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解析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含解析版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9 20:0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陶















,青










、大










、陶

、兵













。这










2020~2021











A.










B.














C.










D.










5.





,规



、歌








;东




,以











鸿














(选


)和



(非



)两


,第



1页


6页
,第



6页




。考




,将











。满

100分
,考



90分





A.









B.













(选


,共
60分

C.










D.














1.



,考















、准



、考


、座












6.
“惜




,略



,唐



,稍



”是




《沁


·雪
》中











2.








,用
2B铅

















。如



,用






,再


。其

“汉

”最














。在









A.






B.




,实








(本



30


,每




,共
60

。在











,只









C.





D.










7.




,政















,但









。官









,也

1.







,经



“我



”“我




”“君



,保



”等


。这


西












,甚





。这






A.










A.








B.








B.










C.






D.






C.










8.






,可















D.















2.

1是















,推


















,抵










,保







,成











,加


























、文




A.







B.








C.







D.









9.





,隋







,主












,隋













。没

A.




B.




C.




D.







,大












。这







3.

2是
2019年


















,上

“余
(曾


)文



,穆



,出

A.









B.











”的


,曾



“左



”(辅




),后


“左



”(臣


C.









D.
西










)。曾

“左



”的





10.






















、中


、边


、东



,其









A.





























,如


、成

、卢





使







,唐




B.














,其







、兄








。这



C.











A.













B.









D.













C.













D.
使










YTH·第
1页
(共
8页



YTH·第
2页
(共
8页

书书书
11.
《南






》中

:“(宋



)现









,货



、纸

、高








17.

3是
1825~1885



















,从













(注




。”对








1856~1867年





A.












B.










C.












D.










12.











,采


“胡



”的


,即
“以





,以





”。这









A.










B.















C.










A.













D.












B.













13.







,各












,由






。但















C.














,不








。由






D.













A.











18.
“一






,通







:第

,这


















,甚




B.


















,旧












。第

,还










,燃







C.



















,勇



,就











。”下

















D.










A.
《辛



》和




B.










14.









西



(南



)的











:(1)墨





;(2)有

C.
《辛



》和




D.
《马



》和








;(3)有


线



。另






西




“选




”等

。据






19.



:“我



,苟





,束




,如






,我





……至






A.
西











B.

















,是




!何



!”这



C.
西











D.
西










A.









B.









15.

















,说










,但












,也

C.









D.




















。对



,下







20.




《中




》一




,武





,一




,湖

、陕
西
、安

、江

、贵

、浙
A.













,不















,各













,并


















B.










,痛
















,忽






。这



C.

















A.













D.










,担







B.
















16.









,咸








广





“熟



,设



,操



,勿




C.



















”,又





“意



”。据



D.
















A.












21.
1919年
,我





1619万


;1920年








22062万


;1921









B.


















30487万


。这



C.
“华



”思






A.












B.












D.

















C.












D.














YTH·第
3页
(共
8页



YTH·第
4页
(共
8页

22.
1921年
7月
,中

“一

”召

,共











:“中















27.





,国















,共


10



,同








、冀




,第












,苏
(俄
)布













,并















,并


























。这






。”结



,对







A.















B.















A.












B.














C.















D.















C.














D.
使












28.
1949年
1月
15日
,中






《关















》,把

西







23.







《民





















》(单

:万

),关







“第




”,原








“第




”,原








“第




”,原












“第




”。中










1913年
1921年














A.





















1423
9842
8819
691?6
27?35
B.





















885
3257
2372
368?0
17?69
C.





















1603
2253
650
140?6
4?00
D.




















138
1680
1542
1219?4
36?7
29.
1956年
2月
,毛



:“美







,它








西
,但






”,“幻






285
880
595
403?2
15?13














,这








。”毛








294
746
452
308?8
12?34
A.
B.


4628
18658
14430
403?2
19?04
























C.


“一


”方





D.












A.













B.













30.
1978年





,邓




“发






”的


;进

21



,党










C.





西







D.













