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增大压强对下列反应的速率无影响的是( )
A.
CO2(g)+Ca(OH)2═CaCO3↓+H2O
B.
H2(g)+I2(g)2HI(g)
C.
NaCl+AgNO3═AgCl↓+NaNO3
D.
N2(g)+3H2(g)2NH3(g)
2.将固体NH4Br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NH4Br(s)NH3(g)+HBr(g),2HBr(g)Br2(g)+H2(g),2
min后,测知H2的浓度为0.5
mol·L-1,HBr的浓度为4
mol·L-1,若上述反应速率用v(NH3)表示,则下列速率正确的是( )
A.
0.5
mol·L-1·min-1
B.
2.5
mol·L-1·min-1
C.
2
mol·L-1·min-1
D.
1.25
mol·L-1·min-1
3.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υ(D)=0.5
mol
/
(L·s)
B.
υ(C)=0.8
mol
/
(L·s)
C.
υ(B)=0.9
mol
/
(L·s)
D.
υ(A)=0.3
mol
/
(L·s)
4.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
s达到平衡,生成0.3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
mol/(L·s)
B.
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
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
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ΔH>0
5.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CO(g)+H2(g),下列叙述中不能认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v正(CO)=v逆(H2O)
C.
生成nmol
CO的同时生成nmol
H2
D.
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2
mol
H—O键断裂
6.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X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
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
A.
5%
B.
17%
C.
25%
D.
33%
7.下列过程中,属于非自发过程的是( )
A.
N2和O2混合
B.
常温、常压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C.
H2和O2化合生成H2O
D.
C+O2CO2
8.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CO2(g)+H2(g) ΔH<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
增加压强
B.
降低温度
C.
增大CO的浓度
D.
更换催化剂
9.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如图是198
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ΔH=-92
kJ·mol-1
B.
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
D.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11.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在0~10
s内,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
B.
反应在0~10
s内,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
反应进行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12.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 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A.
②⑧
B.
④⑦
C.
①③
D.
⑤⑥
13.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NO2N2O4是放热反应
B.
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
烧瓶(1)中平衡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
烧瓶(3)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1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铁片和稀流酸反应制氢气时,可改用98%的浓流酸加快生成氢气速率
B.
100
mL2mol·L–1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
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
汽车尾气中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15.把石灰石浸入盐酸中,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①加大盐酸用量 ②增大盐酸浓度 ③粉碎石灰石 ④增大体系压强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做了许多实验,其中一个如下:
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⑴
取两个试管,各加入5mL
12%的双氧水(H2O2)溶液
⑵
将其中一支试管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对比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被加热的试管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未加热的试管缓慢产生气泡
结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甲同学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认为不够严密,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严密可不填)。
17.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
5H2C2O4+
3H2SO4="=="
K2SO4+
2MnSO4+
10CO2↑
+
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请回答: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υ(KMnO4)
=。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18.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反应Ⅰ:2NH3(l)+H2O(l)+CO2(g)(NH4)2CO3(aq)ΔH1
反应Ⅱ:NH3(l)+H2O(l)+CO2(g)NH4HCO3(aq)ΔH2
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Δ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T1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CO2气体的浓度。然后分别在温度为T2、T3、T4、T5下,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见图1)。则:
①ΔH3________0(填“>”、“=”或“<”)。
②在T1~T2及T4~T5两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如图1所示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Ⅲ在温度为T1时,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如图2所示。当时间到达t1时,将该反应体系温度迅速上升到T2,并维持该温度。请在该图中画出t1时刻后溶液的pH变化总趋势曲线。
(2)利用反应Ⅲ捕获CO2,在(NH4)2CO3初始浓度和体积确定的情况下,提高CO2吸收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
(3)下列物质中也可能作为CO2捕获剂的是__________。
A.NH4Cl
B.Na2CO3C.HOCH2CH2OH
D.HOCH2CH2NH2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在密闭容器中,将NO2加热到某温度时,可进行如下反应:2NO2(g)2NO(g)+O2(g),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NO2]=0.06
mol·L-1,[NO]=0.24
mol·L-1,[O2]=0.12
mol·L-1。试求:
(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2)开始时NO2的浓度。
(3)NO2的转化率。
20.电子工业中清洗硅片上的SiO2(S)的反应为SiO2(S)+4HF(g)===SiF4(g)+2H2O(g) ΔH(298.15
K)=-94.0
kJ·mol-1 ΔS(298.15
K)=-75.8
J·mol-1·K-1,设ΔH和ΔS不随温度而变化,计算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是多少?
