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 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0 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0 15:32: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0
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选考)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2.(2020·新高考I)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3.(2020·全国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4.(2020·海南)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大,保护好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
B.?赤潮和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
C.?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
5.(2020·北京)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我国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了全社会对生物安全形势的高度关注。以下选项中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的是(??

A.?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爆发的重大疫病??????????????????B.?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D.?收集我国公民及生物资源的遗传信息
6.(2020·浙江选考)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A.?臭氧层破坏??????????????????????????B.?酸雨形成??????????????????????????C.?水体污染??????????????????????????D.?温室效应
7.(2020·江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8.(2020·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9.(2019·浙江会考)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雨不会破坏水体平衡和杀死水生生物???????????????B.?酸雨不会伤害陆地农作物和各种树木
C.?减少SO2和NO排放可减轻酸雨危害????????????????????D.?酸雨中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10.(2019·海南)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11.(2019·海南)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
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12.(2019·浙江选考)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1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14.(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15.(2019·北京)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16.(2019·天津)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17.(2019·全国Ⅱ卷)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18.(2018·江苏)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19.(2018·海南)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20.(2018·全国Ⅲ卷)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21.(2018·海南)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22.(2018·全国Ⅲ卷)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23.(2018·浙江选考)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24.(2018·海南)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
“小鸟”
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25.(2020·武威模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不能用环境破坏作为代价来换一时的发展。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必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
C.?生态农业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生态能量流动和群落演替的方向
二、综合题
26.(2020·全国Ⅲ)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答出2
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________。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7.(2020·全国Ⅱ)[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_。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__。
28.(2020·浙江选考)某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以森林群落为主体,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森林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________,因而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该森林群落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外貌变化,即群落的________明显,这也是群落________结构的一种表现。
(2)在森林群落中,大气
的含量通常存在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这与植物的________直接相关。
可在大气圈和________的界面上进行交换而保持相对平衡。通常情况下,没有被消费者利用的有机物中的碳,大部分是在生物死亡后________通过作用而重返大气。
(3)在该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区,通过采用农业生态工程的________技术,发展立体养殖,调整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9.(2019·浙江会考)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
?
回答下列问题
(1)草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鹰在最短的食物链中处于第________个营养级。
(2)兔取食草所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
________流向狐和鹰、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和________的特点
(3)该草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维持稳态是靠
________实现的。与该生态系统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更容易积累有机物质,其原因是________?。
30.(2019·浙江选考)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该药物会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
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________层被分解者分解。
(2)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________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________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3)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则该鱼类种群的________将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
(4)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________增长方式恢复。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B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A、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每传递一次损失一大半,从一个营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只有约10%,所以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A错误;
B、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属于生产者营养级,B正确;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C错误;
D、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不同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
即使在同一条食物链中,
不同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是一类生物和处于不同营养级层次上的另一类生物之间的关系;所有绿色植物都位于食物链的起点,它们构成第一营养级,即生产者营养级;一般来说,营养级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
2.D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析】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打破了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促进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
B、提高出生率可以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正确;
C、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3、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形成亚种,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3.A
【考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A、消费者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无机物CO2

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参与了碳循环,A错误;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碳转化为含碳有机物,是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重要途径,因此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正确;
C、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无机物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是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重要过程,C正确;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碳的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碳的循环过程:
①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
②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两种代谢反应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③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④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传递,通过食物链、食物网渠道进行传递;
⑤碳通过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原料的燃烧返回到无机环境。
⑥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
⑦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
碳循环的循环方向: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4.B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析】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污染物排入、海上生产活动(如采油、航运)以及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A正确;
B、赤潮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而水华属于淡水富营养化,B错误;
C、海洋污染导致很多海洋生物死亡,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
D、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海洋污染物主要包括生物性污染物,如传染性病菌和病毒,有毒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塑料以及其他固体废物;海洋污染的严重后果之一是赤潮,这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
5.B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析】A、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爆发的重大疫病,会影响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A不符合题意;
B、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B符合题意;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对生物圈的稳态也会造成严重威胁,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C不符合题意;
D、收集我国公民的遗传信息,可能会造成基因歧视,带来许多不公平的社会问题,遗传信息的滥用还会导致社会和政治事件的发生,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引,考查考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涉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态环境、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的作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及人类的影响,以及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
6.A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A、臭氧层的作用是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由分析可知,氟利昂会使大气圈上层的臭氧量减少,使臭氧层遭到破坏,A正确;
B、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B错误;
C、水体污染是指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等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江、河、湖、海变质造成的污染,C错误;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收到严重干扰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氟利昂被广泛地作为各种喷雾器的雾化剂、除臭剂和制冷剂使用,大量氟利昂逸散之后最终将会到达大气圈层上层,并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
7.C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A、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五点取样法只能估算生物种类数,B错误;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和沉水水草体现了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8.B
【考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A、酸雨能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A正确;
B、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B错误;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正确;???
