】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
【学习难点】合理选择结晶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1、7.“20℃时KClO3的溶解度为7.4g”,它表示( )
A.20℃时100g KClO3饱和溶液中含KClO37.4g
B.20℃时,KClO3在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100g水最多溶解7.4g KClO3
D.20℃时,100g水溶解7.4g KClO3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B.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有过剩溶质存在于其中的溶液,一定是这种物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D.20℃时100g水里溶解了30gKNO3,所以KNO3的溶解度是30g
3、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食盐,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溶质质量是 g,溶液质量是 g。
二、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六)气体溶解度
1、讨论:① 为什么汽水打开后产生气泡,而不打开时没有?
② 为什么烧开水时,水未开时就看到水中冒气泡?
③ 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
2、知识架构:
(1)气体溶解度:某气体在 千帕,一定 时,溶解在 体积水里达到 状态时的气体 。
[例2]在0 ℃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则在 千帕, ℃时,1升水中最多能溶解 氮气。
(2)影响因素: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 ,随温度的升高而 。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结合教材中图9-12的溶解度曲线,海水晒盐和课题1中硝酸钾的实验进行讨论:
⑴ 利用溶解度曲线,试分析对应的结晶方法。
结晶方法
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的固体,如
②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的固体,如_______
③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的固体,如_______
⑵ 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
⑶ 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
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
四、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是
(2)t1℃时甲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3)M点表示的意义是
(4)A物质属于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
(5)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6)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7)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到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8)从A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从B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从C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9)t1℃时,取A、B、C三种物质各10g,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最多的是 ;
若用100g水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溶质最多的是 。
(10)从混有少量B 的A混合物中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学(教)后记】
溶解度
M
t2
0
A
B
t1
C
温度
20
20
1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200
20
40
50
60
80
90
110
130
150
170
180
190
溶解度
/g
160
140
120
100
70
30
10
200
20
40
50
60
80
90
110
130
150
170
180
190
溶解度
/g
160
140
120
100
70
30
10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课时) 教学案
班级:初三( )姓名: 学科:化学 课型:新授 编者: 谢晓春 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掌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将质量分数与溶解度进行对比,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2、掌握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
【学习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基本计算
【学习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基本计算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右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物质。
(3)t2℃时,把10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
饱和溶液。
二、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1、演示实验[实验9-5],观察现象,记录在书本第42页的表格中,并进行讨论:
① 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 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
② 对于无色溶液来说,上述方法是否可行?如果不行,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种溶液的浓度呢?
2、知识架构:
(1)定义: 。
(2)计算公式:
3、练习:
(1)利用已知的数据进行计算。
食盐溶液 水 氯化钠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克 96克
200克 10克
150克 16%
100克 36克
(2)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判断:
(1)溶液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2)溶液加溶质:
①对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②对于饱和溶液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
溶解度(S) 溶质的质量分数(w)
区别 条件
状态
计算公式
单位
联系
[例题1]已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计算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某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 )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剂的质量
2、现有ag某溶液,其中含溶剂bg,则此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3、在一定温度下,从100gNaOH饱和溶液中倒出20g溶液,对于倒出的溶液。其数值不发生变化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NaOH的溶解度
4、下列条件下的熟石灰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80℃的饱和溶液 B.20℃的饱和溶液 C.8O℃的不饱和溶液 D.20℃的不饱和溶液
5、向90 g 10%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 10 g硫酸钾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硝酸钠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19% B.10% C.9% D.无法计算
【学(教)后记】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2课时)教学案
班级:初三( )姓名: 学科:化学 课型:新授 编者: 谢晓春 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 学会溶液稀释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学习重点】溶液稀释的计算
【学习难点】溶液稀释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请根据图7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 在____℃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 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100g水中溶解
_ 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 ___ 。
(3) 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 _。
二、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二)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
1、练习:根据书本第43页的例1,进行计算。
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2、演示实验:[实验9-7],让学生进行计算,写在书本上的空格内。
3、知识架构:
步骤: 溶质的质量 =
(1)
溶剂的质量 =
(2)
(3)
(4)
仪器: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浓溶液配稀溶液:溶液稀释前后, 质量不变。
例题2:把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H2SO4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练习:把200克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四、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配制2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钾溶液,需氯化钾和水各多少克?
2、把50克30%的盐酸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思考题:把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变成20%的溶液,需加氯化钠多少克或蒸发多少克水?
