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9 20:0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昌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上学期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1.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
2.西方某学者说:“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其在欧洲的浮现,则晚了整整一千八百年。”该学者评论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D.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5.“(雅典)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了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A.雅典民主运行的有序和规范 B.公民对民主权利的理性使用
C.雅典直接民主制有严重弊端 D.公民对民主政治的广泛参与
6.公元前3世纪,罗马裁判官提出“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并先后发布了“关于使人名誉丧失的告示”“殴打他人奴隶的告示”等一系列告示。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人格权日益受到保护 B.奴隶的社会地位提高
C.社会风气的日益败坏 D.市民的法律意识增强
7.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引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B.美国独立战争
C.英国“光荣革命” 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8.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全部权力 B.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最终确立起来
9.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10.俾斯麦因领导德意志统一战争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后,在很多问题上与威廉二世意见不同,1890年因与威廉二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正式下野。材料表明德意志
A.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B.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11.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
A.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B.均主张“中体西用”
C.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D.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12.“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1912年由中华书局编写、教育部审定发行的《中华共和国民读本》上册,有国家、国体政体、国民、权利、义务、中华民国人民权利义务、行政、同法、行政裁判所、行政诉愿及诉讼、国会、选举等课目。据此可知,当时
A.教学内容切近社会现实 B.政府重视国民常识教育
C.国家强化对思想的控制 D.教材成舆论宣传的载体
14.国民党一大上,中山先生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
A.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B.“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
C.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 D.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
15.《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建设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陕甘宁红色旅游区”的是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C.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D.完成转移,胜利会师
16.《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
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
1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党宣言》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
18.“‘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D.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0.美国一位总统曾发表电视讲话说:“40年来,美国领导西方同共产主义及其对我们最珍视的价值观的威胁进行了斗争。这种对抗现在已经结束。”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对抗”主要根源于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 B.“对抗”结束的主要背景是苏联的解体
C.“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军事威胁与冲突 D.“对抗”的结束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二、材料分析题(共两大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美殖民地,议会是在殖民过程中由各个殖民点(城镇)选出的代表组成的,代表名额一般是公平分配的,因此,人们普遍相信,议会议员首先是他那个地区的人民选到议会里的“代理人”,而不是代表某种更广泛利益的独自思考的“政治家”。因此,人民是现实地选举了代表,代表也是现实地代表当地选民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现实代表制。
——摘编自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
材料二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统率武装部队。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美殖民地议会组成的特点。材料中的“现实代表制”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2)分析材料二,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在选举形式上的不同点。(6分)
22.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8分)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C
6.A
7.C
8.B
9.A
10.A
11.A
12.B
13.B
14.B
15.D
16.B
17.A
18.D
19.C
20.B
21.(1)特点:代表的名额分配比较公平;代表要对选民负责。问题:殖民地人民力图保障自身的利益。(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
(2)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意义:巩固了德国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不同:德国君主立宪制下君主由世袭产生;法国共和制下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国家元首
皇帝
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议会选举
国家元首的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国家的权力中心
皇帝
议会
议会权力
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行使立法权,受总统制约,但享有真正、独立的权力
22.(1)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
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
(2)原因:(经济)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政治)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五四运动;(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3)理解: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素: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