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一、单选题
1.(2019·海南)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B.?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
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均在形成配子时分离???????????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能够自由组合
2.(2020·浙江选考)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和
的基因型不同
C.?若
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5/51
D.?若
和
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
3.(2020·江苏)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
4.(2020·浙江选考)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个无成分R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株数)
Ⅰ
F1×甲
有(199),无(602)
Ⅱ
F1×乙
有(101),无(699)
Ⅲ
F1×丙
无(795)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用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所占比例为(??
)
A.?21/32?????????????????????????????????????B.?9/16?????????????????????????????????????C.?3/8?????????????????????????????????????D.?3/4
5.(2020·浙江选考)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De(褐色)、D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e和Df分别对d完全显性。毛发形状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控制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的雌雄个体交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De对Df共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6种表现型
B.?若De对D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12种表现型
C.?若De对D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9种表现型
D.?若De对D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8种表现型
6.(2020·北京)如图是雄性哺乳动物体内处于分裂某时期的一个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B.?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C.?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只产生2种基因型的精子?????????D.?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7.(2019·浙江会考)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红花植株(RR)与白花植株(r)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F2的表现型不能反映它的基因型?????????????????????????B.?F2中粉红色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1/3
C.?基因R对基因r为完全显性????????????????????????????????????D.?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8.(2019·天津)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9.(2019·全国Ⅲ卷)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
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
10.(2019·全国Ⅱ卷)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
11.(2018·海南)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
AADD,
AADd,
AaDD,
AaDd;雄蜂是
AD,
Ad,
aD,
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
A.?AADd
和
ad????????????????????B.?AaDd
和
Ad????????????????????C.?AaDd
和
AD????????????????????D.?Aadd
和
AD
12.(2018·江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13.(2018·浙江选考)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
)
A.?完全显性???????????????????????????B.?不完全显性???????????????????????????C.?共显性???????????????????????????D.?性状分离
14.(2018·浙江选考)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5.(2020·合肥模拟)某种植物的叶形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F1均为宽叶,F1自交,F2中宽叶:窄叶=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B.?F2中宽叶植株随机交配,子代窄叶植株占1/6
C.?F2中宽叶植株进行自交,子代窄叶植株占1/9??????D.?F1连续多代自交,宽叶植株的比例逐代下降
16.(2020·浙江模拟)等位基因A、a为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相互交配,所获得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下列解释中最可能的是(???
)
A.?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B.?环境因素影响了表现型
C.?种群中存在杂合致死现象????????????????????????????????????D.?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能受精
17.(2020·浦东模拟)植物A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为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现有黄色饱满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一隐性纯合子杂交,得到如下表的后代。根据这一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表现型
黄色饱满
黄色皱缩
白色饱满
白色皱缩
数目
145
341
350
151
A.?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完全连锁??????????B.?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完全连锁
C.?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不完全连锁???????D.?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不完全连锁
18.(2020·浦东模拟)小鼠的毛色由复等位棊因A(黄色)、a1(灰色)、a2(黑色)控制。已知该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对a1、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若一只黄色雄鼠与一只黑色雌鼠交配,其子代的表现型可能(???
)
A.?只有灰色????????????????????????B.?只有黑色????????????????????????C.?只有黄色????????????????????????D.?只有黑色和灰色
19.(2020·安康模拟)通过下列杂交组合,可确定性状显隐性的组合是(???
)
组合
杂交亲本
杂交子代
①
长翅雄×长翅雌
长翅雌∶长翅雄=1∶1
②
红眼雄×白眼雌
红眼雌∶白眼雄=1∶1
③
灰身雄×灰身雌
灰身雄∶灰身雌∶黑身雄∶黑身雌=3∶3∶1∶1
④
黑檀体雄×灰檀体雌
黑檀体雄∶黑檀体雌∶灰檀体雄∶灰檀体雌=1∶1∶1∶1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020·包头模拟)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用两种纯合玉米杂交得F1
,
F1自交得到F2
,
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花高茎∶紫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27∶9∶2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F2中的所有白色植株随机受粉,得到的F3中紫花植株占8/49
C.?F2中紫花高茎个体的基因型有9种
D.?亲本性状的表现型不可能是白花高茎和白花矮茎
21.(2020·广州模拟)育种专家为获得基因型为AA的高产小麦品种,以基因型为Aa的小麦为亲本,通过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方法进行育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育种专家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属于自然选择的过程
B.?基因型为Aa的小麦自交后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C.?该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则该种群不会发生进化
D.?该育种过程所得F2中,经筛选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5
22.(2020·广州模拟)白花三叶草有两个品种: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和不含氰的品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两个不含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F1自交获得F2
,
则(???
