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卷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19 17: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度积大的化合物溶解度肯定大
B.
向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AgCl溶解又达到平衡时,AgCl的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
C.
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电解质离子的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
D.
AgCl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AgCl为弱电解质
2.在未知溶液中再加入CH3COONa晶体,测得c(Na+)与c(CH3COO-)几乎相等,则原来的溶液可能是(  )
A.
HCl溶液
B.
NaOH溶液
C.
KCl溶液
D.
KOH溶液
3.液氨与水的电离相似,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3NH4++NH2-。对该体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液氨中含有NH3、NH4+和NH2-等微粒
B.
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NH4+)与c(NH2-)的乘积为一常数
C.
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NH2-)=c(NH4+)
D.
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总是与c(NH2-)相等
4.能证明氟化氢是弱电解质的事实是(

A.
氟化氢在所有卤化氢中热稳定性最强
B.
浓H2SO4加入氟化钙固体中,加热,有氟化氢气体产生
C.
100ml
0.1
mol·Lˉ1氢氟酸中,c(H+)小于0.1
mol·Lˉ1
D.
在氢氟酸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导电性增强
5.在C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达到平衡时(  )
A.c(Ca2+)=c(CO)
B.c(Ca2+)=c(CO)=
C.c(Ca2+)≠c(CO),c(Ca2+)·c(CO)=Ksp(CaCO3)
D.c(Ca2+)≠c(CO),c(Ca2+)·c(CO)≠Ksp(CaCO3)
6.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由于碱式滴定管起始读数时仰视,使计算出的盐酸浓度与实际浓度比较(  )
A.
偏高
B.
准确
C.
偏低
D.
可能偏高或偏低
7.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NH+H2ONH3·H2O+H+
B.
S2-+2H2OH2S+2OH-
C.
CH3COOH+H2OCH3COO-+H3O+
D.
CH3COOH+OH-═CH3COO-+H2O
8.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①KNO3 ②Ca(OH)2 ③BaSO4 ④CO2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9.常温下,将0.02
mol·L-1的Ba(OH)2溶液100
mL和0.02
mol·L-1的NaHSO4溶液100
mL混合,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混合后的溶液(  )
A.
pH=12
B.
pH=2
C.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0-2mol·L-1
D.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
mol·L-1
10.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不存在其他分子的是(  )
A.
HCl
B.
NH4NO3
C.
Na2S
D.
HClO
11.在常温下,将pH=10的Na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最接近于(  )
A.
10.3
B.
10.7
C.
11
D.
11.7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度积就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
B.
溶度积常数是不受任何条件影响的常数,简称溶度积
C.
可用离子积Qc判断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
D.
所有物质的溶度积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13.水中加入下列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
A.
NaHSO4溶液
B.
KF溶液
C.
KAl(SO4)2溶液
D.
NaCl溶液
14.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碳酸钙溶于醋酸中:CaCO3+2H+═Ca2++H2O+CO2↑
B.
钠与水反应:Na+2H2O═Na++H2↑+2OH-
C.
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Ba2++SO42-═BaSO4↓
D.
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H++OH-═H2O
15.为了使CH3COONa溶液中Na+的浓度与CH3COO-的浓度比为1∶1,可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  )
①适量的盐酸 ②适量的NaCl ③适量的醋酸 ④适量的CH3COONa
A.
①②
B.

C.
③④
D.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学生的操作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操作是否一定有误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此方法分别测定c(OH-)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的pH,误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所需的试剂,你能否区分0.1
mol·L-1硫酸溶液和0.01
mol·L-1硫酸溶液?________________,简述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A.紫色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甲基橙溶液 D.蒸馏水 E.氯化钡溶液 F.pH试纸
17.某学生用0.100
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
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使尖嘴处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
2~3
cm;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字母填写)。
(2)上述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滴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工业上制取CuCl2的生产流程如下:
请结合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加入NaCl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溶液B中加入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Cu(OH)2中加入盐酸使Cu(OH)2转变为CuCl2,采用多量盐酸和低温蒸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18
℃时,Mg(OH)2的Ksp=1.8×10-11,其饱和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0.AgCl的Ksp=1.80×10-10,将0.001
mol·L-1NaCl和0.001
mol·L-1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通过计算说明是否有AgCl沉淀生成?
