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上册第三单元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瀛洲(yíng) 天姥(mǔ) 剡溪(shàn) 渌水(lù)
B.荡漾(yàng) 栖隐(qī) 倚石(qǐ) 已暝(míng)
C.澹澹(dàn) 天台(tāi) 觉时(jué) 訇然(hōng)
D.岩扉(fēi) 魂悸(jì) 青冥(míng) 长嗟(jiē)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五岳 剡溪 渌水 荡漾 青云梯
B.层颠 列缺 丘栾 石扉 水澹澹
C.倚石 青冥 訇然 魂悸 忽已瞑
D.长嗟 浩荡 霹雳 崩崔 谢公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B. 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C.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于是
D. 恍惊起而长嗟 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天黑、夜晚
4.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指如削葱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 ②一食或尽粟--石
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 ①春水碧于天 ②取之于蓝
6.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 ,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虎鼓瑟兮鸾回车 B.对此欲倒东南倾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云青青兮欲雨
7.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高耸的山势写得淋漓尽致。
B.神仙出场了,梦境也就到达了顶点,诗却于此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入现实。好梦不长,更让诗人怀恋仙境的美好。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显示出诗人的思想在当时是比较消极的。
D.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与李白狂放的性格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仙府之门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正面描写天姥山高耸入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一)(2020·湖南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只有燕雀栖息于梧桐,鹓鸾栖息于枳棘,才是各得其所,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E. 最后两句说明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的心情。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归隐,同时自由地吟唱《行路难》来发泄对社会不公的抗议。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李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下了这首赠诗。②丹砂: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曾入罗浮山炼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诗人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这是指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饱含了诗人对李白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2.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三)(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的妹夫。②岩峣:高山。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颔联写作者登高赏菊,“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本诗既有登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2.这首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毛泽东《沁园春·雪》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2.A 3.C 4. B 5.A 6.C 7.C
8 【答案】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3)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 (4)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阅读
(一)【答案】1.AD
2.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二)【答案】1.A
2.①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尚飘蓬”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因向往天姥山而梦中漫游,梦醒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②寻道求仙者。由杜诗中“未就丹砂愧葛洪”,可见李白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游仙境,遍访仙山的形象相同。③愤世嫉俗者。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佯狂,激愤状态,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世嫉俗的形象十分相似。
(三)【答案】1.B
2.王安石诗:表现出对出仕的陶渊明的仰慕,自己也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李白诗:表现了对权贵的不满、抗争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声,毛泽东词:表现了英雄人物被祖国壮丽秀美景色吸引、倾倒,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