)
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或Ddhh)和ddHH(或ddHh)
B.?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溶酶体中
C.?向F2不含氰品种的叶片提取液中加入含氰葡萄糖苷,约有3/7类型能产生氰
D.?F2中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15∶1
23.(2020·温州模拟)已知人的ABO血型,由三个基因即ⅠA、ⅠB和i控制。一对夫妇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生了一个O血型的儿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儿子O血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IA对i为完全显性,IB对i为完全显性
C.?ⅠA、ⅠB和i基因分别决定红细胞表面的A抗原、B抗原和O抗原
D.?若该儿子与A血型的女性结婚,生一个O型女儿的可能性为1/8
24.(2020·柯桥模拟)某二倍体植物,其叶片细胞中存在X蛋白时叶缘表现为非锯齿状,反之表现为锯齿状。X蛋白的合成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T和t)控制。现将两锯齿状亲本植株杂交得F1
,
F1自交获得F2
,
F2中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1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TT、aatt或aaTT、AAtt
B.?推断基因A的存在可抑制基因T的表达
C.?杂交获得的F1和F2群体中,T的基因频率相同均为1/2
D.?叶缘锯齿状植株中不可能同时存在A和T基因的mRNA
25.(2020·义乌模拟)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二、综合题
26.(2019·全国Ⅲ卷)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_____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27.(2020·全国Ⅲ)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
28.(2020·全国Ⅱ)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9.(2020高三上·昆明月考)基因控制豌豆花色形成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
(1)用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图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紫色物质产生后,储存在花瓣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器)中。
(3)某科研小组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豌豆植株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
,
F1自交得到F2。
①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分析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若F2中紫花:白花=________,
则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F2中紫花:白花=________.则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假设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一株白花植株(甲)与F1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花:白花的分离比为3:5,则植株(甲)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0.(2020·贵阳模拟)玉米果穗有秃尖现象,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为揭示秃尖现象的遗传规律,育种工作者将纯合秃尖和纯合不秃尖两个品系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秃尖,将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秃尖为228株,不秃尖为17株;用F1与不秃尖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不秃尖为49株,秃尖为15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的秃尖和不秃尖性状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相对性状,判断理由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现象推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数据可以推测,玉米秃尖与不秃尖的性状至少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________定律。F2中秃尖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一、单选题
1.(2019·海南)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B.?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
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均在形成配子时分离???????????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能够自由组合
2.(2020·浙江选考)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和
的基因型不同
C.?若
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5/51
D.?若
和
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
3.(2020·江苏)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
4.(2020·浙江选考)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个无成分R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株数)
Ⅰ
F1×甲
有(199),无(602)
Ⅱ
F1×乙
有(101),无(699)
Ⅲ
F1×丙
无(795)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用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所占比例为(??
)
A.?21/32?????????????????????????????????????B.?9/16?????????????????????????????????????C.?3/8?????????????????????????????????????D.?3/4
5.(2020·浙江选考)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De(褐色)、D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e和Df分别对d完全显性。毛发形状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控制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的雌雄个体交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De对Df共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6种表现型
B.?若De对D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12种表现型
C.?若De对D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9种表现型
D.?若De对D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8种表现型
6.(2020·北京)如图是雄性哺乳动物体内处于分裂某时期的一个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B.?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C.?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只产生2种基因型的精子?????????D.?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7.(2019·浙江会考)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红花植株(RR)与白花植株(r)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F2的表现型不能反映它的基因型?????????????????????????B.?F2中粉红色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1/3
C.?基因R对基因r为完全显性????????????????????????????????????D.?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8.(2019·天津)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9.(2019·全国Ⅲ卷)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
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
10.(2019·全国Ⅱ卷)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
11.(2018·海南)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
AADD,
AADd,
AaDD,
AaDd;雄蜂是
AD,
Ad,
aD,
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
A.?AADd
和
ad????????????????????B.?AaDd
和
Ad????????????????????C.?AaDd
和
AD????????????????????D.?Aadd
和
AD
12.(2018·江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13.(2018·浙江选考)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
)
A.?完全显性???????????????????????????B.?不完全显性???????????????????????????C.?共显性???????????????????????????D.?性状分离
14.(2018·浙江选考)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5.(2020·合肥模拟)某种植物的叶形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F1均为宽叶,F1自交,F2中宽叶:窄叶=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B.?F2中宽叶植株随机交配,子代窄叶植株占1/6
C.?F2中宽叶植株进行自交,子代窄叶植株占1/9??????D.?F1连续多代自交,宽叶植株的比例逐代下降
16.(2020·浙江模拟)等位基因A、a为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相互交配,所获得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下列解释中最可能的是(???