21.在一定体积pH
=
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
=
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计算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
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1)下面所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①氯化钾 ②乙醇 ③醋酸 ④氨气 ⑤蔗糖 ⑥硫化氢 ⑦硫酸氢钠 ⑧一水合氨 ⑨氯气 ⑩碳酸钡
?铁
(2)双氧水(H2O2)和水都是极弱电解质,但H2O2比水更显酸性。
①若把H2O2看成是二元弱酸,请写出它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鉴于H2O2显弱酸性,它能同强碱作用形成正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酸式盐。请写出H2O2与Ba(OH)2作用形成正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s)5Ca2++3+OH-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Ca5(PO4)3F(s)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硬。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他促进矿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2
mol/L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溶液的pH分别变成m和n,则m与n的关系为。
(2)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2mol/L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溶液的pH都变成3,则m与n的关系为。
(3)体积相同,pH均等于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溶液的pH都变成3,则m与n的关系为。
(4)体积相同,pH均等于13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溶液的pH都变成9,则m与n的关系为。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当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sp数值越大,溶解能力越强,A错误。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B正确。溶度积是难溶强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幂次方之积,C错误。Ag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D错误。
2.【答案】D
【解析】加入CH3COONa晶体溶液中存在CH3COO-+H2OCH3COOH+OH-,应加入碱,抑制CH3COO-水解,使得c(Na+)与c(CH3COO-)相等,NaOH溶液中会增加c(Na+),D正确。
3.【答案】C
【解析】液氨电离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液氨中含有NH3、NH4+、NH2-等粒子,故A正确;液氨中c(NH4+)与c(NH2-)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所以只要温度一定,液氨中c(NH4+)与c(NH2-)的乘积为定值,故B正确;液氨的电离是微弱的,所以液氨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c(NH4+)=c(NH2-)<c(NH3),故C错误;只要不破坏氨分子的电离平衡,液氨电离出的NH4+和NH2-的物质的量就相等,因为溶液的体积相等,所以c(NH4+)=c(NH2-),故D正确;
4.【答案】C
【解析】A.氟化氢在所有卤化氢中热稳定性最强,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有关,不能证明为弱电解质,故A错误;B.浓H2SO4加入氟化钙固体中,加热,有氟化氢气体产生,只能说明硫酸难挥发,氢氟酸易挥发,不能证明为弱电解质,故B错误;C.100ml
0.1
mol?Lˉ1氢氟酸中,c(H+)小于0.1
mol?Lˉ1,说明氢氟酸部分电离,可证明为弱电解质,故C正确;D.在氢氟酸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导电性增强,由于溶液浓度未知,则不能证明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
5.【答案】C
【解析】溶液中c(Ca2+)6.【答案】C
【解析】仰视滴定管读开始刻度使V(NaOH)(aq)=V2-V1中的V1偏大,V(NaOH)(aq)偏低,c(HCl)偏低。
7.【答案】A
【解析】A为NH的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A正确。B应用分步水解方程式表示或只写第一步,B错误。C是电离方程式,不是水解方程式,C错误。D是醋酸与可溶性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错误。
8.【答案】B
【解析】Ca(OH)2的溶解度比较特殊,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选B。
