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19 16:1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
A.镁?? B.银? C.铜? D.铁
2.铝在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地使用,原因之一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
A.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C.铝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D.铝不与酸、碱反应
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烹胆矾则成铜”是物理变化
B.胆矾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C.“熬之则成胆矾”是蒸发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反应:Fe+CuSO4==Cu+FeSO4
4.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金属与酸反应而得到的是( )
A.MgSO4????B.FeCl3? C.AlCl3? D.ZnSO4
5.下列各组药品不能验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是( )
A.Fe、ZnCl2溶液、CuCl2溶液
B.Zn、Cu、稀盐酸
C.Zn、Cu、AgNO3溶液
D.Zn、Cu、FeCl2溶液
6.将金属锰(Mn)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将镁条插入硫酸锰溶液中,如果有锰析出,则Mn、Mg、Cu的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Mg、Mn、Cu? B.Mn、Mg、Cu
C.Cu、Mg、Mn??? D.Cu、Mn、Mg
7.化学之美在于现象之美。如图“火树银花”为“铜树”在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现象:红色的铜树上产生了白色的银
B.化学方程式Cu+AgNO3=CuNO3+Ag
C.实验结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D.分析评价: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大
8.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有锌析出
B.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C.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D.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大
9.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金属的质量:乙>甲>丙
10.下图是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四个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①和②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Zn>Fe
B.由③和④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Fe>Cu>Ag
C.③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变成蓝色
D.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 +H2↑
11.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过滤。下面对反应结果的判断,错误的是(? )
A.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不含有Zn
B.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
C.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滤渣中一定不含有Zn
12.向56g含两种杂质的铁粉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产生0.2g氢气,则该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 )
A.锌和铜 B.锌和镁? C.铝和镁? D.碳和铜
二、填空题
13.已知置换反应A+B→C+D能够发生。
(1)若D为H2,B为稀硫酸,则A可能为________等活泼金属,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D为Cu,化合物B可能为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
(3)某些非金属也有活动性顺序,已知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Cl2+2NaBr==2NaCl+Br2, Br2+2NaI==2NaBr+I2。上述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在I2、Cl2、Br2三种非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活动性最弱的是 。
14.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是________。
(2)溶液C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D可用于制 ,③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_______(填“强”或“弱”)。
(4)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5)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某品牌电器的废旧电路板中还有Fe、Cu、Ag、Ni(镍,银白色金属) 等金属,如下图是某车间回收部分金属的工艺流程,已知: 2Cu+O2+2H2SO42Cu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滤渣③中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
(3)根据以上工艺流程图,可以得出Ni、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Ni _____Fe(填 “>”或“<”);
(4)滤液③中加入足量铁粉的主要目的是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
(5)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流程的主要优点是 。
16.某化学小组向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乙中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 。
(2)若溶液甲为蓝色,则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为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若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7.“学化学,爱化学,用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1)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请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 ;比较实验乙和实验_____(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________(填“强”或“弱”)。
(3)小组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 。
(4)【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①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 或_____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Na+和SO42-都不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四、计算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称取20g假黄金置于烧杯中,将50g某浓度的稀盐酸分5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取出固体,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重,每次稀盐酸的用量和剩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求该假黄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多少?
课题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B 2. B 3. A 4. B 5. C 6. A 7. C 8. B 9. D 10. A
11. D 12. B
二、填空题
13. (1)Mg;Al;Zn;Fe;Zn+H2SO4==ZnSO4+H 2↑
(2)CuSO4;Fe+CuSO4==Cu+FeSO4 (3)置换;Cl2;I2
14. (1)四氧化三铁(2)FeSO4(3)导线(合理即可);强
(4)置换反应(5)3CO+Fe2O3 高温 2Fe+3CO2
15. (1)过滤(2)Ag(3)<(4)将铜全部置换出来;Fe+CuSO4=FeSO4+Cu
(5)避免了焚烧产生的污染性气体,更加的环保(答案合理即可)。
16. (1)Ag;Cu和Zn(2)Al3+ Zn2+ Cu2+(3)AgNO3和Cu(NO3)2
三、实验探究题
17. (1)4Al+3O2=2Al2O3;甲(2)3CuSO4+2Al=3Cu+Al2(SO4)3;强
(3)甲中也有水但氧化铝膜没有破坏(4)Cl-;无明显现象;正确
四、计算题
18. (1)由图像可知,黄金中锌的质量为20g-13.5g=6.5g,则假黄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g/20g╳100%=32.5%
(2)解: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 ? ? 2
6.5g? ? ?x
x=0.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