)
A.?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B.?环境因素影响了表现型
C.?种群中存在杂合致死现象????????????????????????????????????D.?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能受精
17.(2020·浦东模拟)植物A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为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现有黄色饱满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一隐性纯合子杂交,得到如下表的后代。根据这一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表现型
黄色饱满
黄色皱缩
白色饱满
白色皱缩
数目
145
341
350
151
A.?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完全连锁??????????B.?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完全连锁
C.?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不完全连锁???????D.?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不完全连锁
18.(2020·浦东模拟)小鼠的毛色由复等位棊因A(黄色)、a1(灰色)、a2(黑色)控制。已知该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对a1、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若一只黄色雄鼠与一只黑色雌鼠交配,其子代的表现型可能(???
)
A.?只有灰色????????????????????????B.?只有黑色????????????????????????C.?只有黄色????????????????????????D.?只有黑色和灰色
19.(2020·安康模拟)通过下列杂交组合,可确定性状显隐性的组合是(???
)
组合
杂交亲本
杂交子代
①
长翅雄×长翅雌
长翅雌∶长翅雄=1∶1
②
红眼雄×白眼雌
红眼雌∶白眼雄=1∶1
③
灰身雄×灰身雌
灰身雄∶灰身雌∶黑身雄∶黑身雌=3∶3∶1∶1
④
黑檀体雄×灰檀体雌
黑檀体雄∶黑檀体雌∶灰檀体雄∶灰檀体雌=1∶1∶1∶1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020·包头模拟)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用两种纯合玉米杂交得F1
,
F1自交得到F2
,
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花高茎∶紫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27∶9∶2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F2中的所有白色植株随机受粉,得到的F3中紫花植株占8/49
C.?F2中紫花高茎个体的基因型有9种
D.?亲本性状的表现型不可能是白花高茎和白花矮茎
21.(2020·广州模拟)育种专家为获得基因型为AA的高产小麦品种,以基因型为Aa的小麦为亲本,通过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方法进行育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育种专家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属于自然选择的过程
B.?基因型为Aa的小麦自交后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C.?该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则该种群不会发生进化
D.?该育种过程所得F2中,经筛选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5
22.(2020·广州模拟)白花三叶草有两个品种: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和不含氰的品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两个不含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F1自交获得F2
,
则(???