21.已知在800
K时,反应:CO(g)+H2O(g)H2(g)+CO2(g),若初始浓度c0(CO)=2
mol·L-1,c0(H2O)=3
mol·L-1,则反应达到平衡时,CO转化成CO2的转化率为60%,如果将H2O的初始浓度加大为6
mol·L-1,试求此时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
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将镁带投入到盛放在敞口容器的盐酸里,产生H2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在下列因素中:
①盐酸的浓度;②镁带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氢气的压强;⑤Cl-的浓度。
(1)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
(2)解释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图中t1时刻后速率变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1,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
mol·L-1·min-1。A在5
min末的浓度是________,B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D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x的值是________。
24.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1)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__________;
(2)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则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
(3)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____;
(4)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
mol·L-1的盐酸和1
mol·L-1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
______;
(5)夏天的食品易霉变,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葡萄糖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可是在人体正常体温(37
℃)时就可以被氧化__;
(7)集气瓶中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压强对非气态物质参与的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选C项。
2.【答案】B
【解析】此题为连锁反应,即NH4Br(s)分解生成的HBr又有一部分分解,故剩余的HBr的量为NH4Br分解生成的HBr的量减去分解的HBr量,即c(HBr)=c(HBr)(生成)-c(HBr)(分解)。又知c(H2)=0.5
mol·L-1,则c(HBr)(分解)=1
mol·L-1,所以c(HBr)(生成)=c(HBr)+c(HBr)(分解)=5
mol·L-1,c(NH3)=c(HBr)(生成)=5
mol·L-1,v(NH3)=
=2.5
mol·L-1·min-1。
3.【答案】B
【解析】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
A、υ(D)/2=0.25mol/(L?s)
B、v(C)/2=0.4mol/(L?s),
C、v(B)/3=0.3mol/(L?s),
D、v(A)/1=0.3mol/(L?s),
所以反应速率v(C)>v(B)=v(A)>v(D).
4.【答案】A
【解析】用Z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Z)==5×10-4mol/(L·s)。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得v(X)=2v(Z)=2×5×10-4mol/(L·s)=0.001
mol/(L·s),A正确。若容积变为20
L,压强减小,平衡向左移动,Z的浓度小于原来的,B错误。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C错误。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D错误。
5.【答案】C
【解析】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系数不等于零的可逆反应,压强不变的状态即为化学平衡状态,故A正确;
用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其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即为化学平衡状态,故B正确;
C项用CO、H2均表示了正向反应速率,而未表示出逆向反应速率,故不能认定该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
“H—H键断裂”表示v逆(H2),“H—O键断裂”表示v正(H2O)(1mol
H2O中有2
molH—O键),且v逆(H2):v正(H2O)=1:1(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故D正确;
6.【答案】B
【解析】由题中的反应和数据可知:HX(g)
H2(g)+X2(g)的平衡常数K=0.1。设在该温度下HX(g)的分解反应达平衡后其减小的浓度为x
mol·L-1,则平衡时HX、H2、X2的浓度分别为(1.0-x)
mol·L-1、0.5x
mol·L-1、0.5x
mol·L-1,代入K的表达式有=0.1,解得x=0.17,故可知HX的转化率为×100%=17%。选B。
7.【答案】B
【解析】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高温、高压,故常温、常压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为非自发过程,选B。
8.【答案】B
【解析】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压强对CO的转化率无影响,A不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化学平衡向右移动,提高CO的转化率,B正确。增大CO的浓度会降低CO的转化率,C不正确。更换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D不正确。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因素及影响结果。增加C(s)的物质的量,由于浓度未变,平衡不移动,①错;对于多种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右移,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而此物质的转化率降低,②错;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③错;在恒压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各物质浓度减小,若是非等体积反应,则平衡会发生移动,④错。
10.【答案】D
【解析】A项没有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故A错误。B项、C项加入催化剂,降低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故B、C错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D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含义。从图像上看,反应在0~10
s内,Z的反应速率为v(Z)==0.079
mol·L-1·s-1。X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为=0.395
mol·L-1。反应进行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100%=79.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C正确。
12.【答案】A
【解析】关于平衡状态的判断,一定要根据实际反应分析选项,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只有在平衡状态下具备的性质才能作为“标志”。本题中的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可逆反应。②在反应过程中的任意时刻都符合。⑧可能是平衡状态,也可能不是平衡状态。
13.【答案】A
【解析】2NO2N2O4,NO2为红棕色气体,N2O4为无色气体。(1)中红棕色变深说明平衡左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而CaO和水反应放热,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C错误。(3)中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右移,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证明NH4Cl溶于水要吸收热量,平衡右移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B、D均错误。
14.【答案】D
【解析】A.用铁片和98%的浓硫酸发生钝化,不产生H2,错误
B.氯化钠与锌片不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反应速率减慢,错误
C.升高温度,不管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反应速率加快,错误
D减压,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固体和液体之间反应,加大盐酸用量,如果浓度不增加速率并不加快,①错误。增大液体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②正确。将块状碳酸钙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速率加快,③正确。由于反应物中无气体,反应是不可逆反应,没有逆反应,增大气体生成物的压强,反应速率不会有什么变化,所以增大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④错误。故选项B正确。
16.【答案】同意;一般液体加热沸腾也能观察到大量气泡,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改直接加热为水浴加热
【解析】略
17.【答案】(1)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KMnO4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2)
1.5×10-2mol/(L·min)
(3)
①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MnSO4③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或所用时间小于4min
【解析】(1)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KMnO4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KMnO4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故答案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KMnO4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2)草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L-1×0.003L=0.0018mol,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mol?L-1×0.003L=0.0006mol,草酸和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018mol:0.0006mol=3:1,显然草酸过量,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浓度为:
=0.06mol/L,
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0.06/4=1.5×10-2mol/(L?min),
故答案为:1.5×10-2mol/(L?min);
(3)①由图乙可知反应开始后速率增大的比较快,说明生成物中的MnSO4(或Mn2+)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故答案为: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与实验1作对比实验,则加入的硫酸锰的量不同,其它条件必须相同,所以加入的少量固体为MnSO4,
故答案为:MnSO4;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则反应速率加快,溶液褪色的时间小于4min,从而说明Mn2+是催化剂,
故答案为: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或所用时间(t)小于4min).
