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神经调节(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7 神经调节(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0 15:16: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7
神经调节
一、单选题
1.(2020·海南)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Na+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C.?神经递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D.?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2.(2020·北京)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B.?食欲肽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
C.?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D.?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
3.(2020·浙江选考)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
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4.(2020·新高考I)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5.(2020·江苏)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6.(2020·浙江选考)人的一侧大脑皮层外侧面示意图如下,图中甲、乙、丙和丁表示部位。某人的右腿突然不能运动,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右腿无力。推测该患者大脑皮层的受损部位可能位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7.(2020·江苏)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天冬氨酸分子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
B.?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
C.?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
D.?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8.(2020·浙江选考)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B.?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腺
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
D.?反射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
9.(2019·浙江会考)某同学制备了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如下图。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会发生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坐骨神经是结缔组织包围许多传入神经纤维而成的
B.?神经细胞和腓肠肌细胞都是可兴奋细胞
C.?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发生收缩属于反射
D.?若在静息的坐骨神经上放置接有电表的两个电极,则指针发生偏转
10.(2019·海南)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11.(2019·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
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12.(2019·江苏)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13.(2019·北京)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
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14.(2019·全国Ⅰ卷)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15.(2018·江苏)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16.(2018·全国Ⅲ卷)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17.(2018·天津)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18.(2017·海南)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19.(2017·浙江选考)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效应器肌梭收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
B.?含有传入产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
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
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20.(2017·浙江选考)新生小鼠的脑神经元置于适宜的溶液中,制成较高细胞密度的细胞悬液,并将其低温保存,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一段时间后,与常温保存组相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是(  )
A.?K+浓度升高????????????????????B.?K+浓度降低????????????????????C.?Na+浓度不变????????????????????D.?Na+浓度升高
21.(2017·江苏)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22.(2017·新课标Ⅱ)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23.(2020·天水模拟)有一类离子泵是一个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类离子泵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B.?该类离子泵的功能说明膜蛋白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
C.?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Na+通过该类离子泵内流
D.?缺氧条件将会降低该类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4.(2020·福州模拟)乙酰胆碱在神经—骨骼肌突触中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烟碱能够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钠通道开放;某种箭毒竞争性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不能使钠通道开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烟碱可导致肌肉持续松弛
B.?箭毒可导致肌肉持续兴奋
C.?烟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后膜电位转化为内正外负
D.?箭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突触间隙大量的K+流入后膜
25.(2020·海淀模拟)膝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反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膝反射涉及图中的4个神经元,其中2个是传入神经元
B.?图中各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动作电位
C.?膝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也受大脑皮层影响
D.?刺激肌梭后,引起伸肌和屈肌共同收缩完成膝反射
二、综合题
26.(2020·天津)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增加/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
(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_____膜。
(3)上述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
(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
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
C.甘氨酸受体
D.Ca2+通道
27.(2019·全国Ⅰ卷)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28.(2020·全国Ⅲ)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制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和另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________这一结构来完成的。
(2)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通常在哺乳动物体内,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白质等,组成乳糖的2种单糖是________。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________。
29.(2020·海口模拟)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的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相对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体液调节是指________。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维持静息电位的机制主要是K十外流,其运输方式为________。
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时,当兴奋传至神经元轴突末梢时,会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3)在缩手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这主要与________
(结构)有关。某种止痛药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不变,据此推测该种止痛药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
30.(2020·西城模拟)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不仅可以通过化学突触进行,也可通过电突触进行。科研工作者在螯虾躲避反射的反射弧中发现了电突触的存在。电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由跨膜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允许细胞内溶液从一个细胞流到另一个细胞。兴奋通过化学突触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时,有接近
1ms
的延迟(突触延迟),而电突触没有延迟。
(1)反射弧由________、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________5