)
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或Ddhh)和ddHH(或ddHh)
B.?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溶酶体中
C.?向F2不含氰品种的叶片提取液中加入含氰葡萄糖苷,约有3/7类型能产生氰
D.?F2中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15∶1
23.(2020·温州模拟)已知人的ABO血型,由三个基因即ⅠA、ⅠB和i控制。一对夫妇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生了一个O血型的儿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儿子O血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IA对i为完全显性,IB对i为完全显性
C.?ⅠA、ⅠB和i基因分别决定红细胞表面的A抗原、B抗原和O抗原
D.?若该儿子与A血型的女性结婚,生一个O型女儿的可能性为1/8
24.(2020·柯桥模拟)某二倍体植物,其叶片细胞中存在X蛋白时叶缘表现为非锯齿状,反之表现为锯齿状。X蛋白的合成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T和t)控制。现将两锯齿状亲本植株杂交得F1
,
F1自交获得F2
,
F2中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1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TT、aatt或aaTT、AAtt
B.?推断基因A的存在可抑制基因T的表达
C.?杂交获得的F1和F2群体中,T的基因频率相同均为1/2
D.?叶缘锯齿状植株中不可能同时存在A和T基因的mRNA
25.(2020·义乌模拟)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二、综合题
26.(2019·全国Ⅲ卷)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_____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27.(2020·全国Ⅲ)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
28.(2020·全国Ⅱ)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9.(2020高三上·昆明月考)基因控制豌豆花色形成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
(1)用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图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紫色物质产生后,储存在花瓣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器)中。
(3)某科研小组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豌豆植株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
,
F1自交得到F2。
①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分析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若F2中紫花:白花=________,
则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F2中紫花:白花=________.则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假设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一株白花植株(甲)与F1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花:白花的分离比为3:5,则植株(甲)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0.(2020·贵阳模拟)玉米果穗有秃尖现象,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为揭示秃尖现象的遗传规律,育种工作者将纯合秃尖和纯合不秃尖两个品系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秃尖,将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秃尖为228株,不秃尖为17株;用F1与不秃尖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不秃尖为49株,秃尖为15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的秃尖和不秃尖性状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相对性状,判断理由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现象推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数据可以推测,玉米秃尖与不秃尖的性状至少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________定律。F2中秃尖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A项不合题意;
B.豌豆是两性花,在人工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B项不合题意;
C.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C项不合题意;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前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者基因连锁,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C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
B、根据Ⅲ3同时患甲病和乙病可知,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
,
根据Ⅱ4患乙病可知,Ⅲ6为AaXbXb
,
二者基因型相同,B错误;
C、根据Ⅲ3同时患甲病和乙病可知,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
,
则Ⅲ1为1/3AAXBXb或2/3AaXBXb
,
正常男性XbY乙病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二者婚配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3×2/17×1/4=1/51,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51=50/51,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2,故后代正常的概率为50/51×1/2=25/51,C正确;
D、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
,
Ⅲ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为AA的概率为1-2/17=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为1/2,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1/2=1/34,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Ⅱ2×Ⅱ3→Ⅲ3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A/a;根据题意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由于甲病有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Ⅲ3患甲病,而Ⅳ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B/b。根据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可知a基因概率为1/16,A基因频率为15/16,则AA=15/16×15/16=225/256,Aa=2×1/16×15/16=30/256。
3.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A、由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均为杂合子,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则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为显性基因,杂合桔红带黑斑鱼(Aa)相互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可推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即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B正确;
C、由于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自然繁育条件下,该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逐渐下降,则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C正确;
D、桔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无论回交多少次,所得桔红带黑斑品系均为杂合子,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已知该鱼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后代出现的表现型比例为桔红带黑斑∶橄榄绿带黄斑=2∶1,说明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且后代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情况。