【学(教)后记】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3课时) 教学案
班级:初三( )姓名: 学科:化学 课型:新授 编者: 谢晓春 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
【学习重点】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
【学习难点】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质量分数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和__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 氯化钠 g,水 g。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Zn----65 ,H---1 ,Ca---40 ,S---32,C---12,Cl---35.5,Na---23,Fe--56)
二、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
【练习1】 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与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练习2】已知19.5g锌恰好能跟150g稀硫酸完全反应,求这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应注意:
(1)必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注意溶质是否跟水反应,如能跟水反应则溶质应是跟水反应后的生成物。
(3)求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溶质的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进行计算求得。如果反应后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时应从溶液总质量中扣去这一部分质量。
【例题1】某石灰石的样品32g(其中含不溶于盐酸的杂质)与200g某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CO2。求:(1)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98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2、已知20g碳酸钙恰好能跟100g稀盐酸完全反应,求这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思考题:常温下,将28.9g氯化钠和碳酸钠的白色固体混合物溶于145g水中,向其中加入30.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可得到不饱和溶液和4.4g二氧化碳。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教)后记】


0 t1 t2 温度/℃
溶解度/g
80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教学案
班级:初三( )姓名: 学科:化学 课型:新授 编者:谢晓春 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认识溶液的特征。
【学习重点】溶质、溶剂的概念;分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溶液的特征。
【学习难点】分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纯净物:
混合物:
二、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一) 溶液的概念及特征
1、演示实验:①将少量蔗糖、植物油、泥土分别加入到装有20mL水的1、2、3号烧杯中,②在1号烧杯中再加入少量食盐。(每次都充分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2、知识架构:
(1)溶液的概念
溶液
溶液 溶质
溶剂
(2)溶液的特征
(二) 溶解性
1、演示实验:[实验9-2]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的表格中。
2、知识架构:
(1)不同种 ,在同种 中,溶解性 。
(2)同种 ,在不同种 中,溶解性 。
(三) 常见的溶质和溶剂
1、演示实验:[实验9-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的表格中。
2、知识架构:
(1)常见的溶质可以是 体,也可以是 体或 体。
(2)常见的溶剂为 体,如 、 、 等。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一) 溶液概念的理解
1、动画模拟:让学生观看溶液的形成过程的微观动画,加深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2、知识完形: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加深对溶液概念的认识。
⑴ 溶液是无色的。( )
⑵ 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
⑶ 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
⑷ 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蔗糖溶液中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
(二)溶质与溶剂的区分
溶液 溶质 溶剂
硫酸铜溶液
碘酒
稀盐酸
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氧化钙溶于足量水后的溶液
(三)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四、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1)盐酸溶液______ ________ (2)硫酸锌溶液___________ ________
(3)医用酒精__________ __________ (4)0.9%的生理盐水_______ _________
(5)碘酒_________ _________ (6)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_______ ________
2、溶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溶液的体积_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
3、下列各组液体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冰水混合物 C.稀盐酸 D.75%的酒精溶液
4、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将( )
A.浮在水面 B.沉在底部 C.浮在中间 D.不会析出来
5、溶液的特征是( )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6、一杯食盐溶液,从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a g/cm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b g/cm3,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7、组成溶液的溶质( )
A.只能是气体 B.只能是液体
C.只能是固体 D.可能是固体,也可能是液体或气体
【学(教)后记】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教学案
班级:初三( )姓名: 学科:化学 课型:新授 编者:谢晓春 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认识乳化作用。
2、了解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学习重点】乳化作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学习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 ,(2)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
(3)食盐水 ,(4)80mL酒精与20mL水组成的溶液 。
2、硫酸溶液的溶质是 ,碘酒中的溶剂是 。
3、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 、 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
二、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四)乳化作用
1、演示实验:[实验9-4]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的表格中。
2、知识架构:
乳化作用:
(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的表格中。
2、知识架构:
过程── 热
溶解过程
过程── 热
溶于水时温度升高的物质有 等;
溶于水时温度降低的物质有 ;
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的物质有 。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1、乳化与溶解
洗涤剂能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
汽油能洗涤油污是因为汽油
2、动画模拟NaCl溶于水的微观过程,加深对溶解过程中热量变化的理解。
四、达标测试(测试自我,我细心!)
1、下列物质混合,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 植物油和水——乳浊液 B. 碘和汽油——乳浊液
C. 食盐和汽油——溶液    D. 碳酸钙和水——溶液
2、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其原因是洗涤剂具有( )
A.催化作用 B.乳化作用 C.吸附作用   D.还原作用
3、下列适量物质溶于水后,可以造成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浓硫酸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解过程只有吸热过程 B.溶解过程只有放热过程
C. 溶解过程既有吸热过程又有放热过程  D.扩散过程放热,而水合过程吸热。
5、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氧化钙固体
【学(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