部分组成。
(2)神经元在未受刺激时,膜电位状态是________,受到刺激后________内流,导致膜电
位发生逆转,电突触允许________从已兴奋神经元传导到未兴奋神经元,导致后者产
生兴奋。
(3)研究人员用细胞内微电极研究鸡睫状神经节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式,方法如图1所示。电刺激节前神经,神经节细胞电位变化如图
2

A
所示。先用细胞内微电极给神经节细胞通一定强度的电流使其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再电刺激节前神经,神经节细胞电位变化如图
2
中B
所示。
①研究人员推断节前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之间既存在电突触,又存在化学突触。请根据这一推断,续写以下对曲线(B)的解释。节前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电突触迅速传递给神经节细胞,因为膜内外电位差较大,神经节细胞未能产生兴奋;一段时间延迟后,________。
②利用荧光黄染料和图
1
中实验装置设计实验可以进一步证实节前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之间存在电突触,实验方法和预期结果是________。
(4)神经调节中电突触的存在,对于生物适应环境有何积极意义________?(写出一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7
神经调节
一、单选题
1.(2020·海南)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Na+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C.?神经递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D.?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2.(2020·北京)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B.?食欲肽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
C.?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D.?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
3.(2020·浙江选考)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
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4.(2020·新高考I)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5.(2020·江苏)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6.(2020·浙江选考)人的一侧大脑皮层外侧面示意图如下,图中甲、乙、丙和丁表示部位。某人的右腿突然不能运动,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右腿无力。推测该患者大脑皮层的受损部位可能位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7.(2020·江苏)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天冬氨酸分子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
B.?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
C.?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
D.?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8.(2020·浙江选考)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B.?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腺
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
D.?反射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
9.(2019·浙江会考)某同学制备了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如下图。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会发生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坐骨神经是结缔组织包围许多传入神经纤维而成的
B.?神经细胞和腓肠肌细胞都是可兴奋细胞
C.?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发生收缩属于反射
D.?若在静息的坐骨神经上放置接有电表的两个电极,则指针发生偏转
10.(2019·海南)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11.(2019·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
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12.(2019·江苏)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13.(2019·北京)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
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14.(2019·全国Ⅰ卷)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15.(2018·江苏)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16.(2018·全国Ⅲ卷)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17.(2018·天津)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18.(2017·海南)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19.(2017·浙江选考)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效应器肌梭收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
B.?含有传入产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
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
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20.(2017·浙江选考)新生小鼠的脑神经元置于适宜的溶液中,制成较高细胞密度的细胞悬液,并将其低温保存,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一段时间后,与常温保存组相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是(  )
A.?K+浓度升高????????????????????B.?K+浓度降低????????????????????C.?Na+浓度不变????????????????????D.?Na+浓度升高
21.(2017·江苏)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22.(2017·新课标Ⅱ)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23.(2020·天水模拟)有一类离子泵是一个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类离子泵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B.?该类离子泵的功能说明膜蛋白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
C.?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Na+通过该类离子泵内流
D.?缺氧条件将会降低该类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4.(2020·福州模拟)乙酰胆碱在神经—骨骼肌突触中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烟碱能够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钠通道开放;某种箭毒竞争性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不能使钠通道开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烟碱可导致肌肉持续松弛
B.?箭毒可导致肌肉持续兴奋
C.?烟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后膜电位转化为内正外负
D.?箭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突触间隙大量的K+流入后膜
25.(2020·海淀模拟)膝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反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膝反射涉及图中的4个神经元,其中2个是传入神经元
B.?图中各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动作电位
C.?膝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也受大脑皮层影响
D.?刺激肌梭后,引起伸肌和屈肌共同收缩完成膝反射
二、综合题
26.(2020·天津)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增加/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
(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_____膜。
(3)上述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
(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
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
C.甘氨酸受体
D.Ca2+通道
27.(2019·全国Ⅰ卷)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28.(2020·全国Ⅲ)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制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和另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________这一结构来完成的。
(2)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通常在哺乳动物体内,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白质等,组成乳糖的2种单糖是________。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________。
29.(2020·海口模拟)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的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相对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体液调节是指________。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维持静息电位的机制主要是K十外流,其运输方式为________。
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时,当兴奋传至神经元轴突末梢时,会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3)在缩手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这主要与________