4.A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比例为1:1,或(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比例为1:1,)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基因型为AaBbcc,故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相互杂交,后代中有成分R所占比例为:1/2×1×3/4×1+1/2×3/4×3/4×1=21/32,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为有成分R,又知无成分R的纯合子甲、乙、丙之间相互杂交,其中一组杂交的F1基因型为AaBbCc且无成分R,推测同时含有A、B基因才表现为有成分R,C基因的存在可能抑制A、B基因的表达,即基因型为A_B_cc的个体表现为有成分R,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无成分R。根据F1与甲杂交,后代有成分R:无成分R≈1:3,有成分R所占比例为1/4,可以将1/4分解为1/2×1/2,则可推知甲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或aaBBcc;F1与乙杂交,后代有成分R:无成分R≈1:7,可以将1/4分解为1/2×1/2×1/2,则可推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cc;F1与丙杂交,后代均无成分R,可推知丙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
5.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A、若De对Df共显性,H对h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eDf、Ded、Dfd和dd四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2种,则F1有4×2=8种表现型,A错误;
B、若De对D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eDf、
Ded、Dfd和dd四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3种,则F1有4×3=12种表现型,B正确;
C、若De对D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eDf、
Ded、Dfd和dd四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2种,则F1有4×2=8种表现型,C错误;
D、若De对D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eDf、
Ded、Dfd和dd四种,表现型3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3种,则F1有3×3=9种表现型,D错误。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叫并显性。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即外显率为100%。
6.C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A、根据细胞图示中的基因分布可以发现,该个体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Dd,A正确;
B、图中显示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且下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交叉互换,可判定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B正确;
C、图中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由此可知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可以产生4种配子,C错误;
D、A、a和D、d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图示中可观察到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AB和a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之间正在发生交叉互换,因此可判定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7.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A、由于F2产生3种表现型,所以根据题目分析可知,红花基因型是RR,粉红色花基因型为Rr,百色花基因型为rr,A不符合题意
B、粉红色花基因型为Rr,所以概率为1/2,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粉色花基因型为Rr,但RR为红色,由此可知基因R对基因r为不完全显性
,C不符合题意
D、由F1自交得到F2,且F2有三种表现型,即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符合基因分离定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
(1)概念: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适用范围:
①.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②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③细胞核遗传
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8.B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A、由于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囊鼠不同颜色的表现型频率在随区域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不符合题意;
B、据图可推算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为0.1×0.9×2=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为0.7×0.3×2=0.42,所以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符合题意;
C、因为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深色囊鼠为显性性状,其基因型有两种DD和Dd,,不符合题意;
D、浅色岩Q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为0.7×0.7=0.49,而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为0.9×0.9=0.81,所以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比Q区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主要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以及基因型频率与环境的关系。明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基因A、a的频率分别为P(A)、P(a),则基因型AA、Aa、aa的频率为:P(AA)=P(A)2
,
P(aa)=P(a)2
,
P(Aa)=2P(A)×P(a)。浅色岩P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18,因为囊鼠的毛色(深色)与环境(浅色岩)差异大易被天敌捕食,D基因频率为0.1,则d基因频率为1-0.1=0.9;深色熔岩床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95,因为囊鼠颜色与环境差异小不易被天敌捕食,D的基因频率为0.7,则d的基因频率为1-0.7=0.3;浅色岩Q区的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50,因为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D的基因频率为0.3,则d的基因频率为1-0.3=0.7。
9.A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亲本基因型均为Bb,产生配子的比例B占1/2,b占1/2,子一代群体中BB、Bb、bb各占1/4、1/2、1/4,因该动物共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产生后代1
000只,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250、500、250。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250、500、0。
故答案为:A
【分析】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亲本基因型均为Bb,产生配子的比例B占1/2,b占1/2,子一代群体中BB占1/2×1/2=1/4、Bb占1/2×1/2×2=1/2、、bb占1/2×1/2=1/4,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子一代受精卵个数理论上是1000,即BB有1/4×1000=250、Bb有1/2×1000=500、bb有1/4×1000=250。因为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所以子一代存活个体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250、500、0。