18.【答案】(2)①< ②T1~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CO2被捕获的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T4~T5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CO2捕获
③
(3)降低温度,增加CO2浓度(或分压)
(4)BD
【解析】(1)①将反应Ⅰ倒过来书写:(NH4)2CO3(aq)?2NH3(l)+H2O
(l)+CO2(g)-△H1将反应Ⅱ×2:2NH3(l)+2H2O
(l)+2CO2(g)?2NH4HCO3(aq)
2△H2得:(NH4)2CO3(aq)+H2O
(l)+CO2(g)?2NH4HCO3(aq)△H3=2△H2-△H1;
由图1可知:在温度为T3时反应达平衡,此后温度升高,c(CO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反应Ⅲ是放热反应△H3<0;
②T1-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所以CO2被捕获的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T4-T5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CO2的捕获.
③(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降低温度或增大c(CO2)
(4)具有碱性的物质均能捕获CO2,反应如下:
Na2CO3+CO2+H2O=2NaHCO3;HOCH2CH2NH2+CO2+H2O=HOCH2CH2NH3++HCO3-;
19.【答案】(1)1.92
mol·L-1 (2)0.3
mol·L-1 (3)80%
【解析】(1)K=
==1.92
mol·L-1。
(2) 2NO2(g)2NO(g)+O2(g)
得:c0(NO2)=0.3
mol·L-1
(3)α(NO2)=×100%=80%。
20.【答案】由题给信息,要使反应能自发进行,须有ΔH-TΔS<0,即
-94.0
kJ·mol-1-T×(-75.8
J·mol-1·K-1)×10-3kJ·J-1<0
则
T<
≈1.24×103K。
【解析】由题给信息,要使反应能自发进行,须有ΔH-TΔS<0,即
-94.0
kJ·mol-1-T×(-75.8
J·mol-1·K-1)×10-3kJ·J-1<0
则
T<
≈1.24×103K。
21.【答案】此时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为75%。
【解析】(1)平衡转化率与平衡常数不同,它受到反应物初始浓度的影响。
(2)平衡转化率的数学表达式是涉及平衡转化率计算的基本依据。
由第一次平衡时CO的转化率可求出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CO]=0.8
mol·L-1,[H2O]=1.8
mol·L-1,[H2]=1.2
mol·L-1,[CO2]=1.2
mol·L-1,K===1,假设第二次平衡时,CO的转化浓度为x。
CO(g)+H2O(g)H2(g)+CO2(g)
2
6
0
0
2-x6-xxx
则=1,解得x=1.5
mol·L-1,故CO的转化率为×100%=75%。
22.【答案】(1)①②③
(2)由于反应放出热量,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3)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解析】本题考查了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虑问题时要全面,排除与此反应体系无关的外界条件,如压强、催化剂等。在本题中只考查了浓度和温度对速率的影响。一开始浓度应最大,但反应速率还是逐渐增大,说明反应是放热的,使体系温度升高;而t1之后,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23.【答案】0.75
mol·L-1
0.05
mol·L-1·min-1
0.1
mol·L-1·min-1
2
【解析】由题意求得v(D)=0.1
mol·L-1·min-1=v(C),可知x=2。
由三段式表示
3A(g)+B(g)2C(g)+2D(g)
开始时(mol·L-1)cc0
0
转化(mol·L-1)
0.75
0.25
0.5
0.5
5
min时(mol·L-1)c-0.75c-0.25
0.5
0.5
由题意c(A)∶c(B)=3∶5,则解得c=1.5
mol·L-1。
可求得A在5
min末的浓度是1.5
mol·L-1-0.75
mol·L-1=0.75
mol·L-1。
B的平均反应速率是v(B)=。
D的平均反应速率是v(D)=。
24.【答案】(1)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2)催化剂 (3)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4)反应物的浓度 (5)反应温度 (6)
催化剂
(7)光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以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人体里的生物酶起催化作用,可以降低葡萄糖氧化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所以在人体温度的范围内就可以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