(结构)有关。某种止痛药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不变,据此推测该种止痛药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
30.(2020·西城模拟)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不仅可以通过化学突触进行,也可通过电突触进行。科研工作者在螯虾躲避反射的反射弧中发现了电突触的存在。电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由跨膜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允许细胞内溶液从一个细胞流到另一个细胞。兴奋通过化学突触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时,有接近
1ms
的延迟(突触延迟),而电突触没有延迟。
(1)反射弧由________、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________5
部分组成。
(2)神经元在未受刺激时,膜电位状态是________,受到刺激后________内流,导致膜电
位发生逆转,电突触允许________从已兴奋神经元传导到未兴奋神经元,导致后者产
生兴奋。
(3)研究人员用细胞内微电极研究鸡睫状神经节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式,方法如图1所示。电刺激节前神经,神经节细胞电位变化如图
2

A
所示。先用细胞内微电极给神经节细胞通一定强度的电流使其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再电刺激节前神经,神经节细胞电位变化如图
2
中B
所示。
①研究人员推断节前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之间既存在电突触,又存在化学突触。请根据这一推断,续写以下对曲线(B)的解释。节前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电突触迅速传递给神经节细胞,因为膜内外电位差较大,神经节细胞未能产生兴奋;一段时间延迟后,________。
②利用荧光黄染料和图
1
中实验装置设计实验可以进一步证实节前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之间存在电突触,实验方法和预期结果是________。
(4)神经调节中电突触的存在,对于生物适应环境有何积极意义________?(写出一项)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B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K+通道打开,K+外流,维持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电位,A错误;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B正确;
C、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
D、在神经-肌肉突触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维持静息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2.B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A、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A正确;
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B错误;
C、由题“食欲肽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可推断,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C正确;
D、由题“食欲肽使人保持清醒状态,而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可推断,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由题可知,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3.B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会影响突触后膜接受到的刺激大小,所以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A正确;
B、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乙酰胆碱分解减少,会使乙酰胆碱持续与受体结合,促进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错误;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参与学习和记忆等调节活动,所以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这些调节活动,C正确;
D、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所以能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引起的生理效应,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
2、“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是一种能与乙酰胆碱结合,成参与学习与记忆等活动。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4.A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A、由题意“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说明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兴奋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相应的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
①静息电位
a.概念:未兴奋区的电位。
b.特点:内负外正。
c.产生原因:由K+外流引起。
②动作电位
a.概念:兴奋区的电位。
b.特点:内正外负。
c.产生原因:由Na+内流引起。
(2)兴奋产生的两点提醒:
①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
②在恢复静息电位时,Na+的外流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3)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①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可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都不属于反射。②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
5.A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需要足够强度的刺激,A正确;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到②④处,由于不知③突触处产生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递质还是抑制性递质,故电位大小不一定相等,B错误;
C、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只能从细胞a传到细胞b,C错误;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能影响钠离子的内流和神经递质的活性或扩散,故会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也会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涉及到的神经元有a、b两个,其中①②④为刺激部位,③是突触。
6.A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A、甲是中央前回顶部,引起对侧下肢运动,A正确;
B、乙是体觉区(中央后回)顶部,用电流刺激体觉区顶部引起对侧下肢电麻样感觉,B错误;
C、丙是体觉区底部,刺激它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C错误;
D、丁是中央前回底部,刺激它会引起面部运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区域的功能:1.白洛嘉区:运动性言语区(S区),位置:第三额叶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功能:①产生协调的发音程序;②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③言语的动机和愿望。症状:①白洛嘉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常称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他们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②不能使用复杂句法和词法;③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很少说话和回答,语言有模仿被动的性质。2.韦尼克区:听觉性言语区(H区),韦尼克区包括颞上回、颞中回后部、缘上回以及角回。韦尼克区的损伤将产生严重的感觉性失语症。3.中央前回:大脑皮层的额叶的上升侧面上有与中央沟平行的中央前沟,二者间为中央前回。为皮质运动区,管理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如损伤,可引起对侧偏瘫。4.中央后回:大脑皮层的体觉区。
7.A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A、天冬氨酸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A错误;
B、氨基酸分子既含有氨基也含有羧基,B正确;
C、天冬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囊泡内,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可以批量释放到突触间隙,C正确;
D、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使Na+内流,产生兴奋,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8.C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解析】A、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神经节中,A错误;
B、在膝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股四头肌,B错误;
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两者之间可以形成突触,C正确;???
D、膝反射弧是二元反射弧,没有中间神经元,它的神经中枢在脊髓,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膝反射的反射弧是只有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组成的二元反射弧,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股四头肌。
9.B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A、由题目可知,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会发生收缩
,所以坐骨神经应该是传入神经,腓肠肌为效应器,A不符合题意
B、坐骨神经是传入神经,腓肠肌为效应器,所以二者均可以兴奋,B符合题意
C、反射的条件需要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该图不符合完整的反射弧,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静息状态下,膜外电位均为正电位,所以不会偏转,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感受器、传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机体既没有感觉,也不能产生反射活动;如果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机体可产生感觉,但仍不能产生反射活动。?