D、最近30多年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正在干扰和破坏着大气圈上臭氧层的自然平衡,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人类、生物和环境共处于生物圈中。人类正面临三大全球生态问题:人口、环境和资源。悉心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9.C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A、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溶解在雨中,造成雨水呈现酸性,对水体平衡和水生生物均有害,A不符合题意
B、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溶解在雨中,造成雨水呈现酸性,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从而导致农作物和树木受损.B不符合题意
C、酸雨的形成本身就是由于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导致的,所以减少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就可以减少酸雨的危害,C符合题意
D、酸雨中的重金属会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酸雨在国外被称为“空中死神”,其潜在的危害主要表明在四个方面:
  1、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丧失鱼类和其它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3、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梗等疾病概率增加.
  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10.B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析】A.外来物种入侵,占据了当地的空间、食物等资源,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A项不合题意;
B.水华主要由于生活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导致富营养化而使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B项符合题意;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物种多样性造成破坏,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干扰,C项不合题意;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和资源,对当地物种的生存造成了影响,D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例如水葫芦引入我国。
11.B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A.猎物留下的气味,对于狼而言是一种物理信息,可以帮助狼追捕猎物,A项不合题意;
B.狼属于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的猎物中获得能量,不捕食植物,B项符合题意;
C.题干中已知该岛屿上狼的总量稳定,证明狼的数量与环境允许量已经达到平衡,C项不合题意;
D.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依赖于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D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种群数量变化包括上升、稳定、波动、下降,当自然环境如气候、天敌、传染病出现变化,会导致种群波动、下降、甚至消亡。
12.B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臭氧层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A不符合题意;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灭绝,B符合题意;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故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不符合题意;自工业革命后,主要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理清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13.A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析】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变异包括基因突变等,由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所以个体的变异是普遍现象,A符合题意
B、初生演替是从没有土壤环境的地区演替起来,而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等属于一开始就有土壤环境,所以属于次生演替,B不符合题意
C、重叠的越多,生物争抢资源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对资源的利用越不充分,C不符合题意
D、雄孔雀的开屏现象是种内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水面)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自然演替的结果: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生态系统越来越稳定.
(5)演替不一定都到森林阶段,要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主要是看温度和水分.
2.进化相关知识点: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③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④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⑦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4.C
【考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析】A.由题意知,锁阳的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所以二者为寄生关系,A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知,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比较恶劣,所以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不符合题意;
C.沙生植物可以固沙,使水土不流失,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符合题意;
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体现在: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生态系统能力的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①一般来说,自然原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我们谈到抵抗力稳定性,人为的原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我们会谈到恢复力稳定性(除自然森林大火)
②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③一般来说,在生态系统遭受到较大或彻底的破坏时,抵抗力越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越弱,但当遭受到相同的干扰时,抵抗力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也强。抵抗力与恢复力不一定成反相关,主要要看生态系统的气候条件
(2)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15.C
【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浮水植物a对N的吸收能力最好,沉水植物c对P的吸收能力最好,所以应投放的两种植物是a和c。又需净化水体中含有较多的N、P,有利于植物a和c的生长,所以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但不会改变能量流动方向,因为能量流动方向总是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的。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
16.C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析】A、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其天敌来捕食昆虫,使昆虫数量减少,这体现了植物与昆虫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不符合题意;
B、植食性昆虫与植物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昆虫捕食植物,而植物出现了抗虫反应,这就是共同进化,不符合题意;
C、由于Bt56蛋白能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如果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植物就能正常启动抗虫反应,烟粉虱数量增长缓慢,符合题意;
D、因为Bt56蛋白能抑制植物的抗虫反应,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以使抗虫反应正常启动,从而抑制烟粉虱的数量增长,为控制烟粉虱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竞争、捕食和被捕食、寄生和被寄生以及有共生关系的种群,基本上也可看做是共同进化的关系。
(3)目前控制有害动物的方法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17.A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在只有牧草和羊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牧草个体数量远远大于羊的个体数量,所以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在只有乔木、昆虫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个体大,个体数量少,昆虫个体小,个体数量多,数量金字塔应为倒金字塔形,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能量金字塔在任何食物链中均为正金字塔。
(2)数量金字塔一般呈正金字塔,但有特例:一棵大树,树上的昆虫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
(3)生物量金字塔一般呈正金字塔,但有特例: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间内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
18.D
【考点】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不符合题意;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不符合题意;
C、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不符合题意;
D、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初生演替
(1)概念:
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
(2)过程:
①旱生演替: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②水生演替: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植物→灌丛、疏林植物→乔木。
(3)特点:演替缓慢。
2、次生演替
(1)概念: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
原来有过植被覆盖,以后由于某种原因原有植被消灭了,这样的裸地叫做次生裸地。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
3.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样,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相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简单,营养结构越简单,食物网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两者是同时存在的,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19.D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A、根据图中的食物网可以知道鲫鱼在藻类鲫鱼鳜鱼这条食物链中是初级消费者,在藻类水蚤鲫鱼鳜鱼这条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A不符合题意;
B、鲢鱼的食物可以来自藻类和水蚤,是食物网中的第二、三营养级,而鳜鱼只能来自鲫鱼,是食物网中的第三、四营养级,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不符合题意;
C、水体中分解者是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有机物进行分解,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的速度远快于无氧呼吸,因此通气可提高有氧呼吸速率,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符合题意,因此选D。
【分析】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而导致的其他物种变动: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该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将减少。这是因为第一营养级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这一营养级生物的减少必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以下营养级生物依次减少。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种群数量会先增后减直至稳定。被捕食者随着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又因天敌的“压力”减小,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如奔跑速度、警惕性、灵敏性等)必然下降,导致老弱病残者多,流行病蔓延。