9.【答案】A
【解析】当Ba(OH)2与NaHSO4等物质的量混合后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Ba(OH)2+NaHSO4===BaSO4↓+NaOH+H2O
1
1
1
0.002
mol
0.002
mol
0.002
mol
即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c(OH-)=c(NaOH)==0.01
mol·L-1
c(H+)=c(H+)水==mol·L-1=1×10-12mol·L-1,溶液的pH=-lgc(H+)=-lg(1×10-12)=12。
10.【答案】A
【解析】AHCl在水中完全电离,除了水分子外不存在其他分子。B中NH水解,NH+H2ONH3·H2O+H+,除了水分子外有NH3·H2O分子。C中S2-水解,产生H2S分子。D中HClO是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除了水分子外有HClO分子。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混合溶液pH计算。有关稀溶液混合,总体积近似等于两种溶液体积之和。强碱溶液混合,应按c(OH-)计算:c混(OH-)=(1×10-4mol·L-1+1×10-2mol·L-1)/2≈5.05×10-3mol·L-1。
c混(H+)=KW/c(OH-)≈2×10-12mol·L-1,pH=11.7。
易出现错解:c混(H+)=(1×10-10mol·L-1+1×10-12mol·L-1)/2≈5.05×10-11mol·L-1,pH=10.3。错选A。
特别提醒:按c(H+)计算是错误的,因为在碱溶液中,c(OH-)大,故可忽略不计水电离出的c(OH-)。但此时c(H+)很小,所以忽略水电离的c(H+)会造成误差。上述错解显然忽略了水电离产生的c(H+)。所以,强碱溶液混合,应先计算出c(OH-),再求c(H+),最后求pH。
12.【答案】C
【解析】溶度积不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简单乘积,还与平衡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成幂指数关系;溶度积受温度的影响,少数物质如Ca(OH)2,其Ksp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受离子浓度的影响
13.【答案】D
【解析】酸碱抑制水的电离,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不水解的离子不影响水的电离。综合分析选D。
14.【答案】D
【解析】醋酸为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应为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
+H2O,A错误。B中方程式没有配平,应为2Na+2H2O═2Na++H2↑+2OH-,B错误。C中应有难溶物氢氧化铜的生成,应为Cu2++SO42-+Ba2++2OH-=Cu(OH)2↓+
BaSO4↓,C错误。氢氧化钙为可溶于水的强碱,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和水,D正确。
15.【答案】B
【解析】在CH3COONa溶液中,由于CH3COO-的水解:CH3COO-+H2OCH3COOH+OH-,使CH3COO-浓度比Na+浓度要小。①使平衡向右移动了,c(CH3COO-)减小。②加入Na+,c(Na+)增大。④中加入了CH3COONa,使CH3COO-的浓度增大,但Na+也随着增大。只有③加入醋酸,使平衡左移,另外其本身也可以电离出CH3COO-,使溶液中的CH3COO-的浓度增大。
16.【答案】(1)错误 
该学生测得的pH是稀释后溶液的pH
(2)该学生操作错误,但不一定产生误差。因为原溶液不是中性时,稀释后溶液pH发生了变化,只是弱酸或弱碱溶液变化程度小些;若是中性溶液,稀释不会产生误差
(3)氢氧化钠溶液 
稀释过程中,NH3·H2O继续电离出OH-,减弱了因稀释OH-浓度减小程度,所以测得氢氧化钠溶液误差较大
(4)能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滴在两张pH试纸上,其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较大的是0.01
mol·L-1硫酸溶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pH试纸的使用、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用pH试纸测量溶液时,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相当于将原溶液稀释。
(2)若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稀释必然会造成测量数据错误,若溶液呈中性,则对结果无影响。
(3)NH3·H2O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促进它的电离,故对OH-浓度相等的氢氧化钠和氨水溶液来说,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氨水的pH减小程度小些,误差小些。
(4)分别测定这两种硫酸溶液的pH,pH较小的是浓度较大的硫酸溶液,pH较大的是浓度较小的硫酸溶液。
17.【答案】(1)BDCEAF (2)洗去附在滴定管壁上的水,防止因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 (3)偏高 (4)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解析】(2)无论是盛放标准液还是待测液的滴定管均应润洗,因为滴定管的内壁上附着的蒸馏水会将放入的溶液稀释而引起测定误差。(3)A步骤操作之前,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会使待测液的体积大于20.00