2、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作出应答,这不是反射活动,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3、传人神经的判断方法
①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②灰质在横切面上呈“H”形,一侧灰质前部扩大,称为前角,后部狭细,称为后角,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10.D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突触的结构
【解析】A.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故其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项不合题意;
B.反射活动的完成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效应器是组成反射弧的重要结构,故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B项不合题意;
C.突触后膜上存在着某些特异性受体,可以同神经递质结合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C项不合题意;
D.兴奋的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故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不能同时发生,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速度较快,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速度较慢,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所以兴奋从感受器传递到效应器并做出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
11.B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
【解析】反射是指生物体内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故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A不符合题意;膝反射的感受器是伸肌中的肌梭,效应器是伸肌,B符合题意;神经元受到适宜的刺激后,能够形成动作电位便会产生神经冲动,C不符合题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故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易错点分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12.D
【考点】突触的结构
【解析】A、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信息的结构,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的一部分,A不符合题意
B、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运输方式里面的胞吐,需要能量供应,B不符合题意
C、神经递质起作用后,立刻被灭活或者是分解回收,C不符合题意
D、②为神经递质,而神经递质有两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和兴奋性神经递质,而兴奋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但抑制性神经递质不改变膜电位的正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1)突触的结构:
?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a、神经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神经递质的种类: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c、神经递质的去向:迅速地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d、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e、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f、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g、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慢。
13.B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A、根据实验结果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可知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区的发育,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实验结果运动组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了越40%,说明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B符合题意;
C、根据实验结果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提升,应该是增加了神经元间的联系,C不符合题意;
D、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学习和记忆
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2.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中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3.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4.D
【考点】反射的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A、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不符合题意;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不符合题意;
C、由题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也可通过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间接调节心脏活动,不符合题意;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主要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兴奋是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惊吓可以是我们看到的物象,可以是听到的声音,或者是摸到的东西,所以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体现了神经系统可以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内分泌间接调节心脏活动;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15.C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A、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不符合题意;
B、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不符合题意;
C、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符合题意;
D、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膜电位示意图:
分析题图,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钾离子外流所致,此时钠离子高于膜内,钾离子低于膜内;a-c段为钠离子内流所致,c-e段为钾离子外流所致。
16.D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即使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但细胞外K+浓度仍旧低于细胞内,Na+相反。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了神经细胞膜两侧的K+和Na+的分布特征。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而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
17.A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解析】A、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符合题意;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不符合题意;
C、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不符合题意;
D、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过程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激素,也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18.D
【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A、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因此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正确;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C正确;
D、下丘脑可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D.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19.D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A、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存在感受器上,A错误;
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收缩,B错误;
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舒张从而完成膝反射,C错误;
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D.
【分析】膝跳反射的过程:感受器(膝部韧带)→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腿部肌肉).
20.A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解:正常情况下,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液,Na+的浓度低于细胞外液,但当低温保存过程中神经元会受到损伤,造成K+外流,且主动运输受到影响,故溶液中K+浓度升高.
故选:A.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21.D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
【解析】解:A、结构①位于突触小体中,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且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所以结构①不能为其提供能量,A错误;
B、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线粒体,②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
22.B
【考点】反射的过程,脑的高级功能,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A、胰岛素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指药物经皮下注入人体,该方法比皮内注射吸收快),且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此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正确;
B、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B错误;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由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正确.
故选:B.