10.B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全缘叶为显性性状,子代出现羽裂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羽裂叶植株为隐性纯合子,则植株甲一定为杂合子;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若全缘叶为显性,另一全缘叶植株基因型为AA,或全缘叶植株均为隐性纯合子,子代均为全缘叶,不能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植株甲或羽裂叶植株肯定有一个为隐性纯合子,又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则显性个体一定是杂合子,但没有说全缘叶为显性,所以不能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全缘叶为显性性状,又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植株甲和另一植株均为杂合子。所以能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①④,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自交法:待测个体自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测交法: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2.由子代性状分离比推测亲代基因型
后代表现型
亲本基因型组合
亲本表现性
全显
AA×AA(或Aa或aa)
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全隐
Aa×aa
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1:1
Aa×aa
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3:1
Aa×Aa
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
11.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解析】蜜蜂是孤雌生殖的典型生物,雌蜂是受精卵发育而来,雄峰是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要想知道这对蜜蜂的基因型可以先由后代雄蜂的基因型判断亲代雌蜂的基因型,雄蜂是
AD,
Ad,
aD,
ad这四种类型,说明亲代的雌蜂的基因型是AaDd,再由后代雌蜂的基因型可以推知亲代雄蜂的基因型是AD,因此只有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分析】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
①隐性纯合突破方法: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型一定是aa,其中一个a来自父本,另一个a来自母本。
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后代表现型
亲本基因型组合
亲本表现型
全显
AA×AA或AA×Aa或AA×aa
亲本中一定有一方是显性纯合子
全隐
aa×aa
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1:1
Aa×aa
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3:1
Aa×Aa
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
12.C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不符合题意;
B、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不符合题意;
C、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符合题意;
D、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不同类型配子存活有差异、纯合致死或该性状的表达受其他基因的影响等。
13.C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A、完全显性的杂合子与显性纯合子表现型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不完全显性的杂合子表现型介于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之间,故B不符合题意;
C、共显性的杂合子中两种基因对应的性状会同时表现出来,故C符合题意;
D、性状分离是指后代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型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型血是由IA基因控制合成的红细胞表面的A凝集原表现出的性状,B型血是由IB基因控制合成的红细胞表面的B凝集原表现出的性状,AB型血则是由IA基因控制合成的红细胞表面的A凝集原和由IB基因控制合成的红细胞表面的B凝集原共同表现出的性状,因此属于共显性。
14.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AB、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可见,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A、B不符合题意;
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不符合题意;
D、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基因分离定律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15.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A、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故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的等位基因分离后配子重新结合的结果,A错误;
B、F2中宽叶植株(1/3AA、2/3Aa)随机交配,配子为2/3A、1/3a,子代窄叶植株(aa)比例为1/3×1/3=1/9,B错误;
C、F2中宽叶植株(1/3AA、2/3Aa)进行自交,子代窄叶植株占2/3×1/4=1/6,C错误;
D、F1(Aa)连续多代自交,随自交代数增多,隐性性状(纯合子)的比例逐渐升高(逐渐接近1/2),故宽叶植株的比例逐代下降,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宽叶与窄叶杂交后F1均为宽叶,说明宽叶为显性性状,设控制形状的基因为A、a,则P:AA×aa→F1:Aa→F2:AA:Aa:aa=1:2:1,据此分析作答。
16.B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A、若为不完全显性,则性状分离比为1:2:1,A不符合;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相互交配,所获得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最可能是环境因素影响了生物的表现型,使部分显性性状的个体表现为隐性,B正确;
C、若是杂合致死则种群中不会有基因型为Aa的个体,C不符合;
D、若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能受精,则子代应该全为显性性状,D不符合。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相互变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3:1。
17.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黄色饱满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一隐性纯合子杂交,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黄色皱缩和白色饱满所占比例较大,说明含有Ab和aB的配子比例较多,同时存在含AB和ab的配子,即A、b基因连锁,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不完全连锁,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含AB和ab的配子出现。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黄色饱满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一隐性纯合子杂交,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但4种表现型的比例不等,黄色皱缩和白色饱满所占比例较大。
18.C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由分析可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Aa1或Aa2
,
黑色雌鼠的基因型为a2a2
,
二者交配相当于测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全为Aa2(黄色)或Aa2(黄色)和a1a2(灰色)或Aa2(黄色)和a2a2(黑色),即二者杂交产生后代的表现型为全黄色或有黄色和灰色或有黄色和黑色,即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题意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A、Aa1、Aa2均为黄色;a1
a1、a1
a2均为灰色a2a2表现为黑色。
19.C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组合①中,若亲本长翅为纯合子,无论长翅为显性还是隐性,子代都为长翅雌∶长翅雄=1∶1,①不符合题意;
组合②中,该相对性状在雌雄个体中表现不同,可推断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Y型性别决定方式),且红眼为显性,②符合题意;
