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 正比例和反比例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 正比例和反比例 北京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9 13:3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正比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并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了生活中常见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变化的量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头脑中已经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初步具备了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但是正比例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所以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结合情景,以问题“两种变化的量怎么变?------有没有相同点?------变化规律相同吗?”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变化规律,感受正比例的特征,使他们在比较、辨析、归纳中建构正比例的模型,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目标:
1、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路程时间与速度”等情境,经历正比例意义的构建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正比例,能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感受到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两种变化的量的变化规律;归纳正比例的意义。
一、情景导入
游戏导入:
1、猜成语游戏,课件播:
放风吹的声音,学生听音配合做动作,猜成语;涨潮的声音,学生听音配合做动作,猜成语;
(1)学生思考:从刚才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2、小结:“风吹草动,水涨船高”。草因风而动,船因水动,像这样大自然中一个事物的变化,也会引起另一个事物的变化。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数量之间,也存在这种变化的关系。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究这“变’”中的秘密。
3、如果给你正方形的边长,你想到什么?
(1)学生思考并回答,想到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正方形的边长如果变化,他的周长和面积会怎样变化呢?
①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集体交流。
②课件演示正方形的变化情况。
二、探究新知
〈一〉感受变化规律,初步感知正比例的意义
1、 如果知道正方形的边长,你会想到什么?
课件出示:正方形的一条边
学生可能想到:正方形的周长、面积
2、 思考并猜想:如果周长变化,你又会想到什么?
学生可能会想到:周长、面积也会随着变大化
课件演示:正方形-----图形大小变化过程
3、谈话: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边长和面积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接下来我们研究研究
探究学习1 课件出示
下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1、学生在学习单上完成,独立思考。
2、集体交流,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1)周长与边长的变化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①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
②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4不变;
③正方形的边长每增加1厘米周长就增加4厘米;
④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几倍,它的周长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⑤正方形的周长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2)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①正方形的周长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②正方形的边长变化,面积也随着变化;
③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它的面积也扩大;
(3)思考:面积与边长、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有没有规律?
①小组交流,汇报;
②小结:正方向的周长与面积都随着变长的增加而增加,周长与变长的变化规律是: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面积总是边长的平方倍。

(4) 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①小学生交流,汇报
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说明。
②引导学生写出周长和边长的比值,观察。
板书: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不确定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计算、分析、比较,发现了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变化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秘密,也就是: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即:周长与边长的比值是不变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变长的比值是边长,这个比值在变化。
(5)引导学生反思:刚才我们在研究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面积之间的变化关系时,有了什么新的发现?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找到生活中时间、路程之间的变化规律吗?
〈二〉揭示正比例的概念
1、探究学习2 课件出示
一辆汽车以90米/时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如下。把下表写完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1)学生作业纸上完成表格;
(2)将自己的发现描述在作业之上;
(3)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路程与时间的比不变;
路程与时间的比比值不变;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
(4)思考: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是生么?
①学生交流。
②引导学生明确: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总是不变的。
(5)思考:“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①学生交流。
②引导学生明确“速度”影响着“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是“速度”。
〈三〉归纳小结
1、小组交流:描述两个量的变化关系,即谁随谁的变化而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过程中什么不变(比值不变)
52、引导学生明确:两种变量是路程和时间,一种不变的量是速度
随机板书: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 路程和时间的变化到底是生么关系呢?请大家自学课本P41页 仔细阅读红色部分,把重点的内容,圈一圈,画一画。
像这样,路程和时间两个量,时间变化所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变化,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思考:(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成)面积与边长呢?(不成)为什么?
(2)集体交流
3、内化概念
(1)请你拿出昨天收集的资料,看看哪些变化的量成正比例?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集体交流。师巡视、关注中下等学生。
三、实践应用
学校科学小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实验,测得竹竿的高与竿影的长如下表:
(1)、说一说竿影的长和竹竿的高的变化关系。
(2)、写出竿影的长和竹竿的高的比,你有什么发现?
(3)、竹竿的高与竿影的长是不是成正比例?说明理由。
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不成正比例)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课外拓展: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学生自己阅读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说说图意。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根据板书回顾并思考: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两个变化的量一个量增加或减少,另一个量也随者增加或减少,两个变化的量的比值不变,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两个变化的量一个量增加或减少,另一个量也随者增加或减少,两个变化的量的比值不变,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五、作业:收集生活中或学过的成正比例的量。
六、板书设计
正比例
增加增加
减少减少
变化
规律
比值(商)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