【分析】1、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糖的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加强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4、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分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3.C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其它细胞器的主要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A、离子泵是一个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分布在细胞膜,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A正确;
B、离子泵既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又能作为载体蛋白,说明膜蛋白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B正确;
C、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是通过Na+通道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没有通过该类离子泵,C错误;
D、缺氧条件将减少能量的供应,进而会降低该类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离子泵其实是身兼载体和ATP酶双重角色一种特殊载体,离子通过离子泵进行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特征是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影响主动运输的主要因素是载体和能量,因此动物CO中毒(影响能量供应)和加速蛋白质变性剂(影响载体的功能)均会降低离子的运输速率。
24.C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AC、烟碱能够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钠通道开放,使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即电位转化为内正外负,可导致肌肉持续兴奋,A错误,C正确;
BD、箭毒竞争性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不能使钠通道开放,可导致肌肉持续松弛,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25.C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膝反射共有四个神经元参与,其中两个为传出神经元,一个与伸肌相连,一个与屈肌相连,A错误;
B、膝反射最后引起伸肌收缩,屈肌舒张,所以与屈肌相连的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并未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动作电位,B错误;
C、膝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但是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控制,所以也会受大脑皮层影响,C正确;
D、刺激肌梭后,引起伸肌收缩,屈肌舒张,从而完成膝反射,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膝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从接受刺激,直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叫做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膝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膝反射先完成,然后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但几乎是同时的。
刺激膝盖处大腿肌肉的感受器(伸肌肌腱内机械感受器),在感觉神经元中引发了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上行到脊髓(脊髓灰质),脊髓中感觉神经元直接与运动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如果信号足够强,就可以在运动神经元中引发动作电位,当这个动作电位传递到大腿肌肉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即可引起膝反射。
二、综合题
26.(1)突触小泡;减少
(2)降低;丙
(3)负反馈;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C,D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1)据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据图可知,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开放,使Ca2+内流减少,进而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2)据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丙膜。(3)据分析可知,上述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涉及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4)据图可知,甘氨酸和内源性大麻素可存在于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成分;而甘氨酸受体和Ca2+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答案为:CD。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存在大麻素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神经节细胞GC表面有谷氨酸受体,无长突细胞AC表面有大麻素受体;据图可知,当视锥双极细胞BC兴奋时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作用于神经节细胞GC表面的谷氨酸受体,促使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和无长突细胞AC上的受体;无长突细胞AC可释放甘氨酸,甘氨酸与甘氨酸受体结合后,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促进钙离子内流,进而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释放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膜上的受体后,可抑制BC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内源性大麻素与无长突细胞AC上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据此分析。
27.(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脊髓;大脑皮层
(3)感受器
【考点】反射的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1)兴奋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需要注意问题中的“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所以尿液应作为一种新的刺激,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着神经通路传导,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
故答案为:(1)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脊髓
?大脑皮层
?(3)感受器
【分析】1、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这三个区域。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
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
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1)突触的结构: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a、神经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神经递质的种类: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c、神经递质的去向:迅速地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d、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e、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f、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g、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慢。
28.(1)突触
(2)有些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葡萄糖和半乳糖;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考点】氨基酸的种类,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这个结构传递信息。(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是: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体液调节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3)组成乳糖的单糖是葡萄糖和半乳糖;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突触结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应迅速;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反应较缓慢。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人体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4、乳糖是动物特有的二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合成。
29.(1)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外正内负;协助扩散;胞吐
(3)突触;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1)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维持静息电位的机制主要是K+外流,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3)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单向性主要与突触结构有关。某种止痛药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该药物不能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据此推断,该止痛药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的。
【分析】解答本题要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30.(1)感受器;效应器
(2)内负外正;钠离子;局部电流
(3)化学突触的递质作用于神经节细胞,钠离子进一步进入神经节细胞,出现膜外负内正的电位差,产生兴奋;利用微电极将荧光黄染料注入神经节细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节前神经元中出现荧光黄
(4)电突触传递速度更快,使躲避反射等反射活动更快完成;电突触比化学突触更稳定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2)神经元在未受刺激时,膜电位状态是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逆转;动作电位形成后,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从已兴奋神经元传导到未兴奋神经元,导致后者产生兴奋;(3)①结合题图与题干信息可知,节前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由电突触传递给神经节细胞,由于膜内外电位差比较搭,神经节细胞未能产生兴奋,一段时间延迟后,化学突出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节细胞,使钠离子进一步进入神经节细胞,出现内正外负的电位差产生兴奋,即节前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之间既存在电突触又存在化学突触;
②结合题干信息,为证明节前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之间存在电突触,可利用微电极将荧光黄染料注入神经节细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节前神经元中出现荧光黄。(4)由题意可知,神经调节中存在电突触时,因电突触传递速度更快,躲避反射等反射活动能更快完成,可增强生物感知周围环境变化的灵敏度,更好地适应环境。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电突触为两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由跨膜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允许细胞内溶液从一个细胞流向另一个细胞。且电突触在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无延迟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