20.C
【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A、植物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光照无关,取决于酶的种类,A不符合题意;
B、流经食物链上每一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方式散失,B不符合题意;
C、有氧呼吸的反应物是葡萄糖,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有区别的,比如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D、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有氧呼吸的每一个阶段以及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都可以合成ATP,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

1
)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来源去路:

2
)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叶绿体
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线粒体
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核糖体
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
21.D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A、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物种越多
,遗传基因库越丰富
,食物网越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不符合题意;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食物网越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不符合题意;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不符合题意;
D、能量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不可能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态。对于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我们应尽量采取措施加以调节,恢复生物多样性
,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22.B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析】A、趋光性昆虫以捕食其它生物为食,属于消费者,A不符合题意;
B、黑光灯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飞到灯光附近,然后被周围的高压电网击毙,属于物理信息,B符合题意;
C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和估测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了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以及生态系统的成分组成,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
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
①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如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②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③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行为信息。
④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
⑤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信息交流。
23.A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A、氟利昂的主要危害是破坏臭氧层,因此A符合题意;
B、化肥的过量使用的主要危害是使水体富营养化,因此B不符合题意;
C、污染物排放增多可以导致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因此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尾气的增加会使温室效应增强和使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率增加等,因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臭氧层位于大气层高层中,主要的作用是可以阻挡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等宇宙射线,对地球上的陆生生物的生存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业制冷剂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因此,目前全球已禁止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24.【答案】D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析】信息传递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类别
概念
传递方式
实例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物理过程
萤火虫的闪光、植物五颜六色的花
化学信息
生态系统中以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化学物质
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其小便记路
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中以生物的表现或动作传递的信息
植物或动物的异常表现及行为
昆虫的舞蹈
A、由题意可知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不符合题意;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B不符合题意;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C不符合题意;
D、激怒小鸟的信息不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而是来自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因此D符合题意。
【分析】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方法
(1)从信息传递的途径判断: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可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可判断为化学信息;涉及特殊
行为,可判断为行为信息。
(2)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25.D
【考点】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原有物种消失,所以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
B、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是减少CO2的排放,B错误;
C、生态农业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人类活动可以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并且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3、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人是主要成员和中心环节。人们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包括身体代谢的利用和生活上的利用),同时又要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环境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二、综合题
26.(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
(2)
(3)竞争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1)A是蓝藻,是该湖泊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其种群密度极大的原因可能有该水域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蓝藻爆发和缺少其他生产者竞争。(2)该生态系统存在唯一一条食物链A→B,所以能量流动关系如图:
。(3)C和B都以A为食,所以二者是竞争关系。
【分析】1、本题中A是唯一的生产者,B是唯一的消费者,所以存在A→B的食物链。
2、“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最终去向: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27.(1)低;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
(2)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分解者
(3)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的复杂程度,种植一种植物,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过少,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所谓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2)由于有机肥料中有机物较多,故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分解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3)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分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在离子强度低时,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的SDS可以与蛋白质结合,生成蛋白质-SDS复合物。由于SDS带有大量负电荷,复合物所带的负电荷远远超过蛋白质原有的负电荷,这使得不同蛋白质间电荷的差异被掩盖。而SDS-蛋白质复合物形状都呈椭圆棒形,棒的长度与蛋白质亚基分子量有关,所以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蛋白只存在分子大小的差别,利用这一点可将不同的蛋白质分开
(分子筛效应),因此SDS-PAGE常用于检测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及鉴定纯度。
28.(1)食物网;季相;时间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圈;分解者的降解
(3)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农业工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森林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为群落的时间结构,群落的外貌在不同季节大不相同称为群落的季相,是群落时间结构的一种表现。(2)在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着大气
的含量的变化。
可在大气圈和水圈的界面上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来保持相对平衡。通常情况下,没有被消费者利用的有机物中的碳,大部分是在生物死亡后被分解者降解为无机物而重返大气。(3)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在该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区,通过采用农业生态工程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发展立体养殖,调整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分析】1、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2、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4、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
29.(1)生产者;三
(2)自身呼吸消耗;单方向
(3)自我调节;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1)草由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鹰在最短的食物链中,即草→兔子→鹰,所以处于第三营养级。
(2)兔子吃草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以及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由于能量不能逆食物链流动,所以体系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以及单向流动的特点。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靠自我调节能力来实现的;苔原生态系统一般都存在与寒冷地带,该地区的分解者作用弱,所以导致了土壤中积累有机物比较多。
【分析】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1)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
(2)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
?