24.














,构









。这











:“从












,更







,几















A.

























‘五

’‘五

’和


,都















,这









B.



















,却









。……当

,在






,也







。”下



,体


“总
C.



”的



















A.
D.













B.



























C.













D.









25.
1927年
9月
19日
,毛




















。会

,师








“直




(非



,共
40分



”的


。毛











,主


















。毛







































,在









A.









B.











C.









D.






线




31.
(20分
)多








,几











,维




、统




,保






26.
1941年
,《陕








》明



:“本




















,并









。阅





,回




















,以
便






























 

















。西
















,特










。”这








“和

”政

,在













。到






,随

西






,汉
A.












B.
































C.












D.













———据

(汪
)高

《两






















YTH·第
5页
(共
8页



YTH·第
6页
(共
8页




 

4为


















 


、游













,是









































,并



















……朱





、方








,有








,深






,扩







线







、区




、县




、地
















,政


















,无








———毛


《星



,可







 











,无








,是







,没










,没










,决











。不








,“以






”,
“单








”,是














 
———《新




















(既
)继











(疆

),也















,清





“开



”,就

















,对














()材















?材


“中






,属





”体
















,本








?(8分

———成


《论















(1)根











,指

西









。(4分

(2)材


























?“中









,无





、宗




”的








?(4分

(2)根











,概




















。(8分

(3)在























,材


、四














(3



)根











,列







“对













”,并




“开



”的




。(8分

(4)根




,概














。依


,指









。(4分

32.
(20分
)阅





,回







 










,万



,永



。君





,不



。……凡








,而









,不





。……用



,操



,而





,议






———《钦









 







,属





,中









,无


、阶

、宗




。中







、临




、国


,法


使




。中







,以





。国













,公



,及





,须



。本





,限















———《中










YTH·第
7页
(共
8页



YTH·第
8页
(共
8页

云天化中学
2020~
2021
学年秋季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
60
分)
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答案
C
A
D
B
C
D
B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D
C
C
A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C
C
B
D
B
C
D
【解析】
1.根据“我邦我家”
“我邦家内外”
“君子万年,保其家邦”可知,西周注重血缘与政治相结
合,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故
C项正确。
2.由“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体现的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演变,故方框中应是小农经济时
期的农业生产技术,即铁犁牛耕,故
A项正确。
历史
YTH参考答案·第
1页(共
5页)
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经济重心南移,需要加强对江
南的经济控制,巩固政治军事统治才是开凿大运河的真正原因,故
C项正确。
10.据材料“河朔型藩镇最基本的特点是藩帅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镇拥立,如魏博、成德、
卢龙三镇节度使前后凡五十七人,唐廷所任者仅四人,其余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
偏裨擅立”可知,唐代时河朔型藩镇节度使大多自立,权力较大,中央集权削弱,故
A
项正确。
11.根据材料“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可
知,南宋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活跃,商品经济繁荣,故
D项正确。
12.根据材料“胡汉分治”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各族的经济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适
应各族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不同的生产方式,稳定整个国家的发展,辽采用了因俗而治
的统治政策,故
B项正确。
13.材料“各省重要事务必须上报中书省,由中央做出决定”体现了中央对地方事务的控制,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但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务可以自行解决,不需要全部上报
中央”体现了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
A项正确。
16.根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熟悉夷情,设法驾驭……”可得出,当时咸丰帝
仍然秉承“华夷之辨”的思想,故
C项正确。
17.由材料折线统计图可得知,中国茶叶出口值整体不断增加可得出中国茶叶出口越来越多,
成为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A项正确。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清政府的统治和旧格局难以为继,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让整个中华民族看到了新希望,两者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故
A项正确。
19.材料“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体现
的是北洋军阀政府认识到作为主权国家的重要性,说明北洋时期中国的外交思想已经走
向近代化,故
C项正确。
20.根据材料“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
可知,在武昌起义后,从帝国到民国政权的更迭上没有发生大的社会动荡,故
B项正确。
21.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入超现象严重,这使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
展,故
A项正确。
历史
YTH参考答案·第
2页(共
5页)
22.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对中共提出了建议和希望”
,说明共产国际指导了中共早期的工作,