mL,消耗标准液增多,则测定结果偏高。(4)由于用酚酞作指示剂,故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即达到了滴定终点。
18.【答案】(1)将Fe2+氧化为Fe3+,使分离更加完全
(2)调节溶液的pH为3~4,使Fe3+完全转变为Fe(OH)3沉淀而分离
(3)洗涤Cu(OH)2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4)抑制Cu2+的水解
【解析】由生产流程可知,加入氧化剂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在后面的生产中更好地除去。溶液B呈酸性,Fe3+可溶,加入的CuO可以与酸反应,提高溶液的pH,当溶液的pH在3~4时,Fe3+就会以Fe(OH)3的形式沉淀出来;CuCl2溶液在蒸发结晶过程中会发生水解反应:Cu2++2H2OCu(OH)2+2H+,加入盐酸可抑制其水解,从而得到较高纯度的产品。
19.【答案】1.65×10-4mol·L-1
【解析】设Mg(OH)2中Mg2+的浓度为x,根据Mg(OH)2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
Mg(OH)2(s)Mg2+(aq)+2OH-(aq),溶液中应有c(Mg2+)=x,c(OH-)=2x,
Ksp=c(Mg2+)·c2(OH-)=x·(2x)2=1.8×10-11,x=1.65×10-4mol·L-1
20.【答案】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Ag+和Cl-浓度都减小到原浓度的。c(Ag+)=c(Cl-)=1/2×0.001
mol·L-1=0.000
5
mol·L-1,在混合溶液中,则c(Ag+)·c(Cl-)=(0.000
5)2=2.5×10-7。因为c(Ag+)·c(Cl-)>Ksp,所以有AgCl沉淀生成。
【解析】这是根据Ksp和溶液中的离子积Qc比较大小来判断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Ksp>Qc,不产生沉淀。Ksp=Qc,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Ksp
21.【答案】1:4
【解析】
22.【答案】(1)①⑦⑩ ③⑥⑧ ②④⑤
(2)①H2O2H++HO,HOH++O②H2O2+Ba(OH)2===BaO2+2H2O
【解析】(1)从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可以看出,二者的最大区别是其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区分电解质的强弱不能从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和导电能力强弱入手。根据物质所属类别来判断,①⑦⑩属于盐,是强电解质;③⑥属于弱酸,⑧为弱碱,它们都是弱电解质;②④⑤是非电解质;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由信息可知H2O2为二元弱酸,因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所以:H2O2H++HO,HOH++O,H2O2+Ba(OH)2═BaO2+2H2O。
23.【答案】H++OH-===H2O,使平衡向右移动,破坏釉质
5Ca2++3PO+F-===Ca5(PO4)3F↓
加Ca2+(或加PO等)
【解析】人体牙齿表面主要的无机成分是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难溶的磷酸钙类沉积物。在口腔中,牙齿表面的羟基磷灰石存在着这样的沉淀溶解平衡:
Ca5(PO4)3OH(s)5Ca2++3PO+OH-
口腔中残留的食物在酶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有机酸——乳酸。乳酸是酸性物质,能与OH-反应,使羟基磷灰石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从而导致龋齿的发生。但如果饮用水或者牙膏中含有F-,F-能与牙齿表面Ca2+和PO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氟磷灰石[Ca5(PO4)3F],沉积在牙齿表面。氟磷灰石比羟基磷灰石更能抵抗酸的侵蚀,并能抑制口腔细菌产生酸。因而能有效保护我们的牙齿,降低龋齿的发生率。这是通过添加F-使难溶的羟基磷灰石转化为更难溶的氟磷灰石,实质就是发生了沉淀的转化。
24.【答案】 (1)m>n (2)m>n (3)mn
【解析】分别加水稀释10倍后,两者的浓度仍相同,由于盐酸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盐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的电离程度,因此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于醋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因此有m(2)若两者稀释相同的倍数,则盐酸的pH小于醋酸的pH,若要两者的pH相等,则盐酸稀释的倍数大于醋酸稀释的倍数,故有m>n。
(3)pH=1的盐酸稀释100倍,pH变为3,由于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在稀释过程中会继续电离出氢离子,若稀,100倍,后溶液的pH小于3,若要pH=3,则要继续稀释,得m(4)
同(3)理,可得
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