?
?
?
?能量流动两大特点: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2.能量逐级递减。
(3)信息传递是指物理信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有: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眼、耳、皮肤等器官能接受物理信息并进行处理。
2、食物链、食物网的相关知识点
一、概念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二、营养级
每条食物链的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
三、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时应注意的问题
(1)分解者不参与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主要有三种类型: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高中生物中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
(2)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3)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和蟾蜍,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5)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食物链分析往往结果不同。
30.(1)生物放大;底泥
(2)富营养化;正反馈
(3)自然增长率
(4)逻辑斯谛(或S形)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1)药物A投放入湖泊水体中沿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集中到食鱼鸟类体内,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水生群落中存在分层,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2)藻类种群大爆发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种群爆发,与鱼类争夺氧气,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导致进一步恶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的作用为正反馈;(3)鱼类种群的出生率下降,会导致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4)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
【分析】注意:J型增长是在完全理想的状态下才能实现的增长方式,改善了湖泊环境只能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种群的增长方式依旧还是逻辑斯谛增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0
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选考)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2.(2020·新高考I)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3.(2020·全国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4.(2020·海南)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大,保护好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
B.?赤潮和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
C.?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
5.(2020·北京)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我国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了全社会对生物安全形势的高度关注。以下选项中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的是(??

A.?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爆发的重大疫病??????????????????B.?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D.?收集我国公民及生物资源的遗传信息
6.(2020·浙江选考)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A.?臭氧层破坏??????????????????????????B.?酸雨形成??????????????????????????C.?水体污染??????????????????????????D.?温室效应
7.(2020·江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8.(2020·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9.(2019·浙江会考)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雨不会破坏水体平衡和杀死水生生物???????????????B.?酸雨不会伤害陆地农作物和各种树木
C.?减少SO2和NO排放可减轻酸雨危害????????????????????D.?酸雨中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10.(2019·海南)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11.(2019·海南)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
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12.(2019·浙江选考)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1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14.(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15.(2019·北京)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16.(2019·天津)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17.(2019·全国Ⅱ卷)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18.(2018·江苏)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19.(2018·海南)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20.(2018·全国Ⅲ卷)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21.(2018·海南)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22.(2018·全国Ⅲ卷)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23.(2018·浙江选考)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24.(2018·海南)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
“小鸟”
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25.(2020·武威模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不能用环境破坏作为代价来换一时的发展。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必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
C.?生态农业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生态能量流动和群落演替的方向
二、综合题
26.(2020·全国Ⅲ)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答出2
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________。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7.(2020·全国Ⅱ)[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_。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__。
28.(2020·浙江选考)某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以森林群落为主体,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森林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________,因而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该森林群落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外貌变化,即群落的________明显,这也是群落________结构的一种表现。
(2)在森林群落中,大气
的含量通常存在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这与植物的________直接相关。
可在大气圈和________的界面上进行交换而保持相对平衡。通常情况下,没有被消费者利用的有机物中的碳,大部分是在生物死亡后________通过作用而重返大气。
(3)在该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区,通过采用农业生态工程的________技术,发展立体养殖,调整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9.(2019·浙江会考)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
?
回答下列问题
(1)草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鹰在最短的食物链中处于第________个营养级。
(2)兔取食草所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
________流向狐和鹰、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和________的特点
(3)该草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维持稳态是靠
________实现的。与该生态系统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更容易积累有机物质,其原因是________?。
30.(2019·浙江选考)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该药物会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
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________层被分解者分解。
(2)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________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________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3)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则该鱼类种群的________将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
(4)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________增长方式恢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