C项正确。
23.根据材料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些部门资本额增长情况统计表》可知,表中
1913
年到
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面粉业、缫丝业、卷烟业等行业的增长量和发展速度均有
显著增长,故
B项正确。
24.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国人在思想解放的同时,更加关心国家与民族
的命运,五四运动则是将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心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五卅”
、北伐战
争则是革命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故
C项正确。
25.根据材料“毛泽东则坚决反对再打长沙,主张将部队转向敌人势力薄弱的山区和农村”
说明其意图是从城市转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故
C项正确。
26.根据材料,
1941
年为抗日战争时期,材料所述的是“三三制”原则,依所学可知,该原
则是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提出的,故
B项正确。
27.
“武汉会战后”属于相持阶段,
“同时增设了苏鲁战区、冀察战区为游击战区并提出要用
整个国民党军中的约三分之一的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可得出国民党对游击战有所重视,
而以前国民党主要是会战、阵地战,表明国民党军因形势变化调整战略,故
D项正确。
28.“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
,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
,把原华
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
,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
”表明中央军委
的这一决定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故
B项正确。
29.材料“幻想处在苏联和美国之间做桥梁而有所得益,这种想法是不适当的”体现的是新
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的必然性,故
C

正确。
30.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人思想的解放,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这是
中共能够不断开拓“新理论”的主要原因,故
D项正确。



(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

20分)

1)

4分)变化:从“和亲”
(或:和)

2分)到反击战争(或:战;北击匈奴)

2分)

(只答一半给
2分)
历史
YTH参考答案·第
3页(共
5页)

2)

8分)策略:军事征服(或:战争)
;设立军政机构;册封;和亲;会盟;加强经济
文化交流。
(任答出一点得
2分,任答出其中四点得
8分)

3)

8分)举例:清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共治西藏;设台湾府,隶属
福建;改土归流。
(任举其中两例即可,
4分)
历史意义:统一(或: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或:
奠定了中国的疆域)
;有效管辖边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经济文化往来。
(每
答出一点得
2分,共
4分)
【解析】

1)据材料一“西汉民族关系上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
行‘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
“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
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对匈奴政策从“和亲”
(或:和)
到反击战争(或:战;北击匈奴)


2)据材料二图片信息“东突厥”
“西突厥”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吐蕃”
“靺鞨”
并结合所学可知,军事征服(或:战争)
;设立军政机构;册封;和亲;会盟;加强经济
文化交流。

3)第一小问举例,结合所学得出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1727
年起清朝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
隶属福建省;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第二小问历史
意义,结合所学可得出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有效管辖边疆;
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经济文化往来。
32.

20分)

1)

8分)思想:皇权至上,君权神授。

2分)
原则: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

2分)
区别:材料一本质上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体制,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2
分)材
料二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2)

4分)特点:三权分立。

2分)
进步意义: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原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2分)
历史
YTH参考答案·第
4页(共
5页)

3)

4分)相同点:都主张应该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2分)都认为应建立根据地和争
取红色区域的胜利。

2分)

4)

4分)主要内容: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依靠农民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最
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2分)
主要错误:认为中国革命单纯依靠无产阶级,希望靠城市的暴动去争取革命胜利。

2分)
【解析】

1)思想:根据材料“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可归纳出皇权至上,君权神授;
原则: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的是主权在民原则;本质和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本质上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体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材料二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特点:材料“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
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体现的是三权分立;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该原则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原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3)相同点:根据材料“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
“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可归纳出都主张应该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都认为应建立根据地和争取红色区域的胜利。

4)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内容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依靠农民
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错误:根据材料“没有工人阶级
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可归纳出认为中国
革命单纯依靠无产阶级,希望靠城市的暴动去争取革命胜利。
历史
YTH参考答案·第
5页(共
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