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1 圆柱体积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1 圆柱体积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9 13:3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柱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圆柱体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圆柱体积,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及简单应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把圆柱等分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底面与圆柱底面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两个不易直观比较体积大小的茶叶桶,探索体积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日对我们每一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我们书中的同伴亮亮和他爷爷的生日是同一天。老师这有一张他们全家给亮亮和爷爷一起过生日的照片。
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上面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
生:桌子上放着一大一小两个蛋糕。
大蛋糕是给爷爷的,小蛋糕是给亮亮的。
爷爷的生日蛋糕大,亮亮的生日蛋糕小一点。
两个蛋糕都是圆柱形的。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发现了蛋糕的形状和大小。过去我们学过体积,谁能用“体积”来说一说爷爷和亮亮蛋糕的大小呢
二、圆柱体积
师:刚才的蛋糕我们很容易就区分出哪个蛋糕的体积大,现在老师这有两个茶叶筒,你能说出哪个茶叶筒的体积大吗?
教师出示一个高的细一些和一个矮的粗一些的茶叶筒。
生:爷爷的生日蛋糕体积大,亮亮的生日蛋糕体积小
师: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哪个茶叶桶的体积大呢?
生1:高的细一些的体积大。
生2:矮的粗一些的体积大
师:真聪明,大家想出的办法很好,也很科学。但是,如果现在是两个实心的圆柱体,不是茶叶筒,怎样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呢?
如果学生还说不出计算体积,教师继续启发:
师:这种方法在材质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如果一个是纸质的,一个是金属的,靠秤称重量就不行了。现在,如果是用图出示的两个圆柱体,怎么办呢?
师:对,计算。如果我们能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准确地比较出哪个体积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板书:计算圆柱的体积。
三、探索公式
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以前我们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谁能根据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测一下,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想不到,教师启发引导。如:
师: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时,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底面积×高,根据这个公式,你能猜想到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吗?
教师板书:底面积×高
师:同学们猜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把圆柱体体积计算转化为长方形体积计算来验证一下。谁来说一说可以怎样做?
师:现在,我们用课件演示一下割拼的过程。
课件演示把圆柱底面等分成16份分割圆柱、拼成长方体。
师:我们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拼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立体?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32份,会有什么不同?
课件演示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分割圆柱和拼成长方体的过程。
师:我们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32份,拼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师:仔细观察两次拼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生:第2次拼成的立体更接近于长方体。
师:观察得非常细致,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会怎么样?
师:真聪明。再请同学想一想,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以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认真观察拼出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1: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
生2: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体的底面积。
生3: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体的高。
师:根据这个实验,你能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试着说一说。
生: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相等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也是底面积乘高。
师: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
教师适时总结并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同学们真棒!通过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我们验证自己的猜想,还是得出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公式中,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那么圆柱的字母公式可以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公式。
四、尝试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完成了总结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现在我们试着来解决一下实际问题。看书中的“试一试”,自己计算。
五、课堂练习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练一练第1题,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
师:看第2题,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师:请你们计算出这个易拉罐的体积。
师:我们来看第3题。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师: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生:不能,要先统一计量单位。(学生独立解答)
六、谈谈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