组合③中,子代雌雄个体中灰身∶黑身均为3∶1,说明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由亲本均为灰身,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可推断灰身为显性,亲本雌雄个体均为杂合子,③符合题意;
组合④中,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无论黑檀体和灰檀体中哪个为杂合子,均可出现黑檀体雄∶黑檀体雌∶灰檀体雄∶灰檀体雌=1∶1∶1∶1的结果,故不能判断性状显隐性,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一般用自交法或杂交法,通常需要先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位置,若该对性状在子代雌雄个体中表现相同,则其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在子代雌雄个体中表现不同,则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则子代所表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20.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A、根据子二代中紫花∶白花=9∶7,说明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错误;
B、A、B同时存在表现为紫花,其他表现为白花,F2中的所有白色植株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2∶1∶2∶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2∶2∶3,随机受粉,得到的F3中紫花植株占2/7×2/7×2=8/49,B正确;
C、F2中紫花高茎个体的基因型(A-B-C-)有2×2×2=8种,C错误;
D、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Cc,亲本为纯合体,基因型可能为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只有A-B-表现紫花,其余表现白花,所以亲本性状的表现型可能是白花高茎和白花矮茎,如AAbbcc×aaBBCC和AAbbCC×aaBBc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两种纯合玉米杂交得F1
,
F1自交得到F2
,
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花高茎∶紫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27∶9∶21∶7,子二代中高茎∶矮茎=3∶1,符合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因此高茎和矮茎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子二代中紫花∶白花=9∶7,可以改写成9∶3∶3∶1,因此玉米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控制花色的基因为A/a和B/b,控制株高的基因为C/c,所以子一代相关基因型为AaBbCc,A、B同时存在表现为紫花,其他表现为白花。
21.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杂交育种
【解析】A、育种专家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的过程,A错误;
B、基因型为Aa的小麦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了A、a两种配子,自交过程中a配子和a配子结合形成基因型为aa的个体,而基因自由组合需至少存在两对等位基因,B错误;
C、该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逐代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导致基因a的频率下降,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C错误;
D、基因型为Aa的小麦自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1/4
AA、
2/4Aa、1/4
aa,经筛选后F1的基因型为
1/3AA、
2/3Aa;F1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为
6/12AA.4/12
Aa.2/12
aa,经筛选后F2的基因型为
3/5AA、
2/5Aa,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2.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子代为DdHh,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而当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时,子代会出现不含氰的品种,A错误;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液泡中,B错误;F2不含氰的品种有3D_hh:3ddH_:1ddhh,其中品种ddH_不能产生葡萄糖苷,但是加入含氰葡萄糖苷能产生氰,所占比例为3/7,C正确;已知F1为DdHh,则F2为9D_H_:3D_hh:3ddH_:1ddhh,因此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9:7,D错误。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从图解中可以看出,D基因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生成HCN,即D_H_表现为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其余均为不含氰品种。
23.B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A、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在本题中,仅有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出现基因重组,A错误。
B、根据血型决定原则,IAi和IBi表现出A型和B型,说明IA和IB均对i为完全显性,B正确;
C、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与抗原B而将血液分成4种血型。红细胞上仅有抗原A为A型,只有抗原B为B型,若同时存在A和B抗原则为AB型,这两种抗原均无的为O型。所以i不决定O抗原,C错误;
D、与该儿子能生出O型血女儿的女性应为IAi基因型,A型血的女性可能基因型为IAIA或IAi,但无法确定其为IAi所占比例,所以无法确定后代为O型血所占比例,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BO血型系统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构成六种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和ii)和四种表型(A型、B型、AB型和O型)。
根据题目可知,这对夫妇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生了一个O血型的儿子,所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IAi和IBi,儿子的基因型为ii。
24.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A、两亲本叶缘为锯齿状,又F1的基因型为AaTt,由以上分析可推得,亲本基因型分别是AATT、aatt,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可能基因A的存在抑制基因T的表达,也可能基因T的存在抑制基因A的表达,B错误;
C、由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Tt,T的基因频率为1/2,F1自交得F2
,
T基因频率不变,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_T_的个体叶缘锯齿状,即叶片中X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可能是由于A和T其中一个基因的表达产物抑制了另一个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若是影响翻译过程,则可能同时存在A和T基因的mRNA,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缘的形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F2中锯齿状植株∶非锯齿状植株=13∶3,为9∶3∶3∶1的变形,可推断F1的基因型为AaTt,F2中基因型为A_T_、A_tt、aatt的个体叶缘锯齿状,基因型为aaT_的个体叶缘非锯齿状,或基因型为A_T_、aaT_、aatt的个体叶缘锯齿状,基因型为A_tt的个体叶缘非锯齿状。综上可推测,A和T中的其中一个基因可能控制X蛋白的合成,而另一个基因的存在会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25.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和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使”,可进一步推测:G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由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为性别决定无关,故排除位于常染色体上,应位于X染色体上,且Y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
二、综合题
26.(1)显性性状
(2)答:思路及预期结果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
,
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
,
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1)显性性状是指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即杂合子)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
(2)分离定律的实质就是杂合子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即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可以形成两种分别含有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配子,其比例为1:1,所以只要验证这一点就可以证实分离定律。那么按照孟德尔的假设,测交就是用这个杂合子和隐性的纯合子交配,因为隐性纯合子只会产生一种隐性配子,故它与任何配子结合形成等位基因都会表现出配子的基因型,杂合子测交子代表现出显性:隐性=1:1,分离定律得以证实。同理,杂合子自交子代表现出显性:隐性=3:1,分离定律也会得以证实。
故答案为:(1)显性性状
(2)思路及预期结果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
,
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
,
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分析】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显性性状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为杂合体,相应的等位基因中其中一个对表现出的性状有明显影响,另个则暂时不表现,表现出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即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可以形成两种分别含有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配子,其比例为1:1,据此答题。
27.(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42;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2)秋水仙素处理
(3)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1)杂种一是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的产物,细胞内含有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各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高度不育;
普通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所以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
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2)人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以采用秋水仙素处理。(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抗倒伏的小麦,可以利用杂交育种,设计思路如下:
将甲和乙两品种杂交获得F1
,
将F1植株进行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即为稳定遗传的抗病又抗倒伏的植株。
【分析】图中是普通小麦育种的过程,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形成杂种一,经过加倍后形成拟二粒小麦AABB,在和滔氏麦草杂交获得杂种二ABD,然后加倍形成普通小麦AABBDD。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28.(1)板叶、紫叶、抗病
(2)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3)花叶绿叶感病、
花叶紫叶感病
(4)AaBbd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1)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可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DD。(2)已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再根据甲乙丙丁的表现型和杂交结果可推知,甲、乙、丙、丁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3)若丙aabbdd和丁aaBbdd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bbdd(花叶绿叶感病)和aaBbdd(花叶紫叶感病)。(4)已知杂合子自交分离比为3:1,测交比为1:1,故,X与乙杂交,叶形分离比为3:1,则为Aa×Aa杂交,叶色分离比为1:1,则为Bb×bb杂交,能否抗病分离比为1:1,则为Dd×dd杂交,由于乙的基因型为AabbDd,可知X的基因型为AaBbd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可知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DD,丙为隐性纯合子aabbdd;乙板叶绿叶抗病与丁花叶紫叶感病杂交,后代出现8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1:1:1:1:1:1,可推测三对等位基因应均为测交。
29.(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豌豆子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
(2)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液泡
(3)9∶7;1∶1;aaBb或Aabb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蛋白质、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1)用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豌豆子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2)图中有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催化相关物质合成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题图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紫色物质储存在花瓣细胞的液泡中。(3)①根据题意,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若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亲本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紫花:白花=9:7;若基因则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亲本只能产生两种配子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紫花:白花=1:1。
②若杂交子代中紫花所占比值为3/8,可将3/8拆成3/4?1/2,利用乘法原理,子代显性性状占3/4,亲本是杂合子自交,子代显性性状占1/2,亲本是杂合子测交,因此可推出与F1(AaBb)杂交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分析】1、用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豌豆子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3、两对等位基因若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样的个体会产生四种配子;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和其他变异,则这样的个体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30.(1)属于;相对性状指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秃尖;纯合秃尖和纯合不秃尖两个品系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秃尖,F1自交后代出现秃尖和不秃尖性状分离
(3)2;自由组合;8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所以玉米的秃尖和不秃尖属于相对性状。(2)根据纯合秃尖和纯合不秃尖两个品系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秃尖,F1自交后代出现秃尖和不秃尖性状分离,可知秃尖为显性性状,不秃尖为隐性性状。(3)若秃尖和不秃尖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1与不秃尖植株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不秃尖与秃尖的比例应接近1∶1,而由分析可知,测交结果接近1∶3,则该性状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假如由A/a、B/两对基因控制,纯合秃尖AABB和纯合不秃尖aabb杂交,F1全部表现为秃尖AaBb,F1自交后,由分析可知,F2秃尖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8种,只有aabb表现为不秃尖。
【分析】由题可知,秃尖为显性性状。F2植株中,秃尖与不秃尖株数比例为13.4∶1;F1与不秃尖植株测交,子代植株不秃尖与秃尖的比例应接近1∶3,故该性状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